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岳 王晖 +4 位作者 谢厚耐 任万刚 冯振 李猛 彭忠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应用的普及,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国内外对MPLC的研究已相对多见,但...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应用的普及,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国内外对MPLC的研究已相对多见,但罕有单独分析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s,SMPLA)的报道。本研究探讨SMPL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旨在提高对SMPLA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2月-2016年7月期间我科38例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SMPL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SMPLA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为58岁(39岁-73岁)。双原发肺腺癌29例,2个病灶以上9例。病灶位于同侧26例,双侧12例。同期手术34例(包括8例患者同期行双侧手术),分期手术4例。5例患者对每个病灶分别行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不同病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类型不完全相同。1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和74.2%。肿瘤直径越大(P<0.001)、T分期越高(P=0.003)、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越高(P=0.022)以及术后放、化疗(P=0.009)提示总生存预后较差。结论对于多发的非小细胞肺癌,不能轻易地诊断为转移癌,应考虑多原发可能。EGFR基因检测可作为鉴别多原发肺腺癌与复发转移癌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确定胸中段食管癌手术入路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福杰 王洲 +3 位作者 邢怀华 刘相燕 刘凡英 陈景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确定胸中段食管癌手术入路的意义。方法:选择87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行术前胸部强化CT扫描检查(观察组),根据CT结果确定手术路径:若肿瘤与主动脉关系密切选择经左胸手术;若肿瘤侵犯奇静脉,选择Ivor-Lewis路径;其余患...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确定胸中段食管癌手术入路的意义。方法:选择87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行术前胸部强化CT扫描检查(观察组),根据CT结果确定手术路径:若肿瘤与主动脉关系密切选择经左胸手术;若肿瘤侵犯奇静脉,选择Ivor-Lewis路径;其余患者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确定手术路径。另选择同期术前未行CT扫描检查、常规行Ivor-Lewis手术的11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率及阳性淋巴结率的差别。结果:CT扫描对N分期的敏感度为74.7%(65/87),特异度为60%(39/65)。CT诊断肿瘤侵犯主动脉的敏感度为21.8%(19/87),特异度为26.3%(5/19)。观察组的肿瘤切除率为92%,对照组为81.4%,两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清扫淋巴结15±2.46个,对照组清扫12±1.75个,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的淋巴结中,观察组的阳性淋巴结占63.2%,对照组占52.6%,两者差别显著(P<0.05)。结论: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可采用Ivor-Lewis手术,但若术前CT扫描有明显主动脉受侵犯或(和)左侧淋巴结转移为主时,应经左胸路径施行手术,以期提高肿瘤根治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T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8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华 王洲 +1 位作者 刘相燕 陈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根据Masaoka分期及WHO组织学分型判定其良、恶性。本文通过对89例TET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根据Masaoka分期及WHO组织学分型判定其良、恶性。本文通过对89例TET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分期、分型TET的手术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9年3月—2009年6月经手术确诊的89例T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TET Masaoka分期、WHO组织学分型及手术切除情况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Masaoka分期:Ⅰ期39例(43.8%),Ⅱ期15例(16.9%),Ⅲ期31例(34.8%),Ⅳa期4例(4.5%),无Ⅳb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Ⅱ期92.9%;Ⅲ期62.1%;Ⅳ期25.0%。WHO组织学分型:A型7例(7.9%),AB型16例(18.0%),B1型13例(14.6%),B2型18例(20.2%),B3型13例(14.6%),C型22例(24.7%);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94.1%、80.0%和54.5%。手术完全切除69例(86.3%),不完全切除或活检11例(13.8%),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9.1%。Masaoka分期、WHO组织学分型、手术切除的完整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有高度相关性(P=0.000),两者皆可指导临床治疗。手术完全切除是TE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肿瘤 肿瘤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trocar致术后出血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伟 孟龙 +1 位作者 张林 李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672-672,共1页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ant thoracicsurgery,VATS)目前已相当成熟,包括手术对象选择、切口选择及术中操作等基本统一,因其有传统开放手术不能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外科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术后出血 传统开放手术 手术对象 切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5
作者 殷静静 李霞 +2 位作者 闫玉美 李红云 张丽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96例,采用Herth希望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5.64±2.85)分,患者知...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96例,采用Herth希望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5.64±2.85)分,患者知情情况、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关怀度是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且以上三因素均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得分处于中高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庭关怀度并且适时地告知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希望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俊 陈泓伯 +1 位作者 陈利钦 王功朝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肝素钠与生理盐水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 目的评价肝素钠与生理盐水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筛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39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封管液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堵塞率(Z=1.84,P=0.07)、回血发生率(Z=0.82,P=0.41)、局部外渗率(Z=1.39,P=0.16)、局部静脉炎发生率(Z=0.93,P=0.35)及平均留置天数(Z=1.15,P=0.25)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其安全性更高,同时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生理盐水 静脉留置针 封管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or-Lewis手术后辅助放疗预防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亮 王洲 +2 位作者 刘相燕 陈钢 刘凡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lvor-Lewis手术后辅助放疗对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预防作用,旨在于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1999年6月~2004年6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并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366... 目的:探讨lvor-Lewis手术后辅助放疗对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预防作用,旨在于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1999年6月~2004年6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并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36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Log-rank检验比较复发率差异;Cox回归分析判定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年内,366例患者中105例(28.7%)发生淋巴结转移,占全部复发患者的52.2%(105/201)。