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23
1
作者 吉立新 宋祥平 马庆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513-51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侧块安全置钉内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2
2
作者 吉立新 陈仲强 +2 位作者 范明富 于晓东 路明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β)、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侧块高度(H)。结果:C3~C7侧块上关节面最长径逐渐增大(10.7±1.0~12.0±1.2mm);前后径为7.0±1.2~8.2±1.7mm,其中C3~C6接近,C7最短;侧块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为48.8°±4.6°~50.0°±3.7°;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9.4°±5.5°~62.9°±4.7°;侧块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C3~C6较为接近,为48.4°±8.3°~53.2°±5.9°,C7较大为62.7°±5.4°;侧块高度从C3~C7呈增大趋势,为12.3±1.8~15.7±2.0mm。C3~C7进钉点靠近侧块的中点内侧,进钉途径愈趋向于和上关节面最长径平行,螺钉在侧块内的通道愈长;从C3~C7与矢状面夹角大于10°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α之间,与水平面夹角大于15°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γ之间的进钉角度为安全、稳定的进钉角度。结论:C3~C7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存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进钉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侧块 内固定 解剖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建军 衡雪原 +3 位作者 高玮 孟凡国 郭锋 费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 梭形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勇 张秀辉 张玉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24-425,430,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选择49例3岁以下患儿,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室间隔缺损。胸骨下段3~5 cm切口暴露右心室,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心室,在超声引导下...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选择49例3岁以下患儿,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室间隔缺损。胸骨下段3~5 cm切口暴露右心室,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心室,在超声引导下经过室间隔缺损,释放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上海记忆合金公司),食道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3例转体外循环手术。46例封堵成功,安置封堵器时间10~60min,(25.1±9.2)min,住院时间4~7 d,(5.2±0.7)d。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无残余分流,无心律失常,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1例迟发型心脏压塞,经心包引流后治愈。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和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手术后炎症反应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宗炜 李良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0,共2页
食管癌是我们国家的高发疾病,食管癌切除重建术比单纯的开胸或开腹产生更大的组织创伤,手术创伤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炎症反应,手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营养支持途... 食管癌是我们国家的高发疾病,食管癌切除重建术比单纯的开胸或开腹产生更大的组织创伤,手术创伤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炎症反应,手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营养支持途径可改变外科创伤病人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后 全身炎症反应 肠道通透性 肠内营养 多器官功能障碍 肠外 营养支持途径 切除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谌燕飞 宋刚 +5 位作者 凌锋 郭锋 张文彬 华扬 蔡兵 焦力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之安全性。结果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病死率(0.83%对1.05%,P=1.000)、脑卒中(4.13%对1.93%,P=0.258)和心肌梗死(0.83%对0,P=0.17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8.26%对1.05%,P=0.000)和脑神经损伤(4.96%对0,P=0.000)发生率高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而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0对7.54%,P=0.002)。结论高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基础情况,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管内骨软骨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吉立新 高迎吉 +1 位作者 黄海 谢文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78,I0002,共3页
患者男,21岁,因四肢麻木、乏力2年,进行性加重伴行走不稳6个月,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右下肢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股骨骨软骨瘤”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症状无缓解,并缓慢加重。术后1年表现为四肢麻木... 患者男,21岁,因四肢麻木、乏力2年,进行性加重伴行走不稳6个月,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右下肢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股骨骨软骨瘤”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症状无缓解,并缓慢加重。术后1年表现为四肢麻木,以下肢为重,并感觉双下肢发僵、无力。期间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治,服“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无效。6个月前出现颈部不适,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骨软骨瘤 左下肢麻木 枢椎 股骨骨软骨瘤 四肢麻木 下肢乏力 医院诊断 进行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巨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吉立新 谢文贵 +1 位作者 黄海 高迎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58,I0001,共3页
