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与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张明明 邢冰寒 +1 位作者 马爽 迟归兵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62-67,70,共7页
为明确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土壤喷雾处理对冬小麦(Winter wheat)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在冬小麦播后苗前... 为明确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土壤喷雾处理对冬小麦(Winter wheat)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在冬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1次,能有效地防治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对雀麦(Bromus japonicus)的防效略低于对其他杂草。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44、180、216、360 g a.i./hm^(2)的剂量下,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药后30 d总株防效分别为:88.22%、91.08%、94.27%、97.13%,药后165 d总株防效分别为:87.07%、90.34%、93.45%、96.21%,鲜重防效分别为:87.93%、91.44%、94.15%、96.76%,防治效果较好,且对供试冬小麦万丰826安全,相较于空白对照增产率为14.48%~15.13%。因此,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作为冬小麦田除草剂具有显著优势,采用土壤喷雾法防治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推荐剂量为144~216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 冬小麦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玉米田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凯悦 李琦 +1 位作者 马爽 刘亦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0期119-122,共4页
[目的]明确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不同剂量条件下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 [目的]明确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不同剂量条件下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345.00、431.25、517.50、862.50 g/hm^(2)的处理下,施药后30 d对试验玉米田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6.8%、92.8%、95.7%、99.1%,相比空白对照玉米的增产率分别为9.42%、14.28%、16.97%、20.76%。其中,在517.50、862.50 g/hm^(2)处理剂量下,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各处理剂量下,均未发现玉米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对玉米安全。[结论]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玉米田采用茎叶喷雾,对玉米安全,无药害发生,除草效果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苯唑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玉米 杂草防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德良 吴希宝 +4 位作者 高祥文 赵圣英 宋化稳 庄占兴 于伟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138,共6页
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的毒力,并开展了高效药剂联合毒力评价及打孔注射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联苯菊酯、呋虫胺、阿维菌素... 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的毒力,并开展了高效药剂联合毒力评价及打孔注射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联苯菊酯、呋虫胺、阿维菌素、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毒力相对较高,对成虫的LC_(50)值分别为2.525、5.823、6.665、7.659、8.361、9.679 mg/L,对若虫的LC_(50)值分别为1.145、4.686、4.435、5.406、2.781、6.918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有效成分量以1∶2的比例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达157.3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有效成分配比1∶2)10 mL/棵、15 mL/棵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相对较好,药后10 d防效达80%以上,药后20 d和30 d防效保持90%以上,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5 mL/棵、10%噻虫嗪微乳剂10 mL/棵、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 mL/棵处理药后20 d和30 d防效在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悬铃木方翅网蝽 毒力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区甜菜害虫种类及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4
作者 陈海军 刘哲康 +5 位作者 孙剑 张菡 张晶晶 张学会 齐树森 李勤 《中国果菜》 2025年第9期54-62,共9页
于2023年5—10月和2024年的5—9月,通过设置样地法,徒手采集受害叶片或茎秆、性引诱剂诱集、网扫采集结合马氏网诱集对北疆3个地区(昌吉州、伊犁地区和塔城地区)7个县市25个甜菜地块的害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 于2023年5—10月和2024年的5—9月,通过设置样地法,徒手采集受害叶片或茎秆、性引诱剂诱集、网扫采集结合马氏网诱集对北疆3个地区(昌吉州、伊犁地区和塔城地区)7个县市25个甜菜地块的害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甜菜害虫的饲养,观察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结果表明,6种甜菜害虫,分别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甜菜潜叶蝇(Pegomyia hyosciami Panzer)、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和寄生性天敌昆虫3总科9个科被发现。明确了甜菜筒喙象和甜菜夜蛾为甜菜的两种重要害虫,提供了以上6种甜菜害虫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供了4种甜菜害虫的种群动态图以及各虫态及其危害图板,为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甜菜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害虫 发生规律 危害特点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