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度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温度致H1小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曹赞霞 王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5,共7页
采用GROMOS43A1力场,用温度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水溶液中H1小肽在4个不同温度下的结构特征.选择H1小肽的初始构象分别为α螺旋和β折叠片,完成了两组独立的36个温度副本交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组从α螺旋出发的模拟用来对... 采用GROMOS43A1力场,用温度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水溶液中H1小肽在4个不同温度下的结构特征.选择H1小肽的初始构象分别为α螺旋和β折叠片,完成了两组独立的36个温度副本交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组从α螺旋出发的模拟用来对该小肽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另一组从β折叠片出发的模拟用于验证构象采样的收敛性,每个副本的模拟时间为300ns,共计模拟时间长达21.6μs.在此基础上,研究了H1小肽在温度300K、330K、350K和370K下的结构特征,分析了其主链二面角分布、天然氢键数、β转角的形成概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偏好采样构象的变化特征等.模拟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温度下,均能够采样到同β折叠片结构的Cα原子均方根偏差最小为0.05nm的构象类,该构象类在4个不同温度300K、330K、350K和370K下分别包含了全部构象的39%、23%、13%和11%.GROMOS43A1力场在刻画小肽的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精度,但是在描述氢键方面仍需要加强,H1小肽在不同温度下结构特征的比较能够为分子力场的优化提供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小肽 副本交换 分子力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位对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红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44,共5页
利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量了袋鼠花同一枝条上不同叶位的叶片超弱发光的变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与生理状态相关的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叶龄的增加,叶片的自身超弱发光强度和延... 利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量了袋鼠花同一枝条上不同叶位的叶片超弱发光的变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与生理状态相关的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叶绿素含量随叶位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叶龄的增加,叶片的自身超弱发光强度和延迟发光衰减参数先增加,然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阶段,随后又开始减弱;SOD、叶绿素的活性改变与超弱发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SOD活性随叶龄的增加是下降的。认为衰老是生物体系生理状态变化的体现,超弱发光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性指标从体系内部各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研究叶片的衰老过程及衰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延迟发光 超弱发光 过氧化物岐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基突变对P53-DNA结合域肽段构象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许朝莹 赵立岭 +1 位作者 曹赞霞 王吉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65-1675,共11页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R249S、R248W和G245S突变对P53-DNA结合域肽段(残基230-258)结构的影响.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GROMOS43A1分子力场,分别对野生型wtP53肽段、单点突变型P53-R249S肽段、两点突变型P53-R249S/R248W肽段和三点...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R249S、R248W和G245S突变对P53-DNA结合域肽段(残基230-258)结构的影响.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GROMOS43A1分子力场,分别对野生型wtP53肽段、单点突变型P53-R249S肽段、两点突变型P53-R249S/R248W肽段和三点突变型P53-R249S/R248W/G245S肽段进行了4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体系模拟时间为500ns.研究结果表明:R249S单残基突变影响肽段残基形成二级结构的情况,但不改变肽段三维结构的模式,同时使该肽段结构相对稳定;R249S和R248W两残基同时突变会加剧R249S突变对肽段的影响,同时导致三维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构象弯曲呈现双turn结构,肽段稳定性进一步增大;G245S突变对肽段的影响与R249S和R248W同时突变对其结构的影响相反,在两残基突变的基础上,G245S突变会使原突变引起的变化减弱甚至消失,同时使得该肽段结构稳定性减小.