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农产品智慧温控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技术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凤丽 张长峰 +2 位作者 郭风军 隋青 邹泽宇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农产品智慧温控供应链通过建立温控体系,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和服务来保证农产品品质和提升供应链效益。在总结农产品供应链面临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方面挑战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与主体信息感知、信息移动互联与物流物联网... 农产品智慧温控供应链通过建立温控体系,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和服务来保证农产品品质和提升供应链效益。在总结农产品供应链面临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方面挑战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与主体信息感知、信息移动互联与物流物联网、云计算与云服务、大数据分析与智慧决策、区块链以及标准化体系等农产品智慧温控供应链相关的六大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农产品智慧温控供应链体系,并展望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智慧温控供应链 感知技术 大数据 标准化 区块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生鲜电商村运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隋海涛 郭风军 +3 位作者 张长峰 龙飞鸿 邹泽宇 隋青 《中国果菜》 2021年第12期79-84,36,共7页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电商村将“互联网+”与“三农”有机结合,逐渐成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本文概述了山东省生鲜电商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蒙阴县某村的B2B2C运营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该模式为我...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电商村将“互联网+”与“三农”有机结合,逐渐成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本文概述了山东省生鲜电商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蒙阴县某村的B2B2C运营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该模式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思路,有利于推动“生鲜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同时指出随着政府和电商企业“赋能农村,助力电商村”的发展升级,电商村运营模式将逐渐成为未来农产品销售的趋势,因此要积极构建适用于山东省农村的B2B2C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电商 电商村 运营模式 生鲜农产品 B2B2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温控供应链发展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凤丽 郭风军 +2 位作者 隋青 于怀智 张长峰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1,共5页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鲜农产品品质,温控供应链是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关键。通过梳理生鲜农产品温控供应链的概念,总结了温控供应链的特点,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议,以期加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鲜农产品品质,温控供应链是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关键。通过梳理生鲜农产品温控供应链的概念,总结了温控供应链的特点,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议,以期加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程,促进生鲜农产品温控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温控 供应链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猪肉注水、注胶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3
4
作者 孟一 张玉华 +3 位作者 许丽丹 陈东杰 张应龙 张咏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9-303,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注水肉、注胶肉和正常肉的定性判别模型.注水肉中注水量的多少对判别准确率产生影响,当注水量为1.25%~20%... 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注水肉、注胶肉和正常肉的定性判别模型.注水肉中注水量的多少对判别准确率产生影响,当注水量为1.25%~20%时,3种肉的总体判别准确率为94.23%;当注水量为3.75%~20%时,判别准确率提高至96.96%.模型对所有预测集样品的总体判别准确率为94.92%.表明NIR结合PCA法、判别分析法判别注水肉、注胶肉和正常肉具有可行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结合PCA分别建立了注水量和注胶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经验证,两种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预测均方差分别为4.01%和3.87%,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4 2和0.912 8.表明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注水肉 注胶肉 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技术对不同动物来源肉掺假的检测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2 位作者 姜沛宏 张应龙 张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6-319,334,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分析法,分别建立了牛肉和羊肉中掺杂其它动物肉的定性鉴别模型,根据鉴别准确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PCA、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掺假物的定量检测模型,根据模型对预测...