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环境意识的偏失及矫正——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发祥 曹娟玲 +2 位作者 罗荣娥 曹瑞林 罗卫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6-59,共4页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显示该区域农民的环境意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失,表现在农民的浅层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不平衡、不同年龄段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平衡和农民的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脱节等方面。为...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显示该区域农民的环境意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失,表现在农民的浅层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不平衡、不同年龄段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平衡和农民的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脱节等方面。为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区域环境保护及生态重建提供软件条件,亟需通过如下农民环境教育措施予以矫正:明确政府自身职责,强化对农民环境教育的战略认识;挖掘本土知识,实现环境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发挥中小学生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境"反哺"教育;注重利益需求,推动农民环境"知识"向环保"行为"有效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 农民环境意识 偏失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以甘肃定西市高泉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晔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本文根据高泉小流域实际情况,...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系统,并确定系统中各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数。本文根据高泉小流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泉小流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途径;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最显著;综合效益呈倒"U"型。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明确生态产权,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高泉小流域 评价系统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晔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4,共5页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动 经济发展 数学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分析及其发展阶段判定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取实证研究和定量方法,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的基础上,运用SPSS11.0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甘肃省定西市这一典型农业产业化系统的结构特征;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效益生成结构模型,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效益阶段论&quo... 采取实证研究和定量方法,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的基础上,运用SPSS11.0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甘肃省定西市这一典型农业产业化系统的结构特征;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效益生成结构模型,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效益阶段论",并进行了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系统结构 产业化效益结构模型 农业产业化“效益阶段论” 甘肃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助推马铃薯产业的软实力——甘肃省定西市打造“薯都”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娟玲 《河南农业》 2015年第19期61-62,共2页
联合国把马铃薯排在小麦、水稻、玉米之后,列为人类四大口粮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甘肃省定西市将马铃薯确定为区域支柱产业并提出打造... 联合国把马铃薯排在小麦、水稻、玉米之后,列为人类四大口粮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甘肃省定西市将马铃薯确定为区域支柱产业并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定西市 甘肃省 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 助推 文化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侵蚀与降雨产流关系
6
作者 焦金鱼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1,98,共4页
基于2009—2012年安家坡小流域4个农田径流小区27场侵蚀性降雨的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产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降雨产流、土壤侵蚀与坡度成正比;汛期侵蚀性降雨的分布极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 基于2009—2012年安家坡小流域4个农田径流小区27场侵蚀性降雨的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产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降雨产流、土壤侵蚀与坡度成正比;汛期侵蚀性降雨的分布极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造成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产流性雨量级别以大雨为主,其中7月的侵蚀性降雨量最大,成为土壤侵蚀防治的最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产流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安家坡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流失特点与治理效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曲富荣 王小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12期56-57,60,共3页
水土流失是定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路径变迁及其效益分析,基于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下,提出了干旱贫困区水土流失治理思考,以期为干旱... 水土流失是定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路径变迁及其效益分析,基于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下,提出了干旱贫困区水土流失治理思考,以期为干旱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治理效益 安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林长伟 朱炜成 王晔立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9期22-23,共2页
该文通过对定西市2010年到2014年全面小康进程的分析,指出定西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定西市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9
作者 朱炜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9期18-19,111,共3页
该文依据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原则,通过对定西市马铃薯种植规模与效益、农户收益分析,剖析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外部因素,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弊端,从农户生计的视角提出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化 协同发展 对策 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户认知的草地生态补偿依据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小鹏 赵成章 +1 位作者 王晔立 张建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从行为主体认知视角,采用PRA调查方式获取问卷资料,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生态补偿标准和期望的认知及补偿方式的偏好。结... 从行为主体认知视角,采用PRA调查方式获取问卷资料,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生态补偿标准和期望的认知及补偿方式的偏好。结果表明:受长期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及满意度。补偿标准未能达到被调查者的期望值,现有生态补偿只体现了对草地资源属性的补偿,很少考虑草地对牧民的综合功能与经济价值。不同生态功能区均为单一的资金补偿方式,缺乏相应技术、智力、基础设施及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未能有效地适应退牧还草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家庭生计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草 农牧民认知 生态补偿依据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焦金鱼 贵立德 +1 位作者 何启明 杨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多目标评价问题。【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按照突变理论的要求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从保水保... 【目的】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多目标评价问题。【方法】运用突变级数法,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按照突变理论的要求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从保水保土的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16项评价指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坡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安家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有2个明显的增长期,2000年以后发展平稳,该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状态。【结论】安家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突变指数随时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与实地调研结果相符。实例评价结果表明,突变级数法是合理、客观而可行的,其为解决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多目标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级数法 小流域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牧还草区农牧民环境认知差异及其行为偏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鹏 赵成章 张海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7,共4页
