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4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鸡文理学院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0年7月,已授予学士学位31156人。2008...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0年7月,已授予学士学位31156人。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文理学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普通高等学校 2010年 普通本科 学位授予 学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规律
2
作者 苏新璐 鱼颖萱 +1 位作者 贺宇 徐玉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对2007—2016年宝鸡市12个气象站观测的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数据和宝鸡市统计局提供的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粮食产量减产率来划分干旱等级,并探究冬小麦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宝鸡市各县(区)冬小麦大... 对2007—2016年宝鸡市12个气象站观测的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数据和宝鸡市统计局提供的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粮食产量减产率来划分干旱等级,并探究冬小麦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宝鸡市各县(区)冬小麦大多面临自然降水不足的情况,仅依靠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需求。宝鸡市冬小麦生育期最易发生轻旱,发生频率约为75.00%;其次是中旱,发生频率为24.11%;重旱仅发生1次,发生频率为0.89%。宝鸡市冬小麦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比较明显:在春季容易发生干旱,而秋季降水丰富,冬季干旱较轻且危害不大;干旱的空间分布大体上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其中陇县出现干旱的频率和等级均最高;其次是岐山县、扶风县、凤翔县、渭滨区和千阳县;眉县出现干旱的频率和等级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降水量 减产率 生育期 干旱 时空分布 陕西宝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河谷地区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以宝鸡地区为例
3
作者 刘引鸽 罗紫薇 +3 位作者 郭慧君 李丹丹 林茂琦 吕欣怡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分区气候水文多要素变化特征,为该地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区域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50-2021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宝鸡地区9个县区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紫外强度、相对... [目的]探究不同分区气候水文多要素变化特征,为该地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区域性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50-2021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宝鸡地区9个县区的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紫外强度、相对湿度、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11种要素,采用自适应噪声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AN)和重标极差R/S分析方法,分析了近70年该区域多气象水文要素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探讨了不同分区气候水文要素变化的延续性及未来趋势。[结果](1)区域仅年气温和地温呈上升趋势,其余要素的年均趋势均呈下降趋势,各要素趋势率分别为0.27℃/10 a,0.25℃/10 a,-40.97 mm/10 a,-0.59 mm/10 a,-1.14%/10 a,-0.17%/10 a,-4060.4 J/(m^(2)·10 a),-0.99%/10 a,-3.6 mm/10 a,-1.61 mm/10 a和-1.94 mm/10 a。季节变化上,冬季气温和地温上升趋势最大,夏季降水减少幅度最大,紫外强度仅在春季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相对湿度减小最大,低层云量春季减小最大,径流和地表径流夏季的下降趋势最大,地下径流秋季的下降趋势最大。千陇丘陵区各要素的变率都较大;(2)空间上,年气温、地温、蒸发量和紫外强度的高值多分布于千陇丘陵区和渭河川塬区,年降水量、低层云量、总云量、相对湿度、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高值区多分布在秦岭关山区。除凤县和眉县的蒸发量外,其他要素在各县区的升降趋势均与其在整个地区的趋势一致;(3)各气象水文要素具有2~3 a,4~5 a,7~9 a,11~13 a,19~35 a为主的年代际振荡周期;(4)未来宝鸡地区各气象水文要素均延续历史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延续时长不同,其中千陇丘陵区、渭河川塬区和秦岭关山区均存在最长延续时长10 a和最短延续时长4 a。[结论]宝鸡地区气候整体朝暖干化方向发展,各分区气候水文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且均存在明显振荡周期和正持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文要素 时空变化 自适应噪声分解法 重标极差分析法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研究
4
作者 青青 王彩霞 +1 位作者 张蓓蓓 王毅勇 《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探究宝鸡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宝鸡市绿地管理、土壤质量提升提出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宝鸡市主要公园、广场、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类型绿地各取15个样地采集土壤,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pH值、容... [目的]探究宝鸡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宝鸡市绿地管理、土壤质量提升提出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宝鸡市主要公园、广场、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类型绿地各取15个样地采集土壤,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pH值、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结果](1)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公园绿地和广场绿地含水量接近,道路绿地含水量较低。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偏紧实;(2)土壤化学性质方面,3种绿地土壤pH均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仅公园绿地有26.66%处于高水平;全氮含量公园绿地表现较好,60%处于中上水平,道路绿地表现最差,仅20%达到中上水平,还有26.67%处于很低水平;全磷含量3种绿地虽有差异但不大,大部分处于0.4~0.8 g/kg的范围;有效磷含量广场绿地和道路绿地表现较好,都处于10~20 mg/kg的中上水平,公园绿地次之。[结论]宝鸡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容重偏大,含水量较低,土壤整体呈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R模型的宝鸡市水环境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超凡 王毅勇 +2 位作者 田思婷 薛曌娜 黄榕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61,共8页
