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乡村振兴共同体的构建——基于山东曹县“淘宝村”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纪小乐 石莹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70,共13页
在数字时代,创业门槛的降低和市场空间的扩大促进了村民合作,形成众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的“淘宝村”,使乡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结合中国乡村发展的具体实践,基于共同体思想,提... 在数字时代,创业门槛的降低和市场空间的扩大促进了村民合作,形成众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的“淘宝村”,使乡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结合中国乡村发展的具体实践,基于共同体思想,提出“乡村振兴共同体”理论框架。“乡村振兴共同体”包含精神共同体、人的共同体和人与自然共同体,三者形成由内而外的逻辑架构。以人的振兴、组织的振兴和自然生态的振兴三个层面的“振兴”作为核心共识,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中的“精神共同体”;以精神共同体构建包含政府、企业家、村民等群体的“人的共同体”;“人的共同体”与村落所处自然环境构成更大维度上的“人与自然共同体”,由此构成“乡村振兴共同体”的三个维度。“乡村振兴共同体”立足中国人民对家乡和土地的深厚情感,充分发挥乡村熟人或半熟人社会的守望相助的文化传统,以长远发展目标凝聚人心,形成乡村发展的“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人才吸引—共同富裕”正向循环,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共同体 数字经济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政府资源分配行为及其多重逻辑研究:基于山东省A县的案例分析
2
作者 孙宗锋 林婧淇 张晓涵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7,198,199,共18页
基层政府如何分配各类财政资源,对地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论文从制度压力、利益结构与社会关系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基层资源分配的多重逻辑框架,探究基层政府资源分配行为及其动因。通过对山东省A县(以下简称“A县”)进行田野... 基层政府如何分配各类财政资源,对地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论文从制度压力、利益结构与社会关系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基层资源分配的多重逻辑框架,探究基层政府资源分配行为及其动因。通过对山东省A县(以下简称“A县”)进行田野观察与多案例比较分析后发现,基层政府在分配资源时呈现三种逻辑:制度刚性的摊派逻辑、行政绩效的驱动逻辑以及差序格局的支持逻辑。在基层分配资源的过程中,这三重逻辑相互交叠、共同作用。具体而言,制度刚性的摊派逻辑贯穿于普惠资源和专项资源的分配过程,并在分配普惠资源时发挥主要作用;行政绩效的驱动逻辑和差序格局的支持逻辑主要影响着基层专项资源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资源分配 多重逻辑 项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数字化发展研究——以政策演进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峰 董玉洁 詹崔婧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城市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和实践单元,城市文化作为其关键要素,不仅是城市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数字浪潮中凸显和表现城市竞争力的特有指标。2022年,《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文化数字化在国家数... 城市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和实践单元,城市文化作为其关键要素,不仅是城市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数字浪潮中凸显和表现城市竞争力的特有指标。2022年,《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文化数字化在国家数字化推进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随着2024年《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迈入了以城市系统为核心,强调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新阶段。这一政策为城市文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城市文化的数字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梳理并分析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政策节点,以及相关政策如何影响并推动城市文化数字化的进程,对于把握全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文化数字化 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文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基层治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变革
4
作者 王成 王佃利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32,共12页
公共服务供给与基层治理实践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公共服务的供给变革正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产物。在对成都、上海、北京三个城市典型治理实践的考察中发现,基层治理创新主要呈现为生态激活、数字赋能与流程重塑三种类型。其中,“生态激... 公共服务供给与基层治理实践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公共服务的供给变革正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产物。在对成都、上海、北京三个城市典型治理实践的考察中发现,基层治理创新主要呈现为生态激活、数字赋能与流程重塑三种类型。其中,“生态激活”引致了公共服务创新涌现,“数字赋能”促进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流程重塑”强化了公共服务响应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场景下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目标,其本质是提升居民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连接;而服务涌现、服务整合和服务响应分别作用于居民与公共服务的身体连接界面、认知连接界面和关系连接界面,在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的双重逻辑下构成了公共服务可及性提升的三种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公共服务 可及性 治理创新 服务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数字技术与组织互动的过程、问题与政策启示——基于B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齐 王安琪 邱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但是也存在增加基层治理负担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相关政策,要求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根据... 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但是也存在增加基层治理负担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相关政策,要求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根据已有研究分析,基层治理的数字化形成的这种现象,源于数字技术与基层组织互动过程中的制度因素影响。基于技术执行分析框架,建构技术与基层组织互动的分析框架,依据此框架分析典型案例,发现技术与组织在制度因素影响下,会持续互动,有着从驱动到反馈的闭环过程。同时,案例分析也发现了基层治理中数字技术与组织互动存在的问题,制约了良性互动过程的推进,导致了基层负担的增加。为此,提出了社会参与、资源调配、协同支持等技术与基层组织互动的政策启示,以有效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技术与组织 制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尺度下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区域协同模式——基于济南市域协同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俊平 尹晶晶 王佃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8,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我国江河战略的重要构成,其体现出的流域治理模式和国家战略贯彻方式,是中国式流域治理的政策集成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是落实黄河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和关键力量。在黄河战略提出三年之际,对济南市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我国江河战略的重要构成,其体现出的流域治理模式和国家战略贯彻方式,是中国式流域治理的政策集成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是落实黄河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和关键力量。在黄河战略提出三年之际,对济南市域空间的协同案例进行多尺度拆分,从空间尺度视角审视黄河国家战略中市域范围内协同模式与特征,可以发现:济南市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的区域协同,在国家、市域和县(区)域三个尺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与特征,分别为国家战略驱动的科层模式、创新激励驱动的网络模式和平等协商驱动的契约模式。不同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的区域协同模式,是自下而上协同主体的治理需求与自上而下战略驱动的政策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尺度 区域协同 黄河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战“疫”中看国家治理体系运行得失 被引量:3
7
作者 樊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3,共4页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也可视为我国政府融合新技术力量和高效组织方式开展危机管理和公共治理的一次实践演练。各地集中有力开展防控工作,体现了中国危机管理的历史传统和巨大制度优势,但在...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也可视为我国政府融合新技术力量和高效组织方式开展危机管理和公共治理的一次实践演练。各地集中有力开展防控工作,体现了中国危机管理的历史传统和巨大制度优势,但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然暴露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危机防控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中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以武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奔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7,共4页