患者,男,16岁,腰痛伴左大腿前内侧疼痛10个月。于2003年11月20日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腰背部包块,穿刺检查抽出鲜红动脉血,且出血迅速。结合影像资料,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行放射治疗1个月(放射剂量不祥),于2003年11月24日转... 患者,男,16岁,腰痛伴左大腿前内侧疼痛10个月。于2003年11月20日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腰背部包块,穿刺检查抽出鲜红动脉血,且出血迅速。结合影像资料,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行放射治疗1个月(放射剂量不祥),于2003年11月24日转入我院。查体:腰背部于L2~L3水平明显隆起,可触及质韧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腰椎 大腿前内侧 医院检查 穿刺检查 影像资料 放射剂量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海绵窦MRI与薄层断面及三维重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现红 张伟国 +5 位作者 张绍祥 赵涛 刘正津 陈金华 谭立文 杜兴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枕下海绵窦MRI、断面解剖及三维图像,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在SGI工作站上对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研究枕下海绵窦MRI、断面解剖及三维图像,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进行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在SGI工作站上对其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枕下海绵窦在MRI和标本薄层断面中具有良好对应关系,二者各组数据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提供三维立体视觉,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结论:MRI及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而精确的断面数据,三维可视化图像可较好显示枕下海绵窦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海绵窦 断层解剖 MRI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138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清海 姜同柏 +2 位作者 宋涛 孙运粉 王学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05-306,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138例BCS根据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肝静脉造影分为4种主要类型(I型,IVC膜性狭窄、闭塞;Ⅱ型,IVC节段性狭窄;Ⅲ型,IVC节段性闭...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138例BCS根据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肝静脉造影分为4种主要类型(I型,IVC膜性狭窄、闭塞;Ⅱ型,IVC节段性狭窄;Ⅲ型,IVC节段性闭塞;Ⅳ型,IVC基本通畅)和9种亚型.治疗方法:经股静脉、右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经右颈静脉或下腔静脉行肝静脉PTA和支架放置术. 结果 I型成功率100%(83/83),Ⅱ型成功率75.0%(9/12),Ⅲ型成功率81.6%(31/38),Ⅳ型成功率60.0%(3/5).死亡1例(0.7%,1/138).并发症4例(2.9%,4/138),其中误穿心包2例,支架脱落1例,肝脏出血1例.治疗成功的126例随访3~96个月,平均26个月.复发8例,其中2例死亡;肝癌死亡2例. 结论介入治疗BCS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疗效满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迟发膈疝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立阳 姜达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01-3301,共1页
患者男,70岁:因发热伴胸闷憋喘1周于2008年2月3日收入院3年前曾行食管癌根治术:查体:体温38.2℃.呼吸25次/min,心率110次/min.血压138/84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略促。左胸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壤痕气管右移,左肺呼吸... 患者男,70岁:因发热伴胸闷憋喘1周于2008年2月3日收入院3年前曾行食管癌根治术:查体:体温38.2℃.呼吸25次/min,心率110次/min.血压138/84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略促。左胸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壤痕气管右移,左肺呼吸音弱。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胸部CT示左侧胸腔胃.左胸包裹性积液.钡透见吻合口宽约1.5cm钡过通畅,胸腔胃无异常,幽门排卒迟缓,左胸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粘连.血常规,WBC13.61×10^9L,N90.8%、入院后给抗生素、对症及支持治疗,左侧胸腔闭式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包裹性积液 膈疝 迟发 食管癌根治术 肺呼吸音 左侧胸腔积液 胸膜肥厚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治疗胸腔内锁骨下动脉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珺 张玉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用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治疗临近主动脉弓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经左侧肱动脉通路将室间隔封堵器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封堵动脉瘤入口;经股动脉通路植入覆膜支架加强封堵效果;再经左侧肱动脉通路以弹簧钢圈封... 目的探讨用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弹簧圈治疗临近主动脉弓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经左侧肱动脉通路将室间隔封堵器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封堵动脉瘤入口;经股动脉通路植入覆膜支架加强封堵效果;再经左侧肱动脉通路以弹簧钢圈封闭假性动脉瘤出口。结果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入口、开口完全封闭,无内漏,无脑部症状,上肢无明显缺血表现。结论封堵器联合覆膜支架和钢圈的"三介入法"治疗临近主动脉弓的左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操作、封闭彻底、机械结构稳定、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动脉瘤 假性 主动脉 覆膜支架 封堵器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癌中NF-κBDNA结合活性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春宝 梁军 高宗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938-940,共3页
目的:观察在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的DNA结合活性,探讨其在肺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分别检测有随访资料的87例肺癌组织中NF... 目的:观察在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的DNA结合活性,探讨其在肺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分别检测有随访资料的87例肺癌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NF-κBDNA结合活性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于其它病理类型,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结合活性较高,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结合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5)。结论: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B 肺癌 电泳迁移率 放射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侧支代偿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锋 凌锋 +5 位作者 张文彬 宋刚 华扬 蔡兵 谌燕飞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侧颈动脉闭塞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共308例CEA病例,根据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两组,转流组63例,未转流组245例。比较两组术中微...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侧颈动脉闭塞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共308例CEA病例,根据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两组,转流组63例,未转流组245例。比较两组术中微栓子数量,术后卒中及死亡率。