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分析法,分别建立了牛肉和羊肉中掺杂其它动物肉的定性鉴别模型,根据鉴别准确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PCA、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掺假物的定量检测模型,根据模型对预测集样品的预测均方差(RMSEP)以及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r)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牛肉掺猪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86%和91.23%,羊肉掺猪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8.28%和92.98%,羊肉掺鸭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9.59%和93.97%,羊肉掺假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57%和90.76%。牛肉掺假定量模型对训练集的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和预测集的RMSEP分别为3.87%和4.13%,r分别为0.9505和0.9134;羊肉掺假定量模型对训练集的RMSECV和预测集的RMSEP分别为4.48%和4.86%,r分别为0.9306和0.9082。表明近红外技术结合一定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不同动物来源肉掺假的鉴别,且能够对掺假物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肉类掺假 主成分分析法 判别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识别不同动物源肉品 被引量:17
6
作者 孟一 张玉华 +2 位作者 王家敏 毕然 王国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58,共3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猪肉、牛肉和羊肉的定性识别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始数据压缩为lO个主成分,在全波段9881.46~4119.20cm^-1范围内,利用附加散射校正技术结合savitzky-Golay滤波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猪肉、牛肉和羊肉的定性识别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始数据压缩为lO个主成分,在全波段9881.46~4119.20cm^-1范围内,利用附加散射校正技术结合savitzky-Golay滤波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模型。模型对训练集的识别准确率为100%,对预测集猪肉、牛肉和羊肉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28%、97.42%和100%。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能快速无损地识别猪肉、牛肉和羊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式识别法 肉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味指纹技术在食品品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2 位作者 姜沛宏 张应龙 张咏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62-365,共4页
介绍了常用的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技术和电子鼻(electronic nose)技术,综述了它们在食品新鲜度检测、有害微生物检测和货架期预测等方面应用... 介绍了常用的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技术和电子鼻(electronic nose)技术,综述了它们在食品新鲜度检测、有害微生物检测和货架期预测等方面应用的现状,展望了上述技术在食品品质劣变分析和安全检测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 SPME—GC—MS 电子鼻 食品品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冷链碳排放及低碳技术减排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长青 孔繁臣 +2 位作者 张海南 潘洪民 郭风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4,111,共8页
人民对生鲜食品品质的追求推动了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冷链扩张过程中,势必会引入大量的冷链设备设施,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和制冷剂泄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双碳”目标下,冷链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大减排压力。本文针对冷链碳... 人民对生鲜食品品质的追求推动了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冷链扩张过程中,势必会引入大量的冷链设备设施,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和制冷剂泄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双碳”目标下,冷链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大减排压力。本文针对冷链碳足迹中全环节,从制冷剂泄漏、能源消耗和食物损失浪费三个方面计算了碳排放,并对比分析了采用环保制冷剂、能效提升以及低碳能源利用在冷链发展过程中的减排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当前与冷链相关的CO_(2)排放达4.02亿t,若按照现有技术发展,至2030年,冷链碳排放将增至4.36亿t;若采用环保制冷剂、节能技术与低碳能源利用,则我国2030年冷链碳排放预计可降至2.72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 碳排放 双碳目标 低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带鱼新鲜度检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3 位作者 许丽丹 陈东杰 张咏梅 张应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1-286,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带鱼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和菌落总数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TVBN、pH和菌落总数校正集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4、0.9315和0.9990,校正标准差(RMSEC)分别为0.810、0.0961和0.0...