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B辐射增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方荧 刘风珍 +4 位作者 张昆 张秀荣 朱素青 赵炎 万勇善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83-188,共6页
UV-B辐射增强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UV-B辐射增强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动态,讨论了UV-B辐射增强对作物形态结构、光合生理代谢、抗氧化系统、细胞膜和DNA损伤等方面的影响,同时... UV-B辐射增强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UV-B辐射增强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动态,讨论了UV-B辐射增强对作物形态结构、光合生理代谢、抗氧化系统、细胞膜和DNA损伤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UV-B辐射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并展望了UV-B辐射增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研究领域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作物 产量 品质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干旱胁迫响应基因的数字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爱清 张杰道 +3 位作者 万勇善 刘风珍 张昆 孙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5-1053,共9页
以抗旱性强的花生品种丰花5号为材料,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PEG处理后的花生叶片c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基因表达表现出高度的不均一性和冗余性,低于10个拷贝的标签占总标签种类的73.1%,但其表达量只... 以抗旱性强的花生品种丰花5号为材料,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PEG处理后的花生叶片c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基因表达表现出高度的不均一性和冗余性,低于10个拷贝的标签占总标签种类的73.1%,但其表达量只占总标签表达量的9.0%。根据已知序列信息鉴定出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4.5%下调表达。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广泛涉及糖、蛋白、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代谢、能量代谢以及次生代谢过程。在花生干旱响应基因表达谱分析中,发现9个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其中4个编码类黄酮合成酶类,3个编码甲基转移酶,2个编码MYB转录因子。通过半定量RT-PCR对花生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hPAL)表达分析表明,15%PEG干旱胁迫6h诱导该基因显著表达。推测类黄酮代谢在花生干旱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旱 高通量测序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分子热激蛋白ZmHSP17.7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孙爱清 葛淑娟 +3 位作者 董伟 单晓笛 董树亭 张杰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421,共8页
植物热激蛋白是一类代表性高温响应蛋白。以玉米种质POB21为材料,克隆了一个CDS序列长度为477 bp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158个氨基酸,具有HSP20蛋白典型的ACD结构域,预测的等电点为5.36,分子量为17.746 k D,被命名为Z... 植物热激蛋白是一类代表性高温响应蛋白。以玉米种质POB21为材料,克隆了一个CDS序列长度为477 bp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158个氨基酸,具有HSP20蛋白典型的ACD结构域,预测的等电点为5.36,分子量为17.746 k D,被命名为Zm HSP17.7。在水稻、拟南芥等植物基因组中都有其同源基因,进化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此基因属CI类小分子热激蛋白家族成员。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高温快速诱导Zm HSP17.7基因表达,15%PEG模拟干旱胁迫不诱导该基因表达,但在复合胁迫下干旱增强了高温的诱导效果。外源ABA也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超表达Zm HSP17.7的转基因拟南芥在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高温和干旱耐受性,说明该基因可以在植物防御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分子热激蛋白 高温 胁迫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和子仁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骆兵 刘风珍 +2 位作者 万勇善 张昆 赵文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83-2093,共11页
以3个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正常的花生栽培品种(系)和种子皱缩变异品系05D677为材料,测定其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变化特征,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关系,探讨变异品系05D677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以3个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正常的花生栽培品种(系)和种子皱缩变异品系05D677为材料,测定其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变化特征,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干物质积累关系,探讨变异品系05D677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荚果和子仁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果针人土24~60d是荚果和子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期间山花15、05D610和白沙1016荚果干物质积累速率(PKW)平均值与子仁干物质积累速率(KKW)平均值均极显著大于05D677;3个正常品种(系)PKw和KKw最大值均出现在果针人土30d,05D677出现在果针入土36d。(2)4个品种(系)幼果或子仁内细胞分裂素(Z+ZR)、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05D677的GA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比3个正常品种(系)晚6d;05D677的Z+ZR、GA、ABA含量最高值均极显著低于3个正常品种(系),其IAA含量最高值极显著高于3个正常品种(系)。