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突触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商平平 张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5-477,480,共4页
NK细胞识别靶细胞时在接触表面形成大量的超分子集落,结构上与神经突触相似,称为NK细胞免疫突触。NK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分别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形成抑制性免疫突触与活化性免疫突触。免疫突触的成熟是一个伴随着大量分子重新组合... NK细胞识别靶细胞时在接触表面形成大量的超分子集落,结构上与神经突触相似,称为NK细胞免疫突触。NK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分别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形成抑制性免疫突触与活化性免疫突触。免疫突触的成熟是一个伴随着大量分子重新组合和隔离分布的动态过程。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它的形成,其中肌动蛋白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C等可以明显抑制早期抑制性突触的形成,活化性突触中脂筏向细胞间接触位点极化能够为大量活化性信号提供一个锚定平台。免疫突触可以促进细胞间的接触、提供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平台、参与活化检查节点的形成。进一步对其结构、形成过程、信号整合等进行探讨将为提高NK细胞抗肿瘤和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活化性免疫突触 抑制性免疫突触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控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召华 张建 田志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1-1136,共6页
MicroRNA(miRNA)是近几年继siRNA之后非编码RNA研究的又一热点.它通过与靶mRNA的特异性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研究表明,miRNA可能参与脊椎动物固有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它们不仅成为重要的固有免疫... MicroRNA(miRNA)是近几年继siRNA之后非编码RNA研究的又一热点.它通过与靶mRNA的特异性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研究表明,miRNA可能参与脊椎动物固有免疫应答的多个环节.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它们不仅成为重要的固有免疫受体活化后的信号调节分子,而且能够直接干扰病毒复制而发挥抗病毒效应.miRNA可能与经典的固有免疫应答体系共同组成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还可以通过自己编码miRNA或者改变宿主细胞miRNA表达谱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很多宿主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逃逸机体免疫清除的目的.因此,miRNA水平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病原微生物与其宿主展开免疫"博弈"的重要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3'-UTR TLR 固有免疫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RNA的非靶免疫副作用及其siRNA序列设计与化学修饰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秋菊 张彩 +1 位作者 张建 田志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si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已经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开展疾病治疗的有用工具.近年发现,siRNA在哺乳动物体内可激活天然免疫系统,诱导干扰素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且可非特异性抑制某些非靶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极大限制RNA干扰技术的应用.进行高... si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已经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开展疾病治疗的有用工具.近年发现,siRNA在哺乳动物体内可激活天然免疫系统,诱导干扰素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且可非特异性抑制某些非靶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极大限制RNA干扰技术的应用.进行高效特异性siRNA的设计和修饰,以保持或者增强siRNA的特异性靶基因沉默作用,又消除siRNA对机体的非靶免疫副作用,成为使siRNA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TLR 非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免疫识别机制及天然免疫受体的相互调节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彩 田志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NK细胞识别受体(NKR)和Toll样受体(TLR)是天然免疫系统最重要的2个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家族,位于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二者各自具有独特的识别外来或内源性的危险信号、区分自我和非我的识别机制,同时又相互协同、相互调节,成为... NK细胞识别受体(NKR)和Toll样受体(TLR)是天然免疫系统最重要的2个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家族,位于机体抵抗外来侵袭的第一道防线.二者各自具有独特的识别外来或内源性的危险信号、区分自我和非我的识别机制,同时又相互协同、相互调节,成为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以及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以NK细胞为载体将TLRs/NKG2连接起来,阐明这2类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间的识别和调节关系,可以较好地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或刺激时固有免疫对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并为有效控制感染、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崭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识别受体(NKR) TOLL样受体(TLR) 模式识别受体(PRR) 天然免疫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免疫细胞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义平 张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4-486,共3页
关键词 移植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DC细胞 调节性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免疫学”与免疫功能基因的发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晨 张建 田志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10,共6页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结束为生命科学领域展开了全新的一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但是隐藏在DNA序列中的功能基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整个机体的意义大部分有待发掘.近些年来形成的“反向生物学”为免疫功能基因的发现、...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结束为生命科学领域展开了全新的一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但是隐藏在DNA序列中的功能基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整个机体的意义大部分有待发掘.近些年来形成的“反向生物学”为免疫功能基因的发现、功能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免疫学 功能基因 蛋白质功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ecoy”技术靶向性阻断Stat3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增殖抑制的研究
