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C系统在数控实践教学考核及技能竞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古文伟 黄河 +2 位作者 陈贤清 喻声频 田泽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应用基于软插件技术的EC104 DNC集成控制系统,实现了异构数控机床的集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及考核的实际需要,开发了教学模块和技能考核模块,实现了数控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的网络化运行与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 应用基于软插件技术的EC104 DNC集成控制系统,实现了异构数控机床的集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及考核的实际需要,开发了教学模块和技能考核模块,实现了数控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的网络化运行与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考核效率。在高职院校的数控机床管理及教学考核信息化建设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数控机床 技能竞赛 教学考核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ased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河 王甫茂 +2 位作者 赵秀粉 王信 朱彦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1-193,共3页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系统应该建立在一种通用的、标准的硬件基础之上,而软件系统则应建立在分层次、模块化的软件基础之上。主要论述了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运动控制卡"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开放式数控系...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系统应该建立在一种通用的、标准的硬件基础之上,而软件系统则应建立在分层次、模块化的软件基础之上。主要论述了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运动控制卡"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多任务划分与并行处理机制,以及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ased 体系结构 开放式数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群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贤清 黄河 +2 位作者 古文伟 喻声频 田泽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01,106,共4页
针对异构数控机床不同的数据接口,进行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对西门子数控系统采用OEM软件方式和数据采集装置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对FANUC系统采用FOCAS方式和宏程序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实践证明:在不增加大量硬件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软... 针对异构数控机床不同的数据接口,进行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对西门子数控系统采用OEM软件方式和数据采集装置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对FANUC系统采用FOCAS方式和宏程序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实践证明:在不增加大量硬件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软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控机群的信息集成,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群控 数据采集系统 OEM软件 宏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流场特性分析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设计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晟 于国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进排气系统是发动机重要的附属结构,对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特点,针对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消声器等进行选型设计和结构设计;保证各部分结构满足发动机的压力和流量要求;采用理论分析计算、CFD... 进排气系统是发动机重要的附属结构,对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特点,针对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消声器等进行选型设计和结构设计;保证各部分结构满足发动机的压力和流量要求;采用理论分析计算、CFD建模仿真分析、试验台验证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分析。对排气管和消音器进行三维计算流体模拟仿真,得到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图,并对设计关心的进出口压差进行计算;特别对消声器的穿孔板部分采用了多孔阶跃边界条件进行处理;采用试验方法对消声器设计进行验证。结果可知:空滤器进气阻力(滤芯干净时):8英寸/237mm水柱高度;管道总阻力为2.079英寸/52.8mm水柱高度;单个最大流量是:972.27L/s>904.5L/s,满足发动机要求;排气系统的排气管路和消声器总压损为3.52KPa,满足发动机排气背压要求;系统的CFD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布局合理,无真空区和负压区,气流顺畅;试验结果表明,消声器消声效果最高可达40dBA;而达到发动机的排气流量流速时,压力损失为1869.12Pa,而设计值为1802.38Pa,二者的误差为3.72%,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设计结果可靠;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发动机 进排气系统 流场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放式数控的滚齿机零编程系统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河 刘福华 +2 位作者 曾欣 陈清霖 刘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9-183,共5页
