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与行为冲动性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四华 杨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和行为冲动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大学一至三年级本科生224名[男97名,女127名;年龄18~24岁],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社会排斥组)完成社会排斥的网络掷球任务(CP),另一组(非社会排斥组)... 目的:探讨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和行为冲动性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大学一至三年级本科生224名[男97名,女127名;年龄18~24岁],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社会排斥组)完成社会排斥的网络掷球任务(CP),另一组(非社会排斥组)完成非社会排斥的网络掷球任务,两组随后依次完成愤怒情绪自评问卷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用于测量个体的行为冲动性)。结果:社会排斥组的愤怒情绪自评问卷得分和BART未爆气球被吹的平均次数均高于非社会排斥组(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行为冲动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P〈0.001),引入愤怒情绪中介变量后,社会排斥对行为冲动性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14,P〉0.05),社会排斥对愤怒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9,P〈0.001),愤怒情绪对行为冲动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3,P〈0.01);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愤怒情绪是社会排斥与行为冲动性之间的完全中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6.5%。结论:本研究提示,社会排斥增强个体的行为冲动性,愤怒情绪在社会排斥与行为冲动性间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气球冒险任务 社会排斥 情绪 冲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基因调控网络的基因关联分析算法
2
作者 李志杰 廖莎 +1 位作者 刘安丰 李青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基因调控网络是基于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对基因之间表达关系依赖程度的一种仿真或重建。从基因表达数据挖掘基因之间存在的一定程度因果关系,对重构基因调控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频繁原子序列关联熵的基因关联分析算法... 基因调控网络是基于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对基因之间表达关系依赖程度的一种仿真或重建。从基因表达数据挖掘基因之间存在的一定程度因果关系,对重构基因调控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频繁原子序列关联熵的基因关联分析算法,通过基因关联熵有效识别基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构建基因关联贝叶斯调控网络(gene association based Bayesian regulatory,GABR)。与基因贝叶斯网络描述基因表达水平值之间依赖关系不同,GABR是一种基因序列贝叶斯网络,基因关联分析对象是生物组织样本的基因表达值排序并置换为基因列下标所形成的序列。算法的优势在于基因变量取值原子序列,该基因为原子序列的结果,基因关联熵以及条件概率分布的计算更符合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生物本质特征。ALARM网络模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关联分析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同类算法。在酵母菌微阵列基因数据GDS2267和小鼠胚胎基因GSE76118等GEO数据集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GABR方法重构的基因调控网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数据 基因调控 频繁原子序列 关联熵 基因序列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共表达邻接网络的癌症致病基因预测算法
3
作者 李志杰 廖旭红 +1 位作者 李青蓝 刘丽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的癌症基因表达数据,利用计算方法进行致病基因预测成为癌症研究领域新的热点。然而,目前致病基因预测大多基于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等,很少考虑网络局部连接与基因差异表达间...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的癌症基因表达数据,利用计算方法进行致病基因预测成为癌症研究领域新的热点。然而,目前致病基因预测大多基于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等,很少考虑网络局部连接与基因差异表达间的潜在联系。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利用患病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数据,通过互信息计算基因间的相关性并构建邻接网络,然后设计特征向量模型用于癌症致病基因预测。