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带鱼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和菌落总数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TVBN、pH和菌落总数校正集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4、0.9315和0.9990,校正标准差(RMSEC)分别为0.810、0.0961和0.0344,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81、0.148和0.459。验证集r分别为0.960、0.923和0.994,验证标准差(RMSEP)分别为5.178、0.333和0.823。本研究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带鱼新鲜度是可行的,为鱼类新鲜度快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TVBN pH 菌落总数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2-395,400,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可实现对肉品水分、蛋白质、脂肪、pH、新鲜度、剪切力等多个指标的检测。但单一技术无法实现肉品品质的综合评价,多源感知信息融合技术...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可实现对肉品水分、蛋白质、脂肪、pH、新鲜度、剪切力等多个指标的检测。但单一技术无法实现肉品品质的综合评价,多源感知信息融合技术和高光谱图像技术将多种信息融合,可以更好地反映肉品的综合性状,在肉品内外部品质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肉品品质检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 无损检测技术 品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紫外处理对鲜切山药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一 张玉华 陈东杰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4,共7页
为明确超声波(US)与短波紫外线(UV-C)对鲜切山药的保鲜作用,利用不同剂量的UV-C(1.0、2.0、3.0、4.0、5.0kJ/m^(2))照射鲜切山药,根据其对微生物的杀灭率确定适宜处理剂量。在确定UV-C处理剂量的基础上,利用US和UV-C处理鲜切山药,探究US... 为明确超声波(US)与短波紫外线(UV-C)对鲜切山药的保鲜作用,利用不同剂量的UV-C(1.0、2.0、3.0、4.0、5.0kJ/m^(2))照射鲜切山药,根据其对微生物的杀灭率确定适宜处理剂量。在确定UV-C处理剂量的基础上,利用US和UV-C处理鲜切山药,探究US和UV-C单独或联合处理对4℃贮藏鲜切山药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UV-C照射剂量≥4.0kJ/m^(2)时的杀菌效果较好,从贮藏4~6 d开始,US和UV-C单独或联合使用时,菌落总数、褐变度、色差(△E)、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S和UV-C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鲜切山药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两者联合的效果较好。贮藏10d时,US与UV-C联合处理组的褐变度、色差、PPO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34.15%、36.7%、16.56%、25.95%和31.48%,总酚含量比对照组高12.21%,DPPH自由基清除率比对照组高8.67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鲜切山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保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山药 超声波 短波紫外线 低温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苹果生理与品质保持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1 位作者 王甜甜 张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3-180,共8页
为提高鲜切苹果品质、延长货架期,研究乙醇熏蒸和高氧预处理对其生理与品质的影响。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200、400和600μL/L,熏蒸时间2、4 h。高氧预处理O2体积分数为95%~100%,处理时间分别为12、24和36 h。分别测定鲜切苹果在0~1℃、相... 为提高鲜切苹果品质、延长货架期,研究乙醇熏蒸和高氧预处理对其生理与品质的影响。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200、400和600μL/L,熏蒸时间2、4 h。高氧预处理O2体积分数为95%~100%,处理时间分别为12、24和36 h。分别测定鲜切苹果在0~1℃、相对湿度90%~95%下贮藏期间呼吸速率、菌落总数、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酶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乙醇熏蒸与高氧预处理均能够推迟鲜切苹果呼吸高峰,降低呼吸峰值。贮藏第6天后乙醇熏蒸组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高氧预处理在贮藏前期抑菌效果明显。在贮藏后期,乙醇熏蒸与高氧预处理组褐变度、PPO和POD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 <0.05)。乙醇熏蒸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第9天后高氧预处理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乙醇熏蒸与高氧预处理组感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乙醇熏蒸最佳条件为400μL/L乙醇熏蒸2 h,高氧预处理最佳条件为O2体积分数为95%~100%处理24 h。结果表明,采用乙醇熏蒸与高氧预处理对保持鲜切苹果较高的生理与品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苹果 乙醇熏蒸 高氧预处理 品质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保鲜剂对樱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东杰 姜沛宏 +2 位作者 程丽林 郭风军 张玉华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对生物保鲜剂进行复配后处理樱桃,探讨不同生物保鲜剂(保鲜剂A:15 g/L壳聚糖+10 mL/L冰乙酸+20 g/L茶多酚;保鲜剂B:10 g/L普鲁兰糖+0.3 g/Lε-聚赖氨酸(ε-PL)+0.1 g/L纳他霉素+0.04 g/L乳酸链球菌素(Nisin);保鲜剂C:11.5 g/L普鲁兰糖+6... 