比较两组中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比例,分析其对转流管应用的影响。结果①转流组患者微栓子的中位数为25个,未转流组为10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转流组患者卒中1例(1.6%),无一例死亡;未转流患者卒中6例(2.4%),死亡4例(1.6%)。两组的卒中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对侧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转流组患者中有8例闭塞,8例重度狭窄,47例轻中度狭窄或无狭窄。未转流组患者中,分别为9、36、200例。两组闭塞率(12.7%比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患者,转流组有35例(55.6%),未转流组有81例(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中使用转流管虽增加微栓子的数量,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卒中及死亡率。术前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或前、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的患者,使用转流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清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加端端吻合术,3例中2例痊愈,1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SMA栓塞的位置和肠管缺血范围,早期血栓内置管取栓加溶栓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血栓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兔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树超 董娴宁 +1 位作者 曲婷婷 宋启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5-429,共5页
目的建立公兔不同水平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并应用球海绵体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sphincter reflex,BCR)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公兔随机区组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6),实验组按照尾头方向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 目的建立公兔不同水平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并应用球海绵体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sphincter reflex,BCR)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公兔随机区组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6),实验组按照尾头方向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腰动脉的水平分为1根、2根、3根、4根和5根组共5亚组(n=6),分别结扎1根、2根、3根、4根和5根腰动脉,记录血管结扎后2 h及2 d的BCR波,分别在麻醉清醒和血管结扎后2 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2 d后取骶髓HE切片观察。对照组(n=6)用于排除麻醉、手术对BCR的影响。结果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波幅应用单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34和F=1.492,均P>0.05);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潜伏期应用单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11和F=3.80,均P>0.05)。实验组术前、结扎后2 h和结扎后2 d三个时间点BCR波幅与基线波幅的百分比值,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9.943,P<0.05);实验组术前、结扎后2h和结扎后2 d三个时间点BCR潜伏期,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11,P<0.05)。1根组、2根组手术前后和3根组术后2 d运动功能评分无变化;3根组麻醉清醒后和4根、5根组手术后不同时间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和手术前经Wilcoxon秩和检验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尾头方向分别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不同水平的腰动脉可以建立不同程度的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海绵体肌反射 骶髓缺血损伤 动物模型 公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时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良富 石承先 段泽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SAP模型组(M组,n=10),对照组(C组,n=10)。以牛磺胆酸钠胰胆管内注射诱发大鼠SAP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 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SAP模型组(M组,n=10),对照组(C组,n=10)。以牛磺胆酸钠胰胆管内注射诱发大鼠SAP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的值;对血液、胰腺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重型胰腺炎血中CD4+细胞数以及CD4+/CD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胰腺炎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②肠细菌移位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580-582,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5月,食管超声引导下完成10例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封堵组)。左胸骨旁第2肋间3~5cm切口暴露主肺动脉,缝2个荷包,将输送装置刺入肺动脉,...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5月,食管超声引导下完成10例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封堵组)。左胸骨旁第2肋间3~5cm切口暴露主肺动脉,缝2个荷包,将输送装置刺入肺动脉,在超声引导下经动脉导管送入主动脉,释放大于动脉导管直径4~6mm封堵器。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1月的20例成人体外循环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体外循环组)与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比较。结果与体外循环组相比,封堵组切口小[(3.6±1.6)cmvs(25.3±5.4)cm,t′=-16.575,P<0.05),输血少[0%(0/10)vs75%(15/20),P=0.000);手术时间短[(0.8±0.2)hvs(3.5±0.4)h,t′=-27.951,P<0.05],辅助呼吸时间短[(1.2±0.5)hvs(19.6±3.6)h,t′=-22.429,P<0.05],ICU住院时间短[(22.6±6.8)hvs(50.6±11.2)h,t=7.230,P=0.000]。结论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术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清海 周建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20-921,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43例,有效率95.6%。...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43例,有效率95.6%。并发症为急性胆囊炎2例,胃溃疡1例。结论: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CHL,创伤小,可重复,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平阳霉素 碘油 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延交界区动静脉畸形一例
20
作者 郭锋 郑国栋 +1 位作者 于建军 费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交界区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检查 神经内科治疗 右侧颈总动脉 CT检查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