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背景下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晴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山东省作为我国享有“全国农业看山东”美誉的重要农业省份,近年来,山东省乡村农业正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坚持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 在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景下,山东省作为我国享有“全国农业看山东”美誉的重要农业省份,近年来,山东省乡村农业正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坚持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截至2022年年底,已建成智慧农田、智慧温室、智慧果园、智能牧场、智慧渔场、智慧农服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千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8%,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智慧农业已成为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当前,山东省乡村农业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全省有17个县市上榜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但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概述了山东省乡村农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山东省乡村农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建设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种养循环农业文献可视化分析与未来展望
2
作者 张曙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3期34-36,共3页
为了梳理种养循环农业的研究内容,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绘制了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2017~2024年发文量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该领域发文量较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种养循环... 为了梳理种养循环农业的研究内容,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绘制了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2017~2024年发文量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该领域发文量较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种养循环农业效应以及现实问题,目前该领域研究重点为种养循环农业的生态效益,未来可继续研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农业 CITESPACE 文献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西瓜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3
作者 黄嘉雯 杨猛 +1 位作者 袁海收 王美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9期13-16,共4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西瓜产业作为山东省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作者聚焦山东省西瓜产业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法对山东西瓜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科技创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西瓜产业作为山东省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作者聚焦山东省西瓜产业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法对山东西瓜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西瓜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山东省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产业 SWOT分析 发展对策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贷担保有助于实现农业碳减排吗?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泽群 孟光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8,共11页
基于2011—2021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之后,这一结论仍... 基于2011—2021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碳减排,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通过异质性分析可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在降低化肥、农膜以及柴油这三项的碳排放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低要素禀赋和高要素禀赋地区农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农村融资约束问题和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促进农业碳减排的两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贷担保 农村融资约束 农业生产专业化 农业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农业生产外包服务文献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杨莹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了系统梳理农业生产外包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1989—2023年的中国农业生产外包服务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运用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了信息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发文量呈现... 为了系统梳理农业生产外包服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1989—2023年的中国农业生产外包服务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运用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了信息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发文量呈现“J”型增长的趋势,但该领域研究力量相对分散,发文量较少,暂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服务外包、农业分工、农地流转、生产环节、中介效应等研究主题,未来农业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可以从量的追求同步到质的提升,为农业生产外包服务创新应用注入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外包服务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韧性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0,共6页
针对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承灾能力弱、面源污染严重及种粮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维度测度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采用Dagum基尼系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解析其时空分布、... 针对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承灾能力弱、面源污染严重及种粮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维度测度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采用Dagum基尼系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解析其时空分布、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呈现上升态势,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从不同功能区来看,主销区粮食生产韧性高于主产区,平衡区最低;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其中,功能区区域间差异为主要差异来源;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重心位于河南,呈现以环渤海、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轴的“东北—西南”分布特征,具有逆时针动态演变趋势;从演化趋势来看,粮食生产韧性具有向高水平状态转移趋势,其转移概率受邻近省份类型影响显著,形成以高水平辐射带动、低水平负向制约为主的空间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韧性 功能区差异 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 空间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驾游服务质量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7
作者 周玉玺 申风玉 陈虎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2,共8页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下,自驾游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出游的首选方式。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多维的自驾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驾游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驾游服...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推动下,自驾游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出游的首选方式。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多维的自驾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驾游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驾游服务质量是一个多维构念,由公路、保障、设施、信息和服务5个维度构成;公路、保障和设施因子对目的地形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公路、保障、设施、信息和服务均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公路和设施因子对游客行为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满意度对行为意向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旅游目的地管理者要大力提升自驾游服务质量,积极加强目的地形象建设,并以游客满意度为行动导向,制定和实施精准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游服务质量 目的地意象 游客满意度 行为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8