向量特征包括候选基因及其近邻的差异表达信息。从TCGA,OMIM和GEO等公共数据库获取癌症相关的致病与非致病基因以及患病前后基因差异表达数据进行实验,利用邻接网络中基因及其近邻的差异表达信息进行癌症致病基因预测(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of Gene and Nearest Neighbor for Cancer Pathogenic Gene Prediction,DICPG)。实验结果表明,DICPG癌症基因分类模型的生物学意义明显,分类精度和AUC等性能指标优于同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差异表达数据 邻接网络 候选基因 基因特征向量 癌症致病基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关联分析的贝叶斯网络疾病样本分类算法
4
作者 李志杰 廖旭红 +1 位作者 李元香 李青蓝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9-3458,共10页
基因表达数据作为生物学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大数据,尽管基因表达值都是普通的实数值,但它们的相似性不是基于欧氏距离度量,而是基于基因表达值是否展现同升同降趋势。目前的基因贝叶斯网络以基因表达水平值为节点随机变量,没有体现这种子... 基因表达数据作为生物学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大数据,尽管基因表达值都是普通的实数值,但它们的相似性不是基于欧氏距离度量,而是基于基因表达值是否展现同升同降趋势。目前的基因贝叶斯网络以基因表达水平值为节点随机变量,没有体现这种子空间模式的相似性。因此,提出基于基因关联分析的贝叶斯网络疾病分类算法(BCGA),从带类标签的疾病样本-基因表达数据中学习贝叶斯网络并预测新疾病样本的分类。首先,将疾病样本离散化过滤以选择基因,并将降维后的基因表达值排序和置换为基因列下标;其次,分解基因列下标序列为长度为2的原子序列集合,而这个集合的频繁原子序列对应一对基因的关联关系;最后,通过基因关联熵度量因果关系,并用于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BCGA的参数学习也变得很容易,基因节点的条件概率分布只要统计该基因的原子序列和父节点基因的原子序列出现频次即可。在多个肿瘤和非肿瘤基因表达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的同类算法,BCGA的疾病分类准确率明显提高,分析时间有效缩短;另外,BCGA使用基因关联熵代替条件独立性,使用基因原子序列代替基因表达值,可以更好地拟合基因表达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数据 频繁原子序列 基因关联熵 基因序列贝叶斯网络 疾病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5在TRAIL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远方 杨东亮 +1 位作者 陆士新 陈有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研究DR5在介导TRAIL凋亡信号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人DR5细胞外全长结构域重组DR5免疫BALB C小鼠 ,制备抗DR5单克隆抗体 ;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 ;采用TRAIL凋亡检测试剂盒 ,检测Jurkat细胞凋亡率及抗DR5单克隆... 目的 :研究DR5在介导TRAIL凋亡信号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人DR5细胞外全长结构域重组DR5免疫BALB C小鼠 ,制备抗DR5单克隆抗体 ;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表面DR5表达水平 ;采用TRAIL凋亡检测试剂盒 ,检测Jurkat细胞凋亡率及抗DR5单克隆抗体对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阻断率。结果 :DR5在Jurkat细胞表面的表达率为 94 83% ,TRAIL和抗TRAIL单克隆抗体能够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呈现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TRAIL浓度在 5 0~ 10 0ng ml时 ,杀伤率达 90 %以上。预先用抗DR5单克隆抗体与Jurkat细胞作用后 ,TRAIL对Jurkat细胞的杀伤功能几乎完全被mAb所阻断 ,其平均阻断率达90 4 9%。结论 :DR5在TRAIL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5 凋亡 抗DR5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肉Ⅱ型肌球蛋白在细胞骨架网络中动力学行为的图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小川 沈超 +2 位作者 聂巍 刘峰 孟小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55,共12页
