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鑫煜 辛公明 +2 位作者 田富中 曲付龙 程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5-973,共9页
回顾了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现状,将热虹吸管强化传热技术归纳分为4类,即采用高效工作介质、管壁内表面处理、管内设置内插件和其它类。分别阐述了这4种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总结得出大部分技术多局限在实验分析层面上,缺乏... 回顾了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现状,将热虹吸管强化传热技术归纳分为4类,即采用高效工作介质、管壁内表面处理、管内设置内插件和其它类。分别阐述了这4种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总结得出大部分技术多局限在实验分析层面上,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分析,暂时没有得到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应用。并指出了强化传热技术的理论研究、各种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探究以及如何降低工业应用的生产成本将是今后热虹吸管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 强化传热 传热能力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路热管毛细芯热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金旺 邹勇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7-61,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使用不同成型压力和不同造孔剂添加量制备了孔隙率为45%~80%的环路热管毛细芯。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研究了毛细芯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总结得到了热物性参数与孔隙率以及制备这些毛细芯所使用的...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使用不同成型压力和不同造孔剂添加量制备了孔隙率为45%~80%的环路热管毛细芯。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研究了毛细芯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总结得到了热物性参数与孔隙率以及制备这些毛细芯所使用的成型压力和造孔剂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导热系数呈现出单调下降的趋势,但热扩散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却与孔隙率的关系并不明显。含水毛细芯的导热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均比相同参数下干态的要大,但热扩散系数的情况却不一样。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毛细芯的导热系数显著增大,热扩散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变化情况不一。随着造孔剂添加量的增大,毛细芯的导热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显著减小,热扩散系数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芯 导热系数 热扩散系数 比热容 瞬态平面热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传热与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汲水 杜文静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66-70,共5页
基于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模型,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壳侧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壳侧流量下,螺旋角为15°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 基于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模型,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壳侧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壳侧流量下,螺旋角为15°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和压降略大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其余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和压降均小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随螺旋角的增大,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和压降减小。通过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体温度和速度分布的分析发现,靠近中心假管的换热管换热性能优于其他区域的换热管。最后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角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螺旋折流板 换热器 数值模拟 螺旋角 传热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狭缝通道内水沸腾换热的气泡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雷 张树生 +1 位作者 陈雅群 程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6,32,共6页
为加深对狭缝通道内水沸腾换热机理的探索,对宽度为2mm、长度为300mm的竖直狭缝通道内水沸腾气泡动力学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气泡生成、长大和脱离的过程,分析了壁面过热度、泡底微层的运动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 为加深对狭缝通道内水沸腾换热机理的探索,对宽度为2mm、长度为300mm的竖直狭缝通道内水沸腾气泡动力学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气泡生成、长大和脱离的过程,分析了壁面过热度、泡底微层的运动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中考虑了重力、表面张力和壁面黏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张力在细通道沸腾换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重力;壁面过热度越高,气泡脱离直径越大;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气泡直径d不断增大,当d≥1.5mm时,就会受到来流的影响而发生形变;泡底微层的存在加速了壁面对流,对换热系数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动力学 沸腾换热 数值模拟 强化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层换热表面凝结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延海 朱真才 +1 位作者 韩正铜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31,共5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调整Ni-P化学镀工艺参数,获得了磷含量不同的镀层,具有非晶、纳米晶及二者混合的微观结构。进一步的凝结传热实验结果表明,高磷非晶镀层表面具有明显促进珠状凝结的效果,在凝结过程中表现为珠膜共存状态,而碳钢管表面...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调整Ni-P化学镀工艺参数,获得了磷含量不同的镀层,具有非晶、纳米晶及二者混合的微观结构。