该研究对认识肿瘤致病分子机制和设计新药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残基突变 结构变化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构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肽段构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剑 曹赞霞 +1 位作者 赵立岭 王吉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铜离子(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号氨基酸肽段(α-synuclein(1-17))构象变化的影响,采用GROMOS 43A1力场对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和α-synuclein(1-17)肽段单体分别进行了6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铜离子(Cu2+)对α-突触核蛋白1-17号氨基酸肽段(α-synuclein(1-17))构象变化的影响,采用GROMOS 43A1力场对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和α-synuclein(1-17)肽段单体分别进行了6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每组模拟时间为500ns,总模拟时间为3μs.研究结果表明:Cu2+与α-synuclein(1-17)肽段结合使其更易向β折叠片结构折叠,促进了其二级结构的形成,增强了构象的稳定性;Cu2+增大了α-synuclein肽段疏水残基的溶剂可及表面积,增强了其疏水残基的暴露程度.自由能分析指出,Cu2+-α-synuclein(1-17)复合体的自由能比α-synuclein(1-17)肽段低,构象稳定,采样空间紧密,其自由能极小构象为β折叠片结构.构象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Cu2+使得α-synuclein(1-17)肽段构象趋于稳定.总之,Cu2+诱导固有无序蛋白α-synuclein(1-17)肽段由无序向有序转变,降低了构象的自由能,同时Cu2+增强了α-synuclein(1-17)肽段的疏水性,使得α-synuclein肽段因疏水作用更倾向于形成β折叠片结构,加速其疏水性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拟 Cu2+-α-突触核蛋白 二级结构 自由能 纤维化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pH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冉 赵立岭 +1 位作者 曹赞霞 王吉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5-250,277,共7页
目的研究溶液p H变化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OPLS-AA力场,分别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LL-37进行模拟,总模拟时间达1微秒,最后对模拟轨迹进行分析处理。结果LL-37在中性环境下具有部... 目的研究溶液p H变化对抗菌肽LL-37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采用GROMACS软件包和OPLS-AA力场,分别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对LL-37进行模拟,总模拟时间达1微秒,最后对模拟轨迹进行分析处理。结果LL-37在中性环境下具有部分螺旋结构存在,特别是N端部分残基,结构具有较大柔性;在强碱性环境下,螺旋含量增多,抗菌核心区域残基形成螺旋结构的几率明显增大,结构稳定性增强。结论 p H值的增大会促进LL-37螺旋结构的形成,螺旋结构的形成和与膜结合是协同的。N端残基易形成螺旋,然后是抗菌核心区域。LL-37在中性环境下的结构特征与其行使多功能的角色相一致。该研究首次分析了LL-37在中性环境下的结构特征及p H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其抗菌机制及新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抗菌肽 LL-37 α-螺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地区野生黄伞菌种分离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沈亮 邢建新 +2 位作者 曾强成 郑世英 王吉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06,共4页
首次在德州发现野生黄伞,并成功分离、保种,得到菌种命名为DZS1。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初步优化,确定了DZS1摇瓶发酵的最适摇瓶发酵工艺条件: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4℃,摇床转速165 r/min,摇瓶装量100 mL(250 mL摇瓶)。... 首次在德州发现野生黄伞,并成功分离、保种,得到菌种命名为DZS1。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初步优化,确定了DZS1摇瓶发酵的最适摇瓶发酵工艺条件: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4℃,摇床转速165 r/min,摇瓶装量100 mL(250 mL摇瓶)。在此工艺基础上测定了DZS1的生长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野生黄伞 菌种分离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红 郑世英 +4 位作者 刘贵忠 苏荣存 梁淑霞 肖蓓蕾 耿建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0-634,共5页
为了揭示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N+离子注入能量、剂量的内在关系,探索不同大豆品种适宜N+离子注入能量及剂量,以4个大豆品种齐黄34(Q34)、德豆99-16(D99-16)、冀豆12(J12)、荷豆12(H12)为材料,采用6个处理(15 ke V,2.4×1013... 为了揭示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N+离子注入能量、剂量的内在关系,探索不同大豆品种适宜N+离子注入能量及剂量,以4个大豆品种齐黄34(Q34)、德豆99-16(D99-16)、冀豆12(J12)、荷豆12(H12)为材料,采用6个处理(15 ke V,2.4×1013N+·m-2;15 ke V,4.8×1013N+·m-2;15 ke V,7.2×1013N+·m-2;25 ke V,2.4×1013N+·m-2;25 ke V,4.8×1013N+·m-2;25 ke V,7.2×1013N+·m-2),研究了N+注入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注入的能量剂量范围内,随注入能量和剂量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SOD、POD、CAT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都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促进幼苗生长的各品种适宜N+注入能量和剂量值分别为D99-16和J12:15 ke V、4.8×1013N+·m-2;H12:15 ke V、7.2×1013N+·m-2;Q34:25 ke V、2.4×1013N+·m-2。诱变育种宜采用的能量、剂量值为J12、H12、D99-16:25 ke V,2.4×1013N+·m-2,Q34:大于25 ke V,7.2×1013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注入 发芽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的异构体——isomiR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兆辉 李学贵 许禔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9-745,共7页