(3)荚果膨大中后期,PKW和KKW与Z+ZR、GA、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IAA呈极显著负相关;荚果充实初期,Z+ZR含量与PKw和KKW呈极显著正相关;GA含量在荚果充实后期和成熟期与PKw呈极显著正相关;ABA含量在荚果充实后期与PKW和KKW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成熟期与PKw呈极显著正相关。(4)与3个荚果和子仁发育正常的品种(系)相比较,05D677幼果迅速膨大期和子仁充实初期的IAA含量明显升高,且Z+ZR、GA和ABA含量不足可能引起内源激素比例失衡,影响荚果和子仁的生长,致使荚果和子仁发育进程延迟、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极显著降低.表现为收获时英果充实度荠.种子皱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物质积累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关联RIL群体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丁安明 李君 +3 位作者 崔法 赵春华 马航运 王洪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0-486,共7页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潍麦8号/烟农19和潍麦8号/济麦20构建的分别含229和485个家系的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三个环境下对12个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潍麦8号/烟农19和潍麦8号/济麦20构建的分别含229和485个家系的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三个环境下对12个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每穗小穗数、株高和加工品质正相关,与蛋白含量等营养品质负相关,与抽穗期和开花期无显著相关性。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每穗小穗数和株高正相关,而单株穗数与每穗小穗数负相关。穗粒数与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负相关,与吸水率和硬度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品质性状负相关,但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千粒重与蛋白含量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增加产量与提高蛋质白含量等营养品质确实存在矛盾,但高产和优良的加工品质不矛盾,二者可以协调。在育种中,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构成因素实现与营养品质的协调,如千粒重和湿面筋含量可以共同提高。此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群体中略有差异,在不同环境中变化很大甚至相反,说明性状间的相关性受到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如土壤、气候、前茬等)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相关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转录因子基因NAC4的等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 万千 +4 位作者 刘风珍 张昆 张秀荣 厉广辉 万勇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1,共11页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花生栽培种转录因子基因Ah NAC4(登录号为HM776131.1)属于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对比栽培品种山花11号Ah NAC4的2条c DNA序列(Shr NAC4-a和Shr NAC4-b)及其相...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花生栽培种转录因子基因Ah NAC4(登录号为HM776131.1)属于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对比栽培品种山花11号Ah NAC4的2条c DNA序列(Shr NAC4-a和Shr NAC4-b)及其相应的DNA序列(Sh NAC4-a和Sh NAC4-b)表明,Ah NAC4全长为1244 bp,编码区长度为1050 bp,含有2个内含子,分别位于182~279 bp和547~642 bp处,编码蛋白包含349个氨基酸。从抗旱性不同的32个栽培品种分离得到4类Ah NAC4,分别命名为Ah NAC4-a1、Ah NAC4-a2、Ah NAC4-b1和Ah NAC4-b2,缩写为a1、a2、b1和b2。a1和a2为等位基因,二者在717 bp处存在1个碱基差异,引起第174位氨基酸的改变,b1和b2为等位基因,二者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717 bp和924 bp处碱基的差异引起第174位和第244位氨基酸的改变。供试品种中基因型为a1a1b1b1、a1a1b2b2、a2a2b1b1、a2a2b2b2的品种数分别为10、5、15和2。从19个野生种中分离得到11类NAC4的DNA序列(Aw1NAC4–Aw11NAC4),Aw1NAC4与栽培种b1、b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Aw2NAC4与栽培种a1、a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推测栽培种a1基因编码蛋白对花生抵御干旱起关键作用,a1和b1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与野生种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转录因子 NAC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干热风抗性鉴定及热胁迫相关基因TaHSPs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美玲 孙爱清 +6 位作者 杨敏 张杰道 王振林 陈蕾太 陈路路 马雪丽 尹燕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74,共13页
为鉴定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干热风抗性以及不同抗性品种热激蛋白(TaHSPs)基因的表达差异,以9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0~20d进行人工模拟干热风处理,通过测定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收获后的千粒重与籽粒品质,评价不同品种干... 为鉴定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干热风抗性以及不同抗性品种热激蛋白(TaHSPs)基因的表达差异,以9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0~20d进行人工模拟干热风处理,通过测定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收获后的千粒重与籽粒品质,评价不同品种干热风抗性;对筛选出的干热风抗性不同的品种在出苗15d进行热胁迫处理,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热胁迫0~4.5h内TaHSPs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热风处理后,供试小麦品种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高抗干热风品种降幅较小,热敏感型品种降幅较大;供试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均降低。山农23号等3个品种达到高、中抗干热风等级,且抗性比较稳定,师栾02-1为热敏感型品种。干热风处理后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总淀粉含量降低,抗干热风小麦品种总淀粉相对含量降幅较小。