为了研究近年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等综合影响下的区域水环境状态,本文基于2012—2021年的水环境相关数据,选用DPSR评价模型,构建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评价结果,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及实际水环境... 为了研究近年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等综合影响下的区域水环境状态,本文基于2012—2021年的水环境相关数据,选用DPSR评价模型,构建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评价结果,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及实际水环境情况,确定评价等级,同时引入障碍度函数,计算指标障碍度。结果表明,2012—2021年宝鸡市水环境综合指数大致呈现“V”型变化波动,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水环境主体处于预警阶段,其中2016年水环境最差,评价值为0.2361。影响宝鸡水环境的5个主要的障碍因子,分别是污水排放总量、工业总产值、供水普及率、城镇化率和总磷。依据障碍因子提出了改善水环境的举措,以期为市级或小区域水环境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DPSR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 熵权法 障碍度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LP模型的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格局优化——以宝鸡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昶 井静 +1 位作者 冯婉柔 李轲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1期217-224,共8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重,合理配置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方法。以宝鸡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POI数据,建立GIS空间分析数据库,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趋势面分析法、两步移动搜索法探究养老服务设... 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重,合理配置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方法。以宝鸡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POI数据,建立GIS空间分析数据库,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趋势面分析法、两步移动搜索法探究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及空间可达性,根据宝鸡市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现状,采用位置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求解进行选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空间可达性整体呈现沿渭河两岸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根据宝鸡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现有建设情况,提出布局优化建议,为宝鸡市解决养老问题,合理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 两步移动搜索法 选址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齐军岐 刘引鸽 何可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17-119,共3页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综合植被覆盖度、植被固碳量、气溶胶光学厚度及河流输沙量等生态环境相关要素,分析了2000—2016年该市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宝鸡市生态环境整体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1)全市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综合植被覆盖度、植被固碳量、气溶胶光学厚度及河流输沙量等生态环境相关要素,分析了2000—2016年该市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宝鸡市生态环境整体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1)全市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其中该市西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尤为显著。在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同时,植被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植被覆盖占比增加,中、低植被覆盖占比减少。植被固碳量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2)空气质量得到提高,尤其是地处关中平原的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区等地。(3)嘉陵江(凤州段)年输沙量呈现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特征分析 土地利用 空气质量 河流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评《化学教育心理学》
8
作者 王玉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因此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在学习化学的认知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学生学习活...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因此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在学习化学的认知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的理解和解释。其次,在学习化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教育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对学生情感、动机和态度的理解和干预。心理学理论中的情感态度理论、动机理论等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此外,学习化学还涉及到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学习策略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适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学生学习活动 动机理论 化学学科 心理学理论 学习风格 情感态度 学习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天然气中单质硫溶解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明理 万莹 +4 位作者 霍翔宇 魏媛 王艺潼 李农 岳双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硫沉积是高含硫天然气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溶解度变化是硫沉积发生的根本原因,研究高含硫气藏中单质硫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是认识和解决硫沉积问题的基础。为此,从实验测量、(半)经验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机器学习、分子模拟等角... 