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Nakajima试验的高强钢剪切边成形性研究
1
作者 牛超 王雪听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77,共5页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 基于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方法,对两种先进高强钢TRIP800和CP800材料的剪切边缘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并从切边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Nakajima胀形试验,更易诱发边缘开裂,并通过标准冲孔模具实现剪切边质量的变化;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全程获取应变,并对垂直于边部且沿着裂纹方向的连续应变点进行多项式拟合,将获得靠近开裂边缘处的极限应变作为评价指标;TRIP800材料具有较好的整体成形性,表现为均匀伸长率明显高于CP800材料,但在两种切边质量下的边部极限应变均明显小于CP800材料,即抵抗在边缘局部产生裂纹的能力较差。剪切边成形性与边部质量和材料微观组织有关,两种材料采用线切割得到的边部极限应变均高于有一定初始损伤的冲裁边;CP800材料的贝氏体组织更细小、均匀,而TRIP800材料由大块的铁素体和其间夹杂的马氏体组成,两相之间硬度和韧性差异较大,前者的组织形态更有利于局部成形,后者整体成形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钢 边缘成形性 Nakajima胀形试验 边部极限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高强钢V弯回弹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仕龙 肖华 石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宝钢生产的14种规格和牌号的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V弯成形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了试验材料的V弯回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存在正、负回弹,相同弯曲角度下随弯曲半径增大,回弹量增加且趋向... 以宝钢生产的14种规格和牌号的钢板为研究对象,对其V弯成形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向拉伸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了试验材料的V弯回弹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存在正、负回弹,相同弯曲角度下随弯曲半径增大,回弹量增加且趋向正回弹,在相同弯曲半径下,弯曲角度增大,回弹量减小且趋向负回弹,可通过调整弯曲角度或弯曲模具圆角大小来可合理控制零件回弹;在相同厚度条件下,当材料抗拉强度大于600 MPa时,回弹量显著增大;在相同强度条件下,回弹量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趋向负回弹,同时随着弯曲半径的变大,回弹量随材料厚度产生的差异趋缓,并趋向正回弹;980 MPa强度级别材料中材料厚度越小,不同弯曲半径下的回弹量差异变大;厚度相同的情况下,QP钢和MS钢的回弹量比DP钢更趋向于正回弹;数值拟合发现,回弹角度随R/T值的增大而增大,且经历一个由负到正的过程。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大,拟合曲线下移且斜率变小,只有当R值足够大时才会出现正回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V弯成形 回弹 单向拉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产线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宝钢1580热轧示范产线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健民 单旭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了包括智能化模型、智能物流、设备状态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绿色产线等八大模块的热轧智能车间的系统框架;介绍了热轧智能产线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热轧领域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钢 热轧 智能制造 智能产线 板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四号高炉区域铁水运输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明 罗首章 +2 位作者 刘峰 周仁义 张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808-1810,共3页
铁水运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流系统,应用离散事件系统的有关概念和方法,采用等效信息源的方法建立了四号高炉(4BF)区域铁水运输局部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多种方案,对铁路布局进行了论证,其结果已在工程决策中采用。
关键词 铁水运输 离散系统仿真 仿真策略 方案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烧结配用转炉渣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正洁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4-18,共5页
运用均匀设计法对烧结混合料配入转炉渣进行了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烧结配入转炉渣对降低焦粉消耗和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有利,但烧结生产率、烧结矿的TFe和还原性能(RI)降低,烧结矿的P2O5也有明显提高,烧结矿的低温还... 运用均匀设计法对烧结混合料配入转炉渣进行了试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烧结配入转炉渣对降低焦粉消耗和提高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有利,但烧结生产率、烧结矿的TFe和还原性能(RI)降低,烧结矿的P2O5也有明显提高,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RDI)有升高趋势,而对烧结矿中硫的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细粒转炉渣比粗粒转炉渣更有利于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转炉渣 配用 试验 宝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1420平整精度模型研究
6
作者 刘志亮 王英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通过对宝钢1420冷轧轧制力模型的理论计算和控制方法的分析,认为采用沿高度应力均匀分布的平面假设将带来比较大的误差。对延伸率控制系统的完善和延伸率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该控制系统的设想,将带材的力学性能与外形质量结合来... 通过对宝钢1420冷轧轧制力模型的理论计算和控制方法的分析,认为采用沿高度应力均匀分布的平面假设将带来比较大的误差。对延伸率控制系统的完善和延伸率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善该控制系统的设想,将带材的力学性能与外形质量结合来进行调整,经过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通过轧制力设定,既能保证延伸率精度又可以满足板形的要求,在1420冷轧平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可提高轧件断面形状和板形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力 延伸率 平整精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若干问题的研究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富连 方健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95-297,共3页