结合齿轮与刀具啮合机制与运动关系,在分析滚齿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建立滚齿加工参数模型和零编程的数学模型,研究数控滚齿加工NC程序自动生成技术;结合滚齿加工的功能需求,提出开放式数控滚齿机的零编程系统架构,完成了人机交互、编程算... 结合齿轮与刀具啮合机制与运动关系,在分析滚齿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建立滚齿加工参数模型和零编程的数学模型,研究数控滚齿加工NC程序自动生成技术;结合滚齿加工的功能需求,提出开放式数控滚齿机的零编程系统架构,完成了人机交互、编程算法及各功能模块设计,并进行了功能测试,基本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滚齿机 零编程 开放式数控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短走刀路线的数控加工程序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永富 熊福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8,32,共3页
按最短走刀路线进行编程加工是提高数控加工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一个典型零件数控加工走刀路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探讨缩短走刀路线、优化加工程序的方法。经实际加工证明,以最短走刀路线优化程序后,可极大地缩短零件的加工时间,... 按最短走刀路线进行编程加工是提高数控加工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一个典型零件数控加工走刀路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探讨缩短走刀路线、优化加工程序的方法。经实际加工证明,以最短走刀路线优化程序后,可极大地缩短零件的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加工效率 走刀路线 程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的多股簧数控卷簧系统的研究
7
作者 黄河 王时龙 王甫茂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81-84,共4页
通过多股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采用基于"PC+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数控体系结构,建立多股簧数控卷簧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实现多股簧加工设备的数控化,提高多股簧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关键词 多股簧 卷簧 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周分布孔系加工走刀路线及程序的优化设计
8
作者 袁永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0-71,38,共3页
圆周分布孔系的加工在生产中比较常见,根据孔系分布的环数、射线数、孔距等的不同,走刀路线的长度不同。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应以最短的走刀路线进行编程加工,以提高加工的效率,降低成本。以沿环形走刀和沿射线走刀两种方式为例,分别建... 圆周分布孔系的加工在生产中比较常见,根据孔系分布的环数、射线数、孔距等的不同,走刀路线的长度不同。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应以最短的走刀路线进行编程加工,以提高加工的效率,降低成本。以沿环形走刀和沿射线走刀两种方式为例,分别建立了走刀路线长度计算的数学模型,编制出能自动选择最短走刀路线进行加工的宏程序,实现对走刀路线及加工程序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周分布孔系 走刀路线 宏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吊起吊马达同步控制联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宗果 张锐丽 吴凯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了提高单轨吊起吊液压系统面对偏载启动、负载突变和系统调速时的自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单轨吊智能化远程控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BP-PID控制的单轨吊液压起吊同步控制系统。首先,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并分析转速控制原理和同步控制策略;其次... 为了提高单轨吊起吊液压系统面对偏载启动、负载突变和系统调速时的自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单轨吊智能化远程控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BP-PID控制的单轨吊液压起吊同步控制系统。首先,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并分析转速控制原理和同步控制策略;其次,分析BP神经网络原理并设计BP-PID控制器;最后运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液压系统模型和同步控制器模型,并与PID控制进行比较分析系统偏载启动特性、抗负载突变特性和系统调速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偏载启动时,系统采用BP-PID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起吊马达超调量和最大同步误差,减少系统响应时间;负载突变时,系统采用BP-PID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最大同步误差,减少系统响应时间,使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调速时,系统采用BP-PID控制,无论目标转速增加还是减少,都能有效降低起吊马达超调量,减少系统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轨吊 起吊马达 BP-PID AMESIM MATLAB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掺杂Ni_(0.35)Co_(0.15)Zn_(0.5)Fe_2O_4铁氧体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勇 程艳奎 +2 位作者 胡洋 刘光虎 任小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La3+掺杂Ni0.35Co0.15Zn0.5Fe2O4,并研究不同掺杂量对样品微观结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对样品...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La3+掺杂Ni0.35Co0.15Zn0.5Fe2O4,并研究不同掺杂量对样品微观结构、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对样品的静态磁性能及在1~12GHz的电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不同厚度(3 mm、5 mm、8 mm)下材料的反射损耗。研究表明,适量掺杂La3+能够提高Ni0.35Co0.15Zn0.5Fe2O4铁氧体的吸波性能,并使吸收频带向高频移动。其中样品Ni0.35Co0.15Zn0.5La0.04Fe2O4与石蜡混合厚度为5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28.4d B,小于-10d B带宽为3.7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3+掺杂 铁氧体 电磁参数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采摘六自由度机械手设计——基于迭代学习和智能轨迹规划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川雄 张学明 汪小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69,共5页
