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尿沉渣结晶样本分析
1
作者 邓颖佼 陈军 +5 位作者 王健生 胡刘平 张晴 杜玉珍 王妍 李庆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3-1250,共8页
尿液有形成分(尿沉渣)的分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医生通过观察尿沉渣中的颗粒、细胞和结晶等成分,可以获取患者泌尿系统健康状况信息,对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尿沉渣结晶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存... 尿液有形成分(尿沉渣)的分析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医生通过观察尿沉渣中的颗粒、细胞和结晶等成分,可以获取患者泌尿系统健康状况信息,对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尿沉渣结晶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存在费时费力、主观性强、准确性不足等问题。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显微尿沉渣图像自动分析研究备受关注,但该类方法仅依赖形态信息对结晶样本进行分类,对于形态相似的结晶样本难以区分、分类准确率低。将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引入到尿沉渣结晶样本的分析中,使用自主研发的显微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尿沉渣结晶样本的显微高光谱图像数据并进行分析识别。获取了包括草酸钙、胱氨酸、磷酸钙、尿酸以及三联磷酸盐五类尿沉渣结晶样本的显微高光谱数据。在该数据集上训练了支持向量机(SVM)、K最邻近(KNN)、决策树(DT)以及神经网络(NN)四种机器学习分类器模型,对五类尿沉渣结晶样本进行分类。SVM、KNN、DT和NN分类器的五类尿沉渣结晶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0.9598,0.9598、0.9829以及0.9917。研究结果表明,将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用于尿沉渣样本的分析,不仅可以获得尿沉渣结晶样本空间信息,还能提取具有判别性特征的光谱信息,从而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尿沉渣结晶分类,为尿沉渣自动化镜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高光谱成像 光谱分析 机器学习 尿沉渣 尿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术后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祗顺 刘海南 +1 位作者 周春文 傅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以及尿VEGF做为瘤标的价值。方法: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58例研究对象的尿VEGF,并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双盲法)。其中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每3个月随访1次,6... 目的:探讨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以及尿VEGF做为瘤标的价值。方法: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58例研究对象的尿VEGF,并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双盲法)。其中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每3个月随访1次,6例复发。结果:尿VEGF在膀胱癌组高于非膀胱癌组(P<0.001);G1级癌分别低于G2、G3级癌(P<0.05),在早期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术前)(P<0.05),尿VEGF诊断实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3.3%、85.7%。结论:尿VEGF水平可反映膀胱癌的预后、复发;尿VEGF做为诊断和术后监测瘤标有较高价值,优于尿细胞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膀胱多行细胞癌 肿瘤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1例
3
作者 张东青 许纯孝 +1 位作者 张怀强 燕东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03-904,共2页
关键词 病因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手术方法治疗肾囊肿的对比研究(附106例报告)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志峰 徐祗顺 +1 位作者 史本康 陈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611-612,61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3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肾囊肿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1月3种方法治疗106例肾囊肿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比较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3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肾囊肿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1月3种方法治疗106例肾囊肿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治愈率等。结果穿刺组治疗费用(3261.8±779.2)元最少,治愈率(78.6%,22/28)最低,复发率(21.4%,6/28)最高;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4.1±5.7)min最短;腹腔镜组治疗费用(9050.9±1116.2)元最高;以上指标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切口组和腹腔镜组治愈率均为100%,无复发病例,出血量和治愈率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种方法各有独特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法。直径〈7cm的单纯性薄壁肾囊肿,若患者一般情况或经济条件较差可选择穿刺硬化治疗;肾下极或肾中部背侧单纯性薄壁囊肿可首选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其他肾囊肿特别是双肾多发囊肿、巨大囊肿及不能排除恶性者应首选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 经皮肾囊肿穿刺 小切口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傅强 王法成 +3 位作者 李善军 丁克家 吕家驹 徐祗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1-602,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7例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傅强 王法成 +3 位作者 李善军 吕家驹 丁克家 徐祗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9-520,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例。行肿瘤切除术16例,附睾切除术8例,睾丸附睾切除术1例,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2例。结论:B超... 目的:总结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例。行肿瘤切除术16例,附睾切除术8例,睾丸附睾切除术1例,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2例。结论:B超对附睾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疑附睾肿瘤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恶性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原发性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细胞株活力、迁移与侵袭的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温花 张文超 于远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的存活、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0、5、10、20、40和80μmol/L)对Du145细胞与PC3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的存活、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0、5、10、20、40和80μmol/L)对Du145细胞与PC3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1、MMP-2、MMP-9和Hes-1蛋白水平。