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候智辉 李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79,共6页
乳腺乳头状肿瘤是以上皮增生并形成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其重叠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给病理诊断带来巨大挑战。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预后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各组织学亚型的遗传异质... 乳腺乳头状肿瘤是以上皮增生并形成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其重叠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给病理诊断带来巨大挑战。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预后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各组织学亚型的遗传异质性,并发现各亚型中独特的分子变异特征。该文对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肿瘤 病理特点 分子特征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皮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版) 被引量:1
2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朱培培 李媛 张智弘 林冬梅 高鹏 王坚 黄子凌 刘绮颖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4-1166,共2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间皮瘤的病理学诊断水平和病理学报告规范性,为病理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提供借鉴证据,为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组织138位来自国...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间皮瘤的病理学诊断水平和病理学报告规范性,为病理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提供借鉴证据,为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组织138位来自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组建《间皮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版)》制定专家团,设立指南工作组,涵盖病理、影像、肿瘤内科、胸外科、肿瘤预防、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本着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在文献检索和证据收集基础上,围绕间皮瘤病理学诊断最新进展,聚焦间皮瘤病理学诊断原则、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和分子病理学检测,依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对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专家推荐意见强度进行质量等级分级和证据综合,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法和共识会议法相结合,就间皮瘤病理学诊断相关“陈述”进行专家函询和投票审议,去重、合并和汇总临床问题,形成推荐意见。参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条目(the 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起草《间皮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版)》初稿,召开专家会议进行审核,并送外审专家评议,综合审定意见进行修改,形成终稿。本指南的目标人群为间皮瘤患者,使用人群为从事间皮瘤病理学诊断和辅助检测的医务工作者。本指南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org)进行中英文双语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4CN672,所撰写的指南计划书可从平台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病理学 诊断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腺瘤的分子分型及病理诊断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慧 高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9-983,共5页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是具有特定的基因型、病理学特征的一组异质性肝细胞肿瘤。近年随着对肝细胞腺瘤的认知逐渐深入,分型诊断标准也进一步规范。不同HCA亚型在组织学和基因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其恶...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是具有特定的基因型、病理学特征的一组异质性肝细胞肿瘤。近年随着对肝细胞腺瘤的认知逐渐深入,分型诊断标准也进一步规范。不同HCA亚型在组织学和基因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其恶变为肝细胞癌的风险。该文着重对HCA的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深入理解该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炎症型 HNF1失活型 β-catenin激活型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志艳 周庚寅 +5 位作者 张庆慧 张廷国 侯建新 甄军晖 李盛梅 周祖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该病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4例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4例均表现为腹股沟淋巴... 目的分析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该病相对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4例梅毒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4例均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淋巴结直径2~3.5cm,平均2.8cm。组织病理主要基本病变是:①淋巴滤泡增生,滤泡间和副皮质区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②血管闭塞性内膜炎,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并浆细胞浸润,管腔狭窄;③血管周围炎;④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伴有肉芽肿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⑤被膜及淋巴结周围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导致被膜显著增厚;⑥散在小灶性坏死。结论梅毒性淋巴结炎的组织病理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多种多样,极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最终诊断仍需结合梅毒血清实验室检查。病理医师应提高对梅毒性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淋巴结炎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京彦 管冰心 +6 位作者 王海涛 王晓映 滕国鑫 季昌华 于洁 张廷国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9-941,共3页
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结果 28例中,前期1... 目的探讨胃内镜下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的病理取材及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8例胃ESD标本的取材及制片流程,将标本全部规范取材,多组织块有序摆放加固脱水,顺序包埋制片。结果 28例中,前期10例标本全部取材,每个脱水盒独立包埋1个组织块,单病例蜡块数最多16个;后期18例采用每个脱水盒多个组织块顺序包埋,单病例蜡块数最多6块;18例中有4例同一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包埋后组织块未在同一平面,切片显示组织部分缺失,其余14例每脱水盒中组织块数≤4块,脱水包埋后组织平整,切片显示组织切缘完整,胃黏膜层次清晰。结论胃ESD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制片有利于准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镜下黏膜剥离 取材 蜡块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IMP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苏鹏 杨其峰 +3 位作者 周志强 王妍 刘文君 张庆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IMP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214例乳腺癌标本中IMP3的表达。