最近,深度测序技术揭示:同一个miRNA前体可能由于Drosha或Dicer的剪切位点改变,外切核酸酶介导的miRNA末端缩短,miRNA编辑或miRNA 3'末端无需模板的核苷酸添加等4种原因,而形成多种长度或序列不同的miRNAs异构体—isomiR.因为这些is... 最近,深度测序技术揭示:同一个miRNA前体可能由于Drosha或Dicer的剪切位点改变,外切核酸酶介导的miRNA末端缩短,miRNA编辑或miRNA 3'末端无需模板的核苷酸添加等4种原因,而形成多种长度或序列不同的miRNAs异构体—isomiR.因为这些isomiR与已注解的miRNA可以调节同一个靶标,也可以靶向不同的靶标,所以它们不仅扩大了miRNA调节的范围,而且还有可能代表了每种miRNA基于isomiR的一种微型调节网络.研究发现,isomiR的表达具有细胞、组织、发育和疾病状况等特异性,并且很多人类疾病的致病机制也与它们有关,推测isomiR将来不仅有可能成为疾病诊断或治疗的生物学标记或靶标,而且相关的研究还对于RNA干扰技术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isomiR的研究进展,并对isomiR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异构体 剪切位点 外切核酸酶 miRNA编辑 核苷酸添加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无序蛋白质无序区和有序区氨基酸组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红梅 武恩斯 朱玉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9,共2页
以固有无序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CD-HIT对数据进行去冗余处理,然后利用编程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而得到新的数据。对所有无序区及有序区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认为氨基酸Val、Ile、Leu、Phe、Trp、Asn、Tyr、His具有形成有序结构的偏好性... 以固有无序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通过CD-HIT对数据进行去冗余处理,然后利用编程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而得到新的数据。对所有无序区及有序区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认为氨基酸Val、Ile、Leu、Phe、Trp、Asn、Tyr、His具有形成有序结构的偏好性;氨基酸Pro、Ser、Gln、Asp、Lys具有形成无序结构的偏好性。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固有无序蛋白质的序列特征,并为固有无序蛋白质的预测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无序蛋白质 功能位点 无序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处理对绿豆芽鲜重和芽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红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5-579,共5页
以绿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磁场强度和切割速度对绿豆芽鲜重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对绿豆芽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磁场强度1.2T、切割速度0.7m/s时促进作用最明显;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随磁场强度及切割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 以绿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磁场强度和切割速度对绿豆芽鲜重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对绿豆芽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磁场强度1.2T、切割速度0.7m/s时促进作用最明显;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随磁场强度及切割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磁场强度超过1.2T,切割速度超过0.7m/s时,磁场对绿豆芽的鲜重和芽长的促进作用随磁场强度和切割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磁场处理可以促进绿豆芽生长,是一项操作简便、促进增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磁场处理 鲜重 芽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对黑花生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秀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75,共2页