181例辅助放疗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0.4%),与单纯化疗和未经系统性辅助治疗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103例单纯化疗患者中,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2.0%),低于未经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肿瘤的T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lvor-Lewis手术辅助术后放疗,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实现预防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有效候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疗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淋巴结受累程度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宋福杰 王洲 +1 位作者 刘凡英 刘相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预后的关系及Ⅲ期NSCLC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1988年~ 1998年间 ,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pN2 )的 13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 目的 :探讨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预后的关系及Ⅲ期NSCLC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 1988年~ 1998年间 ,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pN2 )的 13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的淋巴结分期、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及转移的范围分组。Kaplan Meier计算生存率 ,绘出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生存差别。结果 :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中 ,淋巴结受侵的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最大。淋巴结结外转移组的五年生存率低于结内转移组 ,分别为 9.8%和 18.8%。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淋巴结结外转移的N2 患者预后不良。对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活检冰冻病理证实转移灶局限在淋巴结内者 ,可采取根治性切除 ;对于淋巴结转移已突破外膜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 纵隔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和SPAR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志平 王洲 +5 位作者 刘相燕 史墨 陈钢 张波 李哲 宋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0-7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证实KLF4基因(Krüppel-like factor4)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KLF4和SPAR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证实KLF4基因(Krüppel-like factor4)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KLF4和SPAR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来探讨KLF4和SPARC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KLF4和SPARC的表达。结果 KLF4在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8.8%,NSCLC组织为42.7%(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KLF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56.1%(P<0.05);KLF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着临床分期等级的增加,KLF4表达呈现递减趋势。SPARC在NSCL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8%,癌旁正常肺组织为7.9%(P<0.05);低、高分化癌的SPARC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SPAR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58.5%(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P<0.05)。KLF4和SPARC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SPARC和KLF4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5,P<0.05)。结论 KLF4低表达及SPARC的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作为NSCLC诊断及分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KLF4 SP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军 王洲 +2 位作者 刘相燕 邹学森 黄传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分别占14.55%、54.55%,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pN_0、pN_(1-2)组肺癌组织VEGF-CmRNA表达分别为40.91%、72.73%,pN_(1-2)组肺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显著高于pN_0组(P=0.026);22例pN_0病例基因诊断发现8例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基因诊断阳性组肺癌组织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表达(P=0.022)。结论:VEGF-C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启动过程,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C 纵隔淋巴结 隐匿性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和化疗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耀鹏 朱晓峰 王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3,739,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EGF-C蛋白含量,并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化疗前、后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SCLC中,VEGF-C呈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组织中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91.9%vs.76.7%)、MLVD[(20.0±4.8)vs.(1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EGF-C蛋白含量与组织检测VEG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8,P<0.01),化疗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C蛋白含量(237±72.3)ng/mL较化疗后(178±69.2)ng/mL变化明显(P<0.01)。结论 VEGF-C在cI期NSCLC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C蛋白含量测定是一种有效的VEGF-C检测方法;化疗前、后血清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雪飞 孟龙 +1 位作者 王磊 陈景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44-544,共1页
关键词 纵隔占位 化学感受器瘤 圆形肿块 上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pT_4期食管鳞癌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墨 王洲 +2 位作者 刘向燕 陈钢 刘凡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74-977,共4页
目的:依据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回顾性评价pT_4期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45例pT_4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经术前CT评估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采用改良lvor-Lewis手... 目的:依据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回顾性评价pT_4期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45例pT_4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经术前CT评估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采用改良lvor-Lewis手术和左胸食管癌切除术2种方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Cox回归分析判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29例T_(4a)患者均实现肿瘤完全切除术,16例T_(4b)患者中6例实现肿瘤完全切除术(联合其他器官的扩大切除);行姑息性切除术或单纯探查术10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6%,死亡2例45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17.7%。T_(4a)患者与T_(4b)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1%与6.4%(P<0.001)。