资源环境的认知及态度影响行为主体的环境行为方式,态度与行为方式的转变成为影响环境生态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半结构访谈的问卷调查手段,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退牧还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 资源环境的认知及态度影响行为主体的环境行为方式,态度与行为方式的转变成为影响环境生态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半结构访谈的问卷调查手段,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退牧还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基于行为地理与社会心理理论,借助资源利用者主体认知视角,从农牧民所处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及家庭经济环境方面,分析退牧还草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环境认知的空间差异及行为偏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草原退化问题的判断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农牧交错区到高寒草原区,随海拔逐渐升高,草地退化认知比重逐渐增大;而退牧还草政策满意度从农牧交错区到高寒草原区呈现出倒U形的变化趋势,干旱草原区、荒漠草原居民负面认知更加强烈;从农牧交错区到高寒草原区经济环境趋于恶化,负面环境行为偏好比重趋于增大,正面行为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 环境认知 行为偏好 退牧还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县域非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甘肃与浙江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启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通过甘肃和浙江两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区域经济开发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立足西部资源、环境与生态的特殊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低效、滞后性特征,建构了西部不... 通过甘肃和浙江两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区域经济开发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立足西部资源、环境与生态的特殊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低效、滞后性特征,建构了西部不发达地区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动力生成"型战略,提出了确保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不发达地区 县域经济 非公经济 发展战略 甘肃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治理模式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焦金鱼 贵立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01,123,共8页
借助RS图像信息提取技术,对祖厉河流域遥感影像进行校正与信息提取。利用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空间化为30m×30m的栅格单元。根据土壤流失方程RUSLE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该区土壤侵蚀评估模拟。... 借助RS图像信息提取技术,对祖厉河流域遥感影像进行校正与信息提取。利用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空间化为30m×30m的栅格单元。根据土壤流失方程RUSLE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该区土壤侵蚀评估模拟。结果表明:祖厉河流域1995年、2005年、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 877,3 372,3 713t/(km2·a);从侵蚀量变化来看,1995年总土壤流失总量为29 608 397t/a,2005年总土壤流失总量为34 694 588t/a,2015年总土壤流失总量为38 202 817t/a,年平均流失模数为3 713t/(km2·a)。从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和侵蚀量变化来看,研究区土壤侵蚀度呈现南北低、中部高;河流深切区低,高山林立区高的特点。针对研究区,提出4种模拟治理并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完全采取人工提升林区植被增长速度,主要包括全力发展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的高效治理模式是该区最佳治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土壤流失状况,使平均土壤流失模数降为2 656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S GIS RUSLE 祖厉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中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利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发祥 曹娟玲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29,共3页
陇中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当地居民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摸索出的挖水窖蓄水的方法,是在特殊生态环境下积累的重要本土生态知识。这些本土生态知识对当地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共性偏颇"现象,本... 陇中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当地居民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摸索出的挖水窖蓄水的方法,是在特殊生态环境下积累的重要本土生态知识。这些本土生态知识对当地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共性偏颇"现象,本土生态知识被边缘化,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用。因此,在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应树立本土生态知识与普同性知识并存互补观念,秉持开放与宽容理念,做好本土生态知识的保护、挖掘、利用和传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灾变救治 本土生态知识 水窖 干旱半干旱区 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金鱼 贵立德 贾国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565,共7页
为了探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根据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庙坪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前后的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足迹一直大... 为了探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根据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庙坪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前后的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足迹一直大于生态承载力,小流域生态经济为不可持续状态,但人均生态赤字由治理前的0.798 9 hm2下降到治理后的0.552 5 hm2。由于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导致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增幅大于生态足迹的增幅,生态足迹需求及亏缺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类产品的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黄土丘陵沟壑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洮供水工程对内官—香泉盆地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耀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5,共3页
内官—香泉盆地是引洮供水工程的主要灌区,在计算得出该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将该地区分为香泉盆地、卧龙川盆地、内官盆地,计算了引洮供水工程实施前后的地下水资源量,并进行了地下水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3个盆地地下... 内官—香泉盆地是引洮供水工程的主要灌区,在计算得出该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将该地区分为香泉盆地、卧龙川盆地、内官盆地,计算了引洮供水工程实施前后的地下水资源量,并进行了地下水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3个盆地地下水的排泄量均大于补给量,均呈负均衡状态;工程实施后,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香泉、卧龙川、内官盆地的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42615万、13467万、69976万m3/a,近期6 a内官盆地和香泉盆地不会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卧龙川盆地出口陆家庄—中庄剖面以南约18 km的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分布面积约207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补给量 排泄量 引洮供水工程 内官—香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陇西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晔立 何启明 +1 位作者 王小鹏 王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2期69-72,共4页
该文利用2000年的Landsat 5和2014年的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覆盖度、土壤指数、坡度等因素,在Envi5.1和Arcgis10.2支持下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评价了陇西县2000-2014年近15a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生态... 该文利用2000年的Landsat 5和2014年的Landsat 8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反映生态环境的植被覆盖度、土壤指数、坡度等因素,在Envi5.1和Arcgis10.2支持下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评价了陇西县2000-2014年近15a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差"级面积减少了31.23%,"较差"级面积增加了24.85%,生态环境质量"优"级面积减少了4.30%,"良"级面积增加了8.52%,"中"级面积增加了2.17%;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植被覆盖度 土壤指数 坡度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晔立 何启明 +1 位作者 王小鹏 王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20期25-26,31,共3页
该文选取10个人类活动指标因子,将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分为4区,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联度指数,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小的最主要的人文因素是坡耕地面积比例、载畜量... 该文选取10个人类活动指标因子,将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分为4区,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计算了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联度指数,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小的最主要的人文因素是坡耕地面积比例、载畜量和草地覆盖率;通过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与关联度指数最大的坡耕地面积比例、载畜量、草地覆盖率的曲线回归拟合,发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与坡耕地面积比例、载畜量、草地覆盖率相关性高,其R2系数较大;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与指标之间的关系呈直线特征和倒"U"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人文因素 关联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源县近10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晔立 朱燕丽 +1 位作者 王小鹏 焦金鱼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4期100-101,119,共3页
该文分别从2008年的陆地星5号和2018年的陆地星8号遥感数据中提取了反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的数据,在Envi5.3和Arcgis10.4的支持下,建立了渭源县2008—2018年10年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评价的模型,评价了渭源县2008—2018年近10年的自然生态环... 该文分别从2008年的陆地星5号和2018年的陆地星8号遥感数据中提取了反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的数据,在Envi5.3和Arcgis10.4的支持下,建立了渭源县2008—2018年10年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评价的模型,评价了渭源县2008—2018年近10年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植被指数 土壤指数 渭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