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呈浓度依赖性抑制Du145与PC3细胞的活力,当浓度到达40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经淫羊藿苷干预后,Du145和PC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Notch-1、MMP-2、MMP-9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生长、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淫羊藿苷抑制Notch-1、MMP-2、MMP-9和Hes-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前列腺癌细胞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红细胞对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初明梅 钱宝华 +3 位作者 王海峰 查占山 花美仙 郭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探讨血小板和红细胞对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D59、红细胞CD59、T细胞CD3+CD4+、CD3+CD8+的表达水平。按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分组,全血细胞组、有PL无红细胞(RBC)组、无血小板(PL)组、无RBC...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探讨血小板和红细胞对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D59、红细胞CD59、T细胞CD3+CD4+、CD3+CD8+的表达水平。按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分组,全血细胞组、有PL无红细胞(RBC)组、无血小板(PL)组、无RBC无PL组。同时观测各组抗原刺激前后T细胞变化。结果:各组T细胞CD3+CD4+、CD3+CD4+/CD3+比较:全血细胞组>有PL无RBC组,抗原刺激前后(P<0.001);有PL无RBC组>无RBC无PL组刺激前(P>0.05)刺激后(P<0.05)。各组T细胞CD3+CD8+表达无明显变化。各组CD3+CD8+/CD3+比较:全血细胞组<有PL无RBC组抗原刺激前后(P<0.01);有PL无RBC组<无RBC无PL组刺激前(P>0.05)刺激后(P<0.05)。全血细胞组和无PL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刺激前RBCCD59与CD3+CD4+在全血细胞组中负相关(P<0.05);而在无PL组中则无相关性;PLCD59与CD3+CD8+CD3+全血细胞组中的正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无红细胞组中则呈负相关(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红细胞均可正向调节CD3+CD4+/CD3+,负向调节CD3+CD8+/C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红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经腹与经腹膜后入路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顾刚利 姜士伟 +3 位作者 方量 李泽岩 张照鹏 徐忠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腹腔镜解剖性左肾上腺切除术242例资料,经腹腔入路132例,经腹膜后入路110例,按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为2个亚组,分别比较手术时... 目的比较经腹腔与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腹腔镜解剖性左肾上腺切除术242例资料,经腹腔入路132例,经腹膜后入路110例,按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为2个亚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率、术中并发症、术后镇痛药物应用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肿瘤长径<5 cm的亚组中,相比经腹膜后入路,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短[中位数90(35~170)min vs.95(50~220)min,Z=-2.141,P=0.032],出血量少[30(10~300)ml vs.60(20~800)ml,Z=-7.504,P=0.000],但术后排气晚[2(1~5)d vs.2(1~5)d,Z=-4.616,P=0.000],其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长径≥5 cm的亚组中,2种入路术中及术后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肿瘤长径<5 cm时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经腹膜后入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肿瘤长径≥5 cm时2种手术入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入路 腹膜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治疗方法的最优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修德 孙明霞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6期23-24,共2页
膀胱癌的治疗比较复杂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病理及临床过程恰当的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期治疗的个体化和最优化。从哲学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膀胱癌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膀胱癌 治疗 哲学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功能低下与胎儿发育
11
作者 殷钢 徐祗顺 +1 位作者 刘媛 戴旻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功能低下 胎儿 发育 生理功能 宫内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东青 许纯孝 +2 位作者 马道新 张怀强 刘春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SV-TK基因转染PC-3m细胞,经RT-PCR鉴定后,MTT、流式细胞仪、电镜等方法检测丙氧鸟苷(GCV)对转染后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以未转染PC-3m细胞为对... 目的:探讨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SV-TK基因转染PC-3m细胞,经RT-PCR鉴定后,MTT、流式细胞仪、电镜等方法检测丙氧鸟苷(GCV)对转染后PC-3m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以未转染PC-3m细胞为对照。结果:GCV对正常PC-3m细胞毒性较低,而对转染后PC-3m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但旁观者效应不明显。结论:HSV-TK/GCV体系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前列腺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13
作者 张峰 赵皎皎 陈修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7,共2页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具有独特的生理及生物学特性。目前尽管治疗手段多样 ,但治疗效果不佳。从哲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特点 ,根据不同的预后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老年 治疗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 叶定伟 +7 位作者 邹青 林国文 徐子程 史本康 邢金春 朱绍兴 何志嵩 魏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04-1216,共13页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正逐步成为影响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高危前列腺癌是一种具有至少一种高危因素,存在较高转移风险和较差预后的前列腺癌类型,有研究指出10年内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66%来自高危前列腺癌。关于高...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正逐步成为影响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高危前列腺癌是一种具有至少一种高危因素,存在较高转移风险和较差预后的前列腺癌类型,有研究指出10年内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66%来自高危前列腺癌。关于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围手术期进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争议。本共识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查阅和整理评估大量相关文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证据综合,编写初稿后,通过专家会议讨论、德尔菲问卷调查等方法,经过2轮逾33个不同城市、71家医院共计78名专家意见的调查汇总、归纳梳理和总结,依托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形成《高危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针对高危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进行探索、讨论,希望为临床医师开展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和规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前列腺癌 围手术期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