结果21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MP3阳性表达31例(14.49%)。乳腺癌IMP3的阳性表达与...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IMP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214例乳腺癌标本中IMP3的表达。结果21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MP3阳性表达31例(14.49%)。乳腺癌IMP3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级别(P=0.005)、Ki-67增殖指数(P=0.033)及三阴性表型(P<0.001)密切相关。IMP3的表达与病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数量、pTNM分期和p53表达状况均无关(P>0.05)。结论IMP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级别高、Ki-67增殖指数高以及在三阴性亚组表达高相关,预示IMP3与乳腺癌的进展和恶性度相关,并可能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IMP3 组织芯片 三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爱军 王美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 (AP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 6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 ,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 ,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 2 7~ 6 5岁 ,平均 43 1岁。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 (或 )不... 目的 :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 (AP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 6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 ,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 ,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 2 7~ 6 5岁 ,平均 43 1岁。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 (或 )不孕症为主诉。除 1例部位不详外 ,2例发生在宫底 ,2例宫体下段 ,1例位于宫颈管内。光镜下表现为腺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 ,并伴有一定异型性 ,1例出现鳞化灶 ;肿瘤间质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组织 ,1例局部出现内膜间质的分化 ,1例部分区域间质水肿明显。 1例镜下见肿物一部分为透明细胞癌 ,另一部分呈APA改变 ,两者之间有过渡。随访 3个月~ 11年 ,除继发透明细胞癌的老年患者术后 16个月死亡外 ,其余均无复发。结论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应注意与高分化宫内膜样癌、宫内膜息肉、腺肌瘤等鉴别。其临床经过良好 ,但非典型性显著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A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预测胰腺导管腺癌HIF-1α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王方青 陈颖慧 +2 位作者 孙阳 王勇 于德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瘤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瘤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5 T 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PDAC患者资料,按照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评分,将患者分为HIF-1α低表达组(32例)和HIF-1α高表达组(29例)。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以及DKI定量参数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和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在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放射科医生对各参数值测量的一致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DeLong检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HIF-1α高表达组肿瘤低分化概率高于HIF-1α低表达组(P=0.031)。两名放射科医生测量的各MRI定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HIF-1α高表达组MD值[(1.17±0.26)×10^(-3) mm^(2)/s]低于HIF-1α低表达组[(1.52±0.39)×10^(-3) mm^(2)/s],HIF-1α高表达组MK值(0.72±0.11)高于HIF-1α低表达组(0.61±0.1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值、MK值、MD值+MK值及MD值+MK值+分化程度在预测高HIF-1α表达和低HIF-1α表达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1、74.7%、64.8%;0.814、84.4%、72.4%;0.862、82.8%、78.7%及0.872、78.1%、86.2%。DeLong检验示MD值+MK值+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仅与M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与其他参数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I和IDI结果显示MD值+MK值+分化程度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优于MD值、MK值和MD值+MK值(P<0.05)。结论MD值、MK值联合肿瘤分化程度有助于预测PDAC瘤内不同HIF-1α表达等级,为患术前风险分层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症刮宫活检病理诊断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美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症 刮宫 活检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晓杰 刘晓丽 +2 位作者 章爱梅 林怡 吴晓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CSK的临床特征、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CSK的临床特征、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34岁,平均7岁,其中1例为34岁成人CCSK。临床症状均为腹部包块。7例获得随访,其中2例死亡,5例存活。10例中均有不同比例的经典型CCSK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胞质浅染、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清楚的片状瘤细胞被呈树枝状分布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此外,5例呈黏液样型、3例呈富于细胞型、2例呈硬化型和1例呈上皮样型。免疫表型:vimentin、BCL-2、EGFR、TLE1、Cyclin D1、BCOR、SATB2阳性率依次为100%(10/10)、90%(9/10)、90%(9/10)、90%(9/10)、80%(8/10)、30%(3/10)、10%(1/10);上皮性、肌源性、神经源性标记均为阴性。结论CCSK是一种少见的儿童期恶性肾肿瘤,因其组织学亚型较多,需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使用免疫组化vimentin、BCL-2、EGFR、TLE1、Cyclin D1这一组合可以协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相关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机制研究与靶向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教悌 胡菁 韩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临床分期偏晚,Gleason级别较高,临床上多表现为进展期前列腺癌,已失去手术机会[1]。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临床分期偏晚,Gleason级别较高,临床上多表现为进展期前列腺癌,已失去手术机会[1]。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但是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12~18个月后进展为更具侵袭性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谱系可塑性 肿瘤异质性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5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12
作者 陈冬 张明薇 +1 位作者 孙菲菲 李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8,共8页
