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本”为本 打造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宪华 王建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
山东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注重凝练特色和优势,逐步建立起了具有山大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借鉴。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 新需求 新文科——山东大学新文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8
2
作者 袁凯 姜兆亮 刘传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0,83,共5页
新文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种创新性探索,重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大学通过建设通识教育体系2.0工程、新文科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文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三核驱动机制,加大金专、金课、教... 新文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种创新性探索,重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大学通过建设通识教育体系2.0工程、新文科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文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三核驱动机制,加大金专、金课、教材、实践、认证五位一体建设,构建系统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需求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会杰 张树永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3年第2期81-89,107-108,共9页
2009年,哈佛大学开始实施通识教育新方案,2011年-2012年度正处于由原来的核心课程向新课程过渡的中后阶段。本年度哈佛共开设通识课程185门,分布在审美与诠释的理解、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理宇宙... 2009年,哈佛大学开始实施通识教育新方案,2011年-2012年度正处于由原来的核心课程向新课程过渡的中后阶段。本年度哈佛共开设通识课程185门,分布在审美与诠释的理解、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理宇宙的科学、世界中的诸社会以及置身世界的美国等八大模块之中。哈佛通识课程面对现实,具有显著的实用主义色彩。课程具有鲜明的国际意识,对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问题颇为关注。课程超越了学科的界限,整合性强,充满探究性。过渡期内,哈佛通识课程的管理与更新相对稳健,但管理方法灵活,尤其注重教学与研讨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课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大学“幕课”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6-250,共5页
2012年以来,幕课(MOOCs)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在全世界开始流行,对世界各地的传统校园型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严峻的挑战,今年MOOCs平台的供应商也在我国高校相继"登陆",为我们的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教学平台,... 2012年以来,幕课(MOOCs)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在全世界开始流行,对世界各地的传统校园型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严峻的挑战,今年MOOCs平台的供应商也在我国高校相继"登陆",为我们的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分析了国内外MOOCs课程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大学的实际特点,提出建设我国大学MOOCs课程要突出我国高校的学科特色,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注重知识的构建,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依托网络社区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丰富的资源作支撑,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够打造出真正适用于我国高校的精品MOOCs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课 开放课程 课程模式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郝兴伟 周元峰 任立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3,共6页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标志着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智能化创新人才,高校全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分析高校开展人工智能教...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标志着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智能化创新人才,高校全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分析高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两个维度和三个层次,提出一种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概念—基础—高阶三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并给出各层次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适用专业。结合山东大学“智能计算与软件编程”微专业,对面向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进行“专业+人工智能”高阶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识教育 计算思维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微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理念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7
6
作者 胡金焱 赵炳新 王宪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山东大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融合促转变,不断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等四个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 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山东大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融合促转变,不断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等四个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模式、国际化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成才,在竞争中成长,在包容中成熟,在合作中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理念 培养 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建设开放课程体系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宪华 徐延宝 张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4,共5页
2001年,MIT发起开放课程运动,引发了高等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的国际化、共享化潮流。在此背景下,山东大学开放课程建设也经历了初步探索、发展壮大、创新研究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与山大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1年,MIT发起开放课程运动,引发了高等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的国际化、共享化潮流。在此背景下,山东大学开放课程建设也经历了初步探索、发展壮大、创新研究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与山大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得益彰。本文在总结和梳理前期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精品开放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课程 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实训+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平台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45
8
作者 朱瑞富 曹利华 +5 位作者 刘新 齐炳和 张功国 洪新伟 孙康宁 刘甜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4,18,共5页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已有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训教育,引入创客教育,强化创新教育,服务创业教育",搭建"以工程认知训练、工程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为4个大平台,融知识、能...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已有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训教育,引入创客教育,强化创新教育,服务创业教育",搭建"以工程认知训练、工程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为4个大平台,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实践实训+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平台体系。实践表明,应用该体系对大学生开展实践、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在平台建设、平台应用、受益人数、竞赛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实训 创新创业 一体化训练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28
9
作者 郝兴伟 张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4,共3页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在智能时代的各学科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十分重要。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面向学科交叉融合的计算机...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在智能时代的各学科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计算思维和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十分重要。对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面向学科交叉融合的计算机通识教育“1+N”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以及开放实验室建设与产教融合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学科交叉融合 计算机通识教育 计算思维 开放实验室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治理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树欣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地方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治理理念转向服务导向、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治理手段日益多样化、治理模式协同化制...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地方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治理理念转向服务导向、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治理手段日益多样化、治理模式协同化制度化等。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治理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理念转变不彻底、公民参与度不足、缺乏制度支持、治理模式亟待创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极大阻碍了治理效能的发挥。立足当下治理现状,结合党和国家相关远景规划的要求,应积极探索我国地方治理创新,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加强法治化建设、加快建设高效的协商民主治理结构、强化权力划分制度化建设、推进治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型、完善监督体系做文章,从而显著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治理 中国特性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