作者 张文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23-125,共3页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构建“基础设施下沉-数据要素驱动-主体协同创新-政策制度保障”四维模型,破解集群发展瓶颈,形成长效支...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聚焦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构建“基础设施下沉-数据要素驱动-主体协同创新-政策制度保障”四维模型,破解集群发展瓶颈,形成长效支撑机制。同时,指出当前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发展仍面临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数字技术应用“悬浮化”、数字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与集群适配性、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电商产业集群、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孟光辉 李永坤 安康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共15页
财政支持下建立起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国家创新支农方式的一项重要决策。以2020年全国33家省级农业担保机构的业务数据为基础,采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对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进行测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 财政支持下建立起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国家创新支农方式的一项重要决策。以2020年全国33家省级农业担保机构的业务数据为基础,采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对担保机构的运行效率进行测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整体运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悬殊;外界环境因素对农担机构的运行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纯技术效率变动幅度最大。担保项目平均规模、综合融资成本和担保业务覆盖率与运行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而政策性业务开展情况和追偿率与机构运行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了均衡业务布局、加强追偿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农村金融 农业担保 运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臧梦圆 李颖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出系数模型对威海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排污、水产养殖和化肥施用五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进行估算分析,并采用等标负荷法,对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9年威海市农业面源污... 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出系数模型对威海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排污、水产养殖和化肥施用五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进行估算分析,并采用等标负荷法,对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9年威海市农业面源污染实物排放量2.18×10^(4)t,等标排放量2.27×10^(10)m^(3)。污染源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因此,建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是在空间布局上合理规划畜牧养殖规模,积极推广"养殖—粪污利用—种植"的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实行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负荷估算 输出系数模型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海市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臧梦圆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2,共6页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输出系数模型对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排污、水产养殖和化肥施用等五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估算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各区市农...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输出系数模型对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排污、水产养殖和化肥施用等五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估算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各区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空间化异质性分析,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不同类型污染物对研究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程度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2019年威海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地是乳山市、荣成市和文登区三地,各区市实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排序是乳山市>文登区>荣成市>经技区>临港区>环翠区>高技区;各区市之间单位土地面积等标排放强度极不平衡,乳山单位土地面积的排放强度远远高出其他区市。因此,本文建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同时在空间布局上要合理规划畜牧养殖规模,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估算 空间异质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市垦利区种植户发展绿色农业的行为决策分析
12
作者 张旭阳 张秀芳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0期53-56,共4页
近年来,黄河滩区成为我国重点扶持的领域,然而由于土地盐碱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其种植业一直未得到较为有效的发展。为促进黄河滩区小农户绿色农业的发展,对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研究制约当... 近年来,黄河滩区成为我国重点扶持的领域,然而由于土地盐碱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其种植业一直未得到较为有效的发展。为促进黄河滩区小农户绿色农业的发展,对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研究制约当地发展绿色农业的因素,分析黄河滩区发展绿色农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黄河滩区 行为决策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农村家庭创业?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丽超 张务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78,共13页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中国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红利如何惠及农村家庭创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匹配《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指标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中国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红利如何惠及农村家庭创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匹配《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指标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等方法,从创业选择和创业收入双重视角,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基础设施既有助于农村家庭做出创业选择,也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创业收入。②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创业者数字技术使用影响农村家庭创业选择,并通过创业者对数字信息渠道的利用影响农村家庭创业收入。③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更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规模较大、社会资本丰富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地区的农村家庭做出创业选择;对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女性等创业弱势群体,以及经济基础较弱地区的农村家庭创业收入增加效应更显著。④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促进农村家庭创业选择和收入增加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既要注意增加数字技术和创业培训,也要注重宏观创业环境的改善,特别要注重对女性等弱势群体的数字创业支持,从而使数字基础设施充分赋能农村家庭创业,激发农村家庭创业积极性,为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发展带来“换道超车”的机会,助力农民通过创业实现增收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村家庭创业 创业选择 创业收入 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础设施对动态多维减贫效应影响的实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新博 孟宪勇 赵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7-80,共4页
文章从动态多维减贫视角考察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动态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影响不同贫困维度的农村家庭长期、短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交通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不同维度的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抑制较高维度的短期多维贫困发... 文章从动态多维减贫视角考察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动态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影响不同贫困维度的农村家庭长期、短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交通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不同维度的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抑制较高维度的短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较低维度的返贫率;卫生基础设施有效抑制较高维度的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降低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减贫效应 长期多维贫困 短期多维贫困 返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动态多维贫困分析——基于CHNS抽样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新博 赵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7,共12页