为了提高苹果的采摘效率、降低采摘过程的漏采率和破碎率,设计了一种新的六自由度的采摘机械手。该机械手可以完成夹紧、旋转、俯仰、摇摆及回转动作,通过神经网络迭代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械手的运动轨迹,提高采摘过程的自动化程... 为了提高苹果的采摘效率、降低采摘过程的漏采率和破碎率,设计了一种新的六自由度的采摘机械手。该机械手可以完成夹紧、旋转、俯仰、摇摆及回转动作,通过神经网络迭代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械手的运动轨迹,提高采摘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为了验证六自由度机械手对苹果采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机械手进行了苹果采摘测试,并使用脉冲神经网络PID调节的方式调节轨迹控制误差。通过测试发现:该机械手的误差较小,可以有效地完成采摘作业,且漏采率和破碎率都很低,是一种高效的苹果采摘机械手,可以在其他果蔬采摘作业中进行设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 轨迹规划 六自由度 神经网络 PID调节 机械手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铁粉/Co_2Z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电磁及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阳彦雄 程艳奎 +1 位作者 刘存平 任小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9,共4页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羰基铁粉/Co2Z型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量所制复合材料在0.4-12 GHz频段内的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谱。分析讨论了羰基铁粉与Co2Z铁氧体...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羰基铁粉/Co2Z型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VNA)测量所制复合材料在0.4-12 GHz频段内的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谱。分析讨论了羰基铁粉与Co2Z铁氧体的比例对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羰基铁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均逐渐增大;羰基铁粉的质量分数为40%,所制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最好,当厚为2 mm,其反射损耗小于-10 d B的带宽达5.3 GHz;厚为2.8 mm,在5.1 GHz处具有-42.6 d B的最低反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铁粉 Co2Z型铁氧体 电磁参数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用永磁同步电机预测电流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门延会 陈方周 +1 位作者 曾鹏 代艳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0,共4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先进控制理论的发展,模型预测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针对数控机床用永磁同步电机常规单矢量模型预测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存在电流谐波较大的问题,基于两电平电压源逆变器的基本电压矢量构造了6个虚拟...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先进控制理论的发展,模型预测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针对数控机床用永磁同步电机常规单矢量模型预测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存在电流谐波较大的问题,基于两电平电压源逆变器的基本电压矢量构造了6个虚拟电压矢量,并基于所构造的虚拟矢量建立了扩展电压矢量集。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展电压矢量集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与常规的单矢量法相比,所提方法可明显降低电流的谐波,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稳态控制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为同步电机在数控机床或相近的应用场合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虚拟电压矢量 扩展电压矢量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田卡罗拉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台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大松 刘福华 门延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6-200,共5页
选用具有代表意义的丰田卡罗拉1ZR-FE电控发动机,进行故障模拟系统设计,采用了单片机和C语言进行实训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根据故障设置点需要,完成了控制面板设计、显示模块、输入模块、电压输出模块、方波模块、通道选择模块等模块... 选用具有代表意义的丰田卡罗拉1ZR-FE电控发动机,进行故障模拟系统设计,采用了单片机和C语言进行实训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根据故障设置点需要,完成了控制面板设计、显示模块、输入模块、电压输出模块、方波模块、通道选择模块等模块的设计工作,并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了单片机和电路系统的模拟仿真。此系统可为汽车维修人员和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学习平台,提高了发动机电控技术理论与维修技术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发动机 故障模拟 电压输出模块 方波模块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Cr20Ni11钢埋弧焊焊缝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越 李亚军 +2 位作者 郭容 龚利华 王正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72,共5页
