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瘤胃液渗透压、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对绵羊瘤胃上皮VFAs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赵彦骁 鞠林 +2 位作者 李文 王中华 林雪彦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3个因素(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如何分别影响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的,并建立各自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预测方程。选用2岁体重为(45±5)kg的4只雌性杜...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3个因素(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如何分别影响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的,并建立各自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预测方程。选用2岁体重为(45±5)kg的4只雌性杜泊绵羊,进行瘤胃小胃手术,之后分别进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3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试验,探究3个因素对VFAs吸收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方程。①人工瘤胃液渗透压在240~360 mOmsm/L时,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117.233e^(-0.005x),R^(2)=0.976;乙酸,y=74.951e^(-0.006x),R^(2)=0.873;丙酸,y=28.331e^(-0.005x),R^(2)=0.677;丁酸,y=13.695e^(-0.005x),R^(2)=0.677。②人工瘤胃液pH为5.0~8.0时,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243.765e^(-0.364x),R^(2)=0.931;乙酸,y=212.905e-0.422x,R^(2)=0.857;丙酸,y=41.040e-0.282x,R^(2)=0.858;丁酸,y=19.637e^(-0.324x),R^(2)=0.937。③在人工瘤胃液渗透压为300 mOmsm/L、pH为6.0,总酸浓度为50~170 mmol/L的范围内,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29.350 ln(x)-102.990,R^(2)=0.948,浓度为50~170 mmol/L;乙酸,y=12.491 ln(x)-33.813,R^(2)=0.978,浓度为30~102 mmol/L;丙酸,y=12.581 ln(x)-32.098,R^(2)=0.861,浓度为15~51 mmol/L;丁酸,y=4.275 ln(x)-5.705,R^(2)=0.923,浓度为5~17 mmol/L。人工瘤胃液渗透压在240~360 mOmsm/L时,VFAs的吸收速度随渗透压升高而降低;人工瘤胃液pH为5.0~8.0时,VFAs的吸收速度随pH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VFAs浓度的升高,其吸收速度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渗透压 PH 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吸收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赛赛 唐熠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2,共8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侵入等方面发挥作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DTMUV E蛋白结构特点、关键毒力位点、潜在抗原表位、蛋白互作及生物制品等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特异性诊断、疫苗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E蛋白 毒力位点 抗原表位 生物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细小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国洋 毛明田 +4 位作者 郭华 李芳 张帅 唐熠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快速高效地检测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试验根据NGPV VP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以NGPV KC3S3株提取的DNA为模板,在构建质粒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标准... 为快速高效地检测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试验根据NGPV VP3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以NGPV KC3S3株提取的DNA为模板,在构建质粒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0816x+35.389,相关系数(R^(2))为0.9981,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0×10^(2)~1.0×10^(8) copies/µ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对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等鸭常见病毒性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所设计引物及探针的基因序列与GPV及MDPV的相同区域有4~11个碱基发生突变,可以避免GPV及MDPV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该方法批内和批间检测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对66份疑似感染NGPV鸭的肝脏样品检测阳性率为59.1%,高于常规PCR检测结果(31.8%)。结果表明,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以有效区分GPV与MDPV,在NGP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早期防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中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志浩 高丽丽 +3 位作者 王新桐 孙佳芝 杨正友 柴同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50,共6页
【目的】以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s)为基础,建立检测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the 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PAT)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转基因玉米PAT蛋白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由P3301质粒扩增出膦丝菌... 【目的】以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s)为基础,建立检测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the 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PAT)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转基因玉米PAT蛋白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由P3301质粒扩增出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lalaphos resistance gene)bar,并与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诱导表达产生外源性PAT蛋白;以纯化后的PAT蛋白为免疫原,制备mAbs,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与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确定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应用mAbs 4D5和3E8成功建立了检测PAT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其有效检测范围为3.125~50 ng/mL。采用该夹心ELISA方法对36份已知转基因背景的玉米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阴阳性判定值OD450〉0.210,检测出含PAT蛋白的Bt176阳性样品4份,以bar基因为检测目标利用传统PCR方法也检测出相同的Bt176样品4份,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利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对转基因玉米中的PAT蛋白进行准确、特异、有效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Bt17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圈及其周边社区环境大肠埃希菌气溶胶产生及其传播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文 柴同杰 +3 位作者 周玉法 苗增民 张红双 秦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7-31,共5页
