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护理防控操作规范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芳 高岚 +5 位作者 霍春暖 魏娜 杨倩倩 杜鸿雁 梁涛 杨莘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7期748-751,共4页
目的:帮助护士掌握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评估内容,明确干预策略,规范实施防控技术,提高护士操作的正确性与准确度。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近30年来神经疾病并发HAP的相关文献,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 目的:帮助护士掌握神经重症疾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评估内容,明确干预策略,规范实施防控技术,提高护士操作的正确性与准确度。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近30年来神经疾病并发HAP的相关文献,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2009,进行证据和推荐意见确认,将防控HAP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进行梳理。结果:制定出翻身扣背、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口腔护理等神经重症患者预防HAP的可行性操作规范。结论:本规范可促使神经重症疾病护理人员早期、安全、有效地评估与实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疾病 肺炎 护理防控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和资质认证制度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建平 魏翠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专科医师 神经内科 医疗水平 社会卫生服务 系统疾病 性疾病 病种 资质认证制度 增高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 Ⅱ和改良NAS在神经内科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芳 龚立超 +1 位作者 黄兴 余萌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7-1731,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Nursing Activities Score,NAS)在预测成人神经内科ICU护理人力需求配置中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APACHE...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Nursing Activities Score,NAS)在预测成人神经内科ICU护理人力需求配置中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采用APACHE Ⅱ、改良NAS对神经内科ICU 314例次的患者进行评分,预测护理人力的配置需求,并与实际护患比进行比较。结果:APACHE Ⅱ预测护患比明显高于改良NAS和实际护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NAS预测和实际护患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预测护患比最高(0.50:1.00〜1.50:1.00);APACHE Ⅱ在不同GCS评分、不同住院时长以及不同疾病诊断中预测的护患比需求最高,改良NAS在不同班次中预测护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较长同时伴有并发症时,可采用APACHE Ⅱ对人力进行调整;不同班次尤其白班且基础护理工作量较大时,可采用改良NAS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人力资源 配置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油治疗神经内科ICU患者急性肛周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晓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紫草油治疗神经内科ICU患者急性肛周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20例符合急性肛周湿疹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ICU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和观察组(紫草油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紫草油治疗神经内科ICU患者急性肛周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20例符合急性肛周湿疹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ICU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复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和观察组(紫草油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病情评分、Braden评分、治疗有效率,疗程)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原发病构成、治疗前病情评分和Braden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情评分、Braden评分、总有效率及疗程分别为(0.60±0.99)和(1.0±0.85)、(18.37±1.38)和(14.25±1.36)、91.7%和66.7%、(3.17±2.83)d和(6.34±2.9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病情越轻,紫草油的痊愈率(Ⅰ度97.2%、Ⅱ度41.7%、Ⅲ度8.3%)和总有效率(Ⅰ度100%、Ⅱ度100%、Ⅲ度58.3%)越高,平均疗程越短[Ⅰ度(2.92±1.03)d、Ⅱ度(5.25±2.90)d、Ⅲ度(9.50±2.7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紫草油治疗神经内科ICU患者急性肛周湿疹安全、有效,且治疗越早、病情越轻,则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湿疹 紫草油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诊治重症卒中临床能力培训的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 宿英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9期803-804,共2页
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重症患者具有并发症多、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应该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进行神经专科知识和重症医学知识综合能力的培训,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内科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探... 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重症患者具有并发症多、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应该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进行神经专科知识和重症医学知识综合能力的培训,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内科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和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培训 教学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进行性四肢无力9年,足尖行走4年(下)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症(Emery-Dreifussmuscular dystrophy,EDMD)——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向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8-448,F0003,共2页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遗传病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工作初探