目的探讨MCM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O、TCGA等数据库分析MCM5 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染色分析卵巢癌中MCM5的表达;应用CCK-8法、EDU、平板克隆、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MCM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O、TCGA等数据库分析MCM5 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染色分析卵巢癌中MCM5的表达;应用CCK-8法、EDU、平板克隆、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CM5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CM5在卵巢癌中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高表达者无进展生存期短(P<0.01)。免疫表型:MCM5在输卵管上皮中不表达(0/6),在卵巢癌中阳性率为48.3%(57/118),MCM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输卵管上皮,在高级别浆液性癌中呈弥漫强表达,MCM5^(+)与ER-、Ki67增殖指数高相关。敲低MCM5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P<0.05)、克隆形成(P<0.05)、侵袭和迁移(P<0.05),促进凋亡。结论MCM5在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高级别浆液性癌 MCM5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ER、Ki-67和cyclin D1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成军 张庆慧 +3 位作者 张廷国 李红 王妍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 目的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中ER表达比正常乳腺组织增加,但ER阳性细胞呈不连续分布,阳性细胞间有较多的阴性细胞。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和低级别原位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ER表达比UDH明显增加(P<0·05),ER阳性细胞呈连续的片状分布,阳性细胞间较少或没有ER阴性细胞。ADH和低级别DCIS中ER表达较高级DCIS显著(P<0·01)。DCIS中Ki-67和cyclin D1表达高于UDH(P<0·05),并与UDH、ADH和DCIS的组织学分组呈正相关(r=0·352,P<0·05和r=0·390,P<0·05)。正常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内无ER和Ki-67同时表达。在UDH中有极少数上皮细胞ER和Ki-67同时表达,而在ADH和DCIS中ER和Ki-67同时表达的细胞明显增加。结论从正常乳腺组织到UDH、ADH、低级DCIS的恶性转化过程中伴有ER表达的逐渐增高。ER过度表达及ER和Ki-67在上皮细胞内同时表达可能是某些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雌激素受体 KI-67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星形细胞瘤的脱髓鞘假瘤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庚寅 高鹏 +2 位作者 曹吉臣 李红 孙妍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 探讨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 2例脱髓鞘假瘤进行组织学观察、髓鞘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病变区呈多灶性分布 ,可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状分布。其周围脑组织有大小不一的... 目的 探讨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 2例脱髓鞘假瘤进行组织学观察、髓鞘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病变区呈多灶性分布 ,可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状分布。其周围脑组织有大小不一的疏松的、重者呈空泡状的髓鞘脱失区 ,其间可见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大量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组织疏松区相互交错 ,其胞质丰富、嗜酸性似肥胖型星性细胞 ,并见少量双核细胞及散在核分裂象。免疫表型 :GFAP和vimentin在增生的星形细胞中弥漫阳性表达 ,CD6 8在巨噬细胞显示阳性表达 ,CD34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 ,CD4 5在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 脱髓鞘所致的多灶性疏松改变、淋巴细胞的套袖状分布和巨噬细胞的弥漫分布是其基本特点。脱髓鞘假瘤在组织学形态上需与星性细胞瘤 (尤其是肥胖型星型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假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30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桂婷 张庆慧 +4 位作者 张廷国 周志强 刘文君 李红 王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按照2007年WHOCNS肿瘤分类标准,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5~2007年间16岁及其以下儿童颅内和椎管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CNS肿瘤共330例,占同期全部4788例CNS肿瘤的6.89%。...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按照2007年WHOCNS肿瘤分类标准,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5~2007年间16岁及其以下儿童颅内和椎管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CNS肿瘤共330例,占同期全部4788例CNS肿瘤的6.89%。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34例。病理组织学类型前3位依次是:星形细胞瘤94例(28.48%),胚胎性肿瘤58例(17.58%)和颅咽管瘤49例(14.85%)。299例颅内肿瘤中,幕上192例,幕下107例。椎管内31例。结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和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儿童CNS肿瘤组织学类型。男性好发。随着年龄增长,CNS肿瘤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前十位CNS肿瘤中除胚胎性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外,均以低级别肿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小儿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通过Nrf2调节糖尿病大鼠肾组织GSTM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蓓 李保应 +3 位作者 甄军晖 李宪花 胡昭 高海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GSP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治疗组(GSP...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GSP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治疗组(GSP组,GSP 250 mg.kg-1.d-1),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24周后测量大鼠体重、收缩压、肾重/体重和24 h尿蛋白定量;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SCr)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μ亚型(GSTM)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结果:实验开始时3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24周时DM组大鼠较C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GSP组大鼠体重较DM组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24周时DM组大鼠与C组相比较,收缩压、FPG、HbA1c、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定量、BUN和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GSP组大鼠与DM组比较FPG和HbA1c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显著降低,(P<0.01),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GSP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改善。GSTM和Nrf2表达在DM组表达较C组上调,在GSP组治疗后回调(P<0.05)。