贴壁细胞的形状和弹性(硬度)与细胞骨架网络的形态以及纤维的交联方式密切相关.而细胞骨架网络的形态和组成与细胞中的二型肌球蛋白的活动,尤其是肌球蛋白组装成的肌球蛋白粗丝(minifilament)的活动有关.细胞通过与其外部环境的机械传感... 贴壁细胞的形状和弹性(硬度)与细胞骨架网络的形态以及纤维的交联方式密切相关.而细胞骨架网络的形态和组成与细胞中的二型肌球蛋白的活动,尤其是肌球蛋白组装成的肌球蛋白粗丝(minifilament)的活动有关.细胞通过与其外部环境的机械传感(mechanosensing)来调节二型肌球蛋白的活动和肌球蛋白粗丝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细胞骨架网络重组(remodeling)的控制.当前对活体细胞内二型肌球蛋白的研究从实验测量到理论模型的建立之间还有不小距离,主要是因为直接测量会对细胞结构和生理活动产生影响,而间接测量不能得到肌球蛋白在细胞内活动的准确数据.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新的免疫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例如免疫荧光蛋白图像追踪和局部图像相关函数分析技术,分析He La细胞体内肌球蛋白在细胞骨架网络中的动态分布,总结出肌球蛋白主导的细胞骨架和张力纤维组装与分解过程中的基本动力学规律.图像分析结果说明:肌球蛋白纤维在细胞骨架网络构建过程中依次动态处于组装与分解状态,通过其粗丝相对旋转对齐与收缩产生张力以维持纤维束稳定,并形成有不同肌球蛋白和粘着斑数量与分布形态的三类稳定性肌动球蛋白网络,其稳定性和收缩力大小呈正相关、与所结合肌球蛋白数量密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粗丝 肌动球蛋白 细胞骨架网络 张力纤维 图像相关函数 绿色免疫荧光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受体P2X_7激活介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秀兰 张梅 +1 位作者 葛坚 Claire H.Mitchell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1)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Aminostilbamidine以标记RGCs,检测P2X7激动剂BzATP(0、50、100、500!mol/L)和特异性拮抗剂OxATP(1...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1)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Aminostilbamidine以标记RGCs,检测P2X7激动剂BzATP(0、50、100、500!mol/L)和特异性拮抗剂OxATP(100!mol/L)对体外培养RGCs存活率的影响;(2)体外培养未经Aminostilbamidine标记的新生大鼠RGCs,以10!mol/L钙离子(Ca2+)荧光染料Fura-2标记后,利用Ca2+影像测定仪分别测定P2X7激动剂BzATP(50!mol/L)和拮抗剂OxATP(100!mol/L)对RGCs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P2X7受体激动剂BzATP可引起体外培养的RGCs死亡,反应呈剂量依赖性,EC50=35!mol/L。在50!mol/L浓度下,BzATP约杀死30%的RGCs;而100!mol/LOxATP则可明显减轻BzATP对RGCs的毒性作用,使RGCs存活率从77%±4%提高至96%±3%(P<0.001)。BzATP可引起RGCs胞内Ca2+持续升高,在50!mol/L浓度下可使胞内Ca2+升高(1022±113)nmol/L。在OxATP作用下,BzATP介导的Ca2+升高幅度显著降低,仅升高(63±13)nmol/L(P<0.001)。【结论】嘌呤能P2X7受体激活可导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P2X7受体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受体P2X_7激活谷氨酸受体NMDA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秀兰 张梅 +2 位作者 胡慧玲 Claire H.Mitchell 葛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和谷氨酸受体NMDA激活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①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Aminostilbamidine标记RGC,NMDA受体通道拮抗剂MK-801、APV和Memantine分别与P... 【目的】研究嘌呤受体P2X7和谷氨酸受体NMDA激活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①对新生Long-Evan大鼠进行上丘注射荧光标记物Aminostilbamidine标记RGC,NMDA受体通道拮抗剂MK-801、APV和Memantine分别与P2X7受体激动剂BzATP共培养,检测它们对体外培养RGC存活率的影响;②未经Aminostilbamidine标记的新生大鼠RGC,以10μmol/L钙离子(Ca2+)荧光染料Fura-2标记后,利用Ca2+影像测定仪分别测定BzATP及三种NMDA拮抗剂对RGC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1)三种NMDA拮抗剂均分别不同程度阻断BzATP引起的RGC凋亡。BzATP在50μmol/L浓度下,约杀死(36%±2%)的RGC,而MK-801(10μmol/L)、APV(100μmol/L)和Memantine(100μmol/L)则均可明显减轻BzATP对RGC的毒性作用,使RGC存活率分别提高至(96%±4%,P<0.001)、(80%±5%,P=0.010)和(76%±9%,P=0.144)。(2)BzATP可引起RGC胞内Ca2+持续升高,在50μmol/L浓度下可使胞内Ca2+升高至(1183±109)nmol/L。而MK-801(10μmol/L)、APV(300μmol/L)和Memantine(30μmol/L)则均可显著降低BzATP介导的Ca2+升高幅度,分别为(76%±7%,P=0.003)、(51%±17%,P=0.033)和(55%±16%,P=0.025)。【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可阻断嘌呤受体P2X7激活诱导的RGC凋亡。P2X7受体和NMDA受体通道激活可能共同介导着兴奋性神经毒作用且P2X7在NMDA受体的上一环节先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P2X7受体 N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灰度图像的快速矩计算算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郑运平 常宜斌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19-2634,共16页