7
作者 张通 姜凤英 +3 位作者 颜振瀛 丁长华 李大蓉 张书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B06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教学工作 授课环节 改进 典型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认识基因变异解读,提升神经遗传病的精准诊疗能力
8
作者 王朝东 李旭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神经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大类临床诊断困难、发病率低,但种类繁多的疾病。而且临床表现多样,分子机制复杂,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极高,多数临床医生无法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并给予精准治疗。
关键词 临床医生 精准治疗 临床诊断 神经遗传病 遗传异质性 基因变异 遗传代谢性疾病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老年认知障碍福利多元照护体系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市X医院老年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杜今 张红宇 +2 位作者 乔雨晨 刘一凡 李璐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51-1660,共10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认知障碍患病人数与日俱增,这一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与压力。现阶段,老年认知障碍在国家及社会层面关注度低、主动筛查和识别能力弱、治疗及照护成本高、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认知障碍患病人数与日俱增,这一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与压力。现阶段,老年认知障碍在国家及社会层面关注度低、主动筛查和识别能力弱、治疗及照护成本高、社会服务体系碎片化等问题凸显,积极探索构建由政府、医疗机构、社区、慈善团体、市场及民间社会组织等多元福利主体构成的覆盖老年认知障碍病程全周期的照护体系势在必行。研究基于北京市X医院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庭全周期支援项目实践,以福利多元理论为框架,通过行动研究构建老年认知障碍福利多元照护体系的实施路径与机制。基于老年认知障碍群体现实样态的描绘,健康社会工作者打破原有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存在的服务对象单一、服务场所禁锢、患者不同疾病周期需求割裂及资源链接成效欠佳等弊端,转而使用健康社会工作的视角,利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尝试从认知障碍疾病管理的4个阶段进行破局:在认知障碍疾病早发现阶段,能够明确服务主体的职责,实现服务成效的最大化;在认知障碍疾病早治疗阶段,能够打通服务主体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价值化流动;在认知障碍患者疾病自我管理阶段,能够调动服务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服务对象的积极转变;在认知障碍友好化倡导阶段,能够回应服务主体的内在需求,实现照护体系的可持续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社会工作者 老年人 福利多元 行动研究 全周期支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振荡在意识障碍诊疗中的应用展望
10
作者 张慧敏 单大卫 张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93-4096,共4页
意识障碍(DO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挑战性,DOC的神经机制之一是神经振荡同步性及连接性的破坏。本文从神经振荡应用于DOC诊疗的理论基础、应用进展以及存在不足3个方面评述了神经振荡在DOC诊疗中的研究进展。神经振荡即神经元群在特定条件... 意识障碍(DO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挑战性,DOC的神经机制之一是神经振荡同步性及连接性的破坏。本文从神经振荡应用于DOC诊疗的理论基础、应用进展以及存在不足3个方面评述了神经振荡在DOC诊疗中的研究进展。神经振荡即神经元群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周期性、同步性的放电活动,在不同程度DOC中神经振荡的频谱特征、相位同步及对神经调控反应方面有明显差异,基于脑电图(EEG)的神经振荡分析揭示了不同意识水平下的信息传递及处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更准确地区分不同程度DOC以及通过调节神经振荡达到DOC促醒治疗的目的。尽管目前仍存在机制研究不深入、应用转化较慢等问题,但神经振荡已在DOC的诊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神经振荡 脑电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罕见病的孤儿药治疗进展
11
作者 张小钰 李宛霖 +3 位作者 赵振博 赵雅彤 丁岩 王华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罕见病是一类患病率低、病因不明、症状严重、治疗效果差的疾病。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罕见病的药品常被称为孤儿药。因罕见病患病人数少和企业研发资金有限等问题,导致其药品种类稀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但近年随着公众对罕见疾病的认... 罕见病是一类患病率低、病因不明、症状严重、治疗效果差的疾病。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罕见病的药品常被称为孤儿药。因罕见病患病人数少和企业研发资金有限等问题,导致其药品种类稀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但近年随着公众对罕见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激励性政策的出台及研究投入的增加,孤儿药的研发进展迅速,其中肿瘤、儿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孤儿药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很多的罕见病都会累及神经和肌肉系统。因此,本文将围绕神经系统罕见疾病的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孤儿药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在运动调控睡眠-觉醒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莉娟 耿雅萱 +2 位作者 李科 黄朝阳 毛兰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睡眠是与觉醒状态交替转换的一种本能行为,它有助于机体恢复细胞能量、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巩固学习记忆等,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工作生活等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解析其发生机... 睡眠是与觉醒状态交替转换的一种本能行为,它有助于机体恢复细胞能量、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巩固学习记忆等,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工作生活等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解析其发生机理并寻找有效的调控靶点愈发重要。