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期望一种什么样的中国诠释学 被引量:6
1
作者 傅永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102,共5页
2004年6月,第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注释学术研讨会"在台湾佛光大学举行,参会的论文收录在笔者和洪汉鼎教授主编的《中国诠释学》第2辑,在为该辑所撰写的"前言"中,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峡两岸专家学者... 2004年6月,第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注释学术研讨会"在台湾佛光大学举行,参会的论文收录在笔者和洪汉鼎教授主编的《中国诠释学》第2辑,在为该辑所撰写的"前言"中,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屡屡提出创建中国诠释学问题,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能够建立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收录 经典注释 诠释学 海峡两岸 洪汉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诠释学与中国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9,共6页
2007年度是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此一年度适逢20世纪的德国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逝世五周年。以此为契机,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标志性的成果先后面世;诠释学与中... 2007年度是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此一年度适逢20世纪的德国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逝世五周年。以此为契机,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标志性的成果先后面世;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高水平研究不断涌现;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方面也时有争论;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仍然于诗学和教育学诸领域的表现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诠释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诠释学与中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31,共8页
2008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持续的推进中收获了诸多扎实而丰厚的果实: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积累性的译介和争鸣性的探索兼而有之;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专题性研究亦颇有斩获;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 2008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持续的推进中收获了诸多扎实而丰厚的果实: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积累性的译介和争鸣性的探索兼而有之;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专题性研究亦颇有斩获;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方面仍有一些争论;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于历史学、心理学、翻译诸领域的表现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诠释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诠释学与中国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2006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研究规模、研究水准和研究层次等方面基本上表现为一种稳中有升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严肃性的译介与挖掘性的探索齐头并进;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不断积累;... 2006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研究规模、研究水准和研究层次等方面基本上表现为一种稳中有升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严肃性的译介与挖掘性的探索齐头并进;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不断积累;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方面的一些探讨亦堪推介;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主要集中于法学、诗学和教育学诸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诠释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诠释学与中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治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21,共8页
2009-2010两个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堪称热烈而又丰硕。除了召开一系列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学术价值的学术会议之外,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收获颇多;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诠释学与马... 2009-2010两个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堪称热烈而又丰硕。除了召开一系列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学术价值的学术会议之外,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收获颇多;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研究有所创见;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于文学、法学、翻译等领域的表现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 诠释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诠释学基本问题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傅永军 刘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应用是诠释三要素之一,却被浪漫主义诠释学所遗忘。哲学诠释学将应用重新召回,确定为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应用涉及文本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文本的“事情本身”是相对于不同诠释学处境而保持为一的普遍物,但这种普遍物只有在特... 应用是诠释三要素之一,却被浪漫主义诠释学所遗忘。哲学诠释学将应用重新召回,确定为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应用涉及文本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文本的“事情本身”是相对于不同诠释学处境而保持为一的普遍物,但这种普遍物只有在特殊的诠释学处境中才能开显自身的实际的当下性。文本诠释无非就是将文本应用于具体的语境之中,与诠释者相遇并形成融合的视域而让意义祛除遮蔽,明白地显现出来。可见,应用必然包含着一种文本与诠释之间的相互交织,一种发生的意义呈现,以及按照诠释学的历史性原则而生成的理解的逻各斯。职是之故,汉语诠释学需以哲学诠释学为参照镜像,挖掘自身传统中的应用要素,让其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和中国经典诠释学当代建构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普遍与特殊 诠释学处境 处境化意义 中国经典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上)——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洪汉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3,共7页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 想象力 定论 晚年 艺术 科学方法论 实践哲学 理论贡献 继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学与修辞学 被引量:23
