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老化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乔琨 朱波 +4 位作者 高学平 谢奔 袁华 吴益民 张春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989-2992,共4页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对不同老化时间的试样进行弯曲强度测试、冲击强度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仅影响到受紫外辐射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最外层,...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对不同老化时间的试样进行弯曲强度测试、冲击强度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仅影响到受紫外辐射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最外层,使对外层性能敏感的力学性能下降;紫外老化使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老化前期提高幅度相对较大,后期变化不明显;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受到紫外辐射的最外层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化纤维静电耗散材料的表面电阻率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姗 王成国 +3 位作者 袁华 于美杰 林雪 高晓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789-1792,共4页
制备了一种以氟碳树脂为基体,聚丙烯腈(PAN)基短切碳化纤维为导电填料的抗静电复合涂层。讨论了纤维的含量、长度、涂层厚度及外加电压对涂层表面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电阻率和碳化纤维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符合逾渗理论,当纤维长度... 制备了一种以氟碳树脂为基体,聚丙烯腈(PAN)基短切碳化纤维为导电填料的抗静电复合涂层。讨论了纤维的含量、长度、涂层厚度及外加电压对涂层表面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电阻率和碳化纤维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符合逾渗理论,当纤维长度为4mm时,此体系的渗滤阈值为2.5‰(质量分数),其表面电阻率为106Ω,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随纤维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程度愈来愈小;涂层厚度在不超过134μm的情况下,对表面电阻率的影响较小;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在高外加电压下较低外加电压下小;碳化纤维/氟碳树脂复合涂层的导电机理是由导电通道、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3种导电机理竞相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纤维 氟碳树脂 表面电阻率 静电耗散材料 抗静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摩擦层的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伟伟 龙国荣 +3 位作者 朱波 朱文韬 卞志勇 李胜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了提高碳纤维(CF)自行车轮毂的寿命,研究了以SiC颗粒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体,CF平纹布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不同摩擦环境及不同SiC含量情况下的磨损量与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增大载荷和湿态(水润滑)的摩擦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增... 为了提高碳纤维(CF)自行车轮毂的寿命,研究了以SiC颗粒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体,CF平纹布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不同摩擦环境及不同SiC含量情况下的磨损量与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增大载荷和湿态(水润滑)的摩擦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同时随着SiC填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碳纤维 环氧树脂 磨损量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硅油改性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朱波 +3 位作者 王成国 王启芬 于美杰 曹伟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9期3631-3633,共3页
利用FT-IR、SEM、拉伸试验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羟基硅油改性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理,并对羟基硅油改性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硅油能有效改善界面结合状态,提高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 利用FT-IR、SEM、拉伸试验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羟基硅油改性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理,并对羟基硅油改性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硅油能有效改善界面结合状态,提高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合理调整原料配比,控制生产工艺参数,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酚醛树脂 羟基硅油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及其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范汶鑫 王延相 +3 位作者 陈纪强 袁燕 李爱国 王成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097-20101,20107,共6页
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改性碳纤维表面,利用浸渍法在连续的碳纤维表面加载了均匀的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碳纤维表面催化生长了均匀、规整的碳纳米管。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研究了电化学氧化电流强度对碳纤... 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改性碳纤维表面,利用浸渍法在连续的碳纤维表面加载了均匀的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碳纤维表面催化生长了均匀、规整的碳纳米管。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研究了电化学氧化电流强度对碳纤维表面加载催化剂颗粒的形貌与碳纤维表面催化生长碳纳米管形貌的影响,发现最佳的电化学氧化电流强度为0.4 A;Co作为催化剂时,500℃气相沉积10min后制备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与未做任何处理的碳纤维及脱浆后的碳纤维作为增强体时相比,分别提高了11.0%与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阳极氧化 碳纤维 碳纳米管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纤维表面液相氧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袁华 王成国 +3 位作者 卢文博 张珊 陈旸 于美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利用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经过KClO3/H2SO4液相改性处理的碳纤维(CF)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讨论了微观结构对碳纤维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表面的沟槽随改性处理时间增加逐渐加深;表面处理的... 利用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经过KClO3/H2SO4液相改性处理的碳纤维(CF)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讨论了微观结构对碳纤维单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表面的沟槽随改性处理时间增加逐渐加深;表面处理的刻蚀作用会使晶粒边界活性增大,石墨微晶变小;改性处理能够增加CF表面活性官能团(羧酸(—C=O)和酚羟基(—OH)),降低碳纤维表面惰性;表面处理后纤维的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液相氧化处理60min和120min后,拉伸强度分别降低约15%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拉曼光谱 微观结构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延相 刘玉兰 +2 位作者 王丽民 季敏霞 王成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0-523,共4页
