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缸汽油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小蕊 谢宗法 +3 位作者 常英杰 张炯 黄硕 李小霞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4缸汽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通过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使进气门开启,通过开启控油阀使进气门回落,通过调节控油阀的泄油时刻改变进气门的最大升程和开启持续角。建立了气门运动规律测量试验台架,并对全可变液压气门...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4缸汽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通过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使进气门开启,通过开启控油阀使进气门回落,通过调节控油阀的泄油时刻改变进气门的最大升程和开启持续角。建立了气门运动规律测量试验台架,并对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气门升程进行了试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最大气门升程在0到最大设计升程之间连续可变,进气门开启持续角在曲轴转角0°~284°之间连续可变。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按汽油机标定转速5 000r/min高速运行时,在不同气门升程下均未出现气门运动规律的"失真"现象,说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汽油机高速运行的需求。试验还发现多缸机液压气门机构存在相互干涉问题,通过改进设计控油阀结构,消除了由此导致的气门异常开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缸汽油机 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 气门升程 气门异常开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载可变气门机构的柴油机二冲程制动性能
2
作者 张旭 谭慧莹 +1 位作者 吴伟海 谢宗法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针对重型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中气门开启压力较高导致的驱动系统负荷过大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气门运动模式动态切换的集成式液压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HVMVS),利用GT-Power搭建了六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能够产生高制动转矩... 针对重型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中气门开启压力较高导致的驱动系统负荷过大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气门运动模式动态切换的集成式液压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HVMVS),利用GT-Power搭建了六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能够产生高制动转矩且将最大缸压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气门运行参数最佳值,研究了不同转速下搭载HVMVS柴油机的二冲程制动性能,对比分析了该系统与其他可变气门系统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在柴油机额定转速时,HVMVS二冲程制动可以产生1158 Nm的有效制动转矩,缸内最大压力为2.3 MPa,相比于其他系统降低了62%。HVMVS可以显著降低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的缸内最大压力和驱动机构负荷,提高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可靠性,在重型发动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性 缸内制动技术 可变气门技术 液压气门系统 二冲程制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驱动式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晋群 李小霞 +3 位作者 谢宗法 常英杰 韩康 张坤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 提出了一种凸轮驱动式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ully hydraulic variable valve system,FHVVS),搭建了AMESim仿真计算模型,探究了泄油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和节流面积等因素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优选了FHVVS柱塞控油装置泄油节流方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某6缸柴油机的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测量和模拟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发动机转速增高,FHVVS的液压波动幅值明显增大,柱塞控油装置的节流作用对液压压力波动具有“削峰填谷”的效果;研制的FHVVS可以实现气门的最大升程、开启持续期和配气相位的无级连续可变,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气门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 仿真计算 气门升程 液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气氛下切削纯钛表面氧化膜形成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干 万熠 +3 位作者 张蕊 门博 刘战强 张东 《工具技术》 2013年第10期29-32,共4页
针对钛合金植入体表面活性氧化膜加工工艺链长的问题,提出在切削过程中利用切削热和富氧气氛生成氧化膜的方法,并进行试验研究。首先,从热力学角度对生成氧化钛的条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其中的关键因素切削温度进行模拟仿真,最后对生... 针对钛合金植入体表面活性氧化膜加工工艺链长的问题,提出在切削过程中利用切削热和富氧气氛生成氧化膜的方法,并进行试验研究。首先,从热力学角度对生成氧化钛的条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其中的关键因素切削温度进行模拟仿真,最后对生成的氧化膜进行显微观察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富氧气氛下车削得到的工件表面相对于自然状态下工件的氧化程度明显增大,氧化膜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富氧车削 植入体 表面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丝驱连续体手术机械臂的设计及其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卢佳佳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杜付鑫 岳明君 屈梁成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1-1056,共6页