8
作者 洪汉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7,共7页
像逻辑学一样,修辞学在古代曾经是一门"显学"。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逻辑学在科学中占据显赫位置,而修辞学则渐次失去昔日的重要性。诠释学的兴起,使得修辞学恢复了真理要求辩护者的身份。修辞学不仅谈论美,而且有益... 像逻辑学一样,修辞学在古代曾经是一门"显学"。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逻辑学在科学中占据显赫位置,而修辞学则渐次失去昔日的重要性。诠释学的兴起,使得修辞学恢复了真理要求辩护者的身份。修辞学不仅谈论美,而且有益于真理的探求和善的获得。修辞学因此正在经历着一场盛况空前的复兴。科学逻辑独霸学术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修辞学在当代已从哲学的辅助性学科上升为主导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逻辑学 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下)——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被引量:7
9
作者 洪汉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迭默尔 想象力 想象艺术 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达默尔论诠释学经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永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6,共11页
伽达默尔反对用科学方法论方式理解经验概念,在他看来,经验的发生并不依循经验者的目的论意图,在方法程序支配下致力发现可重复性、可证实性的共同表象,即关联于科学普遍性的概念共相。实际上,经验是以一种突然降临的、不可预测的、不... 伽达默尔反对用科学方法论方式理解经验概念,在他看来,经验的发生并不依循经验者的目的论意图,在方法程序支配下致力发现可重复性、可证实性的共同表象,即关联于科学普遍性的概念共相。实际上,经验是以一种突然降临的、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方式发生,旨在形成处于杂多凌乱的知觉与概念共相之间的经验共相。经验共相作为首度降临的原初经验,呈现事物的源初普遍性,构成科学的基础。若无经验共相,便无概念共相,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便无从产生。诠释学经验的一般本质特征表现为不断生成新经验的否证性证实,否定性、历史性和有限性构成它的基本特征。诠释学经验以效果历史意识为真正的经验形式,效果历史意识展露经验的普遍结构,统合经验与经验者的历史存在为一体,由此将诠释学经验表述为存在经验而与黑格尔意义上的意识经验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经验 经验共相 概念共相 效果历史意识 存在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容、善意与共在——诠释学的善意原则及其实践维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永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4,F0002,共12页
宽容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并非是一种自足的应然价值观念。任何宽容行为在现实中都会遭遇到二难困境。通过诉诸更高位阶的价值范畴,宽容可以疏解困境,但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困境。诠释学将宽容问题的经验讨论转换为先验探究,追... 宽容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并非是一种自足的应然价值观念。任何宽容行为在现实中都会遭遇到二难困境。通过诉诸更高位阶的价值范畴,宽容可以疏解困境,但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困境。诠释学将宽容问题的经验讨论转换为先验探究,追问宽容如何可能的根据,以善意概念解答宽容的“元”问题,探寻解除二难困境的道路。诠释学的宽容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善意原则,它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理性者,人们愿意以理服人,善意对待他者,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善意保持在心灵中。诠释学的善意是一种信以为真的先验信念,而非一种规范行为的森严规则。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出自良善心愿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在跨文化对话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得对话能够超越文化差异而获得一种言说文化普适性内涵的共同语言,探得不同文化间的共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原则 善意 跨文化交流 对话 共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诠释学经典范例:伽达默尔对柏拉图的解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汉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经典诠释学是对经典诠释的第二序研究。本文试图以哲学诠释学的创立者伽达默尔对柏拉图《斐多篇》的解释为例,探讨诠释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柏拉图《斐多篇》中的"第二最佳航行",即"遁入逻各斯",本是西方科学文明的... 经典诠释学是对经典诠释的第二序研究。本文试图以哲学诠释学的创立者伽达默尔对柏拉图《斐多篇》的解释为例,探讨诠释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柏拉图《斐多篇》中的"第二最佳航行",即"遁入逻各斯",本是西方科学文明的重大转折,但在今天应作何种解释呢?在柏拉图那里,摹本原是原型的影子,是次要性的东西,但在伽达默尔的诠释里,摹本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原型唯有通过摹本才得到"存在的扩充"。传统的继承并不是通过所谓抽象继承,而是通过诠释,只有通过源源不绝的新诠释,传统才保有其取之不竭的活力和力道。诠释学不是独断论,有限性意识与尊重他者是诠释学最重要的特征。诠释学是古典哲学研究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经典诠释学 “遁入逻各斯” 伽达默尔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的历史性何以可能?--哲学诠释学历史意识对近代历史哲学的超越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凯丞 傅永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19世纪以来的欧陆哲学,特别是以德国观念论为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强调内在地把握历史,以目的论方式思辨地构造一种普遍的世界历史,致力揭示历史与理性之间的辩证结构,但因之否定了历史的时间特征和经验实证性要求,弊端显而易见。德国... 19世纪以来的欧陆哲学,特别是以德国观念论为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强调内在地把握历史,以目的论方式思辨地构造一种普遍的世界历史,致力揭示历史与理性之间的辩证结构,但因之否定了历史的时间特征和经验实证性要求,弊端显而易见。德国历史科学对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为代表的思辨历史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历史不能被理解为哲学观念的纯粹表现,历史应当独立于任何先行预设的理性目的论,历史只表现自身,历史的价值也只属于历史自身。然而,德国的历史科学并没有为自己有效地证成历史的普遍基础,这迫使其不得不隐性回归黑格尔的唯心论,其对思辨历史哲学的反抗宣告失败。伽达默尔通过批判以兰克为代表的经验历史科学,将对历史理性的理解奠基在生存论现象学基础之上,超越黑格尔对历史理性的思辨构造,使理性与历史在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原则中最终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达成动态协调。诠释学历史意识强调在人类有限理性前提下的审慎态度,因此实现了对历史理性真正的历史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有限理性 历史意识 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阐释、公共阐释与中国阐释学的创造性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永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4,共17页