为了拓展生产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对不具有皮芯结构的T700和T300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了超薄切片,分别制备了超薄切片试样BM1和BM2,借助于高分辨、XRD、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石墨烯薄膜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发现超薄切片石墨烯薄膜BM1和... 为了拓展生产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对不具有皮芯结构的T700和T300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了超薄切片,分别制备了超薄切片试样BM1和BM2,借助于高分辨、XRD、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石墨烯薄膜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发现超薄切片石墨烯薄膜BM1和BM2相比较,BM1中碳原子网络石墨烯平面部分平直,部分扭曲,网平面上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石墨烯层排列较致密并沿牵伸方向择优取向,相邻石墨烯层连贯性较好。BM1中石墨烯的结构有序化程度最高,sp2杂化碳原子的相对含量高,验证了可以采用超薄切片的物理方法由高性能碳纤维制备结构规整的石墨烯薄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超薄切片 石墨烯薄膜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基预氧丝碳化裂解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成国 井敏 +3 位作者 王延相 王启芬 赵亚奇 武吉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2-26,共5页
综合论述了预氧丝在碳化裂解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裂解气体及化学反应、纤维物理收缩和应力变化、组织结构变化及碳化工艺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并对聚丙烯腈基预氧丝的碳化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预氧丝 碳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EM研究碳纤维的表面及断口形貌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敏 朱波 +1 位作者 王成国 马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31-1733,共3页
采用SEM观察不同纺丝工艺的日本和国产碳纤维的表面及断口形貌,从结构上对比分析它们的差异,结果表明,表面缺陷减少,内部致密性提高,轴向微孔尺寸减小都是碳纤维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国产干喷湿纺碳纤维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明显减少,有... 采用SEM观察不同纺丝工艺的日本和国产碳纤维的表面及断口形貌,从结构上对比分析它们的差异,结果表明,表面缺陷减少,内部致密性提高,轴向微孔尺寸减小都是碳纤维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国产干喷湿纺碳纤维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明显减少,有助于提高纤维拉伸强度。另外,洁净的生产环境及精细加工的设备有利于碳纤维缺陷的减少,使纤维拉伸强度提高的空间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 断口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秀颖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启芬 卢文博 王延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1-74,共4页
皮芯结构是一种缺陷结构,存在于从PAN初生纤维到碳纤维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评述了工艺条件对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影... 皮芯结构是一种缺陷结构,存在于从PAN初生纤维到碳纤维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评述了工艺条件对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影响,以期为减弱甚至消除皮芯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伟伟 朱波 +3 位作者 赵伟 王永伟 乔琨 张式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09-1712,共4页
对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测试,研究不同碳素热场材料的硅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内部延伸至表面的开气孔给熔融硅提供侵蚀扩散的通道,加速石墨硅化破坏。硅化程度受C/C复合材料内部纤维排布方向的影响,... 对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测试,研究不同碳素热场材料的硅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内部延伸至表面的开气孔给熔融硅提供侵蚀扩散的通道,加速石墨硅化破坏。硅化程度受C/C复合材料内部纤维排布方向的影响,沿纤维排布方向液硅扩散速率较快,垂直于纤维排布液硅的扩散速率较小。随硅化时间延长,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石墨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初有所提高,之后随着时间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炉 碳素材料 硅化 纤维排布 液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和皮芯结构对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3 位作者 朱波 季保华 何东新 王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各级超分子结构形态及结晶的微观形态 ,弄清楚制备碳纤维的过程与所得到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凝胶网络和皮芯结构的形成及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原丝具有明显...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各级超分子结构形态及结晶的微观形态 ,弄清楚制备碳纤维的过程与所得到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凝胶网络和皮芯结构的形成及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原丝具有明显的皮芯结构 ,外表层凹凸不平 ,从表层至心部是一层过渡区 ,表层的片层较心部的薄且致密。碳纤维网络骨架间接点的密集程度和原丝的密集程度有直接关系 ,原丝网络骨架的接点密集度低及晶粒组织大 ,随后得到的最终碳纤维密集度低及晶粒组织也大 ,其强度和模量明显高。碳纤维强度主要是纤维中弥散分布的“小晶区”做出的贡献 ;原丝微观结构中 ,“晶区”数量、大小和弥散分布情况以及构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致密程度决定了预氧丝和碳纤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凝胶网络 皮芯结构 网络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玉兰 王延相 +3 位作者 周海萍 刘峰钰 王成国 谢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碳纳米管添加到聚合物中对其结构和性能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浓硝酸对碳纳米管改性后,采用水相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碳纳米管经过浓硝酸处理后其化学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碳纳米管对聚丙烯腈复合... 碳纳米管添加到聚合物中对其结构和性能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浓硝酸对碳纳米管改性后,采用水相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碳纳米管经过浓硝酸处理后其化学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碳纳米管对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热学和结晶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浓硝酸常温处理不仅能除去杂质,还可以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羧基等含氧基团;加入碳纳米管后,聚丙烯腈的预氧化温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前,放热量明显降低,同时对聚合物的结晶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水相沉淀聚合 热性能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碳纤维原丝聚合机理和纺丝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延相 董学梅 +3 位作者 焦培明 王成国 季保华 何东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通过实践深入探讨了聚丙烯腈原丝生产的聚合机理,并借助于SEM对所纺的碳纤维原丝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生产原丝中的聚合机理遵循4个阶段,而且聚合温度没有超过聚丙烯腈的分解温度。