不同小麦品种幼苗在热胁迫0~4.5h期间,TaHSPs基因表达量均为抛物线趋势,抗干热风品种在热胁迫1h时TaHSP16.9基因表达上调幅度大于热敏感型品种。对于TaHSP17.8基因,抗干热风品种在热胁迫期间,上调表达反应时间均早于热敏感型品种;在热胁迫0.5h时,山农23号、周麦18与泰山9818三个抗干热风品种基因表达均上调至590倍以上,而师栾02-1与济南17号的上调幅度在300倍以下。对于TaHSP23.6基因,山农23号的上调表达峰值远高于其他品种。对于TaHSP26.6基因,热敏感型品种在热胁迫后期的上调倍数高于抗干热风品种,师栾02-1与济南17号两个热敏感型品种在热胁迫4.5h时上调幅度均在4 000倍以上,而抗干热风品种山农23号、周麦18与泰山9818上调幅度均在3 000倍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热风 千粒重 抗逆指数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植株类黄酮提取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爱清 万勇善 +1 位作者 孙利 张杰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分别以花生叶片、根系为材料,研究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叶片根系干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7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33,25℃黑暗振荡提取18h,或者70%乙醇,60℃提... 分别以花生叶片、根系为材料,研究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叶片根系干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7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33,25℃黑暗振荡提取18h,或者70%乙醇,60℃提取1h。花生叶片鲜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40,在25℃黑暗条件下提取18h,或者80℃提取1h。最后过滤提取液,用Al(NO3)3显色法进行类黄酮含量测定。不同花生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异范围为2.97~11.1mg/gDW,正常生长条件下农大818、大白玉、花育20号等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类黄酮 提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Hpa1_(10-42)基因导入对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秦保平 杨敏 +1 位作者 王振林 尹燕枰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19-22,共4页
以4个抗性较强的转Hpa110-42基因小麦株系和扬麦16(YM16)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宽、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外源基因的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 以4个抗性较强的转Hpa110-42基因小麦株系和扬麦16(YM16)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宽、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外源基因的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各株系的株高显著降低,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上升,而穗下节间长和旗叶宽无显著差异;4个转基因株系中,2个株系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YM16,1个株系的含量与受体无显著差异;而所有转基因株系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也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外源Hpa110-42基因的插入对小麦的部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农艺性状 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栽培品种转录因子基因DREB1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 刘风珍 +1 位作者 万勇善 张昆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本研究从33个花生栽培品种中克隆获得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基因PNDREB1,经序列分析发现,33个栽培品种PNDREB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 GBDREB1,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花生 DREB1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系)干热风抗性鉴定 被引量:24
11
作者 仪小梅 孙爱清 +6 位作者 韩晓玉 张杰道 王振林 王春微 杨敏 王琳琳 尹燕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为了确立黄淮麦区小麦干热风抗性评价指标,并筛选出抗干热风的品种(系),以黄淮麦区推广的91个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于灌浆期对其设置温室模拟干热风处理,探讨干热风对小麦植株冠层形态特征、旗叶功能期、产量性状及籽粒主要营养成分... 为了确立黄淮麦区小麦干热风抗性评价指标,并筛选出抗干热风的品种(系),以黄淮麦区推广的91个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于灌浆期对其设置温室模拟干热风处理,探讨干热风对小麦植株冠层形态特征、旗叶功能期、产量性状及籽粒主要营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干热风处理后,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冠层黄化程度不尽相同,而所有小麦品种(系)冠层的绿光标准化值下降,旗叶功能期缩短,千粒重下降,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确定了旗叶功能期和千粒重抗逆指数共同作为小麦干热风抗性的评价指标,并鉴定出山农19等高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及济南17等敏感品种。利用旗叶功能期和千粒重抗逆指数能够鉴定出小麦干热风相对抗性,可为小麦品种布局以及抗干热风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热风 千粒重 旗叶功能期 抗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种子萌发期低温耐受性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高利英 邓永胜 +4 位作者 韩宗福 孔凡金 申贵芳 李汝忠 尹燕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63,共9页