对生物保鲜剂进行复配后处理樱桃,探讨不同生物保鲜剂(保鲜剂A:15 g/L壳聚糖+10 mL/L冰乙酸+20 g/L茶多酚;保鲜剂B:10 g/L普鲁兰糖+0.3 g/Lε-聚赖氨酸(ε-PL)+0.1 g/L纳他霉素+0.04 g/L乳酸链球菌素(Nisin);保鲜剂C:11.5 g/L普鲁兰糖+6 g/L海藻酸钠+6 g/L羧甲基纤维素)浸泡处理5 min对樱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配生物保鲜剂均可不同程度地减缓樱桃品质的下降,其中10 g/L普鲁兰糖+0.3 g/Lε-PL+0.1 g/L纳他霉素+0.04 g/L Nisin复配可显著降低樱桃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减缓VC、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生物保鲜剂 普鲁兰糖 Ε-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 乳酸链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对鲜切苹果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玉华 孟一 +2 位作者 朱金峰 孙毅 孙崇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8-245,共8页
为提高鲜切苹果品质、延长货架期,探究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鲜切苹果的最优参数及其保鲜效果。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菌落增长数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确定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鲜切苹果的最佳参数。根据菌落总数... 为提高鲜切苹果品质、延长货架期,探究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鲜切苹果的最优参数及其保鲜效果。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菌落增长数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确定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鲜切苹果的最佳参数。根据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色差、VC含量结果,评价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鲜切苹果的最优参数为:超声时间为10 min、超声温度为40℃、ε-聚赖氨酸盐酸盐浓度为0.2 g/L,切分前与切分后处理实际测定值分别为1.59 lg CFU/g、1.71 lg CFU/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3.92%、5.59%,拟合度高,模型可靠。利用优化的条件处理的鲜切苹果在4℃贮藏期间,细菌、霉菌和酵母增长速度显著低于(P<0.05)对照,VC未受到明显破坏,切分前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组色差上升速度低于对照组。响应面法优化的超声-ε-聚赖氨酸盐酸盐复合处理鲜切苹果是可行的,其中切分前超声处理效果较好,货架期比对照组延长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苹果 超声波 ε-聚赖氨酸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冷式保温集装箱在蔬菜流通中的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春海 郭风军 +3 位作者 张长峰 胡晓微 杨悦 段彩芳 《中国果菜》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满足生鲜农产品公铁联运需求,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测试了自主研发的蓄冷式保温集装箱在蔬菜上的实际应用效果。使用温度记录仪采集了蓄冷式保温集装箱的前中后部的温度数据;以色差(L~*、a~*、b~*)、硬度、pH值以及可溶性固... 为了满足生鲜农产品公铁联运需求,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测试了自主研发的蓄冷式保温集装箱在蔬菜上的实际应用效果。使用温度记录仪采集了蓄冷式保温集装箱的前中后部的温度数据;以色差(L~*、a~*、b~*)、硬度、pH值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两种蔬菜(油菜、韭黄)采用蓄冷式保温集装箱不同包装处理运输前后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箱内温度随箱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但波动较小,箱内温度后部≥中部≥前部;不同处理组油菜的色差(L~*、a~*、b~*)、硬度和pH值均无显著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泡沫箱组、泡沫箱+冰组的略有下降,筐装组明显上升;泡沫箱组、泡沫箱+冰组的韭黄较运输前偏红、偏蓝,色泽略有变化,筐装组无明显变化,不同处理组韭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整体上,泡沫箱组、泡沫箱+冰组的蔬菜品质优于筐装组,这为蓄冷式保温集装箱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 集装箱 蔬菜 运输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华 张长峰 +2 位作者 刘柳 杨静 王娴珺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伴随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与消费者行为的演变,预制菜--这一源自传统烹饪技艺的工业化创新成果,正日渐成为食品产业中极具成长性的细分领域。尽管预制菜行业呈现出庞大的市场潜力,但其迅猛发展背后,伴随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深... 伴随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与消费者行为的演变,预制菜--这一源自传统烹饪技艺的工业化创新成果,正日渐成为食品产业中极具成长性的细分领域。尽管预制菜行业呈现出庞大的市场潜力,但其迅猛发展背后,伴随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深入剖析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态势,识别并分析了食品安全、产品多样性、价格竞争以及行业规范等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鲫鱼降温胁迫下脑组织氧化应激、抗氧化指标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家铭 蒋乐霞 +3 位作者 张长峰 黄宝生 陈东杰 姜沛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7-222,共6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水体中添加维生素E对鲫鱼降温胁迫下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测定降温胁迫下,鲫鱼经维生素E水溶液处理后,其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 该研究旨在分析水体中添加维生素E对鲫鱼降温胁迫下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测定降温胁迫下,鲫鱼经维生素E水溶液处理后,其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和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_(2)^(-))的指标含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酶活力,分析肌肉组织的情况,探讨维生素E处理对降温过程中鲫鱼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抗氧化指标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降温胁迫下,E3处理组的MDA、H_(2)O_(2)和·O_(2)^(-)含量显著低于E1、E2处理组(P<0.05);E3处理组的CAT、SOD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E1、E2处理组(P<0.05);组织学分析表明E1、E2处理组鲫鱼肌肉组织出现肌纤维疏松、均质化等病变症状,而E3处理组的鲫鱼肌肉组织则无明显病变现象。