纺丝要控制预牵伸倍数在7左右,为蒸汽牵伸提高原丝的取... 通过实践深入探讨了聚丙烯腈原丝生产的聚合机理,并借助于SEM对所纺的碳纤维原丝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生产原丝中的聚合机理遵循4个阶段,而且聚合温度没有超过聚丙烯腈的分解温度。纺丝要控制预牵伸倍数在7左右,为蒸汽牵伸提高原丝的取向度和结晶度以及最终碳纤维的高性能作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原丝 聚合机理 纺丝工艺 自由端聚合 聚丙烯腈 预牵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敏 朱波 +2 位作者 王成国 于美杰 魏晗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9-1351,共3页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碳纤维和石墨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通过SEM、WAXD、XPS对比分析了电化学改性对碳纤维和石墨纤维表面及本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破坏严重,轴向沟槽消失,呈现出粗糙不平的表面,石墨纤维表...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碳纤维和石墨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通过SEM、WAXD、XPS对比分析了电化学改性对碳纤维和石墨纤维表面及本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破坏严重,轴向沟槽消失,呈现出粗糙不平的表面,石墨纤维表面的轴向沟槽加深。电化学处理后二者的本体结构没有改变。从纤维内部结构分析了碳纤维电化学改性机理,杂原子的存在使碳纤维表面更易氧化刻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 电化学 改性机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电化学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敏 朱波 +2 位作者 于美杰 魏晗兴 赵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10,共5页
综合论述了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电化学表面改性处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碳纤维电化学改性处理法的研究内容及表征手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处理的研究前景。在碳纤维改性工艺参数的研究工作中,为了... 综合论述了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电化学表面改性处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碳纤维电化学改性处理法的研究内容及表征手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处理的研究前景。在碳纤维改性工艺参数的研究工作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有可比性,迫切需要一套标准来规范实验条件及性能表征方法,而为了更好地体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仍需不断探索和研究碳纤维的电化学改性机理。为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更好地达到应用要求,有必要提出碳纤维表面改性模型及界面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化学改性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3 位作者 马勇 董雪梅 何东新 刘玉先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90,共6页
 用丙烯腈(AN)、衣糠酸(IA)、丙烯酸甲酯(MA)进行三元自由基溶液共聚合,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并用SEM和TEM等分析方法跟踪过程中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原丝的微...  用丙烯腈(AN)、衣糠酸(IA)、丙烯酸甲酯(MA)进行三元自由基溶液共聚合,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并用SEM和TEM等分析方法跟踪过程中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原丝的微观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高强度、高取向度、结构均匀和弥散性好的原丝是获得高强度和高模量碳纤维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预氧化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损伤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飞 黄丰 +1 位作者 张春雷 朱波 《广东电力》 2011年第12期67-69,共3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抗剪切强度低、易劈裂,其损伤无法用肉眼识别,易造成断线事故的问题,探讨利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对碳纤维复合芯棒损伤进行检测的可行性,实际测试结果证明,利用超声检测短距离碳纤维复合芯棒的缺陷是可行的。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检测 激光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除胶工艺对碳纤维本体结构和表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敏 朱波 +3 位作者 王成国 于美杰 魏晗兴 马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5-1567,共3页
采用丙酮浸泡、瞬时高温处理及氮气保护下高温处理3种工艺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除胶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除胶工艺处理的碳纤维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采用丙酮浸泡、瞬时高温处理及氮气保护下高温处理3种工艺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除胶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除胶工艺处理的碳纤维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除胶工艺都不会破坏碳纤维的本体结构,但对碳纤维表面上浆剂的去除具有不同的效果。丙酮浸泡工艺效果不明显,瞬时高温处理在除胶的同时会破坏碳纤维的表面结构。氮气保护下高温处理工艺的设计避免了上浆剂高温裂解产物的残留,防止了碳纤维高温条件下表面性能的破坏,除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除胶 上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在电化学处理中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敏 朱波 +1 位作者 王成国 魏晗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电化学改性处理过程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表面微结构变化,分析了不同处理时间下碳纤维的一级拉曼光谱特性。结果表明:碳纤维的一级拉曼光谱可以拟合为4个峰,即D(D_1),G,D_2和D_3,表征碳纤维表面微结构变化的拉曼...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电化学改性处理过程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表面微结构变化,分析了不同处理时间下碳纤维的一级拉曼光谱特性。结果表明:碳纤维的一级拉曼光谱可以拟合为4个峰,即D(D_1),G,D_2和D_3,表征碳纤维表面微结构变化的拉曼参数主要有D线和G线的积分面积比R(I_D/I_G),D_2线与G线的积分面积比I__(D_3)/I_G,D_3线与G线比I_(D_3)/I_G以及所有无序结构积分面积总和与G线积分面积的比值I_(D_S)/I_G。电化学处理后,碳纤维表面无序度增大,D线和G线交叠度减小,R增大,I_(D_3)/I_G增大,I_(D_2)/I_G减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I_(D_S)/I_G不断增大,它与R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可以更全面表征碳纤维表面结构有序性的变化。因此,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可以研究电化学改性处理过程中碳纤维表面的微结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碳纤维 微结构 电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