多巴胺(dopamine,DA)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除参与动作发起、运动调节、情绪调控外,在睡眠-觉醒状态转换的稳态重塑中也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将对不同形式运动引起的DA变化及其在睡眠结构障碍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睡眠障碍运动处方的制定,及药物运动联合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 多巴胺 活体脑神经电化学 运动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完全再通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刘然 王平平 +5 位作者 陈虹秀 李娜 周福波 赵文博 马青峰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3—9月因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导致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VT。对照组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dCA检查的无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根据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通过传递函数分析获取EVT术后12 h和术后5 d dCA的超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及低频的相位差、增益、一致性以及两次检查VLF相位差的差值(Δ相位差)等参数。EVT后3个月采用mRS评估临床预后,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接受EVT的AIS患者43例及健康对照者43名,AIS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7例,预后不良组16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12 h的患侧VLF相位差明显受损[(39.31±24.11)°vs.(65.26±19.87)°]。预后良好组术后5 d患侧VLF相位差较术后12 h明显好转[(54.95±21.78)°vs.(38.74±22.33)°,P=0.004],但预后不良组术后5 d患侧VLF相位差较术后12 h未见恢复[(24.54±16.35)°vs.(40.27±27.60)°,P=0.0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EVT的AIS患者患侧相位差与临床预后不良明显相关(校正后OR 0.911,95%CI 0.854~0.972,P=0.005)。Δ相位差(相位差5d-相位差12 h)是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OR 1.061,95%CI 1.016~1.109,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5 d VLF相位差为35°是预测AIS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最佳界值(AUC 0.878,95%CI 0.756~1.000,P<0.001)。结论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dCA功能受损。第5天相位差、Δ相位差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dCA可能为接受EVT的AIS患者提供一种预测临床预后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血管成像 神经病学 卒中 超声 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网络分析
14
作者 常红 王萱 +4 位作者 刘梦娆 徐璟祎 尹娜 曹咏新 刘晓涵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8-983,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内在能力各维度间网络特征,识别核心维度,以期为制定老年人内在能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2024年8月—11月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居住的102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化老... 目的:分析老年人内在能力各维度间网络特征,识别核心维度,以期为制定老年人内在能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2024年8月—11月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居住的102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化老年人整合照护评估工具进行调查,构建老年人内在能力网络并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内在能力得分为(6.54±1.13)分。36.3%的老年人出现内在能力下降。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认知、心理、感官(听力)、感官(视力)、活力功能相互影响。其中,运动、认知功能的中介中心性相同且最高(rB=4.000),运动、认知功能的紧密度中心性相同且最高(rC=0.025),运动功能的强度中心性最高(rS=0.715)。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内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运动功能是内在能力的核心维度,提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老年人运动功能,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从而延缓其内在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内在能力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进展与展望
15
作者 段建钢 宋宝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9-463,共5页
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现有治疗方案无法明显改善预后,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炎症反应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抗炎症治疗可能是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 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现有治疗方案无法明显改善预后,亟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炎症反应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抗炎症治疗可能是颇具前景的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新近研究提示,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联合抗凝治疗可能是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其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因此,梳理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成果、分析以炎症为靶点的抗炎症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潜力,可以为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可行的、有效且安全的抗炎症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危重病 糖皮质激素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灌注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16