目的是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研究猪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产生及向其舍外环境的传播。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分别在4个猪场舍内、舍外不同距离收集大肠埃希菌气溶胶,计算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浓度;同... 目的是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研究猪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产生及向其舍外环境的传播。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分别在4个猪场舍内、舍外不同距离收集大肠埃希菌气溶胶,计算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浓度;同时,采集猪的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利用ERIC-PCR技术,扩增其DNA条带,形成聚类图谱。通过每一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遗传相似性分析及其浓度变化的比较,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模式。结果表明,4个猪场舍内空气中大肠埃希菌的浓度远远高于舍外大肠埃希菌浓度(P<0.05)。52.4%粪便大肠埃希菌与舍内空气中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可达90%以上;从猪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大肠埃希菌(55%)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可达90%以上。说明源于猪舍的微生物气溶胶能够传播到舍外环境或居民社区,具有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舍环境 大肠埃希菌气溶胶 ERIC-PCR 遗传相似性 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环境生物应激因素对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红双 秦梅 柴同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26,共4页
为了认识不同养殖环境对肉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日龄健康AA(Arbor Acres)肉鸡3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在不同的鸡舍环境卫生管理条件下,定期测定环境参数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内毒素的浓... 为了认识不同养殖环境对肉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日龄健康AA(Arbor Acres)肉鸡3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在不同的鸡舍环境卫生管理条件下,定期测定环境参数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内毒素的浓度,与此同时再对鸡只的新城疫抗体水平、免疫器官指数、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外观步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鸡舍环境质量差,使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增高,对鸡的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条件,是健康养殖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气载微生物 免疫功能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玲玉 柴同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5-647,共3页
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毒性、强致畸性和强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饲料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和动物的健康,给相关行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存在种种应... 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毒性、强致畸性和强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饲料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和动物的健康,给相关行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存在种种应用缺陷,目前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成为安全、高效且环保的方法而备受关注。本文就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对生物降解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食品与饲料 生物降解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对鸡NRAMP1和TNFSF13B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玲 张娇 +2 位作者 刘宁 董忠典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79-1683,共5页
旨在探究马立克病毒(MDV)感染后,不同鸡体内NRAMP1和TNFSF13B基因的转录差异;比较不同鸡种对MDV的抗病性差异。选取山东省优良地方鸡种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寿光鸡作为研究对象,以SPF白来航鸡为对照。随机抽取100枚受精卵,在同一孵... 旨在探究马立克病毒(MDV)感染后,不同鸡体内NRAMP1和TNFSF13B基因的转录差异;比较不同鸡种对MDV的抗病性差异。选取山东省优良地方鸡种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寿光鸡作为研究对象,以SPF白来航鸡为对照。随机抽取100枚受精卵,在同一孵化箱内同时进行孵化、育雏和马立克病毒的人工攻毒,攻毒后7~90d,选取染病且存活的鸡,采集肝、脾等组织,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在7日龄攻毒后90d的脾组织中,汶上芦花鸡与寿光鸡和SPF鸡NRAMP1基因的mRNA转录量差异显著(P<0.05);在7日龄攻毒的肝组织中,济宁百日鸡的TNFSF13B基因mRNA的转录量显著高于其余3个鸡种(P<0.05)。结果提示:NRAMP1作为家禽抗马立克病的候选基因,在感染了马立克病毒90d后,转录量显著上调,可能是其增强鸡对MDV的抵抗力的重要因素;TNFSF13B作为肿瘤相关抑制基因,在济宁百日鸡中的转录量最高,济宁百日鸡作为肿瘤发生率最高的鸡种,在最后存活的抗性鸡中转录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性 马立克病毒 NRAMP1基因 TNFSF13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萌萌 樊金 +3 位作者 刘雪慧 秦贵平 张慧蓉 柴同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为了得到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单克隆抗体,以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为抗原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并筛选出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接种至小鼠腹腔,培养后抽取腹水并用正辛酸-硫酸铵纯化法进行纯化,从而获得抗产气荚... 为了得到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单克隆抗体,以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为抗原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并筛选出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接种至小鼠腹腔,培养后抽取腹水并用正辛酸-硫酸铵纯化法进行纯化,从而获得抗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单克隆抗体。该单克隆抗体经特异性试验,能与天然β毒素及重组β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且效价较高,为进一步建立快速有效的临床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Β毒素 单克隆抗体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A和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玉玉 李晓霞 +3 位作者 武专昌 崔治中 孙淑红 张显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9-641,647,共4页