进一步的凝结传热实验结果表明,高磷非晶镀层表面具有明显促进珠状凝结的效果,在凝结过程中表现为珠膜共存状态,而碳钢管表面仅出现膜状冷凝。同时,换热表面经Ni-P镀层改性后,可以获得较好的传热性能。镀层对换热性能的改善与镀层中非晶的含量相关,表现为,随着非晶含量的增加,换热效率得到增强。对于非晶镀层换热表面,在特定的冷却水流量下,提高蒸汽温度可以促进珠状冷凝效果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镀层 微观结构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倾角对轴向槽道热管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曲燕 栾涛 程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对常温梯形轴向槽道热管在不同放置倾角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热管的放置倾角对轴向温度分布、最大轴向温差、总热阻、当量换热系数、最大传热量的影响,旨在为航空热管的地面性能测试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热源在下... 对常温梯形轴向槽道热管在不同放置倾角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热管的放置倾角对轴向温度分布、最大轴向温差、总热阻、当量换热系数、最大传热量的影响,旨在为航空热管的地面性能测试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热源在下垂直放置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当量换热系数分别是水平放置热管的1.5倍和2.5倍。热源在上倾斜放置的热管,水平放置的热管、热源在下倾斜放置的热管的平均总热阻成一个数量级递减,蒸发段的最大输入热流量依次递增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槽道热管 倾角 传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受热面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文静 王沛丽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70-2075,共6页
针对余热利用过程中低温热源的含尘量高、不连续及不稳定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菱形受热面结构。在传热过程中,该受热面表现出管束叉排布置的特征,传热过能力较强,流动阻力较大,壳侧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较高。在实施吹灰过程中,该受热... 针对余热利用过程中低温热源的含尘量高、不连续及不稳定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菱形受热面结构。在传热过程中,该受热面表现出管束叉排布置的特征,传热过能力较强,流动阻力较大,壳侧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较高。在实施吹灰过程中,该受热面呈现出管束顺排布置的特征,易清洗,吹灰效率高。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了新型受热面结构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给出了壳侧的Nusselt数和摩擦因子随Reynolds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和数值分析均表明,该受热面能够适应现有余热利用过程的基本要求,在便于清灰和除垢的同时实现高效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热面 传热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热控制器紧固件连接的安全分析与校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闫法义 程林 +2 位作者 朱新军 郑继周 M.Molina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46-1150,共5页
以大型航天探测器AMS-02热控制系统结构测试件的连接为例,研究了航天器紧固件连接的安全校验方法。简化了热控制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分析了施加在各连接紧固件上的轴向力和合成力。根据NASA提供的校验准则,... 以大型航天探测器AMS-02热控制系统结构测试件的连接为例,研究了航天器紧固件连接的安全校验方法。简化了热控制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分析了施加在各连接紧固件上的轴向力和合成力。根据NASA提供的校验准则,计算得到了各类连接的安全裕度值。对于部分安全裕度值小于零的连接处,应更换强度更大的紧固件并重新进行安全校验,为航天器的最终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AMS-02 紧固件 有限元分析 安全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利用集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杜文静 孙会民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6-1955,共10页
以回转窑表面余热回收用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集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及其在线运行规律。实验中选取了一种辐射型和两种耦合型结构的集热器进行研究,分析了出口水温、出口压力和工质流量的变化对集热器... 以回转窑表面余热回收用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集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及其在线运行规律。实验中选取了一种辐射型和两种耦合型结构的集热器进行研究,分析了出口水温、出口压力和工质流量的变化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三种结构类型的集热器在换热量上的变化规律。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数值求解,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数值分析了入口空气温度、入口空气流速和窑体温度变化时对应的集热器内熵增、火积耗散以及有效度的变化规律。相关计算结果为集热器的优化设计和在线运行参数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热器 余热利用 传热 实验验证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02航天探测器热控制系统静力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法义 程林 邹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97-2102,共6页
基于阿尔法磁谱仪(AMS-02)发射、着陆和在轨运行三种工况,用有限元方法对AMS-02热控制系统进行了静力学分析。考虑了发射和着陆极限工况下运载工具与AMS-02的载荷耦合,AMS-02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载荷系数用沿AMS-02坐标系三个坐标轴方向的... 基于阿尔法磁谱仪(AMS-02)发射、着陆和在轨运行三种工况,用有限元方法对AMS-02热控制系统进行了静力学分析。考虑了发射和着陆极限工况下运载工具与AMS-02的载荷耦合,AMS-02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载荷系数用沿AMS-02坐标系三个坐标轴方向的重力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效表示。计算得到了AMS-02热控制系统各组件的位移和应力。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吻合较好,验证了该静力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最终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02热控制系统 有限元法 静力分析 载荷耦合分析 静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用集热器的实验研究及其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殷谦 杜文静 +1 位作者 纪兴林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40-2747,共8页