概述宝钢在开展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对策。主要包括单试样柔度法测定JⅠC与CTOD指标的试验方法 ;开发和设计针对大尺寸宽厚板试样的JⅠd试验手段 ,以满足平面应变断裂的有效性判据 ;针对高韧性厚钢板落锤撕... 概述宝钢在开展宽厚板断裂韧度试验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对策。主要包括单试样柔度法测定JⅠC与CTOD指标的试验方法 ;开发和设计针对大尺寸宽厚板试样的JⅠd试验手段 ,以满足平面应变断裂的有效性判据 ;针对高韧性厚钢板落锤撕裂试验 (dropweightteartest ,DWTT)试验容易出现无效异常断口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厚板 造船板 输油气管 断裂韧度 动态断裂韧度 动态撕裂试验 落锤撕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和DP钢面内成形性能与边部成形性能对比研究
8
作者 袁志鹏 牛超 束祺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 目的以宝钢生产的QP980、QP1180、DP980、DP11804种典型超高强钢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QP、DP钢种材料面内与边部成形特性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单向拉伸设备以及成形试验机,并结合DIC分析技术,对4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面内成形性及边部成形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与DP钢相比,同等强度级别QP钢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均明显更高。在面内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钢极限成形深度均明显大于DP钢的,但主、次应变大小差异不大。在边部成形应变状态下,同等强度级别QP、DP钢极限成形深度以及主、次应变大小均差异不大。QP、DP钢面内成形最大主应变均明显大于边部成形最大主应变。结论与同强度级别DP钢相比,QP钢具有更高的均匀延伸率及加工硬化系数。QP钢材料的加工硬化系数高,材料内部协同变形能力强,面内成形性能明显优于DP钢材料的,但两者的边部成形性能差异不大;QP、DP钢材料能承受更大的面内主应变,受边部加工硬化及毛刺的影响,冲裁后,边部应变明显降低,在QP、DP超高强钢零件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边部发生较大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DP钢 面内应变 边部应变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真空炉衬用无铬耐火材料抗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荣荣 何平显 +1 位作者 牟济宁 汪宁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对镁锆质、镁尖晶石质、镁尖晶石钛质和镁尖晶石锆质4种典型的无铬耐火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RH真空炉下部槽用镁铬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主要是通过炉渣中铁氧化物、CaO、SiO2和MnO向材料内部扩散... 对镁锆质、镁尖晶石质、镁尖晶石钛质和镁尖晶石锆质4种典型的无铬耐火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RH真空炉下部槽用镁铬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主要是通过炉渣中铁氧化物、CaO、SiO2和MnO向材料内部扩散而产生的侵蚀反应造成的。镁锆质材料中的ZrO2吸收炉渣中的CaO生成高耐火性能的CaO.ZrO,使镁锆材料较其他3种MgO基无铬耐火材料具有更优良的抗炉渣侵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妒 无铭耐火材料 镁锆砖 抗渣性 无铬耐火材料 抗渣性能 真空炉 RH 抗渣侵蚀性能 炉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O2腐蚀低Cr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雷 胡丽华 +3 位作者 孙建波 常炜 张忠铧 路民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共5页
在管线钢中添加1%~5%(质量分数,下同)Cr可提高其抗CO2腐蚀能力,本工作重点研究了Cr含量对低Cr管线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Cr元素的添加可使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变为以贝氏体... 在管线钢中添加1%~5%(质量分数,下同)Cr可提高其抗CO2腐蚀能力,本工作重点研究了Cr含量对低Cr管线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Cr元素的添加可使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变为以贝氏体为主。1%以上Cr的加入即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韧性。由于富Cr保护性腐蚀产物膜的形成,3%~5%Cr的添加可显著降低CO2全面腐蚀速率,并抑制局部腐蚀的发生。含1%~5%Cr的合金钢焊接接头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但5%Cr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硬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r合金钢 组织 力学性能 CO2腐蚀 焊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下电磁力特性研究:理论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华骏山 张永杰 +1 位作者 王恩刚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数学解析方法对脉冲磁场细晶技术的电磁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放电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熔体内部脉冲电磁力方向发生瞬时改变;在某个时间段范围内,熔体内部与外部存在电磁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单个周期内电磁... 利用数学解析方法对脉冲磁场细晶技术的电磁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放电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熔体内部脉冲电磁力方向发生瞬时改变;在某个时间段范围内,熔体内部与外部存在电磁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而且单个周期内电磁力存在衰减特性.以上这些特性,是造成脉冲磁场致熔体振荡的主要原因.另外,对于本研究采用的工频脉冲磁场,脉冲电磁力对熔体还有搅拌作用.而且,当脉冲放电频率与凝固系统的某一固有频率相符合时,将引起共振效应,增强脉冲电磁力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电磁力 晶粒细化 共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2W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及析出相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加强 洪杰 +2 位作者 肖新星 刘俊亮 王起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9Cr-2W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Cr-2W耐热钢在正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含有几十到上百nm的NbX析出相以及几十nm的针状渗碳体,而在回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9Cr-2W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Cr-2W耐热钢在正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含有几十到上百nm的NbX析出相以及几十nm的针状渗碳体,而在回火态下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析出相主要是100~300 nm的M23C6型析出相和50 nm左右的MX型析出相;9Cr-2W耐热钢在650℃、110 MPa下持久断裂后的显微组织仍为回火马氏体,持久断裂试样中除了M23C6型和MX型析出相以外,还发现尺寸为100~500 nm左右的Laves相,主要分布在晶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2W耐热钢 微观组织 持久断裂 M23C6型析出相 MX型析出相 LAVES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线能量焊接用结构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宋凤明 李自刚 +1 位作者 钱余海 沈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69-73,共5页