在降温胁迫下,水体中添加维生素E对鲫鱼进行处理能够缓解鲫鱼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减缓肌肉组织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鲫鱼 氧化应激 抗氧化 肌肉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品质劣变的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升刚 张玉华 +3 位作者 孟一 陈东杰 张咏梅 张应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3-56,共4页
利用电子鼻分别对0℃和10℃不同贮藏时间的鸡肉进行气味指纹分析,同时进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检测和感官评价。对气味指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电子鼻输出信号与TVBN、菌... 利用电子鼻分别对0℃和10℃不同贮藏时间的鸡肉进行气味指纹分析,同时进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检测和感官评价。对气味指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电子鼻输出信号与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分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PCA和DFA分析能区分0℃和10℃下不同贮藏时间的鸡肉,通过电子鼻PCA和DFA分析获得的结果与其新鲜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0℃样品的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分实测值与PLS法得到的拟合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0.9656和0.9812;10℃样品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3、0.9762和0.9880。利用电子鼻不仅能够区分开0℃和10℃下不同贮藏时间的鸡肉,而且可以对样品的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分值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指纹 电子鼻 鸡肉 品质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统计学方法的海鲈鱼新鲜度品质预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东杰 姜沛宏 +4 位作者 张长峰 聂小宝 黄宝生 张玉华 李长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35-239,共5页
通过电子鼻系统采集贮藏在0℃下海鲈鱼的气体指纹信息,并测定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假单胞菌。分析不同贮藏期海鲈鱼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 通过电子鼻系统采集贮藏在0℃下海鲈鱼的气体指纹信息,并测定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假单胞菌。分析不同贮藏期海鲈鱼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TVB-N、菌落总数和假单胞菌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海鲈鱼贮藏时间的延长,电子鼻的响应值数值在海鲈鱼贮藏过程中增加。采用PCA、LDA方法可较好区分不同贮藏时间海鲈鱼的腐败程度。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TVB-N、菌落总数和假单胞菌的快速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37、0.8778、0.5943,而假单胞菌预测模型的R2较低,模型拟合度不高,故不适合用PLS建立假单胞菌预测模型。利用电子鼻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海鲈鱼新鲜度品质进行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传感器 海鲈鱼 统计学分析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感知信息融合的牛肉新鲜度分级检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姜沛宏 张玉华 +2 位作者 陈东杰 张长峰 郭风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165,共5页
利用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的多源感知信息融合技术评判牛肉新鲜度,并开发了相关的识别系统。以牛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图像特征信息和光谱特征信息,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牛肉新鲜度分级模型。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相应的主成分因... 利用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的多源感知信息融合技术评判牛肉新鲜度,并开发了相关的识别系统。以牛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图像特征信息和光谱特征信息,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牛肉新鲜度分级模型。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相应的主成分因子作为建模输入,根据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划分新鲜度等级作为模型输出。结果发现,在图像特征信息因子数为6、光谱信息主成分因子数为6时,建立的模型预测识别率可达98.31%。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多源感知信息融合技术评判牛肉新鲜度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牛肉新鲜度 无损检测 机器视觉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