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2例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张燕 张祥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3-163,共1页
72例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张燕,张祥盛本文观察72例经手术切除的椎间盘及椎管内、外软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就其发生机制作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在224例椎间盘突出症中,选取72例病史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 72例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张燕,张祥盛本文观察72例经手术切除的椎间盘及椎管内、外软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就其发生机制作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在224例椎间盘突出症中,选取72例病史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X线摄片、椎管造影或CT检查确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LVD、VEGF-C和MMP-9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韩玉贞 张志强 +1 位作者 桑晶 吴淑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VEGF-C及MMP-9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淋巴管...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VEGF-C及MMP-9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VEGF-C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VEGF-C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差异(P>0.05)。MMP-9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2 cm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和P<0.01);而在组织学分级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D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8,P<0.01);LVD和MMP-9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IDC中淋巴管生成增多,VEGF-C是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刺激因子,促进乳腺癌中淋巴管的生成;但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道转移无关。MMP-9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促进乳腺癌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LYVE-1 VEGF-C MMP-9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Hedgehog信号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珊珊 韩玉贞 +1 位作者 马文浩 朱玉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乳腺原发癌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以及35例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乳腺原发癌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以及35例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而在乳腺原发癌灶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1.2%(52/57)、86%(49/57)、91.2%(52/57)和71.9%(41/57);在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5%(47/52)、91.2%(52/57)、75.4%(43/57)和22.8%(13/57)。Shh和Ptch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mo和Gli-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Smo与Gli-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Shh和Ptch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一致;而Smo和Gli-1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尤其是Gli-1蛋白在原发灶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起到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文浩 韩玉贞 桑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法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细胞)和分化细胞(CD24+、CD44-、CD24-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V6000两步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干细胞所占比例平均为2.96%,乳腺癌干细胞BRCA1阴性组与阳性组相比,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在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8、3.3%(25/3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RCA1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某些乳腺癌的癌干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出现BRC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浸润性导管肿瘤 BRCA1 免疫磁珠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nm23、p170、ER基因产物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祥盛 张金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84-486,I06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nm23。p170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86例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变行凋亡细胞检测(TUNEL法)和nm23、p170及ER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细胞凋亡水平与nm23、p170、ER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之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nm23。p170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86例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变行凋亡细胞检测(TUNEL法)和nm23、p170及ER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细胞凋亡水平与nm23、p170、ER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之间,nm23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ER阳性率之间,p170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凋亡水平高者,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较高,而p170基因产物表达低者,患者生存期较长。细胞凋亡和nm23、p170基因产物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检测细胞凋亡和nm23、p170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M23基因 p170基因 E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横纹肌瘤(附2例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6
作者 张树华 尹正日 +4 位作者 郑国均 赵景民 崔秀珍 张祥盛 李新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59-560,共2页
心外横纹肌瘤非常少见,迄今国外文献共130余例,国内10余例.我们遇到2例.例1 男,23岁.右足底肿物伴跛行1年入院.查肿物隆起,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手术见肿物位于浅筋膜下.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病理检查:肿物6cm×4.5cm×4cm... 心外横纹肌瘤非常少见,迄今国外文献共130余例,国内10余例.我们遇到2例.例1 男,23岁.右足底肿物伴跛行1年入院.查肿物隆起,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手术见肿物位于浅筋膜下.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病理检查:肿物6cm×4.5cm×4cm,部分有包膜,切面实性,暗红褐色.光镜下,由成熟的横纹肌细胞构成,其体积很大,圆、卵圆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油镜下见棒状小体样结构;横纹HE下模糊不清,PTAH染色则清晰可见.Masson染色阳性,见丰富的PAS阳性颗粒,淀粉酶消化后消失;核多在周边,少数居中,不见核分裂相.电镜下,细胞器大多消失,肌节清晰,可见肥大的Z带、M带和Ⅰ带.免疫组化示:胞桨内Desmin弥漫强阳性.病理诊断:成人型横纹肌瘤.随访5年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C-erbB-2在非洲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中表达的意义
7
作者 张树华 阮幼冰 +4 位作者 JN Kitinya 马云 朱玉红 吕增华 李锦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5-447,452,共4页
目的 :探讨p5 3蛋白、p5 3mRNA和C erbB 2蛋白表达在非洲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 ,对 30例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中p5 3和C erbB 2的表达作了标记 ,用图像分析仪对表达的阳... 目的 :探讨p5 3蛋白、p5 3mRNA和C erbB 2蛋白表达在非洲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 ,对 30例地方性和AIDS相关Kaposi肉瘤中p5 3和C erbB 2的表达作了标记 ,用图像分析仪对表达的阳性程度作了定量测定。根据Kaposi肉瘤组织中血管成分和梭形细胞的比例分为血管瘤样型、梭形细胞型和混合型。结果 :p5 3蛋白在血管瘤样型表达弱 ,梭形细胞型表达强 ,差异有极显著性(P <0 .0 1) ,p5 3mRNA表达在血管瘤样型高于梭形细胞型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C erbB 2蛋白在梭形细胞型的表达高于血管瘤样型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p5 3mRNA和C er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肉瘤 AIDS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