结论:GSP可能通过Nrf2下调GSTM表达而起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糖尿病肾病 谷胱甘肽S-转移酶μ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中c-ki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红 李劲松 +3 位作者 姜晓刚 燕春艳 崔文 王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中c-kit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检测c-kit基因的突变状态,为临床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it蛋白在40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肿... 目的探讨骨肉瘤中c-kit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检测c-kit基因的突变状态,为临床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骨肉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it蛋白在40例普通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c-kit基因第11、17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c-kit在普通型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62.5%(25/40);c-kit高表达者更易局部复发,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c-kit低表达组。未在38例普通型骨肉瘤标本中检测到SSCP银染异常条带,进一步测序证实无基因突变。结论c-kit在普通型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c-kit外显子的突变在骨肉瘤中是低概率事件,不能成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预后 c-kit受体(CD117) C-KIT基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UBA调控MST1 YAP1和TAZ因子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丽萍 季敏 +5 位作者 路子扬 刘丽 王维娜 苗娜 张巍 蒲红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表达以及是否通过调控MST1、YAP1和TAZ因子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蛋白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150与KYSE450... 目的:探讨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表达以及是否通过调控MST1、YAP1和TAZ因子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蛋白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150与KYSE450中的表达水平,构建shRNA干扰载体AJUBA转染至KYSE150食管癌细胞系;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AJUBA对KYSE150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T1、YAP1和TAZ mRNA和蛋白的表达;核质分离实验检测AJUBA、YAP1和TAZ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稳定干扰AJUBA基因后,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AJUBA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中的细胞阻滞于G0/G1期,G2/M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AJUBA空染组相比,shAJUBA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0.001);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细胞中的MST1、YAP1、TAZ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提示AJUBA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SHEE)细胞核中表达,而在KYSE150细胞胞质与胞核中表达;YAP1和TAZ蛋白在SHEE细胞中不表达,在KYSE150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表达,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JUBA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可能与激活MST1、YAP1、TAZ因子的表达而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AJUBA蛋白 Hippo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HIF-1α、GLUT1与COX-2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静 王秀问 +2 位作者 孙殿水 李蓓 蔡毅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急慢性乏氧状况、乏氧与COX-2过度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兔抗人H IF-1α、GLUT1抗体和鼠抗人COX-2抗体对手术切除的46例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急慢性乏氧状况、乏氧与COX-2过度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兔抗人H IF-1α、GLUT1抗体和鼠抗人COX-2抗体对手术切除的46例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46例,其中ⅠA期12例,ⅠB期20例,Ⅱ期8例,ⅢA期6例。H IF-1α、GLUT1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0%(27/46)、39.11%(18/46)和67.39%(31/46)。COX-2表达与H IF-1α、GLUT1的表达相关(P<0.01)。GLUT1表达与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P<0.05)、组织学类型(P<0.01)有关,而H IF-1α、COX-2表达与年龄、性别、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NSCLC患者同时存在着急、慢性乏氧,而肿瘤转移主要与慢性乏氧有关。另外,乏氧可能参与了COX-2增强表达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 乏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环氧化酶-2 乏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及遗传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毅 孟斌 +1 位作者 付凯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染色体的易位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原始HE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福尔马林固定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染色体的易位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原始HE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福尔马林固定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CD10及Ki-67等抗原的表达,并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FL中Bcl-2-lgH及Bcl-6的易位状态。结果:98例FL的临床病理资料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约为1.09:1;年龄范围25~83岁,中位年龄59岁。本组病例1~2级共54例,其中1级24例,2级30例,3a级26例,3b级18例。FL在形态学上具有典型特征,联合应用Bcl-2、CD10及Ki-67等免疫标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组织化学表型:Bcl-2阳性率为87.8%,CD10阳性率为62.2%,Ki-67高表达(≥25%)的阳性率为50.0%。FISH检测结果为FL的Bcl-2-IgH易位总的发生率是58.5%,1级、2级、3a级及3b级者分别为91.7%、63.0%、52.0%及16.7%16.7%。Bcl-2-IgH易位的状态与CD10的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FL中Bcl-6易位总的发生率为16.3%(15/92),其中1~2级的发生率为0,3级总的发生率为35.7%(15/42),易位的发生均存在于高级别FL中。结论:FL的发病年龄较晚,中位年龄超过50岁,组织结构和构成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应用Bcl-2、CD10及Ki-67等抗体可基本明确诊断,辅以CD5、CD23、Cyclin D1和CD43可与反应性增生及其他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鉴别;FL中Bcl-2-IgH易位的发生率随着分级的增高逐渐降低,易位的状态与肿瘤分级及CD10和Ki-67的表达率相关;Bcl-6易位的出现与肿瘤分级相关,易位均存在于高级别FL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易位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