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1
1
作者 易克传 姚智华 张新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6061-6062,6075,共3页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该文阐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徽省玉米种植及机械化技术现状。通过对制约我省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玉米...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该文阐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徽省玉米种植及机械化技术现状。通过对制约我省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对策,为提高我省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程机械化 制约因素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接收获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易克传 朱德文 +2 位作者 张新伟 姚智华 刘正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1期78-80,共3页
籽粒破损是影响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接收获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玉米籽粒含水率又是影响破损率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对破损率的影响机理,以郑单958和凤玉906两个品种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试验研究。... 籽粒破损是影响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接收获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玉米籽粒含水率又是影响破损率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对破损率的影响机理,以郑单958和凤玉906两个品种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玉米籽粒破损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籽粒破损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玉米籽粒含水率低于28%,玉米籽粒破损率可控制在3%以下。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玉米品种选育和玉米籽粒收获机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化收获 含水率 破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内部机械裂纹对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新伟 高连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4,共6页
【目的】深入研究玉米种子内部因脱粒产生机械裂纹的机理及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设计玉米种子脱粒机提供参考。【方法】以辽宁主栽的辽单526、辽单565和郑单958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体视显微技术分析玉米种... 【目的】深入研究玉米种子内部因脱粒产生机械裂纹的机理及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设计玉米种子脱粒机提供参考。【方法】以辽宁主栽的辽单526、辽单565和郑单958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体视显微技术分析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的形态结构、生成位置和扩展方向等特征,探讨内部机械裂纹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1)3个品种玉米种子中单裂纹发生率最高,达到19%~33%,其次为龟裂纹,双裂纹发生率最低,仅为2%~5%;裂纹主要产生于冠部,并向背部、侧面和腹部扩展。(2)内部机械裂纹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子叶长、胚根长、胚根数影响明显,其中龟裂纹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发育影响最大,发芽率最高仅为48%,并且幼苗子叶及胚根发育较差。(3)种胚中存在裂纹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发芽弱和未发芽玉米种子的种胚和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玉米种子在脱粒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机械裂纹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的后期发育。发芽弱和未发芽玉米种子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机械裂纹 发芽 幼苗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道次高温后Q345B钢的高周疲劳及γ-P-S-N曲线研究
4
作者 葛业豹 缑瑞宾 +3 位作者 张春雨 于敏 王念 徐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6,共10页
为评估二次火灾后钢材的疲劳性能,以工程常用钢Q345B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道次的升温、自然冷却模拟多次火灾环境,采用轴向拉伸与高周疲劳实验,对室温和经历二道次700、800℃高温自然冷却后的Q345B试样的拉伸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评估二次火灾后钢材的疲劳性能,以工程常用钢Q345B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道次的升温、自然冷却模拟多次火灾环境,采用轴向拉伸与高周疲劳实验,对室温和经历二道次700、800℃高温自然冷却后的Q345B试样的拉伸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处理的Q345B钢屈服平台更为明显;同一道次热处理温度越高,拉伸性能降低越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珠光体减少,显微组织趋于结构均匀化;在二道次高温自然冷却后Q345B钢微观组织中的珠光体基本消失,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组成。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二道次高温自然冷却后Q345B钢的中值S-N曲线模型,随着温度的增加,Q345B钢的疲劳强度及寿命下降明显;在同一道次下,不同温度的中值S-N曲线趋于平行。通过采用单侧容限系数法得到基于置信度和试件存活率的安全疲劳设计曲线,即概率γ-P-S-N曲线,利用该模型可对火灾后Q345B钢的疲劳性能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B钢 二道次高温 拉伸疲劳试验 中值S-N曲线 概率γ-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模型的草莓检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彭勇 乔印虎 +2 位作者 张春燕 姚杰 包殿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19,共7页