矩是描述图像特征的一个重要算子,矩计算的效率与图像表示方法直接相关.非对称逆布局的模式表示模型(Non-symmetry and Anti-packing pattern representation Model,NAM)是一个有效的模式表示模型.位平面分解(Binary-bit Plane Decompos... 矩是描述图像特征的一个重要算子,矩计算的效率与图像表示方法直接相关.非对称逆布局的模式表示模型(Non-symmetry and Anti-packing pattern representation Model,NAM)是一个有效的模式表示模型.位平面分解(Binary-bit Plane Decomposition,BPD)是降低灰度或彩色图像复杂度的一种良好方法.鉴于传统图像块表示(Image Block Representation,IBR)的块扫描方法的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NAM块扫描方法,它是一种"无偏向"的块扫描方法.基于新的NAM块扫描方法,该文提出了二值图像的一种新的NAM表示方法,其贪心准则为:每次寻找一个在当前看来最大的矩形子模式.与IBR表示方法相比,在不改变时间复杂度的情况下,该表示方法能进一步减少矩形子模式的总数量.基于新的NAM表示和BPD方法,通过调整参与矩计算的位平面的参数,该文给出了矩计算的一个重要定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灰度图像的快速矩计算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形式化描述和复杂度分析,该算法不仅能实现矩的精确计算,也能实现矩的近似计算.以惯用的"Lena"、"F16"、"Peppers"标准图像及南加州大学标准纹理库中的纹理图像(http://sipi.usc.edu/database/database.php?volume=textures)、医学图像等为测试对象,实验结果表明:在丢失5个低位位平面情况下,传统矩计算的平均时间分别是Spiliotis算法和该文算法平均时间的35.5182和53.9527倍,也即,该文算法比当前最快的Spiliotis算法还要快28.87%,因而是灰度图像的一种快速矩计算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计算 几何矩 位平面分解 非对称逆布局的模式表示模型 灰度图像 图像块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 VRTA通过GC/Sp1和p53顺式元件上调survivin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建明 Erle S.ROBERTSO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定位survivin基因启动子中参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复制转录激活因子(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RTA)上调survivin表达的重要元件。方法:构建survivin基因启动... 目的:定位survivin基因启动子中参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复制转录激活因子(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RTA)上调survivin表达的重要元件。方法:构建survivin基因启动子的突变报告质粒,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定位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域能与RTA相互作用的顺式元件。结果:突变GC/Sp1和p53两个结合位点启动子活性几乎完全关闭,p53顺式作用元件对RTA上调survivin基因启动子活性具有协同作用。结论:KSHV RTA能够与survivin基因启动子中的GC/Sp1和p53顺式元件相互作用,特异性地增强survivin基因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复制转录激活因子 Survivin GC/Sp1 P53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蚴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的建立及其功能测定:Ⅰ.T细胞克隆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矫矫 Nabil Galal Fathelbab +1 位作者 Peter Perrin S.Michael Phillips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本文报道了用早期感染曼氏血吸虫的C57BL/6小鼠纵隔淋巴结细胞建立七株对血吸虫尾拗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其中两株在被动免疫转移试验中对血吸虫的攻击感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证明七株T细胞克隆均为Thyl.... 本文报道了用早期感染曼氏血吸虫的C57BL/6小鼠纵隔淋巴结细胞建立七株对血吸虫尾拗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其中两株在被动免疫转移试验中对血吸虫的攻击感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证明七株T细胞克隆均为Thyl.2^+、 L_3T_4^+、 Lyt2^-的T辅助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克隆 曼氏血吸虫 T辅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马鬃山地区早白垩世黎明角龙属(恐龙:新角龙类)一未定种(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尤海鲁 Eric MORSCHHAUSER +1 位作者 Peter DODSON 李大庆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记述了基干新角龙类恐龙黎明角龙属一未定种。