研究选取CHNS数据库中9个省份农村家庭2000—2015年的数据及2020年山东省农村调研数据,动态测度和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表明:(1)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整体多维贫困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逐步减少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密切... 研究选取CHNS数据库中9个省份农村家庭2000—2015年的数据及2020年山东省农村调研数据,动态测度和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表明:(1)进入新世纪后,农村整体多维贫困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逐步减少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密切相关;(2)教育、健康状况和医疗状况指标的改善,对于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下降的贡献最大。生活水平贫困指标整体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对农村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存在反复,其中农户清洁饮用和照明方面的贡献最小;(3)暂时性贫困家庭与长期多维贫困家庭同时存在,长期多维贫困家庭的比例逐渐低于暂时性多维贫困的比例;(4)个别省份多维贫困指数呈现波动和反弹,脱贫和返贫现象并存,脱贫效应的作用大于返贫效应和长期贫困效应,其中脱贫效应和长期贫困效应的交互作用是引起多维贫困指数变动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的作用是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脱贫效应 返贫效应 长期贫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抑或“错位”: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瞄准效果识别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召华 王昕 罗宇溪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7,共10页
利用我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热量贫困线探讨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总体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均有显著的“扶贫”与“防贫”效应,但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表明社会保障区域... 利用我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热量贫困线探讨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总体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均有显著的“扶贫”与“防贫”效应,但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表明社会保障区域瞄准存在错位。当期食物支出和贫困脆弱性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及“扶贫”与“防贫”区域瞄准效果的错位。从不同贫困程度个体回归结果来看,社会保障“扶贫”效果城乡差异不大;“防贫”效果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比较准确,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贫困脆弱性 减贫效应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壳聚糖微粒防止褪黑素降解并有效提高其抗旱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彬 于小晶 +4 位作者 张民 田虹雨 董晶晶 郭蕾 张天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08-1317,共10页
【目的】褪黑素可提高作物抗旱性,但容易降解。本研究试图开发具有缓释和抵御光降解能力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并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和果胶所产生的静电引力,使三者之间产生交联形成包裹褪黑素的杂化微粒... 【目的】褪黑素可提高作物抗旱性,但容易降解。本研究试图开发具有缓释和抵御光降解能力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并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和果胶所产生的静电引力,使三者之间产生交联形成包裹褪黑素的杂化微粒,从而实现褪黑素的缓释和保活。确定投入褪黑素质量为5 mg时制备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作为试验材料(MP-MT)。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褪黑素壳聚糖微粒(MP-MT)表面形貌及官能团特性进行表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究MP-MT对褪黑素的缓释性能和抵抗光降解的性能。以两叶一心的小麦幼苗为试材,进行灌根试验。将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设为正常对照(CK1),基质最大持水量的40%设为干旱对照(CK2);在干旱胁迫下,设施用1.0 g/L褪黑素(MT1.0)、壳聚糖微粒(MP)和含褪黑素0.5、1.0、1.5 g/L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MP-MT0.5、MP-MT1.0、MPMT1.5),共7个处理。在处理后第8天,取样分析小麦幼苗株高、干重、鲜重、叶片SPAD值、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当褪黑素投入量为5 mg时MP-MT对褪黑素的包封率最稳定,为52.14%,之后的相关试验均以该比例制备的褪黑素壳聚糖微粒(MP-MT)作为试验材料。通过SEM照片发现,MP-MT微粒粒径相较于壳聚糖微粒增加且表面变粗糙。MP-MT微粒FTIR结果同时检测出现了壳聚糖、褪黑素等组分的特征峰,表明褪黑素在微粒中存在。模拟释放试验结果表明,MP-MT在pH 5.0和pH 7.0磷酸缓冲溶液下36 h的释放率分别为65.43%、50.13%。模拟光降解试验表明,可见光照射4 h时MP-MT中褪黑素的光降解率较普通MT降低了143.37%。小麦幼苗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与MT1.0处理相比,3个MP-MT处理的小麦幼苗干重增加4.50%~22.73%,根系长度增加15.92%~32.56%,过氧化酶活性提高19.56%~20.34%,丙二醛含量降低9.77%~12.30%(P<0.05)。【结论】壳聚糖/三聚磷酸钠/果胶的褪黑素封装体系可以实现褪黑素的缓释和保活,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SPAD值,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壳聚糖 缓释封装 光降解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难题与纾困办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嘉欣 陈盛伟 牛浩 《农村金融研究》 2021年第9期49-55,共7页
种业保险是保险助力种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仍处在起步阶段。论文从种业保险发展的难题入手,结合种业生产特征解析种业保险"系统性风险高、专业定损难、风险承担对象双重性、全产业风险复杂性、财政补贴积极性差&... 种业保险是保险助力种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仍处在起步阶段。论文从种业保险发展的难题入手,结合种业生产特征解析种业保险"系统性风险高、专业定损难、风险承担对象双重性、全产业风险复杂性、财政补贴积极性差"五大难题。针对以上难题,论文从产品优化方面提出"区域制种,全国使用""一个保险单位两个保障主体"等解决思路,从政策支持方面提出"构建种险仲裁系统""调整地方财政补贴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发展 种业保险现状 保险产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水权抵押贷款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靳雪 胡继连 接玉梅 《水利经济》 2023年第3期51-57,124,125,共9页
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有利于提高水权价值和激励节水,对农民增收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效用,是践行绿色发展观念的新举措。当社会开发了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模式,当地政府、商业银行、农户便是相关利益主体,为了探究三方主体在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模式... 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有利于提高水权价值和激励节水,对农民增收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效用,是践行绿色发展观念的新举措。当社会开发了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模式,当地政府、商业银行、农户便是相关利益主体,为了探究三方主体在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模式发展初期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求解演化稳定均衡点,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极易受其他主体策略选择变化的影响,对关键影响变量的调节可以改变主体的策略选择。提出了加快水权确权、完善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地方政府激励、加大对银行政策支持、重塑农村信用体系和完善奖惩机制等促进农用水权抵押贷款有效展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水权 抵押贷款 主体利益 演化博弈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可 《南方农业》 2020年第9期89-91,共3页
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日益广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2018—2019年,数字普惠金融对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分析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日益广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2018—2019年,数字普惠金融对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分析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现实意义和我国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技术公司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基础上,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应用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普惠金融 现实意义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