硫沉积是高含硫天然气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溶解度变化是硫沉积发生的根本原因,研究高含硫气藏中单质硫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是认识和解决硫沉积问题的基础。为此,从实验测量、(半)经验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机器学习、分子模拟等角度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总结了天然气组分中单质硫溶解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单质硫溶解度实验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不同天然气成分、温度和压力下的部分数据,但数据来源多样,实验条件差异较大,且数据量较少,不能满足精准预测需求;②(半)经验模型和热力学模型获得较多应用,但需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参数,缺乏普适性;③机器学习方法在单质硫溶解度预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但依赖数据质量和数量,缺乏可解释性,且泛化能力有限;④分子模拟可避免极端实验条件并可揭示单质硫溶解度的微观机制,但受限于计算资源、力场适用性和模拟时间尺度,未来需开发更精确的模型和力场,以提高其可信度和适用性。结论认为,单质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制和溶解度演化规律仍然存在一些认识模糊区域,需要从理论、实验、模型、数据等多维度进一步认识硫沉积规律,包括:①针对天然气成分、温度、压力等变量空间,开展更多的实验测量和计算模拟研究,获得丰富的数据样本;②建立近真实环境的计算模型和实验装置,研究非平衡状态环境快速变化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③利用人工智能如大语言模型等方法分析单质硫溶解和析出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数据,在复杂的变量空间认识硫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为控制硫沉积找到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硫沉积 溶解度 单质硫 硫化氢 状态方程 机器学习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超艳 孙硕 魏永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和“产品设计”为主题的文献展开分析,通过年度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知识图谱,梳理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结果 运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得到13个聚类5个研究热点主题,即文化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数字化设计、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结论 早期探索阶段侧重于构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理论框架;中期发展阶段探索显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因子的提取与创造性转化方法;近期繁荣阶段挖掘用户潜在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象,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和互动体验。未来研究将突破文化元素和设计符号的思维范式,致力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从文化价值转译、数字技术应用、文化内容体验等方面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传统文化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推进剂的宽温抗高过载性能
11
作者 李猛 李智慧 苗应刚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2-391,I0004,共11页
为考察HTPB推进剂的宽温域抗高过载性能,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和加载理论开发了用于推进剂高过载加载的试验系统,实现了单脉冲加载推进剂试样过载幅值和脉宽的理论设计,并结合波形整形技术实现了高过载应力波的精确控制;开展了HTPB推进剂... 为考察HTPB推进剂的宽温域抗高过载性能,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和加载理论开发了用于推进剂高过载加载的试验系统,实现了单脉冲加载推进剂试样过载幅值和脉宽的理论设计,并结合波形整形技术实现了高过载应力波的精确控制;开展了HTPB推进剂在不同温度(-50、-20、0、25和70℃)、不同过载幅值(12000、16000 g)和不同加载脉宽(100、200、300μs)下的系列试验,结合μCT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HTPB推进剂在上述加载条件下的损伤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同高过载幅值和脉宽加载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应力水平提高;相同高过载幅值和温度的条件下,随着脉宽增加,应力水平也提高;推进剂在高低温下的应力分布呈现较为统一的规律,其最大应力均发生在载荷爬升段的终点时刻附近,且均在药条底端发生应力集中;将随应变率和温度变化的抗压强度作为强度判据,通过应力场、应变率场和温度的耦合分析,该推进剂试样在16000 g过载、5种不同温度和3种不同脉宽下均能保证其完整性;同时,μCT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会抑制损伤特征的形成,而加载脉宽的增加则会促进损伤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HTPB推进剂 高过载 温度 应变率 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下宝鸡地区干旱动态格局演变及其与植被覆盖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万红莲 王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941-6952,共12页
利用宝鸡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74—201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从干旱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与植被NDVI相关性等角度,探讨了近40年来干旱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响应。结果显示... 利用宝鸡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74—201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从干旱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与植被NDVI相关性等角度,探讨了近40年来干旱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响应。结果显示:宝鸡地区年均SPEI指数以-2.50%/a的速度下降,干旱趋势明显增强。自20世纪末以来,全区年均干旱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以2007—2010年增大趋势最为显著(超过0.05临界线);近40年来,春季干旱发生频率达60%及以上的有21 a,达90%以上的有9a。1981—1986年起伏变化最为剧烈。秋季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为46.29%,为春、夏、秋、冬4个季节中最低。从干旱发生强度来看,全区年际、四季及月6个时间尺度上干旱强度高、低值区域分布均比较集中;秋季强度最弱的区域面积表现最高,占总面积的75.47%。干旱发生最严重的是春季,占总面积的11.90%。全区干旱与植被覆盖相关性均表现较好(均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林地、草地负相关性最为显著(除夏季),夏季、秋季、月尺度上,耕地、水域、城乡地区干旱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与土地利用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NDVI 干旱强度 相关性 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宝鸡峡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万红莲 黄春长 +1 位作者 庞奖励 查小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2,共7页