张江所致力建构的"中国阐释学"在时间上晚于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诠释学建构,但在理论建构的系统性、理论的说服力以及自我证成能力诸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张江的中国阐释学建构重回文本诠释学,从强制阐释到公共阐释再到中国阐释... 张江所致力建构的"中国阐释学"在时间上晚于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诠释学建构,但在理论建构的系统性、理论的说服力以及自我证成能力诸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张江的中国阐释学建构重回文本诠释学,从强制阐释到公共阐释再到中国阐释学的系统建构,分别讨论了中国语境下阐释学的命名、阐释的公共性与有效性、阐释的边界约束以及以阐释的客观性在有限性与无限性张力之间的正态分布等问题,并提出了"阐释π"这个原创性概念。张江将阐释视为人的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不仅强调阐释的认知功能——对客观性的文本意义的揭示,而且更加突出阐释的实践功效。他的中国阐释学建基在中国思想与文化传统之上,兼具哲学的认知理论和阐释的社会理论二个面向,实为理论创造性建构之可效仿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诠释学 中国阐释学 强制阐释 公共阐释 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经典诠释史建构的路径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慧茹 傅永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77,共9页
经学的发展和儒家“经说”息息相关。在现代学术视域中,一部经学史就是儒家经典的诠释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史的建构必须以经学史为基础,用现代诠释学叙事方式取代流行的哲学史叙事方式加以转换重构。是故,以时间脉络为轴线,儒家经典诠释... 经学的发展和儒家“经说”息息相关。在现代学术视域中,一部经学史就是儒家经典的诠释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史的建构必须以经学史为基础,用现代诠释学叙事方式取代流行的哲学史叙事方式加以转换重构。是故,以时间脉络为轴线,儒家经典诠释典范的历时性转移可以概分为五期:先秦经典诠释启蒙期、两汉经典诠释昌明兴盛期、隋唐经典诠释延续继承期、宋明经典诠释变古改经期、清代经典诠释集成期。对儒家经典诠释史的重构表明,儒家经典诠释依从“宗经”立场,以“通经明理”“体用一如”为普遍性追求,体现为语言考据及义理阐发两种形态,大体对应于现代诠释学中的技艺诠释学和诠释哲学。历史地看,儒家经典诠释以经典注疏和思想创造为义旨,对经典诠释的“元”追问(理解的条件)则甚少关注。当下对儒家经典诠释的研究,实应通过现代性的转换,转型为追问“理解如何可能”的儒家经典诠释学,返本以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史 儒家 经典诠释 诠释学史 经典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性与折叠:论谢林“同一哲学”的辩证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述可以发现,黑格尔的指责实际上建立在对谢林的“理智直观”概念的误解上。这一概念与其说指向某种直接被给定的直接知识,毋宁意味着谢林在有意与费希特划定界限而使用它的情况下,与黑格尔在体系建构前提上存在共同之处。但与黑格尔不同,谢林以一种对绝对同一性进行自身折叠的极性方案,阐发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辩证法,这一结构甚至在他的晚期哲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建构的两种不同思辨方案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直观 同一性 体系 极性 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真无限与剩余的人--斯宾诺莎与谢林的真无限概念
17
作者 王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谢林哲学一直与斯宾诺莎哲学纠缠甚深,在早期的“同一哲学”阶段,谢林基于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和实体学说,通过批判先验哲学的反思进路,建立了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这种不同于黑格尔否定式真无限的肯定性真无限概念,让谢... 谢林哲学一直与斯宾诺莎哲学纠缠甚深,在早期的“同一哲学”阶段,谢林基于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和实体学说,通过批判先验哲学的反思进路,建立了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这种不同于黑格尔否定式真无限的肯定性真无限概念,让谢林确立了自己特有的大全一体体系建构方式和之后面临的独特问题。在这种体系模型中,有限性的中介最终完全是由人类自由来确定的,因此,不仅人类自由在这个体系中没有特定位置,而且也成了这个体系的“剩余”。黑格尔以一种否定性的必然性试图把这种“剩余”扬弃为整体的环节,但如果按照谢林以肯定性来构造体系的方案,这种“剩余”与整体就不再处在一种必然的一体性关系中了。这种“不必然的剩余”,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能自由偏斜”的原子的先声,也揭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的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林 斯宾诺莎 真无限 自由 绝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 被引量:58
18
作者 洪汉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62,共10页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同事情本身的关联,并根据完满性前把握这一预设而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事情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前理解学说,则可以同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所谓客观解释划清界限,又同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所谓主观解释表明分歧。本文还探讨了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发展,认为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虽然是从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发展而来,但由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深层向度,从而超出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而转入一种历史性的哲学诠释学。本文作者特别提示,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循环 前理解 事情本身 完满性前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下) 被引量:16
19
作者 洪汉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52,共10页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前理解来自同事情本身的关联,并根据完满性前把握这一预设而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事情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前理解学说,则可以同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所谓客观解释划清界限,又同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所谓主观解释表明分歧。本文还探讨了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的发展,认为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虽然是从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发展而来,但由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深层向度,从而超出海德格尔的此在诠释学而转入一种历史性的哲学诠释学。本文作者特别提示,事情本身与完满性前把握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循环 前理解 事情本身 完满性前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 被引量:10
20
作者 洪汉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共10页
通过回顾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事情本身"(Sacheselbst)的理解,提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既不是胡塞尔的"意向性",也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性",而是"历史性"。论文最后还针对当代德国... 通过回顾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关于"事情本身"(Sacheselbst)的理解,提出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既不是胡塞尔的"意向性",也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性",而是"历史性"。论文最后还针对当代德国诠释学学者对伽达默尔的"事情本身"概念的解释,提出自己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事情本身 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