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E)组(n=45)和安静对照(C)组(n=45),有...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小鼠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有氧运动(E)组(n=45)和安静对照(C)组(n=45),有氧运动组小鼠进行75%VO2max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干预;两组分别至小鼠3、12、20月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后,处死取材(n=15);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蛋白mTOR、mTOR丝氨酸2448位点磷酸化[p-mTOR(Ser2448)]、核糖体S6蛋白激酶1苏氨酸389位点磷酸化[p-S6K1(Thr389)]、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丝氨酸65位点磷酸化[p-4EBP1(Ser65)]及其上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BDNF蛋白阳性细胞并计算积分光密度。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第3天开始,12月龄和20月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3月龄小鼠(P<0.05,P<0.01),且20月龄较12月龄逃避潜伏期更长(P<0.05,P<0.01);目标象限航程和原平台位置穿越次数,12月龄小鼠显著低于3月龄小鼠(P<0.05),20月龄小鼠目标象限航程显著低于3、12月龄小鼠(P<0.0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目标象限航程显著增加(P<0.01)。20月龄小鼠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及BDN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3月龄或12月龄小鼠(P<0.05,P<0.01);对于3月龄小鼠海马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表达水平,运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于12和20月龄小鼠p-mTOR(Ser2448)、p-S6K1(Thr389)、p-4EBP1(Ser65)表达水平,运动组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P<0.0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小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促进幼年小鼠认知功能发育并延缓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增龄性退变,这一作用效果可能通过激活幼年小鼠海马mTOR信号通路或抑制成年后该信号通路活性而实现;且提示mTOR信号通路活性对发育期小鼠海马记忆的必要性,但其过度活跃对老年小鼠认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展开更多
背景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尽管运动干预被广泛认为能改善这些状况,但同期有氧与抗阻训练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效果及其机制尚存在...背景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尽管运动干预被广泛认为能改善这些状况,但同期有氧与抗阻训练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效果及其机制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同期训练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心肺耐力、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指标的效果,为该类人群非药物无创疗法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同期训练运动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脂质代谢、糖尿病相关代谢标志物、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2024年3月。基于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质量,Meta分析由Stata16.0软件完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67例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同期训练运动干预组身体成分[BMI:WMD=-0.46,P<0.001;体脂百分比(BF%):WMD=-3.49,P<0.001;去脂体质量(FFM%):WMD=3.26,P<0.001;腰围(WC):WMD=-2.73,P<0.001;臀围(HC):WMD=-2.78,P<0.001]、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VO_(2max)):WMD=3.85,P<0.001]、脂质代谢[三酰甘油(TG):SMD=-1.48,P=0.007;总胆固醇(TC):SMD=-1.66,P=0.00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MD=1.10,P=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MD=-1.26,P=0.018]、糖尿病代谢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_(1c)):WMD=-0.86,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MD=-0.97,P<0.004;血糖(Glucose):SMD=-1.32,P=0.014]、炎症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1.98,P<0.001]显著改善。结论同期训练可显著改善伴有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健康相关结局指标,包括BMI、BF%、FFM%、WC、HC、VO_(2max)、TG、TC、HDL-C、LDL-C、HbA_(1c)、HOMA-IR、TNF-α,具体干预效果受训练总量及训练顺序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以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为目标脑区,在健康人群中探索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同时刺激多脑区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耐力运动,期间采用功能性...目的:以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为目标脑区,在健康人群中探索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同时刺激多脑区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耐力运动,期间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系统监测目标皮层运动终止时的血流动力学表现,通过分析皮层激活与运动时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脑区。其后采用多焦点tDCS针对性刺激目标脑区,分析和比较刺激前后最后阶段运动表现和下肢肌肉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RMS),评估刺激干预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结果:1)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在运动终止时大面积激活,其中运动皮层FC1h、FC2h、C1h和C2h的激活与运动时间显著负相关。2)相比刺激前,运动中的心率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刺激显著提高运动的做功量和骑行转速。3)推进期,相比刺激前,股直肌、股四头肌内侧、股四头肌外侧和胫骨前肌的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二头肌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提拉期,相比刺激前,股二头肌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四头肌内侧的RMS在刺激后呈现高的激活水平,腓肠肌外侧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结论:多焦点tDCS特异性激活运动皮层提高了骑行耐力表现和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多焦点tDCS可能是增强耐力运动表现的一种有效手段。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尽管运动干预被广泛认为能改善这些状况,但同期有氧与抗阻训练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效果及其机制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同期训练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心肺耐力、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指标的效果,为该类人群非药物无创疗法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同期训练运动对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脂质代谢、糖尿病相关代谢标志物、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2024年3月。基于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质量,Meta分析由Stata16.0软件完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67例伴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同期训练运动干预组身体成分[BMI:WMD=-0.46,P<0.001;体脂百分比(BF%):WMD=-3.49,P<0.001;去脂体质量(FFM%):WMD=3.26,P<0.001;腰围(WC):WMD=-2.73,P<0.001;臀围(HC):WMD=-2.78,P<0.001]、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VO_(2max)):WMD=3.85,P<0.001]、脂质代谢[三酰甘油(TG):SMD=-1.48,P=0.007;总胆固醇(TC):SMD=-1.66,P=0.00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MD=1.10,P=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MD=-1.26,P=0.018]、糖尿病代谢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_(1c)):WMD=-0.86,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MD=-0.97,P<0.004;血糖(Glucose):SMD=-1.32,P=0.014]、炎症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1.98,P<0.001]显著改善。结论同期训练可显著改善伴有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健康相关结局指标,包括BMI、BF%、FFM%、WC、HC、VO_(2max)、TG、TC、HDL-C、LDL-C、HbA_(1c)、HOMA-IR、TNF-α,具体干预效果受训练总量及训练顺序影响。
文摘目的:以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为目标脑区,在健康人群中探索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同时刺激多脑区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耐力运动,期间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系统监测目标皮层运动终止时的血流动力学表现,通过分析皮层激活与运动时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脑区。其后采用多焦点tDCS针对性刺激目标脑区,分析和比较刺激前后最后阶段运动表现和下肢肌肉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RMS),评估刺激干预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结果:1)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在运动终止时大面积激活,其中运动皮层FC1h、FC2h、C1h和C2h的激活与运动时间显著负相关。2)相比刺激前,运动中的心率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刺激显著提高运动的做功量和骑行转速。3)推进期,相比刺激前,股直肌、股四头肌内侧、股四头肌外侧和胫骨前肌的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二头肌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提拉期,相比刺激前,股二头肌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四头肌内侧的RMS在刺激后呈现高的激活水平,腓肠肌外侧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结论:多焦点tDCS特异性激活运动皮层提高了骑行耐力表现和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多焦点tDCS可能是增强耐力运动表现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