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虫草菌丝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涛 高蕾 +3 位作者 李学刚 黄芳芳 宋燕 关广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4-279,共6页
目的考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肾脏组织NF-κB-p65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关系,并探讨虫草菌丝对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用于治疗微炎症反应的可能性。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目的考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肾脏组织NF-κB-p65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关系,并探讨虫草菌丝对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用于治疗微炎症反应的可能性。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阳性对照组、虫草菌丝3和6g·kg-1治疗组。建模前1d各组大鼠尾静脉抽血,并留取24h尿液,第2天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其余4组切除右肾上、下两极约70%肾脏;10d后假手术组再次进行"假手术",其余4组再经左腹壁切除左肾,制备5/6肾切除CRF大鼠模型。建模2周后,PDTC组隔日ip给予PDTC0.01g·kg-1,虫草菌丝治疗组分别ig给予虫草菌丝3和6g·kg-1,每天1次,共12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2周后各组留取血样和24h尿液,处死大鼠取肾。ELISA法检测血清CRP和IL-6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浓度,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4h尿蛋白,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建模前,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浓度无明显差异;建模14周后,模型组、PDTC组、虫草菌丝3和6g·kg-1组24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浓度较建模前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较假手术组亦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均出现肾小球球囊粘连、局灶节段性硬化及肾小管灶状萎缩和代偿性肥大等CRF病理改变;给药12周后,PDTC组、虫草菌丝3和6g·kg-1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善,虫草菌丝3和6g·kg-1组24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浓度明显降低(P<0.01)。②给药12周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CRP和IL-6浓度及肾组织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DTC组、虫草菌丝3和6g·kg-1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虫草菌丝6g·kg-1组比3g·kg-1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③各组肾组织NF-κB-p65mRNA表达与血清CRP和IL-6浓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假手术组肾脏NF-κB-p65mRNA表达与血清CRP和IL-6浓度之间无相关性,其余4组肾组织NF-κB-p65mRNA表达与血清CRP和IL-6浓度明显正相关(P<0.05,P<0.01)。结论 CRF大鼠肾脏NF-κB-p65表达与血清CRP和IL-6浓度正相关;虫草菌丝可抑制CRF大鼠肾脏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对CRF大鼠微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肾功能衰竭 虫草菌丝 NF-ΚB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时NF-κB和明胶酶B表达的变化及虫草菌丝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涛 柳刚 +3 位作者 李学刚 高蕾 亓同刚 关广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NF-κB及明胶酶B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虫草菌丝能否用于治疗。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虫草菌丝组制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共8周,开始制模10d时,虫草菌丝... 目的探讨NF-κB及明胶酶B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虫草菌丝能否用于治疗。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虫草菌丝组制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共8周,开始制模10d时,虫草菌丝组灌胃给虫草菌丝生理盐水悬浊液4.95mg·g-1·d-1,共46d。4周及8周末取24h的尿液,记尿量,查尿蛋白、尿红细胞和血肌酐。4周末各组各处死8只,8周后全部处死。取两侧肾脏,分别应用微波修复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肾组织NF-κB及明胶酶B蛋白质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虫草菌丝组NF-κB及明胶酶B蛋白质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虫草菌丝组肾小球、肾小管NF-κB蛋白表达减少〔(49.0±3.7)%vs(68.4±9.2)%〕,〔(39.7±6.8)%vs(78.7±9.0)%〕;肾小球的明胶酶B蛋白表达〔(18.0±2.6)%vs(28.3±8.6)%〕亦减少;肾组织NF-κB和明胶酶B的基因表达也减少。结论NF-κB及明胶酶B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虫草菌丝可以抑制NF-κB活性和调节明胶酶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明胶酶B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虫草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内源性激动剂DIZE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园园 曹新冉 +4 位作者 杨旻 王晓琼 于奎鹏 董波 傅余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内源性激动剂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DIZE)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和DIZE处理组(DIZE组)。DN组与DIZE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内源性激动剂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DIZE)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和DIZE处理组(DIZE组)。DN组与DIZE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后给予DIZE 15 mg·kg^(-1)·d^(-1)或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周处理。16周末称量体重和肾重,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收集血、尿标本,检测血糖(GLU)、24 h尿蛋白(24UP)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通过PAS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AngⅡ、Ang-(1-7)、TGF-β1及VCAM-1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collagenⅠ和FN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大鼠ACE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IZE显著提高了糖尿病大鼠ACE2的表达(P<0.05),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含量(P<0.05),提高了Ang-(1-7)的水平(P<0.05)。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与DIZE组大鼠的24UP、SCr和KW/BW明显升高(P<0.05),collagenⅠ和F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增加,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明显上升(P<0.05)。