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琳 任建兰 程钰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3,共6页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罗默尾效模型的推导过程,对山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1985—2012年山东省每年的城镇化进程降低20.46%,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环境污...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罗默尾效模型的推导过程,对山东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1985—2012年山东省每年的城镇化进程降低20.46%,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从山东省内部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作用大体呈东低西高的格局,与城镇化率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应.因此,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格局,减小资源环境的尾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资源环境尾效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纪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青 王志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176,共1页
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 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富的学术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学 中国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 地理学 创新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的山东半岛经济与环境协调状态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明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山东半岛是山东省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紧张的地区。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半岛水资源与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最为明显。本研究旨在探寻山东半岛经... 山东半岛是山东省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紧张的地区。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半岛水资源与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最为明显。本研究旨在探寻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协调的对策措施。本文在广泛占有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山东半岛水资源的总量、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了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指明了因为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环境生态后果。运用特尔斐法和AHP法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山东半岛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正处于由弱协调型向基本协调型的过渡阶段,为实现山东半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约束 山东半岛 协调 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祖陆 聂晓红 卞学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 ,东至渤海湾 ,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 ,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 ,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 ,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 ,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 ,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 ,东至渤海湾 ,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 ,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 ,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 ,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 ,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 ,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 ,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 ,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 ,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 ,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 ;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 ,对恢复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流域 古湖泊 环境变迁 山东 地层沉积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钰 徐成龙 +1 位作者 任建兰 刘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本文以LMDI分解方法研究山东省1991-2011年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变化特征,测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发现:①山东省SO2、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总体趋势改善,但污染物... 本文以LMDI分解方法研究山东省1991-2011年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的变化特征,测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发现:①山东省SO2、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总体趋势改善,但污染物排放的产业集聚性特征明显,其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25-45%,而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以上;②规模效应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调整工业结构特别是减少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途径;③1991-2011年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工业废气、SO2、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将分别增加或减少19.13百亿标m3、5.68万t、2.25万t、3.70万t。依据上述研究结论,需要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政策、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对当前的大气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大气环境效应 LMDI分解方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资源安全保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管延波 张祖陆 +1 位作者 陈敏 吴珊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1203,1239,共4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以耕地的快速减少最突出。根据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态势,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山东省耕地资源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以耕地的快速减少最突出。根据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态势,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山东省耕地资源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耕地供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未来10年耕地安全保障程度及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供给与需求 安全保障 安全状态评价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为例 被引量:77
7
作者 高桂芹 韩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1-273,共3页
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根据参考文献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的两个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于第二类“... 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根据参考文献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的两个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于第二类“较差类”,该区2003年较1998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有明显的改善。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土地资源评价 枣庄市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建树 刘洋 +1 位作者 于泉洲 孙京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1,9,共4页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了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了空间地域分布的差异及水资源承载状况类型区划分,并提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能准确反映水资源承载力,...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了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了空间地域分布的差异及水资源承载状况类型区划分,并提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能准确反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准确,较符合客观实际,为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模式识别 水资源承载力 空间差异分析 水资源承载状况分区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志强 孙希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3-5,共3页
本文在土地生产潜力计算基础上 ,用中国科学院在“八五”期间生成的“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土地资源数据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来计算中国土地资源最大人口承载量。
关键词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对潜力总量 绝对潜力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晓青 李玉江 《西北人口》 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解释其成因,对合理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时空角度探讨山东省人口老龄化进程,构造模型分析老龄化空间分异变动的制约因素,采用两种分布比较方法定量研究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揭示老龄化...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解释其成因,对合理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时空角度探讨山东省人口老龄化进程,构造模型分析老龄化空间分异变动的制约因素,采用两种分布比较方法定量研究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揭示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老年人口比重出现极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自身的惯性作用,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出生率的共同作用,此外还受到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人口老龄化 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人口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军红 余国营 王庆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41-142,共2页
本文从系统论和环境哲学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因人口快速增长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由此提出了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人口 环境 关系 协调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的水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成龙 程钰 任建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4期18-22,共5页
文章采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了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参照世界银行认定的水污染密集型产业选取了山东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的水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总量... 文章采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了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参照世界银行认定的水污染密集型产业选取了山东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的水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总量增长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技术效率的提高则抑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但技术效率的减排效应在不断减弱,因此,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内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但其污染物排放量却占到整个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85%以上;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工业废水、COD、石油类、挥发酚和氰化物排放量将上升或下降0.8亿t、17.1万t、61.0t、80.2t和5.9t。研究表明,未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将有助于山东省水环境的治理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污染密集型产业 LMDI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美 高桂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研究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及量化方法,并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枣庄市中区2年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第二类“较差类”,说... 研究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及量化方法,并选取24个指标,利用生态安全模型对枣庄市中区2年现状年(1998年和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998年的生态安全值属于第一类“恶劣类”,2003年属第二类“较差类”,说明该区2003年较1998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中区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明明 赵明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7-241,共5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主体功能区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迁移人口特征与迁移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迟百余 景建军 李玉江 《西北人口》 200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而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方式。本文主要是以“五普”数据为资料,对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分布、构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而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方式。本文主要是以“五普”数据为资料,对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分布、构成、迁移决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目前山东省人口迁移特征作了近一步的社会背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人口 迁移特征 迁移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明华 朱明明 《水利经济》 2011年第3期34-37,76,共4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地级市水资源3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3种类型区:青岛属于类型区Ⅰ;威海、烟台、潍坊、日照、东营属于类型区Ⅱ;淄博,济南属于类型区Ⅲ。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地级市水资源3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3种类型区:青岛属于类型区Ⅰ;威海、烟台、潍坊、日照、东营属于类型区Ⅱ;淄博,济南属于类型区Ⅲ。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了类型区的成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废水利用率、增加生态用水比例等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主成分分析法 山东半岛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明华 朱明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增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当前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型区,最后分析每种类型...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增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当前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型区,最后分析每种类型区的成因并提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苗苗 吴泉源 +1 位作者 徐艳慧 张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279-280,283,共3页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基本状况,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威海、青岛、济南、日照、烟台这5个城市属于人居环境... 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基本状况,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威海、青岛、济南、日照、烟台这5个城市属于人居环境较优的城市,东营、临沂、莱芜、淄博、泰安、济宁、滨州为人居环境居中的城市,潍坊、德州、枣庄、聊城、菏泽属人居环境较差的城市。进而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主成分分析 评价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21世纪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17-19,共3页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山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压力 ,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增收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以山东聊城为例
20
作者 李如雪 王振健 张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216-8217,8220,共3页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并且影响着我国农民的增收,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聊城市为例,首先介绍了本地农民的收入结构;其次从化肥、农膜、农药的使用等方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并且影响着我国农民的增收,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聊城市为例,首先介绍了本地农民的收入结构;其次从化肥、农膜、农药的使用等方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主要影响有水体污染、土壤结构改变、大气成分的变化等。最后,从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节水灌溉,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农民增收与农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环境 对策 聊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