通过对渭河流域的调查,在渭河上游宝鸡峡谷发现了含有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对该剖面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测定和论证,明确了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基本特点,揭示出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沉积... 通过对渭河流域的调查,在渭河上游宝鸡峡谷发现了含有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对该剖面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测定和论证,明确了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基本特点,揭示出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学记录.根据这组古洪水沉积层出现的地层位置和磁化率等气候变化指标,通过与渭河流域诸多剖面的对比,并且结合该剖面所含的龙山文化层和西周文化层考古学断代,确定渭河宝鸡峡谷全新世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3 000 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古洪水 滞流沉积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重点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万红莲 张咪 宋海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重点景区在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构建宝鸡市重点景区期望差异理论模型,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游客的游前期望和游后的实际感知,对宝鸡市八大不同级别的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得到游客满意度的优势和劣势因... 重点景区在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功能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构建宝鸡市重点景区期望差异理论模型,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游客的游前期望和游后的实际感知,对宝鸡市八大不同级别的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得到游客满意度的优势和劣势因子。结果表明:游客对宝鸡旅游总体感到较为满意,旅游资源禀赋好但分布较散,难以满足多元化旅游者的需求;餐饮卫生、住宿便捷度、购物环境和种类、历史文化特色四大类因子的游客期望和实际感知差异值均为负,在景区发展中处于弱势;与法门寺相比,太白山更具有资源和观赏优势,其余景区的观赏价值虽较高,但整体满意度不均衡。针对弱势因子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为宝鸡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满意度 期望差异模型 重点景区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型城市一次大气持续重污染特征及其原因分析——以宝鸡市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引鸽 周欢欢 +2 位作者 赵阿玲 慕建利 武洋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6-1290,共5页
利用2016年冬季12月16—22日监测的宝鸡市6种大气污染物及主要气象要素,分污染前、重污染期、污染结束3个过程分析了污染物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污染物时间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重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 利用2016年冬季12月16—22日监测的宝鸡市6种大气污染物及主要气象要素,分污染前、重污染期、污染结束3个过程分析了污染物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污染物时间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重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113%、93%,比污染结束高出268%、190%,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24h平均二级限值。SO2、CO、NO2、O3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7%、33%、54%、18%,比污染结束高出36%、33%、58%、57%,但浓度均未超过GB3095—2012中1h平均二级限值。日变化总体表现为PM2.5、PM10、CO出现两个峰值,SO2、NO2、O3出现一个峰值;3个过程峰值点出现时间基本一致;重污染期PM2.5、PM10较高,但振幅比污染前后的振幅减小。(2)PM10、PM2.5与相对湿度、风速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差。(3)河谷地形、气象条件及大气环流场相互作用形成污染物持续的集聚是导致宝鸡市重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并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具有滞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变化特征 气象要素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区生活饮用水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耿雅妮 董洁 +3 位作者 张军 杨宁宁 梁青芳 任雪盈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为研究宝鸡市区生活饮用水重金属空间含量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在宝鸡市区采集110个饮用水样,对水样中重金属(Cr、Cd、As、Mn、Pb、Cu、Zn、Ni)含量采用ICP-MS测定,采用水质污染指数(HPI)和US EPA健康风险模型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为研究宝鸡市区生活饮用水重金属空间含量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在宝鸡市区采集110个饮用水样,对水样中重金属(Cr、Cd、As、Mn、Pb、Cu、Zn、Ni)含量采用ICP-MS测定,采用水质污染指数(HPI)和US EPA健康风险模型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GIS对健康风险等级进行了可视化表述。结果表明: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指数(HPI)在阈值风险(100)以下,各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范围内,但Cu、Ni、Cr、Pb的浓度最大值都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通过饮水途径所造成的致癌重金属人均年健康风险顺序为Cr>As>Cd,非致癌重金属人均年健康风险顺序为Mn>Pb>Cu>Zn>Ni。宝鸡市区生活饮用水重金属总健康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于金台区中部和北部,重金属健康风险以致癌风险为主,Cr是首要风险因子。据此,可为宝鸡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和水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GIS 健康风险 重金属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布鲁纳晚年的心理学研究转向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涌泉 宋佩佩 +2 位作者 陈小普 朱熠 陈媛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6-426,共11页