减少回转窑表面的散热损失对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窑表面集热器回收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集热器,并通过实验测量与数值计算分析了其换热性能。建立了集热器换热量与管长、管径及管子数等结... 减少回转窑表面的散热损失对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窑表面集热器回收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集热器,并通过实验测量与数值计算分析了其换热性能。建立了集热器换热量与管长、管径及管子数等结构参数的数学关系,分别以换热面积、进出口压降以及改进的熵产数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分别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集热器的辐射换热所需的换热面积减小15%,对流换热所需的换热面积减少20%左右。优化后两种形式的换热面所消耗的泵功明显减少。优化后集热器的传热熵产数与优化前无明显变化,而流动熵产数得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回转窑 集热器 传热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鳍歧管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超伟 王鑫煜 辛公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0,共9页
微通道技术是芯片冷却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孔隙率(ε=0.2~0.8、ε-rise和ε-drop)多孔鳍歧管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多孔鳍可以显著降低歧管微通道流动阻力,最高超过20%。但随着入口速度增... 微通道技术是芯片冷却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孔隙率(ε=0.2~0.8、ε-rise和ε-drop)多孔鳍歧管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多孔鳍可以显著降低歧管微通道流动阻力,最高超过20%。但随着入口速度增加,压降降低效果逐渐减弱。在研究的孔隙率变化范围内,ε=0.4和ε=0.6的多孔鳍歧管微通道综合性能更好。基于芯片最高温度评价,ε-rise案例相比ε=0.4案例热阻更低,压降更高;且随着入口速度增加,热阻优势得到强化,压降劣势逐渐缩小。与ε=0.4案例相比,ε-rise案例在压降仅高1.4%的情况下,热阻降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冷却 歧管微通道 多孔介质 孔隙率 流动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地下结构工业厂房内通风换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孟武 张知宇 +1 位作者 刘凯迪 李雪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82,65,共7页
工业厂房内通常含有发热量较高的设备和管道等,需要进行通风换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持室内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于地下厂房空间,仅依靠自然对流无法满足通风散热的要求,因而往往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结合的方式。本文利... 工业厂房内通常含有发热量较高的设备和管道等,需要进行通风换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持室内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于地下厂房空间,仅依靠自然对流无法满足通风散热的要求,因而往往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结合的方式。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包含多处内热源和地下结构的二层厂房内的通风换热问题,构建了厂房的三维简化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的窗口设置情况下厂房内的气流组织和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厂房内的气流组织对厂房内温度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冗余的风口设置会造成厂房内温度场均匀性变差,导致通风效率及经济性的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 数值模拟 通风 温度场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换热器析晶污垢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亮 邹勇 +2 位作者 刘义达 刘文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38-1943,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温度对碳酸钙析晶污垢形成类型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但影响析出的碳酸钙污垢的类型,也影响析出相的晶格常数和析出粒子尺寸;温度较低时碳酸钙污垢主要为方解石晶相,随着温...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温度对碳酸钙析晶污垢形成类型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但影响析出的碳酸钙污垢的类型,也影响析出相的晶格常数和析出粒子尺寸;温度较低时碳酸钙污垢主要为方解石晶相,随着温度的升高析出的文石晶相逐渐增加;同时低温沸腾产生的扰动可以有效地减小碳酸钙污垢粒子的聚集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污垢 晶格常数 粒子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的场协同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汲水 杜文静 +1 位作者 王鹏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75-80,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螺距下折流板搭接量对壳程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增大,同流量下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均降低;三角区漏流减轻局部阻力减小,同时边缘三角区漏流加强了壳体附近区域流体的轴向和旋转流动;中心换热管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同螺距下折流板搭接量对壳程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增大,同流量下壳程换热系数和压降均降低;三角区漏流减轻局部阻力减小,同时边缘三角区漏流加强了壳体附近区域流体的轴向和旋转流动;中心换热管的换热量急剧下降,靠近壳体换热管的变化不大。场协同分析表明,三角区漏流促进换热而边缘三角区漏流削弱换热;随搭接量的增大壳程速度场与热流场的整体协同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 交错搭接 螺旋角 换热器 流动阻力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接量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兴 杜文静 +1 位作者 汲水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84,152,共7页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相同螺旋角时搭接量对壳程对流传热充分发展段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的增大,同流量下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增大,而同压降下的传热系数降低。连续搭接时,轴向速度沿壳体径向逐渐降...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相同螺旋角时搭接量对壳程对流传热充分发展段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搭接量的增大,同流量下壳程传热系数与压降均增大,而同压降下的传热系数降低。连续搭接时,轴向速度沿壳体径向逐渐降低;交错搭接后,轴向速度在搭接点前后变化趋势不同,分布均匀性变差。三角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反,强化了中心区域传热;而搭接区漏流的切向速度方向与主流相同,会增大螺旋旁流,不利于传热。搭接量越大,换热管表面换热量沿径向的不均匀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 换热器 搭接量 传热 压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段和冷凝段变化对重力热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劲草 辛公明 +2 位作者 陈岩 程林 季万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3-1348,共6页