7
作者 包建玲 王淑芬 +1 位作者 张须龙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应用针对核转录信号子和激活子3(Stat3)的诱骗寡核苷酸序列(decoy-ODN)阻断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阳离子聚合物介导ODN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转染Stat3decoy-ODN及随机序列核苷酸(scrambleODN... 目的应用针对核转录信号子和激活子3(Stat3)的诱骗寡核苷酸序列(decoy-ODN)阻断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阳离子聚合物介导ODN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通过细胞计数检测转染Stat3decoy-ODN及随机序列核苷酸(scrambleODN)后的细胞系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decoy-ODN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Stat3下游抗凋亡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Stat3Decoy-ODN序列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Stat3下游基因Bcl-xl、c-myc和CylinD1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Stat3decoy-ODN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系JAKs/STAT3通路从而抑制了细胞增殖,提示可以通过诱骗技术阻断肿瘤生长而达到基因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ECOY STAR 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负调控 被引量:8
8
作者 于馨 张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5,共9页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s)活化后产生的IL-1β和IL-18等促炎因子对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炎症小体持续活化可引起促炎因子过度表达,导致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存在多种炎症小体负调机制,以维持...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s)活化后产生的IL-1β和IL-18等促炎因子对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炎症小体持续活化可引起促炎因子过度表达,导致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存在多种炎症小体负调机制,以维持免疫反应平衡.病理状态下,感染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活化及促炎因子的产生,以利于免疫逃逸.本文综述了机体和病原微生物对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负调控机理.阐明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负调控机制将为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炎症小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小体 负调控 信号转导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通路对polyI:C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华俊 林昂 +1 位作者 韩秋菊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TLR4信号通路活化对polyI:C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7402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TLR4激动剂LPS处理H7402细胞24 h后,转染polyI:C刺激24 h,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基因及胞内RNA模... 目的:研究TLR4信号通路活化对polyI:C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7402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TLR4激动剂LPS处理H7402细胞24 h后,转染polyI:C刺激24 h,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基因及胞内RNA模式识别受体TLR3、MDA5、RIG-I和LGP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识别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预处理,减弱了polyI:C诱导H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促凋亡基因Noxa的表达水平降低。在此过程中polyI:C的胞内识别受体RIG-I、MDA5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下调。结论:LPS可能通过降低H7402细胞内dsRNA识别受体的表达,抑制了polyI:C诱导H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肝癌 POLYI C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阻断STAT3增强肝癌细胞H22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亚群 韩秋菊 +1 位作者 庞敏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04-1309,1314,共7页
目的:探讨STAT3阻断剂Decoy ODN与临床常用肝癌化疗药阿霉素(Doxorubicin)、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cisplatin)联合使用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转染Decoy ODN后用化疗药处理,以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 目的:探讨STAT3阻断剂Decoy ODN与临床常用肝癌化疗药阿霉素(Doxorubicin)、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cisplatin)联合使用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转染Decoy ODN后用化疗药处理,以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Annexin-V/7AAD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对H22荷瘤小鼠进行Decoy ODN和阿霉素联合治疗,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以及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后小鼠PBMC的细胞分群和活化水平,以及阿霉素或阿霉素处理的肿瘤细胞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活化作用。结果:转染Decoy ODN以后,阿霉素对H22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H22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Decoy ODN和阿霉素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低剂量阿霉素增加了PBMC中T细胞的比例和CD69分子的表达,以及NK细胞CD107a和IFN-γ的表达;阿霉素处理的H22细胞可促进T细胞比例的升高。