标本发现于中国西北马鬃山地区俞井子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包括一关联的具有头骨带下颌的部分骨架。未定种与模式种(皱褶种)相比具有较长的吻部,较窄的鼻骨及其他一些特征。该未定种的发现... 记述了基干新角龙类恐龙黎明角龙属一未定种。标本发现于中国西北马鬃山地区俞井子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包括一关联的具有头骨带下颌的部分骨架。未定种与模式种(皱褶种)相比具有较长的吻部,较窄的鼻骨及其他一些特征。该未定种的发现使黎明角龙属的地理分布范围向南东延伸了约100km,也使马鬃山地区的早白垩世成为世界上惟一保存大量基干新角龙类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鬃山地区 俞井子盆地 早白垩世 新民堡群 恐龙 新角龙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5 mRNA的实时RT-PCR定量检测
13
作者 唐力 王斌 +3 位作者 赖建平 Steven D.Douglas 霍文哲 杨继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8-558,560,共2页
关键词 CCR5mRNA 实时RT-PCR定量检测 分子信标 引物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在脑室周器官及丘脑下部的分布及其对饮水行为的神经内分泌控制
14
作者 张殿明 M.L.Weiss +2 位作者 R.R.Miselis A.N.Epstein E.stellar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15-19,82,共6页
本文以电破坏穹窿下器官,以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酶追综及[[^(14)C]]-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电子计算机图象程序处理等综合技术,观察Sprague~Dawley系大鼠在脑室及静脉内注入血管紧张素Ⅱ后,脑室周器官及丘脑下部的行为神经内分泌作用。... 本文以电破坏穹窿下器官,以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酶追综及[[^(14)C]]-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电子计算机图象程序处理等综合技术,观察Sprague~Dawley系大鼠在脑室及静脉内注入血管紧张素Ⅱ后,脑室周器官及丘脑下部的行为神经内分泌作用。结果表明:穹窿下器官、正中隆起、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及神经垂体的[[^(14)C]]-脱氧葡萄糖摄取相对视密度明显增高,提示这些结构在血管紧张素致渴饮水行为中,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内分泌作用。穹窿下器官是感受血管紧张素最敏感结构之一,它与丘脑下部的神经内分泌核群密切联系。电破坏穹窿下器官则大鼠失去在迷宫内快速奔跑饮水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穹窿下器官 终板血管器官 正中隆起 [^(14)C]—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蚴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的建立及其功能测定——Ⅱ.T细胞克隆的功能测定
15
作者 林矫矫 Nabil Galal Fathelbab +1 位作者 Kin-MuLee S.Michael Phillips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从早期感染曼氏血吸虫的C_(57)BL/6小鼠纵隔淋巴结细胞建立七株T细胞克隆。H^3-标记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显示可溶性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ConA和重组的人IL-2可促进这些T克隆细胞增殖,可溶性曼氏血吸虫虫卵抗原、成虫抗原及非特异性抗原PP... 从早期感染曼氏血吸虫的C_(57)BL/6小鼠纵隔淋巴结细胞建立七株T细胞克隆。H^3-标记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显示可溶性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ConA和重组的人IL-2可促进这些T克隆细胞增殖,可溶性曼氏血吸虫虫卵抗原、成虫抗原及非特异性抗原PPD、纯化的老鼠IL-4均不起作用;体外实验显示T克隆细胞可诱导和增强对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性的肉芽肿反应;体内实验证实它们可调节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文的结果为加深理解血吸虫病的免疫机制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克隆 曼氏血吸虫 Ⅰ型T辅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奥芬(Thiorphan)物质对离体兔虹膜括约肌的作用
16
作者 杜蜀华 Theodore Krupin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78-379,共2页
研究了塞奥芬(Thiorphan)物质(10^(-9)mol/L~10^(-4)mol/L)可引起离体兔虹膜括约肌的收缩,增强10^(-9)mol/L~10^(-6)mol/L P物质所致的括约肌收缩,其作用不为阿托品所阻断。提示塞奥芬在神经肽P物质参与的瞳孔反应中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塞奥芬 P物质 神经肽 虹膜括约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制备初报
17