通过对黑花生种子进行X射线辐照处理,研究其对黑花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X射线激励电压为60 kV、辐照时间为5 min时,黑花生PPO活性最大(559.8 U)。在X射线激励电压为65 kV、辐照时间为3 min时,黑花生PPO活性最低(145... 通过对黑花生种子进行X射线辐照处理,研究其对黑花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X射线激励电压为60 kV、辐照时间为5 min时,黑花生PPO活性最大(559.8 U)。在X射线激励电压为65 kV、辐照时间为3 min时,黑花生PPO活性最低(145.8 U)。X射线对黑花生PPO活性影响最小的处理条件为X射线激励电压为55 kV、处理时间4 min。总体上说随着X射线激励电压的增大,黑花生PPO活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PPO活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辐照 PPO活性 黑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RNA如何逃避宿主细胞的降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兆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细胞RNA的降解机制不仅在基因表达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病毒防御机制.作为一种必须在细胞内增殖的微生物,病毒已经进化出了多种机制,以保护它们的RNA免被宿主细胞降解,如病毒RNA模拟宿主细胞mRNA的结构、形成磷脂包... 细胞RNA的降解机制不仅在基因表达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病毒防御机制.作为一种必须在细胞内增殖的微生物,病毒已经进化出了多种机制,以保护它们的RNA免被宿主细胞降解,如病毒RNA模拟宿主细胞mRNA的结构、形成磷脂包膜、形成局部二级结构、结合自己或宿主细胞编码的蛋白质和编码核酸酶增强宿主细胞mRNA降解等.本文主要论述了病毒RNA逃避宿主细胞降解的方式,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尤其是在研发抗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RNA降解 逃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东英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第6期45-48,53,共5页
Leptin又名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能量平衡,也与生殖、机体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并参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瘦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综述了有关... Leptin又名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能量平衡,也与生殖、机体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并参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瘦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综述了有关瘦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功能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处理对植物叶片超弱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秀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48,共3页
以绿豆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不同磁场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豆叶片超弱发光和衰减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磁场强度以及不同刺激时间对绿豆叶片超弱发光的影响不同。当处理时间小于10s时,随时间增加磁致... 以绿豆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不同磁场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绿豆叶片超弱发光和衰减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磁场强度以及不同刺激时间对绿豆叶片超弱发光的影响不同。当处理时间小于10s时,随时间增加磁致发光越明显;当处理时间为20~30s时,就会随时间推移磁致发光越来越弱,磁场抑制发光在不断变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弱发光 衰减曲线 磁致发光 磁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银杏叶叶绿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15
作者 刘贵忠 于凌春 于家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59-3061,共3页
[目的]探求磁场激励对银杏叶叶绿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可控变量试验法,对提纯的银杏叶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和综合分析。[结果]磁场激励对叶绿体在中心离子谱带的影响表现为特征吸收峰的位置随磁场强度增大,有向... [目的]探求磁场激励对银杏叶叶绿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可控变量试验法,对提纯的银杏叶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和综合分析。[结果]磁场激励对叶绿体在中心离子谱带的影响表现为特征吸收峰的位置随磁场强度增大,有向短波方向移动的趋势;磁场对电荷转移谱带总体呈抑制趋势;磁场激励影响了中心色素分子P680和P700及电子传递体的生物学功能;磁场对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影响与磁感应强度有关。发现了磁致发光现象。[结论]磁场激励对叶绿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明显影响,且与磁场强度有关。叶绿素具有磁致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叶绿素 磁场 紫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的技术原理及在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东英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53-54,共2页
基因芯片是常见的生物芯片之一。综述了基因芯片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动植物研究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寡核苷酸探针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起始于NTP,还是nanoRNAs?