【目的】通过对黄淮棉区不同时期38个代表性棉花品种在不同低温胁迫下萌发特性的研究,综合评价这些品种在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为选育耐低温的棉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方法】利用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 【目的】通过对黄淮棉区不同时期38个代表性棉花品种在不同低温胁迫下萌发特性的研究,综合评价这些品种在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为选育耐低温的棉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方法】利用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38个品种在萌发期对低温耐受能力的差异。【结果】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38个棉花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降低趋势,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38个品种按种子低温萌发抗逆能力分为强抗品种、中抗品种和不抗品种3类。【结论】早期引进品种以及由早期引进品种系统选育的品种在应对低温胁迫时,明显弱于近期杂交选育品种,斯字棉与岱字棉品种抵御低温胁迫的能力最弱,而近期育成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鲁棉研37号、鲁棉研36号在抵御低温胁迫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耐低温 种子萌发 抗逆系数 黄淮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东金玉 万勇善 刘风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67-1177,共11页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花生区组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和A.ipaensis的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命名为gSAD-A和gSAD-B)及3个栽培品种的SAD,每个栽培品种有2个SAD(命名为gSAD-1和gSAD-2)。同时获得丰花2号SAD的两条全长cDNA(命名为...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花生区组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和A.ipaensis的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命名为gSAD-A和gSAD-B)及3个栽培品种的SAD,每个栽培品种有2个SAD(命名为gSAD-1和gSAD-2)。同时获得丰花2号SAD的两条全长cDNA(命名为FhrSAD-1和FhrSAD-2)。丰花2号的FhgSAD-1和FhgSAD-2均含有2个内含子,二者同源性97.5%,共有69个变异位点,其中62个是SNP位点、6个特异性酶切位点。FhrSAD-1和FhrSAD-2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8.6%,其中编码区序列同源性98.9%,共有12个变异位点,编码的Ah-SAD2氨基酸序列与Ah-SAD1相比在N端的17PSSSSSSSSSSFSL30丝氨酸聚集区少一个丝氨酸。gSAD-1和gSAD-A同源性为99.9%,存在4个SNP位点;gSAD-2和gSAD-B同源性为100%。推测gSAD-1和gSAD-2分别来自花生栽培品种的A、B2个染色体组。研究明确了花生不同染色体组SAD的序列特征,为进一步探讨SAD的表达及其在控制花生籽仁脂肪酸组分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硬脂酰-ACP脱氢酶(SAD)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PEG渗透胁迫条件下花生品种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彩 万勇善 +1 位作者 刘风珍 张昆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65-71,共7页
采用室内水培法,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26个花生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性进行研究。测定花生幼苗主茎高、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统计分析各品种(系)抗旱指数及抗旱相关性状系数,通过聚类分析法、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 采用室内水培法,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26个花生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性进行研究。测定花生幼苗主茎高、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统计分析各品种(系)抗旱指数及抗旱相关性状系数,通过聚类分析法、抗旱性等级评价赋分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综合分析各品种苗期抗渗透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苗期抗渗透胁迫性强的品种为远杂9102、冀0212-4、湘花2008和NC6;抗性弱的品种为白沙1016、04D029、台山珍珠、莱芜花皮、02P172与ND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抗旱性 PEG胁迫 水培法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种花生RIL群体荚果及籽仁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佳琪 李英杰 +5 位作者 杨会 刘风珍 万勇善 张昆 吕玉英 张秀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13-19,共7页
以花生栽培品种山花15号与中花12号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的包含441个家系的F_(5-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4—2016年3个环境条件下(E1、E2和E3)种植,对荚果及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果宽、单果重... 以花生栽培品种山花15号与中花12号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的包含441个家系的F_(5-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4—2016年3个环境条件下(E1、E2和E3)种植,对荚果及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果宽、单果重、单仁重和果壳厚度主要受3对主基因控制,表现为完全等加性效应或加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11%、87.58%、78.12%和87.31%;果长主要受2对或3对主基因控制,基因间存在加性上位性或隐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90.29%。以上5个性状除单仁重外,在不同环境中遗传率均表现稳定,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单株生产力在3个环境中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22.49%,多基因遗传率平均为7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IL群体 荚果和籽仁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GDH1基因克隆及其功能标记开发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冰 张照贵 +1 位作者 王佳佳 李斯深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6-11,共6页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在植物体内催化合成谷氨酸的可逆反应,通过GDH固氮比谷氨酸合成酶途径更节省能量。在植物大多数组织中,GDH1是该基因家族中表达最高的基因,比其他GDH成员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普通...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在植物体内催化合成谷氨酸的可逆反应,通过GDH固氮比谷氨酸合成酶途径更节省能量。