针对现有的连续体机械臂及其运动学模型无法得到运动学解析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两个弯曲自由度的丝驱动连续体机械臂原型,并对其正逆运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分段常曲率假设,结合D-H法建立了连续体机械臂的正运动学模型,推导出了... 针对现有的连续体机械臂及其运动学模型无法得到运动学解析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两个弯曲自由度的丝驱动连续体机械臂原型,并对其正逆运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分段常曲率假设,结合D-H法建立了连续体机械臂的正运动学模型,推导出了驱动丝长度到机械臂末端位置的映射关系,得到了正运动学解析解;通过提取机械臂骨干曲线,利用几何分析法建立了连续体机械臂逆运动学模型,推导出了机械臂末端位置到驱动丝长度的映射关系,并得到了部分逆运动学解析解;最后,通过实验对所提出运动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运动学模型的平均位置误差不超过2.56 mm,约占机械臂总长度的2.57%,能够很好地用于连续体机械臂末端位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械臂 运动学分析 分段常曲率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钢链轨节镗孔加工断屑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付旺 万熠 +3 位作者 李亚男 夏岩 梁西昌 文雯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0,共4页
在链轨节密封圈沉孔的镗孔加工过程中存在断屑困难以及切屑缠绕刀杆的问题。为了解决切屑缠绕刀杆的问题,从工件材料、结构及刀杆结构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件间歇进给原理的断屑方法,设计了不同间歇进给次数的加工... 在链轨节密封圈沉孔的镗孔加工过程中存在断屑困难以及切屑缠绕刀杆的问题。为了解决切屑缠绕刀杆的问题,从工件材料、结构及刀杆结构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件间歇进给原理的断屑方法,设计了不同间歇进给次数的加工程序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工件的间歇进给次数达到8次及以上时,可解决切屑缠绕刀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链轨节 镗孔 间歇进给 断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生物质成型热黏塑性本构模型构建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启新 陈书法 董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1-226,共6页
针对生物质颗粒生产能耗高、效率低的现状,该文从生物质组成角度,特别是木质素特性出发探讨其成型机理。秸秆成型过程由于内摩擦力的作用产生大量热量,温度的上升会造成木质素的软化,木质素的这一变化为纤维颗粒的团聚提供了黏结力。温... 针对生物质颗粒生产能耗高、效率低的现状,该文从生物质组成角度,特别是木质素特性出发探讨其成型机理。秸秆成型过程由于内摩擦力的作用产生大量热量,温度的上升会造成木质素的软化,木质素的这一变化为纤维颗粒的团聚提供了黏结力。温度和木质素特性对生物质塑性成型性能产生巨大影响,是热黏塑变形过程。为研究生物质内部特性对塑性成型过程的影响,运用内时理论,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秸秆类生物质压缩成型内时本构方程。借助黏土流动理论,推导定义生物质黏塑性强化函数和核函数,运用数值分析和试验得出本构方程的系数。与试验数据相比较,基于内时理论的热黏塑性本构模型较好的模拟了生物质塑性流变过程。结果显示,向秸秆中添加20%的木质素,可有效提高其塑性流动性能,降低其在相同应变下的应力以及生产能耗;当成型温度在100~115℃之间,应变率在1×102~1×103 s-1之间,对于木质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9%的玉米秸秆、33.5%的小麦秸秆和34.3%的水稻秸秆的固化成型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素 秸秆 热黏塑性 内时理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体微纳结构表面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桂森 万熠 +1 位作者 王滕 张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共11页
生物医用钛合金植入体与骨细胞结合能力差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表面形貌作为影响植入体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针对植入体表面微纳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重点介绍了植入体表面的微米结构、... 生物医用钛合金植入体与骨细胞结合能力差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表面形貌作为影响植入体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针对植入体表面微纳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重点介绍了植入体表面的微米结构、纳米结构、微纳米多级结构的制备及其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综述表明:植入体表面合适的微米结构或纳米结构对细胞的行为表现出积极作用,能够增加植入体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兼具微米与纳米多级结构表面的种植体表现出微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协同效应,相对于单一的微米或纳米结构,能更好地促进骨整合。最后,针对医用钛合金植入体表面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植入体表面结构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体 微米结构 纳米结构 微纳米结构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门早关对柴油机进气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炯 常英杰 +3 位作者 谢宗法 刘鑫 李小蕊 王兆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一台SD2100TA柴油机上安装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的方式对进气量和有效压缩比进行调节,并对进气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节气门进气量调节方式相比,EIVC能有效降低泵气损失,且能够降低缸... 在一台SD2100TA柴油机上安装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的方式对进气量和有效压缩比进行调节,并对进气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节气门进气量调节方式相比,EIVC能有效降低泵气损失,且能够降低缸内工质温度,有利于实现低温燃烧。随进气门关闭时刻(IVCT)的提前,有效压缩比降低,压缩终点压力和温度下降,滞燃期增长,着火推迟,预混燃烧比例上升,扩散燃烧比例下降,由于工质总热容降低,燃烧后的缸内工质温度增加,导致排气温度显著提高。在保持指示热效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EIVC可以有效地降低缸内峰值压力,拓宽柴油机负荷范围。在1 650r/min、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0.64MPa工况点,当IVCT从下止点后30°提前到下止点后-50°时,峰值压力降低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进气门早关 有效压缩比 指示热效率 米勒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微结构激光加工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门博 万熠 +2 位作者 张蕊 张东 刘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针对钛合金种植体与人体组织的结合问题,提出利用激光加工方法在钛合金表面加工微结构,并对激光加工的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对材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改变电流和Q频率等参数,在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加工试验,寻找一组能在材料表面加工出... 