DIZE组与DN组大鼠相比,24UP和SCr水平降低(P<0.05),GLU和KW/BW无明显差异,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减少,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水平降低(P<0.05)。结论:ACE2内源性激动剂DIZE显著提高了ACE2的活性,增加了Ang-(1-7)的含量,从而降低了肾脏纤维化及炎症水平,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到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燕 崔莉 +1 位作者 陈兵 关广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D68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wk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D68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wk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霉酚酸酯治疗组(DM+MMF,MMF15mg·kg-1.d-1灌胃)。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1)诱发糖尿病模型。检测各组8wk末的左肾重/体重比值、24h尿蛋白(Upro)、血糖(BG)、血肌酐(Scr),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MCP-1及CD68表达,RT-PCR测定肾组织中MCP-1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Upro及左肾重/体重比值均上升(P<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扩大(P<0.01);肾组织内MCP-1蛋白、CD68表达及MCP-1 mRNA的表达均上调(P<0.01)。DM+MMF组上述指标除BG和Scr外均被抑制(P<0.05或P<0.01)。结论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霉酚酸酯 肾小管间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C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调素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霉酚酸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燕 王威 +2 位作者 陈兵 关广聚 李学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调素(OPN)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的干预作用,旨在探讨MMF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周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 目的:研究骨调素(OPN)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的干预作用,旨在探讨MMF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周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霉酚酸酯治疗组(DM+MMF)。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MMF15mg.kg-1.d-1灌胃。检测各组8周末的左肾重/体重比值、24h尿蛋白(Upro)、血糖(BG)、血肌酐(Scr),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OPN、M-CSF及CD68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肾组织中OPN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Upro、肾重/体重比值均显著上升(P<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扩大(P<0.01);肾组织内OPN、M-CSF、CD68表达及OPN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MMF干预后,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被明显抑制(P<0.05或P<0.01)。结论:MMF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OPN、M-CSF、CD68及OPNmRNA的表达,降低蛋白尿,预防肾损伤。MMF明显抑制DN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与其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与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霉酚酸酯 骨桥蛋白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和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华伟 傅余芹 +1 位作者 韩亚莉 陈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胱抑素C(CC)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健康对照组(C组,n=30)和糖尿病组(M组,n=35),糖尿病组给予STZ55mg/kg腹腔内注射,72h后随机血糖>16.7mmol/...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胱抑素C(CC)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健康对照组(C组,n=30)和糖尿病组(M组,n=35),糖尿病组给予STZ55mg/kg腹腔内注射,72h后随机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分别在第4、8、16周各处死10只,在处死前留取24h尿量测24h尿白蛋白,留取血清标本测血肌酐,留取肾脏标本做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CC、CB、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结果:C组的各项指标各时点均未见到有显著变化,与第4周相比,第8周M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h尿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CB、CC、colⅣ、FN在第8周出现明显上调(P<0.01或P<0.05),CB在16周下调(P<0.01),而CC显著上调(P<0.01)。相关分析显示CB的表达与24h尿蛋白、colⅣ、FN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存在CB和CC平衡的失调,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组织蛋白酶B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油酸对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肾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涛 关广聚 刘海英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6-782,共7页
目的探讨硝基油酸(OA-NO2)对肾急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小鼠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分为假手术、I/R模型对照、I/R+OA-NO2500μg·kg-1和I/R+油酸(OA)500μg·kg-1组。I/R小鼠使用乙醚麻醉后,开腹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30 min... 目的探讨硝基油酸(OA-NO2)对肾急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小鼠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小鼠分为假手术、I/R模型对照、I/R+OA-NO2500μg·kg-1和I/R+油酸(OA)500μg·kg-1组。I/R小鼠使用乙醚麻醉后,开腹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30 min,去除血管夹,再灌注24 h制备肾I/R模型。I/R+OANO2和I/R+OA组在去除血管夹后分别ip给予OA-NO2和OA 500μg·kg-1,每6 h注射1次。假手术和I/R模型组ip给予乙醇0.8 ml·kg-1。24 h后处死小鼠,取血和肾组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小鼠血浆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PCR检测肾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胞浆亚基(p47)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催化亚基(gp91)基因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ELISA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I/R模型组小鼠血浆BUN和Cr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OA-NO2处理后,与I/R模型组比较,血浆BUN水平降低36%(P<0.01),Cr水平降低44%(P<0.01);I/R+OA组BUN和Cr水平无明显变化。