作者 林矫矫 S.M.Phillips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用曼氏血吸虫抗原特异性的保护性单抗D6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1只免疫兔分离得到的免疫血清在ELISA试验中对单抗D6的反应,比对血吸虫的其它两株同亚型抗原特异性单抗N(122)和N(34)的反应强,能强烈地抑制单抗... 用曼氏血吸虫抗原特异性的保护性单抗D6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1只免疫兔分离得到的免疫血清在ELISA试验中对单抗D6的反应,比对血吸虫的其它两株同亚型抗原特异性单抗N(122)和N(34)的反应强,能强烈地抑制单抗D6识别曼氏血吸虫尾蚴抗原(CAP)和虫卵抗原(SEA),而不能抑制单抗N(122)和N(34)识别CAP和SEA。多次实验的结果还证明,单抗D6免疫兔血清不能识别CAP和SEA,正常兔血清不能抑制单抗D6识别CAP和SEA。单抗D6免疫兔血清经饱和硫酸铵和结合有正常小鼠血清蛋白的免疫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其免疫原性不变。这些结果说明,免疫兔血清中含有抗保护性单抗D6的抗独特型抗体。日后可用它免疫动物,探索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在血吸虫病免疫预防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抗独特型抗体 血清 CAP 曼氏血吸虫病 抗原特异性 抑制 初报 抗N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家族生物活性及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丽 陈有海 谢伟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9-1093,共5页
TIPE(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rotein 8-like)家族是新近报道的免疫和肿瘤调节因子。该家族拥有四个高度同源的成员:TNFAIP8(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TIPE1(TNFAIP8L1),TIPE2(TNFAIP8L2)和TIPE3(TNF... TIPE(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rotein 8-like)家族是新近报道的免疫和肿瘤调节因子。该家族拥有四个高度同源的成员:TNFAIP8(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TIPE1(TNFAIP8L1),TIPE2(TNFAIP8L2)和TIPE3(TNFAIP8L3)。它们虽然结构相似,但在组织、器官上的表达不同,在生物学功能及疾病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别。TNFAIP8具有抑制细菌感染与促肿瘤迁移的作用;TIPE2是一种免疫和炎症负调控因子,可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TIPE1可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抑瘤效应;TIPE3可特异性结合磷脂第二信使,促进肿瘤生成。随着研究的深入,TIPE家族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其具体生物活性与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类似1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类似2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8类似3 炎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V RTA通过上调宿主细胞survivin表达促进病毒子代产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建明 Erle S.ROBERTSO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研究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复制及转录激活因子(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RTA)上调宿主细胞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构建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筛... 目的:研究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复制及转录激活因子(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RTA)上调宿主细胞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构建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筛选稳定感染的JSC细胞,用Western blot证实survivin抑制的KSHV阳性细胞成功构建。Survivin抑制的JSC细胞经TPA诱导48 h后,用PCR检测病毒子DNA;在TPA诱导24、48和72 h后分别用realtime PCR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裂解基因ORF57和TK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TPA诱导的JSC-shSur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病毒子代产生减少,病毒裂解基因表达下调,细胞凋亡率增加(P <0. 05)。结论:KSHV RTA能够利用survivin信号通路延缓裂解性感染宿主细胞的凋亡,并促进病毒子代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复制及转录激活因子 存活蛋白 细胞凋亡 病毒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