新发传染病是国家治理中的一种新兴风险,对其监测和预警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不仅涉及到检测技术水平,更与风险认知、专业地位、法律规定、决策机制、领导担当等多种因素相关。新冠肺炎等传染病属于渐变型危机,虽然在临界点爆发,看似突... 新发传染病是国家治理中的一种新兴风险,对其监测和预警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不仅涉及到检测技术水平,更与风险认知、专业地位、法律规定、决策机制、领导担当等多种因素相关。新冠肺炎等传染病属于渐变型危机,虽然在临界点爆发,看似突如其来,但从危机生命周期看,都经历了酝酿期、不断升级和最终爆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风险监测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苏春红 耿嫚嫚 李真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8,共17页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增强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实现养老金制度安全规范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养老保险统筹改革...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增强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实现养老金制度安全规范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养老保险统筹改革对企业实际缴费率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统筹显著降低了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该结果在更改变量度量方式、排除竞争性解释、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在不同征管模式、企业类型及地区层面对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于社保征收和税务代征模式、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所在地区老龄化程度低和财政压力小的企业影响更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市县政府由于“相对剥夺效应”和“逐底竞争效应”所产生的征管强度不足是造成省级统筹改革后企业缴费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省级统筹改革降低了基金收支平衡,并对中西部省份影响更明显。研究对于加强地方政府征管治理、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为征管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及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统筹 征管强度 实际缴费率 基金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治理的场景构建、运行逻辑与公共价值实现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佃利 滕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3,共9页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引领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社会治理也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社会治理需求可将数字社会治理场景分为政务服务、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四类。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场景中具有联结治...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引领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社会治理也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社会治理需求可将数字社会治理场景分为政务服务、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四类。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场景中具有联结治理主体、整合各方利益等作用。按照“需求汇聚—信息共享—架构再造—主体聚合”的机理,数字技术能够为社会治理赋能。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同时也可能因各主体的参与问题导致公共价值失灵。未来,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融合需要从社会治理本源出发,秉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风险共担、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追求数字社会治理公共价值的实现,从而助力数字社会治理走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治理 公共价值 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与空间融合: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佃利 徐静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8,205,共14页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务嵌入空间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方向。以青岛市李沧区新时代邻里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为例,可归纳出“空间设施改造—服务持续嵌入—邻里精神培育”的动态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党建引领、资源联结、共识培育的融合机制,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规范化、可推广的解释机制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空间治理 基层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地方政府征管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春红 耿嫚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全国统筹初级阶段的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调...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全国统筹初级阶段的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调剂制度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管强度,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后,基金缺口地区存在“压力缓解效应”,基金盈余地区存在“基金收益受损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压力小和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强度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严征管和降费率改革在中央调剂制度与地方政府征管行为之间发挥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了经验依据,对增强地方政府征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中央调剂制度 征管强度 压力缓解 基金收益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一花 丁文文 +1 位作者 骆熙 张滕滕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5,共11页
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是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防风险、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12-2018年全国23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提升财政透明度能直... 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是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防风险、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12-2018年全国23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提升财政透明度能直接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同时该作用受到审计监督力度的正向调节;另一方面,提升财政透明度还能通过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支出结构,间接改善债务支出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较高、财力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非东部地区,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更为凸显。同时,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对财政透明度的积极影响亦有显著推动作用。本研究为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财政透明度以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支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在激励如何影响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一项调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华兴 侯雅文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42,199,共20页