以铜-水重力热管为对象,研究了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长度及位置等应用条件改变对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输入功率范围为40~160 W。对比不同应用条件下热管的蒸发段温度、当量热阻、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别与绝热段之间温差的变化规律... 以铜-水重力热管为对象,研究了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长度及位置等应用条件改变对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输入功率范围为40~160 W。对比不同应用条件下热管的蒸发段温度、当量热阻、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别与绝热段之间温差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蒸发段和冷凝段长度及位置的改变能够影响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冷凝段适当下移能使热管热阻减小,冷凝段和绝热段温差降低,蒸发段温度降低,热管传热性能改善,而冷凝段长度减小会对传热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加热段适当向冷凝端方向移动有利于热管的传热性能提升,蒸发段长度的减小对热管传热产生不利影响,实际应用中应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传热 热阻 蒸发 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及流动特性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杜文静 王红福 +1 位作者 曹兴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23-3129,共7页
针对现有四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心区域漏流明显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建立了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物理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其壳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旋角(10°、... 针对现有四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心区域漏流明显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建立了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物理模型,应用Ansys CFX软件对其壳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螺旋角(10°、20°、30°、40°)和不同工况下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性能,并与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作对比。结果表明,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可以显著减少三角区漏流现象的发生,壳程流体旋流特性较好。随着螺旋角的增大,壳侧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综合换热性能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螺旋折流板 六分折流板 弓形折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燃烧调整对NOx排放和锅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19
作者 王学栋 栾涛 +1 位作者 程林 胡志宏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2台典型的1025t/h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调整降低NOx排放浓度的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过量空气系数、辅助风配风方式、运行负荷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等,测定了锅炉尾部烟道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运行工况、运行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 在2台典型的1025t/h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调整降低NOx排放浓度的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过量空气系数、辅助风配风方式、运行负荷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等,测定了锅炉尾部烟道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运行工况、运行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过量空气系数,烟煤锅炉NOx减排效果比贫煤锅炉好得多;降低负荷,烟煤锅炉的NOx排放量降低值较大;缩腰式配风的NOx排放浓度比均匀配风方式约降低10%;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影响炉内燃料的燃烧状态和温度分布,也影响NOx的生成和排放.在不降低锅炉效率的前提下,调整燃烧工况,可降低锅炉排放NOx浓度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锅炉 燃烧调整 氮氧化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径重力热管启动特性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鑫煜 辛公明 +1 位作者 田富中 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4-98,共5页
实验研究了小管径重力热管启动过程特性,分析了加热功率、倾角、冷却水流量对热管启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用热管为铜水重力热管,外径8mm,壁厚1mm,总长1500mm。结果表明,随加热功率增大,热管启动时间缩短,当量热导率到达稳定的时间缩短。... 实验研究了小管径重力热管启动过程特性,分析了加热功率、倾角、冷却水流量对热管启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用热管为铜水重力热管,外径8mm,壁厚1mm,总长1500mm。结果表明,随加热功率增大,热管启动时间缩短,当量热导率到达稳定的时间缩短。在倾角为60°时热管启动特性要优于在30°和90°时的情况,90°时启动温差最大、启动时间最长。冷却水流量在10L.h-1时,热管启动温差最大,启动时间最长,当量热导率稳定得最慢,而在其他流量下时,热管的启动温差和启动时间大小关系均为10L.h-1>40L.h-1>20L.h-1>30L.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启动特性 传输因素 当量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