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的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金全 卢敏勇 +3 位作者 吴宝花 钱建鑫 余冠军 汪凌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是戴云山脉东南的延伸,生物资源丰富。为调查该保护区的鸟兽生物多样性本底,2018—2023年,在保护区内布设106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采集3700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是戴云山脉东南的延伸,生物资源丰富。为调查该保护区的鸟兽生物多样性本底,2018—2023年,在保护区内布设106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采集3700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8719张,其中兽类10172张,鸟类8547张。经鉴定,共记录到野生动物14目40科77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0种,鸟类9目28科5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即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即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凤头鹰(A.trivirgatus)、林雕(Ictinaetus malaiensis)、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领角鸮(Otus lettia)、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依次是白鹇、白眉山鹧鸪、黑领噪鹛(Pterorhinus pectorali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相对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白眉山鹧鸪、白颈长尾雉、红头咬鹃、松雀鹰、领角鸮、黄腹角雉、鹰雕、凤头鹰、林雕、褐翅鸦鹃和褐林鸮。兽类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花面狸(Paguma larvat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相对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豹猫、中华鬣羚、猕猴和小灵猫。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基本查清了云中山保护区的鸟类、兽类生物多样性现状,可为未来开展系统调查监测和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鸟类 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敏勇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6期30-32,共3页
2017—2020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生种群密度、分布现状、栖息地特征进行研究,27台红外相机共监测到黄腹角雉11次13只。结果表明:黄腹角雉监种群密度13.75只/km^(2);该雉分布的海拔区间为800~1200 m... 2017—2020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生种群密度、分布现状、栖息地特征进行研究,27台红外相机共监测到黄腹角雉11次13只。结果表明:黄腹角雉监种群密度13.75只/km^(2);该雉分布的海拔区间为800~1200 m;保护区黄腹角雉的栖息地生境有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类型;黄腹角雉种群数量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因素多,建议加强对黄腹角雉保护和科学研究,为保护区雉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红外相机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赞成 《现代园艺》 2012年第6期199-200,共2页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迅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出...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迅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管理 现状 问题对策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钱建新 陈仁毅 张惠兰 《福建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52-54,共3页
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正红菇是一种主要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野生真菌,其子实体产生的生态条件为:1~3cm厚枯枝落叶层,林木郁密度0 7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以及40%以上含水... 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正红菇是一种主要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野生真菌,其子实体产生的生态条件为:1~3cm厚枯枝落叶层,林木郁密度0 7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以及40%以上含水量,80%~100%的空气湿度,25~27℃的气温;正红菇每年发生2茬,其菌丝可与直径0 05~0 8cm的活树根结成共生体,干旱、森林火灾、采伐林木严重影响正红菇出菇量。并对其共生体与形态特征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菇 生态 共生 菇位 出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肚竹侧枝扦插育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钱建新 陈仁毅 白剑峰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z1期39-41,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大肚竹侧枝进行扦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大肚竹主侧枝主段扦插育苗对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100 mg/kg ABT2号生根粉浸泡大肚竹侧枝插条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但浸泡时间对成活率没有显 著影响。大肚竹侧枝扦插平均成...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大肚竹侧枝进行扦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大肚竹主侧枝主段扦插育苗对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100 mg/kg ABT2号生根粉浸泡大肚竹侧枝插条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但浸泡时间对成活率没有显 著影响。大肚竹侧枝扦插平均成活率可达70.0%,平均出笋率可达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肚竹 侧枝 扦插育苗 ABT2号生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抚育间伐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钱建新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5-237,共3页
通过对安溪县福前农场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的9年生秃杉林分设置极强度间伐(60%)、强度间伐(40%)、弱度间伐(20%)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间伐3 a后,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 通过对安溪县福前农场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的9年生秃杉林分设置极强度间伐(60%)、强度间伐(40%)、弱度间伐(20%)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间伐3 a后,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生长、单株材积、蓄积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对9年生的秃杉林分,选择强度间伐(间伐总株数的40%)进行抚育间伐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间伐强度 树高 胸径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