17
作者 谢兆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现,在体外,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都可以不利用三磷酸核苷酸(nucleosidetriphosphate,NTP),而利用寡聚核苷酸起始转录,但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在细胞中发现.直到2011年,Goldman等[3]在革兰氏阴性菌——... 20世纪80年代曾经发现,在体外,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都可以不利用三磷酸核苷酸(nucleosidetriphosphate,NTP),而利用寡聚核苷酸起始转录,但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在细胞中发现.直到2011年,Goldman等[3]在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esettdomonas aeruginosa)中发现一种小RNA——nanoRNAs可以作为引物取代NTP起始转录,并且在细胞中nanoRNAs起始的转录与NTP起始的转录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起始 NTP 寡聚核苷酸 RNA聚合酶 革兰氏阴性菌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绿脓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的尿苷化
18
作者 谢兆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5-442,共8页
很多RNA分子可以进行转录后修饰.最近的研究发现,末端无需模板的尿苷酸添加(尿苷化)可能就是一种广泛存在且保守,但以前了解甚少的RNA转录后修饰方式.这种修饰可以发生在从藻类到人类的很多RNA上,如多聚腺苷化的mRNA、siRNAs或miRNAs内... 很多RNA分子可以进行转录后修饰.最近的研究发现,末端无需模板的尿苷酸添加(尿苷化)可能就是一种广泛存在且保守,但以前了解甚少的RNA转录后修饰方式.这种修饰可以发生在从藻类到人类的很多RNA上,如多聚腺苷化的mRNA、siRNAs或miRNAs内切mRNA得到的上游片段、组蛋白mRNA、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小调节RNAs、U6小核RNA(snRNA)、转录起点相关的小RNA和剪切的内含子等.这种修饰不仅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增强RNA的降解、促进或抑制RNA的加工形成、改变RNA的活性或作为mRNA的一种质量控制机制,而且还与人类的一些致病机制有关,如癌症.本文主要综述了小RNA、mRNA及其内切片段、组蛋白mRNA和U6 snRNA等RNA尿苷化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化 小RNA MRNA 组蛋白mRNA U6小核RNA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抗菌药物新靶点:细菌mRNA降解途径
19
作者 谢兆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32,共9页
细菌中mRNA的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再循环利用核苷酸,而且还可以根据生长条件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另外,mRNA降解过程中的很多核酸酶还可以控制细菌毒力因子的表达与分泌、细菌的运动与浸染及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等,进而来调控... 细菌中mRNA的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再循环利用核苷酸,而且还可以根据生长条件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另外,mRNA降解过程中的很多核酸酶还可以控制细菌毒力因子的表达与分泌、细菌的运动与浸染及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等,进而来调控细菌的致病性。与真核生物mRNA的降解过程及核酸酶相比,细菌mRNA的降解途径及核酸酶差异很大,这使得细菌mRNA降解途径很有潜力成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点,或通过降低毒性来制备无毒疫苗的新平台,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细菌耐药性问题。文章综述了细菌mRNA的一般降解机制,以及核酸酶RNase R、PNPase、RNase Y、RNase III和RNase E等在细菌致病性方面的作用,并对利用细菌mRNA降解途径研发抗菌药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降解 基因表达 核酸酶 致病性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mRNA的降解机制
20
作者 谢兆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8-792,共5页
在细菌中,mRNA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再循环核苷酸,而且还可以根据生长条件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细菌mRNA的降解机制可以分为3种:①mRNA的一般降解途径;②mRNA的质量控制途径;③小RNA介导的降解途径.这些途径有些与真核生物的mRN... 在细菌中,mRNA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再循环核苷酸,而且还可以根据生长条件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细菌mRNA的降解机制可以分为3种:①mRNA的一般降解途径;②mRNA的质量控制途径;③小RNA介导的降解途径.这些途径有些与真核生物的mRNA降解途径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在真核生物中消失了.另外,mRNA降解途径还可以直接调控细菌致病因子的表达,这使得细菌mRNA的降解途径很有希望成为药物研发的新靶标,或疫苗制备的新平台,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本文综述了细菌mRNA的降解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降解 一般降解途径 mRNA质量控制途径 小RNA介导途径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