结论:Decoy ODN阻断肝癌细胞STAT3后可以增强肝癌细胞H22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DECOY 阿霉素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转录因子STAT3的Decoy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淑芬 包建玲 +1 位作者 张须龙 张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STAT3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对人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阳离子聚合物Sofast为转染试剂将STAT3 decoy ODNs转染入膀胱癌T24及5637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STAT3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对人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阳离子聚合物Sofast为转染试剂将STAT3 decoy ODNs转染入膀胱癌T24及5637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ODNs的转染效率;荧光显微镜检测ODNs入核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ODNs前后bcl-xl、cyclinD1和c-myc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ODNs可有效地转染至细胞内,部分可进入核内,转染效率呈剂量依赖关系;STAT3 decoy ODNs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100 nmol/L组抑制率最明显,达40%~48%;100 nmol/L decoy ODNs明显抑制bcl-xl、cyclinD1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STAT3 decoy ODNs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基因cyclinD1及凋亡相关基因bcl-xl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诱骗寡核苷酸 BCL-XL CYCLINDL c-myc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活化对肝癌细胞H7402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誉艺 屈静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5-700,共6页
目的:分析TLR4在肝癌细胞H7402的表达水平,研究其活化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炎症应答以及对化疗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TLR4基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LPS作用于肝癌细胞后,利用MTT法检测细... 目的:分析TLR4在肝癌细胞H7402的表达水平,研究其活化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炎症应答以及对化疗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TLR4基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LPS作用于肝癌细胞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受体的配体及CyclinD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xl表达水平。结果:TLR4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H7402、PLC/PRF/5中都有表达,LPS能促进肝癌细胞系的增殖,抵抗顺铂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LPS能上调肝癌细胞周期相关分子CyclinD1、凋亡相关分子Bcl-xl的表达,并下调Fas的表达、上调肿瘤相关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LPS诱导肝癌细胞H7402表达炎症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顺铂产生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LR4 顺铂 增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T细胞的发育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状态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志侠 张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8-570,共3页
关键词 NKT细胞 CD1D IFN-Γ IL-4 A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HMBOX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慧峰 陆楠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9-583,共5页
目的:比较肝癌细胞系与肝细胞系中HMBOX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RT-PCR检测HMBOX1在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EGFP:HMBOX1融合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方法转染HepG2肝癌... 目的:比较肝癌细胞系与肝细胞系中HMBOX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RT-PCR检测HMBOX1在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EGFP:HMBOX1融合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方法转染HepG2肝癌细胞系,MTT方法及流式细胞技术评价转染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表达载体转染HepG2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PCR结果显示肝癌细胞系HMBOX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系;pEGFP:HMBOX1融合表达载体转染HepG2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周期未出现显著变化;基因芯片的结果提示转染表达载体的HepG2细胞,肿瘤和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结论:HMBOX1在多种肝癌细胞系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多条与肿瘤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为进一步阐明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BOX1 肝癌细胞系 转染 肝癌发生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3激动剂poly(I:C)对胃癌BGC-823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屈静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2-796,806,共6页
目的:poly(I:C)是双链RNA(dsRNA)的结构类似物,可被模式识别受体TLR3、RLRs识别,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旨在研究poly(I:C)对胃癌BGC-823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以胃腺癌细胞系BGC-823细胞为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 目的:poly(I:C)是双链RNA(dsRNA)的结构类似物,可被模式识别受体TLR3、RLRs识别,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旨在研究poly(I:C)对胃癌BGC-823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以胃腺癌细胞系BGC-823细胞为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TLR1-TLR10 mRNA基础表达水平,然后用MTT法、CCK-8法、EdU掺入法检测poly(I:C)对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MTT法、CFSE-7-AAD法评价NK细胞对poly(I:C)处理后的BGC-823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BGC-823细胞中TLR3、Cyclin D1表达水平以及NKL细胞中CD107a、Perforin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TLR3在BGC-823细胞有明显表达。poly(I:C)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这一过程的主要分子特征是DNA合成减弱、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同时NK细胞对于poly(I:C)处理后的BGC-823细胞的杀伤功能增强,NK细胞表达CD107a、Perforin、TNF-α的能力提高。结论:poly(I:C)可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提高BGC-823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为设计和利用基于TLR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I:C) BGC-823细胞 TLR3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