作者 乔玥 李传辉 赵文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取栓即便能实现80%以上的血管再通,但超过50%的患者仍遗留残疾或死亡。基于目前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应优化溶栓药物,开发具有更高纤维蛋白特异性和安全性的新型溶栓剂,扩大溶栓治疗获益人群;利用先进影像技术突破传统时间窗限制,实现基于“组织窗”的再灌注治疗;推广移动卒中单元,实现超早期再灌注治疗;优化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策略,预防神经功能恶化;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探索神经保护策略,进一步提高机械取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移动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婉婉 董晓 +2 位作者 于尔澜 吉训明 吴川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AI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脑血管病诊疗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旨在综述AI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领域的应用现状,探...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AI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脑血管病诊疗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旨在综述AI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如何优化诊疗流程,以期为脑血管病的临床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肠内营养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比较 被引量:19
18
作者 宿英英 曾小雁 +2 位作者 姜梦迪 刘刚 高岱佺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比较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肠内营养(EN)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以指导EN不足肠外营养(PN)补充的策略。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顺序收入神经内科ICU(NCU)的急性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全部病人首选EN。入院时... 目的:比较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肠内营养(EN)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以指导EN不足肠外营养(PN)补充的策略。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顺序收入神经内科ICU(NCU)的急性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全部病人首选EN。入院时,按经验估算法[104.6 k J(25 kcal)/(kg·d)]计算能量预测目标值,按EN 3 d后平均每天实际能量供给值是否达到预测目标值,分为能量达标组和能量未达标组。观察病人基线特征、能量供给、胃肠功能状态和营养状态。结果:入组病人100例,EN 3 d后平均每天能量达标组76例,未达标组24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性别是能量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能量达标组与能量未达标组比较,病后3个月病死率、预后不良率(mRS>4分)、NCU内新发肺炎、N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NCU时营养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CU大多数病人实际肠内喂养值接近预测值,经TEN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少数病人实际肠内喂养值低于预测值,性别是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肠内营养 能量供给 影响因素 预后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的构建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爱红 贾建平 +1 位作者 闵宝权 杨培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制定适合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方法选择mVCI患者共80例(mVCI组),其中皮质下小血管病导致的mVCI(with subcortical small vessel disease,mVCI-SSVD)患者56例(mVCI-SSVD组),多发性梗死或关键部位梗死导... 目的制定适合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方法选择mVCI患者共80例(mVCI组),其中皮质下小血管病导致的mVCI(with subcortical small vessel disease,mVCI-SSVD)患者56例(mVCI-SSVD组),多发性梗死或关键部位梗死导致的mVCI(with multi-infarct or strategic infarct,mVCI-MI/SI)患者24例(mVCI-MI/SI组),另选健康志愿者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广泛认知测查,确定损害认知域,筛选出每个认知域中对mVCI及其亚型识别能力最好的单项测验组成综合评估量表,探讨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mVCI组及其mVCI-SSVD组、mVCI-MI/SI组患者均为多认知域损害。综合量表对区别mVCI组、mVCI-SSVD组、mVCI-MI/SI组和正常对照组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认知损害极轻的患者仍有很好的判别能力。结论综合评估量表对mVCI组及其mVCI-SSVD组、mVCI-MI/SI组患者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记忆障碍 痴呆 血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干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洋 高丹丹 +2 位作者 赵文博 段建钢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院内延迟产生的环节,并通过干预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内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院内延迟产生的环节,并通过干预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血管内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按照干预前后将患者分为干预前(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44例和干预后(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54例两个时期,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以及院内救治流程的关键时间点,通过价值流程图分析存在延误的环节,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缩短院内延迟时间。结果 (1)院内延迟存在的主要环节为医师评估、病情告知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及术前准备等。(2)干预效果显著,干预前后院内总流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38.0(118.5,188.8)min和93.5(80.0,11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29,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的评估检查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16.5(10.0,27.2)min比35.0(18.2,51.8)min;10.0(9.0,11.0)min比12.5(10.0,23.8)min;48.0(30.0,67.5)min比60.5(45.5,90.8)min;15.0(12.0,18.2)min比21.0(13.0,33.0)min,Z值分别为4.150、3.685、2.801、2.852,均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院内流程存在严重延迟,通过不断改进院内流程,建立平行诊疗模式,加强卒中团队人员的培训,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对接等措施,可以明显缩短院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院内延迟 干预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