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17肽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IRS和PI3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姚洁 盛树力 +4 位作者 闵嵘 赵志炜 姬志娟 刘梦霞 王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海马表达的观察,研究APP17肽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信号转导途径上游步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2只: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海马表达的观察,研究APP17肽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信号转导途径上游步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2只:正常对照组(C组)、D-半乳糖模型组(D组)、APP17肽治疗组(D+P组)。D、D+P 2组每日皮下注射半乳糖100mg·kg^-1。D+P组每周一、二、五皮下给药APP17肽0.35μg/只。4个月后,小鼠灌注固定,行脑冰冻切片,用PI3K、IRS-1、IRS-2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应用IRS—1抗体染色。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2、PI3K的表达,结果显示3种抗体C组深染的阳性细胞排列整齐。染色深,突起深染,可见2—3级分支,细胞计数与D组差异有显著性;D组海马阳性反应细胞着色浅,少有突起,细胞数目少,分别为正常对照的67.5%、63.68%和48.6%。APP17肽治疗组(D+P组)染色结果与C组相似,阳性细胞数目接近C组,与半乳糖老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阳性细胞突起少于C组,排列亦不如C组整齐。Western blot结果亦显示D组海马表达IRS-1减少,应用17肽后IRS-1表达上调,但不如C组数值高。结论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IRS—1、IRS-2、PI3K的表达明显下降;APP17肽能上调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IRS—1、IRS-2和PI3K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17肽 半乳糖 海马 胰岛素受体底物1、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泵恒速灌注叠氮钠致痴呆大鼠脑内胆碱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兰 张如意 +3 位作者 李林 王蓉 叶翠飞 盛树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观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抑制剂叠氮钠对大鼠脑内胆碱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探讨线粒体缺陷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皮下埋植Alzet微泵 ,连续恒速给予叠氮钠共 3 0天 ,分为 1mg/kg/h和 ... 目的观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抑制剂叠氮钠对大鼠脑内胆碱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探讨线粒体缺陷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皮下埋植Alzet微泵 ,连续恒速给予叠氮钠共 3 0天 ,分为 1mg/kg/h和 2mg/kg/h两个剂量组。取脑 ,分区测定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放射化学法 )及乙酰胆碱酯酶 (羟胺比色法 )的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模型大鼠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 ,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 ,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比值明显降低。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抑制可以导致动物脑内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异常 ,是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基础。微泵恒速灌注叠氮钠仅损伤大鼠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 ,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无影响 ,可作为拟痴呆模型 ,应用于发病机理及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钠 学习记忆 线粒体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凝集素
3
作者 王拥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35-436,456,共3页
人脑凝集素是近年从脑中新分离到的一种糖结合蛋白.它可通过盐析和层析的方法加以纯化.现已弄清了这一蛋白的分子结构.其在脑中的分布受生长发育的调节;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行使其不同的功能.利用免疫学方法可测定其在血及脑脊液中的含量.... 人脑凝集素是近年从脑中新分离到的一种糖结合蛋白.它可通过盐析和层析的方法加以纯化.现已弄清了这一蛋白的分子结构.其在脑中的分布受生长发育的调节;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行使其不同的功能.利用免疫学方法可测定其在血及脑脊液中的含量.文中并探讨了它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糖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高血压大鼠中枢P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娟 高健萍 +2 位作者 徐承焘 刘燕 张艳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为探讨中枢P物质(substance P,SP)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观察经一侧肾动脉狭窄手术诱发的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中枢不同部位SP含量的变化以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SP受体阻断剂D-Pro^2,D-Phe^7,D-Trp^9-SP(D-SP)所引起的降... 为探讨中枢P物质(substance P,SP)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观察经一侧肾动脉狭窄手术诱发的肾性高血压大鼠(RHR)中枢不同部位SP含量的变化以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SP受体阻断剂D-Pro^2,D-Phe^7,D-Trp^9-SP(D-SP)所引起的降压效应。结果发现RHR的延髓腹外侧面头端(RVM)及胸段脊髓侧角(IML)SP含量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下丘脑SP含量在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ith SP受体阻断剂可使RHR的动脉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而在对照组动物,则可使动脉血压降至脊髓动物水平。由于RVM是重要的心血管中枢,聚集于此处的SP能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轴突在脊髓中下行投射到侧角的交感节前神经元,而且SP可引起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并通过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使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效应。因此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在RHR可能由于RVM和IML的SP含量异常增高,从而促使交感一肾上腺髓质功能更加亢进;提示中枢SP含量的异常增高可能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应用降低延髓一脊髓SP能神经通路活动水平的措施可能是治疗肾性高血压病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肾性 高血压 脊髓侧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体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拥军 田明婷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在众多的细胞器中,过氧化体是发现较晚的细胞器,对过氧化体的研究和了解远不及对其它细胞器的认识,以致教科书上对之提及甚少。曾有一个时期,过氧化体被认为是生物进化中逐渐退化的细胞器,其生理功能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过氧化体 细胞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