I/R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细胞结构消失、肾小管管腔扩张和肾小管管腔管型堵塞等改变,血浆TNF-α浓度、肾组织ICAM-1,IL-1β,p47和gp91mRNA表达、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及MD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应用OA-NO2处理后,与I/R模型组比较,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肾小管管腔扩张明显改善,未发现明显的肾小管管腔管型堵塞;血浆TNF-α浓度由I/R模型组的(590±73)ng·L-1降低至(259±71)ng·L-1(P<0.01),肾组织ICAM-1,IL-1β,p47和gp91基因表达以及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1),MDA含量由I/R模型组的(3.6±0.7)mol·g-1组织降低至(1.8±0.4)mol·g-1组织(P<0.01);应用OA处理后,上述指标与I/R模型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OA-NO2对肾I/R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油酸 再灌注损伤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英 关广聚 +4 位作者 柳刚 文蓉珠 张燕 陈兵 李学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家族的表达及转录活性的变化,探讨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3层滤网法分离HMC,3~7代细胞用于实验。HMC分为正常对...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家族的表达及转录活性的变化,探讨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3层滤网法分离HMC,3~7代细胞用于实验。HMC分为正常对照组(5mmol.L-1葡萄糖,NG)、渗透浓度对照组(5mmo.lL-1葡萄糖+25mmol.L-1甘露醇,MG)和高糖组(30mmol.L-1葡萄糖,HG)。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结果NG组HMC中PPARα,PPARγ及PPARδ mRNA均有表达,PPARγ蛋白亦有表达。MG组上述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高糖刺激后,PPAR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MG组,PPARγ和PPARδmRNA表达减少,PPARγ蛋白表达亦明显降低,PPARγ激活的基因adipophilin的表达亦减少。结论高糖能上调PPARα基因的表达,抑制PPARγ和PPARδ基因表达,并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提示高糖可能通过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肾小球系膜 细胞培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高血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柳刚 关广聚 +3 位作者 赵敬杰 李学刚 吴涛 傅余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657-1659,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糖尿病大鼠 ,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糖尿病大鼠 ,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NC组 )相比 ,DN组大鼠在 8周、 16周时肾脏肥大指数 (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 (VG)、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肌酐清除率 (CCr)均升高。 16周时 ,DN组大鼠的KW/BW、CCr则下降。DN组肾皮质CTGF、PAI- 1、FN表达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持续增高 ;8周时TGF- β1mRNA表达量与 16周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肾脏TGF- β1、CTGF、PAI- 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对早期和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形态、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糖尿病 大鼠 肾脏 表达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淋巴管结扎对单肾切除大鼠的肾损害作用
10
作者 柳刚 孙玫 +4 位作者 李德祥 张桃艳 关广聚 陈兵 李学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68-1774,共7页
目的: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及单侧肾脏切除对大鼠肾脏功能结构的损害。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双肾淋巴管结扎组(2KL),左肾淋巴管结扎伴右肾切除组(1KL),假手术组(sham)。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24 h尿蛋白... 目的: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及单侧肾脏切除对大鼠肾脏功能结构的损害。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双肾淋巴管结扎组(2KL),左肾淋巴管结扎伴右肾切除组(1KL),假手术组(sham)。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24 h尿蛋白和血尿肌酐。用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RT-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 I)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组织col I、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结果:2KL和1KL大鼠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1KL大鼠的肾脏损害尤其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2KL和1KL大鼠肾组织中col I、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1KL大鼠的表达也明显高于2KL大鼠。结论: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时间而加重。当淋巴循环障碍伴对侧肾切除时,损害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循环 肾切除术 肾功能 蛋白质Smad2/3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文斌 朱竹先 +4 位作者 魏勇 王尊松 崔美玉 许冬梅 关广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9-411,42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非心血管病变28例,心血管病变42例),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MDA、SOD,使用酶标仪检测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选取C反应蛋白(C...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非心血管病变28例,心血管病变42例),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MDA、SOD,使用酶标仪检测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选取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炎症指标,分析心血管并发症与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RP与MDA、AOPP呈正相关(r=0.514,r=0.372,P<0.05),与SOD呈负相关(r=-0.39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否具影响力的指标是CRP(回归系数为2.032)。结论:①MHD心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②对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否具影响力的指标是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心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PCGEM1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共定位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竹先 余晨 +3 位作者 邱忠民 吕寒静 关广聚 张子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0-325,共6页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可参与肿瘤调控,有研究提示lnc RNA PCGEM1可能影响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通路。