布鲁纳是当代极具开放心态及创新精神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学术长青树。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布鲁纳的学术思想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在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理论心... 布鲁纳是当代极具开放心态及创新精神的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学术长青树。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布鲁纳的学术思想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在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理论心理学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晚年的布鲁纳不断重新反思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强调认知的本质基础应是意义建构,有力地促进了第二次认知革命的深入发展;重视文化传递对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作用,为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积极反思当代心理学的困境,寻找促成心理学整合的主要理论问题。布鲁纳对当今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性主题及核心问题的阐述以及未来研究的定位,无疑提出了值得令人关注的取向及参照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纳 认知革命 意义建构 文化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耿雅妮 杨宁宁 +2 位作者 董洁 梁青芳 张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73-77,84,共6页
宝鸡市饮用水源地包括冯家山水库、清姜河及部分井水。为全面掌握宝鸡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对宝鸡市水源地饮用水中重金属进行含量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市主要水源地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内,但宝鸡... 宝鸡市饮用水源地包括冯家山水库、清姜河及部分井水。为全面掌握宝鸡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对宝鸡市水源地饮用水中重金属进行含量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市主要水源地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内,但宝鸡市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均出现Pb浓度最大值超标、均值(井水、清姜河及冯家山水库分别为35、43.92、47μg/L)接近国家标准的情况;宝鸡市水源地饮用水致癌风险在4.75×10^-4~6.84×10^-4之间,非致癌风险在1.05×10^-7~3.25×10^-7之间,重金属元素致癌风险值大小顺序为Cr>As>Cd>Ni;宝鸡市水源地饮用水对儿童健康风险略大于成人健康风险,应引起重视;宝鸡市水源地饮用水健康风险呈现出井水>清姜河河水>冯家山水库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宝鸡市各水源地饮用水水质达标,但存在致癌健康风险,其中Cr是主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源地 健康风险评价 重金属 致癌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团胜 周育红 刘哲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根据近 3 0年资料 ,对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论是 :光能资源丰富 ,光合生产潜力较大 ,热量资源充足 ,有利于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充足 ,温差大 ,对作物和瓜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利 ... 根据近 3 0年资料 ,对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论是 :光能资源丰富 ,光合生产潜力较大 ,热量资源充足 ,有利于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充足 ,温差大 ,对作物和瓜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利 ,雨量季节分布不均 ,降水变率大。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大风、干热风和霜冻是该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 ,特别是春夏连旱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所以 ,要充分利用光能资源优势 ,发展灌溉和科学用水 ,提高水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原 农业气候资源 宝鸡市 农业气象灾害 资源分析 资源评价 光能资源 热量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6
20
作者 易文利 董奇 +1 位作者 杨飞 朱婵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42-2149,共8页
以宝鸡市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老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高新工业区5个不用功能区,共采集了200个表层土壤样本,通过ICP-MS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r、Ni、Mn、Cu、Zn、Pb、Cd含量,利用GIS空间插值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 以宝鸡市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老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高新工业区5个不用功能区,共采集了200个表层土壤样本,通过ICP-MS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r、Ni、Mn、Cu、Zn、Pb、Cd含量,利用GIS空间插值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源解析,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RI)评价了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Cr、Mn、Ni、Cu、Zn、Cd、Pb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3.63、1 097.19、58.23、59.22、311.20、0.76、50.86 mg?kg-1,分别是陕西省土壤背景值1.50、1.97、2.02、2.77、4.48、8.04、2.38倍。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差异表现为老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居住区>高新工业区,老工业区和商业区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和强潜在生态风险水平。7种重金属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大小顺序为:Cd>Cu>Pb>Ni>Zn>Cr>Mn,综合生态风险值RI为286.58,为中等生态危害水平。Cd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和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贡献率达80%以上,应引起重视。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城市西部高于城市东部,渭河北岸高于南岸,老城区、老工业区高于新城区、新开发区。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重金属Cu、Zn、Pb、Cd为人为源因子,主要受工业、交通、燃煤等人为活动影响;Cr、Ni、Mn主要由自然源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城市功能区 分布特征 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