目的:制备A和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ALV-A-SDAU09C1株的env-gp85基因的PCR产物构建重组表达性质粒pET32a-SDAU09C1-gp85,经IPTG诱导后,表达分子量为53 kD的ALV-A囊膜gp85蛋白与GST的融... 目的:制备A和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ALV-A-SDAU09C1株的env-gp85基因的PCR产物构建重组表达性质粒pET32a-SDAU09C1-gp85,经IPTG诱导后,表达分子量为53 kD的ALV-A囊膜gp85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将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了1株(A6D1株)能与A和B亚群ALV发生反应但不与J亚群ALV反应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识别的A和B亚群ALV囊膜糖蛋白的分子量为53 kD。在IFA中,这株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所试验的3株ALV-A和1株ALV-B毒株反应,而与4株ALV-J亚群的毒株不反应。结论:A6D1株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A和B亚群AL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弥补了目前只有J亚群AL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AB亚群 囊膜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IC-PCR和PFGE对大肠埃希菌由舍内向舍外传播的鉴定及两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庆雷 柴同杰 刘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2-117,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鸡舍环境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同时比较ERIC-PCR和PFGE对细菌的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分别在两个鸡舍的舍内、舍外上风向10 m和50 m和下风向1... 为了深入认识鸡舍环境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同时比较ERIC-PCR和PFGE对细菌的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分别在两个鸡舍的舍内、舍外上风向10 m和50 m和下风向10、50、100、200、400 m的距离处收集空气样品,同时采集鸡的粪便,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ERIC-PCR和PFGE两种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根据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相似性指数,确认动物舍内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传播的模式,并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结果,分析这两种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本试验共采集到28株大肠埃希菌,ERIC-PCR和PFGE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同源性鉴定显示,从鸡的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与从舍内空气中分离到的部分大肠埃希菌(62.5%)具有相同来源;从鸡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大肠埃希菌(20%)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来源相同。而从鸡舍上风没有分离到大肠埃希菌,排除了下风向采得的大肠埃希菌来自上风向的可能。而很多从舍内空气和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与粪便中的具有相同来源,说明粪便中的细菌能够形成气溶胶,并且通过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依气象条件传播到舍外不同的距离。造成周边环境的生物污染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本研究同时对ERIC-PCR和PFGE两种方法所得的分型结果进行了比较。PFGE的分辨率高于ERIC-PCR,而且PFGE的重复性也很高,不同试验室得出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是细菌基因分型的"金标准"。但是PFGE试验费用高,需要时间长,对试剂、仪器和操作都具有很高的要求;ERIC-PCR虽然分辨率不及PFGE,但是ERIC-PCR简单、快速,成本低,对操作和试剂以及仪器要求都不高,所以ERIC-PCR也可以对肠杆菌进行同源性鉴定,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对气源性微生物传播的鉴定。由于ERIC-PCR和PF-GE是根据DNA中不同的遗传特征进行分类的,所以这两种分型技术结合起来分析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舍 气载大肠埃希菌 发生 传播 ERIC-PCR PFGE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x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玉洁 赵协 +2 位作者 张廷虹 曹广明 扬志昆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5-39,共5页
本文应用(RT-PCR)技术,从猪瘟弱毒疫苗和Poly:IC共刺激7 h的PK15细胞的cDNA中扩增出编码Mx1蛋白的全长基因,并通过引物设计填补了PK(15)细胞系Mx1 cDNA序列中3'端11bp的缺失,成功获得Mx1完整基因的克隆。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RetroQ-... 本文应用(RT-PCR)技术,从猪瘟弱毒疫苗和Poly:IC共刺激7 h的PK15细胞的cDNA中扩增出编码Mx1蛋白的全长基因,并通过引物设计填补了PK(15)细胞系Mx1 cDNA序列中3'端11bp的缺失,成功获得Mx1完整基因的克隆。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RetroQ-sMx1,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Mx1蛋白,利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抗病毒活性。双酶切鉴定和核酸序列测定证实pRetroQ-sMx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EK 293T细胞后,能够检测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证实为目的蛋白。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水疱性口炎病毒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活性。重组Mx1具有一定抗病毒生物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重组Mx1蛋白的活性以及Mx1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1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军锋 张甜 柴同杰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9期82-83,共2页
锌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目前发现的动物营养必需微量元素中功能最多的一种。本文主要从锌的营养与生理作用、有机锌和无机锌的生物有效性、锌的缺乏与过量以及高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对进一步研究锌在动物体的作... 锌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目前发现的动物营养必需微量元素中功能最多的一种。本文主要从锌的营养与生理作用、有机锌和无机锌的生物有效性、锌的缺乏与过量以及高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对进一步研究锌在动物体的作用机理,将锌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生产 无机锌 生物有效性 营养生理 畜牧生产 锌缺乏 有机锌 生物学效价 生化代谢 引起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