针对钛合金种植体与人体组织的结合问题,提出利用激光加工方法在钛合金表面加工微结构,并对激光加工的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对材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改变电流和Q频率等参数,在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加工试验,寻找一组能在材料表面加工出理想微凹坑形貌的参数,最后使用优化参数在钛合金表面加工微结构。结果表明:激光加工钛合金微结构阵列的最佳电流为13A,Q频率为3k Hz;采用优化后的激光加工参数可以得到形貌规则的微凹坑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激光加工 种植体 微结构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吸式固定床生物质气化温度场和组分场分布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盖超 董玉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6,共6页
首先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解析了下吸式固定床反应器生物质气化反应的发展过程,并通过主动配气下吸式固定床的气化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数值解析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化过程中炉内温度场和组分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空气当量... 首先采用多维数值模拟方法解析了下吸式固定床反应器生物质气化反应的发展过程,并通过主动配气下吸式固定床的气化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数值解析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化过程中炉内温度场和组分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空气当量比RER是影响下吸式固定床气化过程气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于炉内温度场分布和气化产气组分场的最优取值范围为0.24~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固定床 气化 温度场 组分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渣类生物质液压成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鹏飞 董玉平 +3 位作者 常加富 郭飞强 吕兆川 张彤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9-223,共5页
以感冒清热颗粒中药渣为原料,采用液压成型机实验平台,试验研究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度等因素对成型特性和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弛密度、抗跌碎性随原料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成型吨能耗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逐渐降低... 以感冒清热颗粒中药渣为原料,采用液压成型机实验平台,试验研究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度等因素对成型特性和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弛密度、抗跌碎性随原料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成型吨能耗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原料粒度的不断增大,松弛密度不断减小,吨能耗不断上升,抗跌碎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经过综合分析可知:当含水率在12%~14%、粒度在2~5mm范围内时,中药渣容易压缩成型,成型块的抗跌碎性大于95%,松弛密度在1 g/cm3以上,生产过程中所需能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液压成型 含水率 粒度 吨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床热误差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辛宗霈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杜付鑫 李慧 李沛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3,共5页
针对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提出了一种复合预测方法。首先使用神经网络对丝杠热变形量进行建模,然后以多项式拟合法来求得平台轴向热误差y与丝杠实际热变形量x之间的关系,建立平台轴向热误差预测模型,称作"两步法"。两步法与BP... 针对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提出了一种复合预测方法。首先使用神经网络对丝杠热变形量进行建模,然后以多项式拟合法来求得平台轴向热误差y与丝杠实际热变形量x之间的关系,建立平台轴向热误差预测模型,称作"两步法"。两步法与BP神经网络直接预测平台轴向热误差的方法(直接法)分别对实验进行预测,将两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平台轴向热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行程发生变化时,直接法预测得到的热误差残差在-5.4~6.6μm间波动,两步法预测得到的热误差残差在-3.1~2.2μm内波动,两步法预测精度比直接法高了约126%,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 BP神经网络 多项式拟合 滚珠丝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铣削加工中抑制微毛刺生成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寇兆军 万熠 +2 位作者 蔡玉奎 王滕 刘战强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共5页
在微型零件的微细铣削过程中,微毛刺的产生是影响零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辅助支撑抑制微毛刺产生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微毛刺的产生机理,发现微细加工的尺度效应和被加工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产生毛刺的主要原因,尤其在... 在微型零件的微细铣削过程中,微毛刺的产生是影响零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辅助支撑抑制微毛刺产生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微毛刺的产生机理,发现微细加工的尺度效应和被加工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产生毛刺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被加工材料的边界处毛刺更为明显。在工件的边界上构建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增强工件边界的刚度,并抑制工件边界处材料的塑性变形。