在植物大多数组织中,GDH1是该基因家族中表达最高的基因,比其他GDH成员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普通小麦基因组中分离了TaGDH1基因在A、B、D染色体组的序列。针对TaGDH1a基因在基因组DNA序列1 900-1 983 bp位置存在的核苷酸差异设计了一个插入/缺失标记,同时将该标记定位在5A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GDH1 同源克隆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A重测序定位花生含油量相关基因位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玉颖 于海洋 +5 位作者 吕玉英 杨会 张秀荣 张昆 刘风珍 万勇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本研究以花生高油品系农大D666与普通含油量品种P12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BSA重测序定位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QTLs。结果表明,F2群体单株含油量最大为61.91%,最小为47.04%,表现为连续变异,符合正态分布。经BSA重测序分析获得1个与... 本研究以花生高油品系农大D666与普通含油量品种P12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BSA重测序定位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QTLs。结果表明,F2群体单株含油量最大为61.91%,最小为47.04%,表现为连续变异,符合正态分布。经BSA重测序分析获得1个与花生籽仁含油量相关基因位点的候选区域,位于花生1号染色体的Arahy.01:15173647~18384005 bp,总长3.21 Mb,其中检测到318个SNP和53个注释基因,并在该候选区域内发现1个候选基因Arahy.55ECQ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BSA重测序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磷吸收速率和根系形态对低磷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君杰 朱素青 +4 位作者 骆璐 张秀荣 万勇善 刘风珍 张昆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3,共6页
为研究不同花生品种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本试验选用10个花生品种,其幼苗分别在足磷(0.6 mmol/LKH_(2)PO_(4))和低磷(0.01mmol/LKH_(2)PO_(4))营养液生长16~18d,将生长16d的幼苗移入磷浓度为0.2 mmol/LKH_(2)PO_(4)的营养液中处理,测... 为研究不同花生品种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本试验选用10个花生品种,其幼苗分别在足磷(0.6 mmol/LKH_(2)PO_(4))和低磷(0.01mmol/LKH_(2)PO_(4))营养液生长16~18d,将生长16d的幼苗移入磷浓度为0.2 mmol/LKH_(2)PO_(4)的营养液中处理,测定单株磷吸收速率,取生长18d的幼苗用以分析不同磷吸收能力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差异及特点。结果显示,低磷处理提高大多数花生品种的磷吸收能力,显著促进根系增大,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高于足磷处理。以低磷处理的单株磷吸收速率为依据,将10个花生品种分为磷吸收高效、磷吸收中效和磷吸收低效三类。在低磷处理下,磷吸收高效品种在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方面均显著大于磷吸收低效品种,其中鲁花3号主要通过增大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来提高磷吸收能力,山花14号主要通过降低比根长来提高磷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磷吸收速率 根系形态 低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花生花期相关QTL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华东 杨会 +4 位作者 吕玉英 张秀荣 张昆 刘风珍 万勇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花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花期相关性状(始花期、开花期和盛花期)直接影响花生的生育期,从而影响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以白沙1016(母本)与ICGV86699(父...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花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花期相关性状(始花期、开花期和盛花期)直接影响花生的生育期,从而影响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以白沙1016(母本)与ICGV86699(父本)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QTL IciMapping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对供试材料三个环境下始花期、开花期和盛花期性状进行QTL定位。在14个连锁群上定位到43个QTL,LOD值为2.50~10.20,表型变异贡献率为2.48%~11.04%,其中,Q_(IFD)-12-2、Q_(FD)-12-2、Q_(FBD)-12-2为调控始花期、开花期和盛花期的三个主效QTL,位于12号连锁群的同一标记区间内,区间长度2.58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开花期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AhDREB1基因花生T_2代植株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瑞杰 李文 +2 位作者 刘风珍 张昆 万勇善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72-78,共7页
DREB1(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与逆境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转Ah DREB1基因T2代花生植株及其受体品种丰花2号(对... DREB1(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与逆境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转Ah DREB1基因T2代花生植株及其受体品种丰花2号(对照)为材料,苗期用1%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分析胁迫前后植株表型和基因表达变化,并对SOD、POD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叶片保绿程度及根系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转基因植株DREB1基因表达量升高、响应盐胁迫速度比对照快。转基因植株参与盐胁迫响应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MDA含量低于对照,说明Ah DREB1基因过量表达能有效提高花生的耐盐性。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转基因单株4个,分别是D254、D380、D385、D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DREB1 表型 表达量 生理指标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