采用SJ601A焊剂和HS308L焊丝对06Cr20Ni11钢进行埋弧焊,通过宏观和微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晶间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接头焊缝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缝成形良好,表面无黏渣、气孔、压坑等缺陷,X射线探伤... 采用SJ601A焊剂和HS308L焊丝对06Cr20Ni11钢进行埋弧焊,通过宏观和微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冲击试验、晶间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接头焊缝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焊缝成形良好,表面无黏渣、气孔、压坑等缺陷,X射线探伤结果为I级焊缝;焊缝金属以铁素体-奥氏体模式凝固,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枝晶状δ铁素体;焊缝金属的拉伸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冲击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耐晶间腐蚀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6Cr20Ni11钢 埋弧焊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晶间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平面机构特性矩阵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凯 董大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6,共5页
通过把图论的矩阵理论的性质应用到平面机构学中构建出新的特性矩阵,提出平面机构系统特性矩阵的构建方法,还定义了构件关联矩阵和运动副关联矩阵,同时通过矩阵主对角戏谱的概念说明平面机构矩阵中主对角戏谱包含的具体物理含义。
关键词 图论 平面机构 特性矩阵 主对角线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真空助力器试验台采集数据处理规范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凯 唐春蓬 贺大松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指出国内真空助力器特性曲线特征值的数据处理尚缺乏统一的规范,提出真空助力器特性参数的采集方法,和以最小二乘法作为助力器助力比的数值处理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以助力比线性度参数来作为评价助力器品质新的性能指标。
关键词 真空助力器 数据处理 试验台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残留高度算法应用于自由曲面五轴刀路规划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善华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2-726,共5页
针对五轴零件加工过程中自由曲面生成的刀具路径代码冗余,加工效率较低和加工表面质量不高等问题,对自由曲面加工中的常用刀具路径算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等残留高度相关算法模型。计算了等残留高度点及在自由曲面的投影点,并对角度值β... 针对五轴零件加工过程中自由曲面生成的刀具路径代码冗余,加工效率较低和加工表面质量不高等问题,对自由曲面加工中的常用刀具路径算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等残留高度相关算法模型。计算了等残留高度点及在自由曲面的投影点,并对角度值β进行了迭代计算,对自由曲面加工中的五轴刀轴倾角λq值进行了推导计算;以螺旋桨叶片复杂自由曲面模型为刀路加工载体,生成了五轴刀路轨迹,与Mastercam软件的高速动态铣削(旋转五轴)模块功能生成五轴一般刀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残留高度算法能缩短五轴自由曲面的刀路长度,提高加工效率及零件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残留高度模型 刀轴倾角 MASTERCAM 螺旋桨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铁氧体元件机械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自敏 邓志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9-733,共5页
针对永磁铁氧体元件机械强度问题,用压力试验机测试产品的承受负荷极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断面形貌,对永磁铁氧体元件预烧、细粉碎、烧结等生产环节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预烧前按质量分数计,添加0.10%~0.20%的Zr O2,在... 针对永磁铁氧体元件机械强度问题,用压力试验机测试产品的承受负荷极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断面形貌,对永磁铁氧体元件预烧、细粉碎、烧结等生产环节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预烧前按质量分数计,添加0.10%~0.20%的Zr O2,在氧含量为9%~10%,于1 290℃~1 310℃保温2 h的条件下预烧,细粉碎时料浆粒度分布优良、烧结时在永磁铁氧体元件收缩最厉害的温区内(即1 050℃~1 200℃)缓慢升温(如8℃/min),在最高烧结温区的温度稳定并有效受控,均有利于永磁铁氧体元件显微结构、磁性能及其承受负荷极限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铁氧体 机械强度 负荷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厚对单钉单剪复合材料接头挤压强度和次弯曲效应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郝孟军 张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419,共6页
接头设计是飞机、汽车和舰船等复合材料结构工程应用的重要内容。针对易发生次弯曲效应的复合材料单钉单剪机械接头,建立含沉头螺栓的机械接头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层合板厚度对接头挤压失效和次弯曲的... 接头设计是飞机、汽车和舰船等复合材料结构工程应用的重要内容。针对易发生次弯曲效应的复合材料单钉单剪机械接头,建立含沉头螺栓的机械接头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层合板厚度对接头挤压失效和次弯曲的影响。发现了薄层合板接头的挤压失效载荷与厚层合板接头的挤压失效载荷相近。同时,在发生挤压失效时,出现了薄层合板接头的次弯曲现象没有厚层合板接头的次弯曲现象严重的现象。考虑到工程中机械接头一般设计为挤压失效模式,本研究所发现的接头失效特征可为工程结构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减重潜力提供一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机械连接 次弯曲效应 挤压强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