大线能量焊接钢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厚板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提高钢大线能量焊接性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大线能量焊接用结构钢的开发应用情况,为大线能量焊接钢板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HAZ 针状铁素体 结构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度钢板弯曲类回弹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石磊 肖华 +2 位作者 陈军 仝广 谢坚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1-674,679,共5页
随着先进高强钢板在汽车及航天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回弹导致的成形精度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获取先进高强钢的弯曲回弹特性,通过采用U形件回弹模型,针对600MPa级别的3种典型高强钢(DP钢、TRIP钢、HSLA钢)进行了回弹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先进高强钢板在汽车及航天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回弹导致的成形精度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获取先进高强钢的弯曲回弹特性,通过采用U形件回弹模型,针对600MPa级别的3种典型高强钢(DP钢、TRIP钢、HSLA钢)进行了回弹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变形条件下,TRIP钢弯曲回弹最大,DP钢次之,HSLA的弯曲回弹最小;不同工艺条件、不同材料性能参数对弯曲回弹呈单调的影响规律,而润滑条件对弯曲回弹的影响趋势并未出现一致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 高强钢 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微观组织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军 徐政 +2 位作者 史海生 林一坚 章靖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0-663,共4页
通过喷射成形工艺制备超高碳钢材料可以极大地优化其微观组织 ,提高性能 ,但是如果喷射成形工艺参数控制有误 ,就可能使组织恶化 ,性能下降。本文通过分析喷射成形工艺制备超高碳钢材料过程中因为参数控制等原因出现的组织缺陷 ,探讨了... 通过喷射成形工艺制备超高碳钢材料可以极大地优化其微观组织 ,提高性能 ,但是如果喷射成形工艺参数控制有误 ,就可能使组织恶化 ,性能下降。本文通过分析喷射成形工艺制备超高碳钢材料过程中因为参数控制等原因出现的组织缺陷 ,探讨了产生组织缺陷的原因 ,并结合喷射工艺原理和喷射成形设备具体分析了喷射成形工艺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提出了改进工艺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超高碳钢 微观组织 参数控制 组织缺陷 金属喷射沉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材料分形表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华明 张花 +2 位作者 欧阳静 李咸伟 王淀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498,502,共5页
分形是材料表征中一种新兴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介孔材料的基本特性和表征方法;阐述了分形理论的发展、分形维数的计算测定与分形在介孔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分析了介孔材料的分形模型,指出分形在介孔材料表征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介孔材料 分形 分形维数 表征 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华明 史蓉蓉 +2 位作者 张科 李咸伟 欧阳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9,共3页
详细论述了通过贵金属沉积、金属离子掺杂、表面光敏化、复合半导体等提高TiO2光催化剂活性的改性技术。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改性技术 贵金属沉积 金属离子掺杂 表面光敏化 复合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锈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红星 祁庆琚 应白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防锈油在整个防锈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金属产品表面保护的重要手段。介绍了防锈油的作用机理,防锈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状况,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防锈油 防锈 作用机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冷连轧机数字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益群 张伟 +3 位作者 高英杰 方一鸣 朱泉封 周坚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770-1773,共4页
在分析和研究冷连轧机组生产过程基础上 ,确定虚拟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从机理建模出发 ,将虚拟轧机分为压下、速度、张力三个子系统 ,建立了机械、电气、液压、检测仪表等综合的虚拟轧机设备机理模型。
关键词 虚拟轧制 冷连轧机 数字仿真 机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220钢板屈服轨迹的双向拉伸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吴向东 万敏 +1 位作者 周贤宾 程国平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针对建立的十字形双向拉伸试验系统 ,利用有限元模拟优化得到的十字形试件 ,采用载荷控制方式对汽车用薄钢板BH2 2 0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的双向拉伸试验 ,得到了不同加载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并根据塑性功相等的原则 ,对BH2 ... 本文针对建立的十字形双向拉伸试验系统 ,利用有限元模拟优化得到的十字形试件 ,采用载荷控制方式对汽车用薄钢板BH2 2 0进行了不同加载路径下的双向拉伸试验 ,得到了不同加载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并根据塑性功相等的原则 ,对BH2 2 0钢板的试验屈服点与现有屈服准则Hill4 8、Barlat lian、Logan hosford的理论轨迹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与试验结果相比 ,Hill4 8过高地估计了屈服轨迹 ,Logan hosford准则比Barlat lian准则接近试验结果 ,尤其在垂直于轧制方向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但在靠近轧制方向其理论轨迹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试验 十字形试件 各向异性 屈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