使用微细刀具进行微细铣削铍青铜的加工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抑制微毛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铣削 微毛刺 辅助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金刚石线锯镀镍层力学性能及磨粒把持力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乾 葛培琪 +4 位作者 孟剑峰 毕文波 马晓宾 郑楚夕 龚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电镀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电镀金刚石线锯镀镍层的力学性能且难以测定。按金刚石线锯电镀工艺制备电镀试件,利用纳米压/划痕仪、X射线衍射仪测试试件的力学性能,得镀镍层的硬度、弹性模量、残余应力以及镀镍层与线锯基体的结合强度。简化计... 电镀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电镀金刚石线锯镀镍层的力学性能且难以测定。按金刚石线锯电镀工艺制备电镀试件,利用纳米压/划痕仪、X射线衍射仪测试试件的力学性能,得镀镍层的硬度、弹性模量、残余应力以及镀镍层与线锯基体的结合强度。简化计算镀镍层对金刚石磨粒的把持力。根据试验获得的镀镍层力学参数建立磨粒把持力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简化计算与仿真分析的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金刚石线锯 镀镍层 金刚石磨粒 把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带锯条分齿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冬冬 万熠 +1 位作者 汤碧红 李江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6,共5页
针对带锯条分齿检测存在的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进口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带锯条分齿在线检测系统。研究了该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以及单边安装双传感器消除带锯条抖动影响的方法,设计了该检测系统的... 针对带锯条分齿检测存在的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进口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带锯条分齿在线检测系统。研究了该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以及单边安装双传感器消除带锯条抖动影响的方法,设计了该检测系统的机械结构,分析了数据采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及其他硬件的组成,给出了系统软件的主要设计思路以及软件的主要功能,最后在分齿机上对该检测系统进行了安装调试,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分齿量系统检测值与手动检测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满足了带锯条分齿在线检测的精度要求,检测效率提高2倍,每台检测设备可替代人工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锯条 分齿量 激光位移传感器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微细电火花超声振动主轴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振扬 张家远 +1 位作者 刘明 张勤河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8-552,共5页
微细电火花技术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在传统电火花加工中引入超声振动,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明显提高。作为核心部件,超声振动主轴的设计尤为重要。但传统设计过程,... 微细电火花技术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在传统电火花加工中引入超声振动,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明显提高。作为核心部件,超声振动主轴的设计尤为重要。但传统设计过程,大大延长了研发周期和增加了成本,因此,采用仿真方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设计的微细电火花超声振动主轴的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ABAQUS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超声振动主轴的谐振频率和输出振幅等参数。超声振动主轴的测试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微细电火花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CO_(2)亚临界态萃取等压超临界态分离核桃油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宇鑫 王威强 +2 位作者 郭建章 侯凯文 李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71,共4页
以核桃油萃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O_(2)亚临界态萃取等压超临界态分离核桃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3.3 MPa、分离温度65.3℃、CO_(2)循环泵电机频率12.33 Hz,在此条件下核桃油萃取率为... 以核桃油萃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O_(2)亚临界态萃取等压超临界态分离核桃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3.3 MPa、分离温度65.3℃、CO_(2)循环泵电机频率12.33 Hz,在此条件下核桃油萃取率为4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O_(2) 萃取分离 核桃油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气门的结构优化及对无节气门汽油机燃烧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韩康 常英杰 +3 位作者 谢宗法 房佩鸽 张晋群 张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26,共8页
由于进气方式的改变,气道喷射式无节气门汽油机中小负荷时泵气损失显著降低,但燃烧性能却明显恶化。为改善其燃烧性能,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在进气过程中能产生较强进气涡流的螺旋气门,并使用仿真软件STAR-CCM+对螺旋气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 由于进气方式的改变,气道喷射式无节气门汽油机中小负荷时泵气损失显著降低,但燃烧性能却明显恶化。为改善其燃烧性能,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在进气过程中能产生较强进气涡流的螺旋气门,并使用仿真软件STAR-CCM+对螺旋气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测量其进气涡流比和流量系数,证明该螺旋气门在开启升程较小时能产生强烈的进气涡流,对改善无节气门汽油机在中小负荷时的缸内进气流动状态和油气混合十分有利。将该螺旋气门安装在一台装载有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无节气门汽油机上,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气门产生的进气涡流显著提高了无节气门汽油机中小负荷工况下燃烧速率、降低了循环波动,使燃油经济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节气门汽油机 螺旋气门 涡流比 仿真计算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