本研究拟检测前列腺癌lnc RNA PCGEM1和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可参与肿瘤调控,有研究提示lnc RNA PCGEM1可能影响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通路。本研究拟检测前列腺癌lnc RNA PCGEM1和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构建RNA核酸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前列腺癌lnc RNA PCGEM1的表达情况,并使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AR的表达;采用RNA-pull down技术检测PCGEM1和AR的共同作用。结果:依赖AR的LNCa P细胞的PCGE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AR依赖性的PC3和DU145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PCGEM1的表达与AR表达程度显著相关。与良性前列腺肿瘤相比,转移性肿瘤中的PCGEM1细胞核内定位显著不同,雄激素去势显著影响PCGEM1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而共定位检测发现,PCGEM1与AR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现象。结论:本研究通过FISH研究发现,PCGEM1表达在雄激素去势条件下显著上调,而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PCGEM1和AR的共定位表达表明,lnc RNA PCGEM1和AR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调控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活性氧诱导的红细胞衰亡
13
作者 孙云 柳刚 +3 位作者 蒋雅丽 张斌 赵璇 李学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84-2089,2094,共7页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过氧化氢(H_2O_2)刺激后红细胞衰亡(eryptosis)和红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健康人红细胞悬液在以下3组不同的体外培养液中孵...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过氧化氢(H_2O_2)刺激后红细胞衰亡(eryptosis)和红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健康人红细胞悬液在以下3组不同的体外培养液中孵育:对照组(C组,培养基为PBS液)、H_2O_2组(H组,培养基为H_2O_2终浓度100μmol/L的PBS液)和EPO组(E组,培养基为H_2O_2终浓度100μmol/L、EPO终浓度2×10~4U/L的PBS液)。分别在孵育24 h和60 h时,留取红细胞以备检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的衰亡率、红细胞内ROS和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_i^([Ca2+])),观察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红细胞衰亡率在C组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相同观察时点,H组较C组明显增加(P<0.01),E组较H组明显降低(P<0.01)。H组红细胞的ROS生成较C组明显增多,_i^([Ca2+])较C组明显升高(P<0.01);E组红细胞的ROS生成较H组明显减少,_i^([Ca2+])较H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H_2O_2诱导健康红细胞加速衰亡,而EPO可以抑制H_2O_2诱导的红细胞衰亡,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_i^([Ca2+])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红细胞衰亡 红细胞生成素 活性氧簇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激活CAMKK2/AMPK通路促进骨骼肌FNDC5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媛妹 张玉超 +3 位作者 陈吉翠 赵蕙琛 傅余芹 刘元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G)对骨骼肌细胞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经诱导分化后,给予梯度浓度(1~1 000 nmol/L)LG处理不同...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G)对骨骼肌细胞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经诱导分化后,给予梯度浓度(1~1 000 nmol/L)LG处理不同时间(0~24 h),观察LG对FNDC5表达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以及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拮抗剂exendin_(9-39)、钙/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激酶2(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2,CAMKK2)的抑制剂STO609或AMPK的抑制剂Compound C预处理C2C12肌管细胞,观察FNDC5蛋白表达的改变。AMPK的活性及FNDC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LG能够促进C2C12骨骼肌细胞FNDC5的蛋白表达,并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同时激活AMPK。LG的上述作用可被exendin_(9-39)、STO609或Compound C阻断。结论:利拉鲁肽可促进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合成FNDC5,此作用依赖于GLP-1受体,可能是通过激活CAMKK2/AMPK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KK2/AMPK信号通路 C2C12成肌细胞 利拉鲁肽 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在ob/ob小鼠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蕙琛 柴家超 +5 位作者 郑杰 王媛妹 王园园 郭秀芝 管庆波 刘元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7-1173,共7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ob/ob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ob/ob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胰岛素组和NaHS(H2S供体)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构建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模型。干预后检测各组H2S释放量;用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ob/ob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ob/ob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胰岛素组和NaHS(H2S供体)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构建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模型。干预后检测各组H2S释放量;用Western blot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差异;用RT-qPCR检测CSE的mRNA表达变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使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用Masson染色检测胶原沉积情况。结果:ob/ob小鼠皮肤创面肉芽组织中H2S释放及CSE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胶原沉积显著低于C57BL/6小鼠(P<0.05)。外源性H2S可加速ob/ob小鼠皮肤创面愈合(P<0.05),增加胶原沉积。ob/ob小鼠创面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数量,TNF-α、IL-6的水平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NaHS组显著降低。结论:H2S可显著改善糖尿病难愈性溃疡的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创面愈合 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