肿瘤完全切除和姑息切除/单纯手术探查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5%和0(P<0.001)肿瘤姑息切除和单纯手术探查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为0(P=0.85)手术后完成辅助治疗和未完成预定治疗方案/未行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2%和9.1%(P=0.98)。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不完全切除包括单纯手术探查(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1 8)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对于肿瘤单纯侵及纵隔胸膜的T_(4a)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T_(4b)患者。对于T_(4b)患者,扩大性切除术风险性大,应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外科手术 pT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3信号通路与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洋 王洲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肺癌都是肿瘤致死的首要因素。于是针对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其中JAK-STAT3信号通路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癌生物学行为 信号通路 CELL LU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过度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耀鹏 朱晓峰 王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过度表达、MLVD计数、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cI期NSCLC患者癌组...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过度表达、MLVD计数、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cI期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和计数D2-40标记的MLVD,结合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SCLC癌组织中,VEGF-C过度表达(阳性率81%),MLVD计数显著增高(23.4±6.9),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有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转移N2组的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100.0%)、MLVD计数(28.5±3.3)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的癌组织[阳性率35.7%,(10.6±2.2),P<0.01];另外淋巴结转移数量和程度与VEGF-C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s=0.62,P<0.01)。结论VEGF-C在cI期NSCLC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C过度表达的cI期肺癌患者应该强化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必要的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C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P53蛋白表达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东波 陈景寒 彭忠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47-450,共4页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率,其主要体现在有效化疗的患者身上,P53在其中的临床意义未见有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Ⅲ期NSCLC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讨P53蛋...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率,其主要体现在有效化疗的患者身上,P53在其中的临床意义未见有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Ⅲ期NSCLC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讨P53蛋白表达与CT检查在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相关性。方法51例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为试验组,49例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P53蛋白表达。试验组患者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CT检查。结果(1)对照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8.98%,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试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9.02%,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二者无显著差别(P>0.05)。(2)试验组中P53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阴性者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3)胸部CT检查示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3.14%(22/51),同时CT为有效同时P53蛋白表达为阴性者18例,CT为无效同时P53表达为阳性者2例,P53表达与CT所示有效率具有相关性(r=0.537,P<0.01)。结论(1)检测P53蛋白表达有助于预测Ⅲ期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2)P53蛋白表达与胸部CT检查的化疗有效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化疗 胸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的组织再生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冰 孙磊 +6 位作者 江华 郎振为 王鹏 滕晓英 周新刚 张亮 王天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术后食管黏... 目的观察医用聚氨酯材料人工食管重建时的组织再生情况,探讨其重建犬颈段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纤维内镜观察人工食管及吻合口肉芽生长情况,并定期处死实验犬,取新生食管标本,进行肉眼及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术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可再生,3个月可覆盖缺损部位;术后1~6个月未发现食管腺体、平滑肌和横纹肌的再生;人工食管脱落后,不宜在原位时间过长,以减少对黏膜的损伤。结论医用聚氨酯材料构建的人工食管可以用于食管缺损重建,食管黏膜上皮可以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食管 食管重建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组织HLA-ABC的意义
18
作者 宋福杰 王洲 +1 位作者 刘相燕 范全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LA—ABC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4、CCR7及其配体与非小细胞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钢 王洲 刘相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110-1114,共5页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具体的机制目前仍未明确。研究证明,肿瘤的转移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选择性的,即器官特异性。100多年前Peget提出的"种子土壤"学说(the"seed and soil"hypothesis)认为,特定的肿瘤细...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具体的机制目前仍未明确。研究证明,肿瘤的转移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选择性的,即器官特异性。100多年前Peget提出的"种子土壤"学说(the"seed and soil"hypothesis)认为,特定的肿瘤细胞(种子)会转移到适宜其生长的器官(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特异性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CXCR4 CCR7 配体 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性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吸烟型肺癌分子病因学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军 王洲 匡裕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7-360,共4页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吸烟被认为是罹患肺癌的重要元凶,但约10%-15%的肺癌患者终生无吸烟史,最近国外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约15%男性和53%女性肺癌患者从不吸烟^[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统计约9...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吸烟被认为是罹患肺癌的重要元凶,但约10%-15%的肺癌患者终生无吸烟史,最近国外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约15%男性和53%女性肺癌患者从不吸烟^[1]。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统计约90%男性肺癌发生与吸烟有关,而女性发生肺癌与吸烟相关性比率存在一定区域差别,在美国约75%、欧盟约85%女性肺癌与吸烟有关,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女性肺癌与吸烟相关报道则与西方国家统计差别较大,在韩国仅有约25%、香港约56%女性肺癌患者为吸烟者^[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患者 非吸烟 分子病因学 女性肺癌 世界范围 流行病学 西方国家 亚洲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