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已成为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可激励属性重视程度不足,且缺乏在中国情境下的因果机制探索。基于此,论文采用调查实验法,以S省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探析不同的外... 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已成为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可激励属性重视程度不足,且缺乏在中国情境下的因果机制探索。基于此,论文采用调查实验法,以S省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探析不同的外在激励如激励性质(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与激励方式(金钱激励与荣誉激励)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因果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激励方式在激励性质与公共服务动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负向激励,正向激励对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影响更强,而以金钱和荣誉为代表的激励方式对其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此外,在激励性质和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中,激励方式发挥了调节作用,即相较于荣誉激励,金钱激励下正向激励对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影响更强。研究拓展了对公职人员公共服务动机前因的探讨,丰富了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理论,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激励机制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务员 公共服务动机 激励性质 激励方式 调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司治理到国家治理:历史规律及相互镜鉴
15
作者 孔新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30-33,共4页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国的企业治理既有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规范,又因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具特点;国家治理同样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定之规、不二法门。当此之际,我们极有必要从政治发展的角度,...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国的企业治理既有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规范,又因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具特点;国家治理同样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定之规、不二法门。当此之际,我们极有必要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重温公司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史,找寻公司治理和国家治理赓续发展的历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国家治理 现代企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的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冠森 李一花 李佳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13,共19页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生态功能区研究组、选择全部未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样本设立生态补偿研究组,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减负)和生态补偿制度(补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冲击,通过PSM方法进行一对一近邻匹配和多期DID回归,实证研究减负与补偿这两种不同路径对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而生态补偿制度的效果则恰恰相反。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重新构造研究组、更换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改变样本范围、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两种路径的效果差异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激励效应有关。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工业发达的县和县级市更为明显;而生态补偿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普通县更为明显,与工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关系。文章的研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纵向财政失衡 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性溢出:数字时代公共参与形式转换及其异质性效应——基于“2018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薪喜 孟天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7,共14页
互联网缩短了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为公共参与带来了新渠道。那么,数字时代的公共参与如何实现形式转换?日益增长的线上参与如何形塑线下参与?如果说传统线下参与难以激发参与意愿,那么线上参与何以唤醒人们的参与热情,进而重塑线下参与?... 互联网缩短了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为公共参与带来了新渠道。那么,数字时代的公共参与如何实现形式转换?日益增长的线上参与如何形塑线下参与?如果说传统线下参与难以激发参与意愿,那么线上参与何以唤醒人们的参与热情,进而重塑线下参与?基于对“2018年中国城市治理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线上参与在向线下“转化”时存在“条件性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信任影响着条件性溢出效应。高学历群体存在常规和非常规渠道的溢出效应,而富裕群体则仅存在常规渠道的溢出效应。信任中央政府的群体通常偏好线上常规渠道的溢出效应,但其正向效应也会外溢至线下非常规渠道。信任地方政府的群体偏好线上常规渠道参与,且排斥线上非常规渠道参与。因此,各级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实践中,应重视网络问政的民意吸纳作用,让网络空间成为民意的“活水池”,而非制度外行为的“蓄水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溢出效应 数字时代 公共参与 网络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康 王佃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0,共9页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55个典型案例进行扎根分析,发现动力机制、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路径、保障机制和治理成效是当前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关键要素,通过外源与内生动力共同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55个典型案例进行扎根分析,发现动力机制、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路径、保障机制和治理成效是当前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关键要素,通过外源与内生动力共同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价值规范下运行手段立体联动,多领域实践探索与行动参与,构筑四位一体支持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形成了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逻辑。未来应着力把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契机,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联动,筑牢各方资源保障体系,推动共青团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 社会治理 行动逻辑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意义建构:功能、挑战与应对
19
作者 王成 王佃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9,共6页
意义建构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跨界公共危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危机形态,其所对应的意义建构具有新的功能指向。在跨界公共危机中,意义框架的构建有利于促成广泛联合行动,能够增强危机场域中人民的政治认同,并提升网络空间全... 意义建构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跨界公共危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危机形态,其所对应的意义建构具有新的功能指向。在跨界公共危机中,意义框架的构建有利于促成广泛联合行动,能够增强危机场域中人民的政治认同,并提升网络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感知。然而,跨界公共危机中的意义建构在功能释放的同时也面临着现实挑战。危机演化的复杂性影响着意义阐释框架,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提升了意义互动难度,责任追究的意义建构功能面临着消解风险。要破解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的难题,应当对跨界公共危机的意义建构进行适应性调整,推进框架弹性构建与终极价值贯穿,实现意义建构的再中心化创设,并在引入容错机制的基础上推进责任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公共危机 意义建构 危机治理 容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审视与借鉴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丽明 丁冠森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多次指出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梳理发达国家...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多次指出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梳理发达国家在政府债务管理实践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政府债务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其中,日本因其政府债务的特殊性以及与我国的相似性,启示价值尤为显著。因此,系统梳理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态势,从何以举债、何以用债、何以管债(国债与地方债)等角度全面总结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整体情况,深入探究日本政府债务管理的来龙去脉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认识,对于当前我国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管理 国际经验 政府债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