草莓检测对草莓的自动化采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针对目前草莓模型检测精度较低、模型占用较大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使用Ghost模块对YOLOv5主干网络进行优化,降低模型参数量和复杂度;其次... 草莓检测对草莓的自动化采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针对目前草莓模型检测精度较低、模型占用较大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的目标检测方法。首先,使用Ghost模块对YOLOv5主干网络进行优化,降低模型参数量和复杂度;其次,使用坐标注意力模块CA,提升模型对草莓关键特征的关注;然后将YOLOv5中的定位损失替换为SIoU,考虑边界框回归之间的向量角度。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4.8%,相较于目前经典的目标检测模型,检测能力提升显著,一张图片的预测时间为25.2 ms,模型大小仅为10.4 MB,具有较快的推理速度且模型尺寸较小。为草莓检测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更为容易地应用到移动式和嵌入式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深度学习 YOLOv5 损失函数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蚌埠段沉积物和两岸农田表土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6
作者 朱国志 李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0,共9页
淮河蚌埠段两岸约3 km范围内的农田主要采用淮河水进行灌溉,为了研究淮河水对两岸农田表土磁学性质的影响,在淮河蚌埠段70 km左右长的河床里采集21个沉积物样品,在靠近淮河两岸3 km范围内的农田区采集18个表土样品,在远离淮河两岸(>3... 淮河蚌埠段两岸约3 km范围内的农田主要采用淮河水进行灌溉,为了研究淮河水对两岸农田表土磁学性质的影响,在淮河蚌埠段70 km左右长的河床里采集21个沉积物样品,在靠近淮河两岸3 km范围内的农田区采集18个表土样品,在远离淮河两岸(>3 km)的农田区采集32个表土样品,对3类样品的矿物成分和磁学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类样品中主要含石英、钠长石、钾长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和磁铁矿等矿物,磁学性质主要由磁铁矿主导,磁性矿物颗粒均以粗粒稳定单畴(SSD)为主。3类样品的磁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淮河沉积物中磁性矿物含量高、磁性矿物粒径粗,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49);远离淮河两岸农田表土中磁性矿物含量含量低、磁性矿物粒径细,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13);靠近淮河两岸农田表土由于受到淮河水的影响,磁性矿物含量升高、粒径变粗,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52)。因此,靠近淮河两岸农田表土磁学参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淮河水对其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蚌埠段 沉积物 农田表土 磁学性质 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小型电感式中空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设计
7
作者 孙新睿 张华 +4 位作者 陈丰 魏超 白阳 李兵兵 庄伟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3,共8页
转子位置传感器是实现电机精准控制的关键,针对传统转子位移传感器安装不灵活、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感式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阐述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和电涡流效应获取感应电压信号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转子平面距离定子的有限元磁... 转子位置传感器是实现电机精准控制的关键,针对传统转子位移传感器安装不灵活、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感式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阐述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和电涡流效应获取感应电压信号的工作原理,通过对转子平面距离定子的有限元磁场强度的分析,确定了安装的最佳气隙(2 mm),并在Maxwell中建立了定、转子的电磁耦合仿真模型,验证了所设计传感器敏感线圈的有效性。根据线圈结构和电路设计制作了传感器样片,传感器定子体积仅有4.715 cm^(3),转子通过热套在轴上几乎不占空间。利用上位机和算法对其信号进行校准,通过计数器加增量式测量方式实现转子0~360°测量,校准后的信号接近标准正余弦。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传感器结构与电路设计合理,实现了针对电机传感器的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位置传感器 线圈设计 涡流效应 电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PCNN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检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伟 易克传 +1 位作者 孙业荣 高连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针对玉米种子机械裂纹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数字图像融合方法:1)运用离散小波变换(DWT)、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分别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各自的高低频子带... 针对玉米种子机械裂纹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数字图像融合方法:1)运用离散小波变换(DWT)、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分别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各自的高低频子带;2)对高低频子带系数分别采用不同链接强度的改进空间频率激励的双通道PCNN模型进行融合操作,得到融合后的高低频子带系数;3)通过NSCT反变换得到最终的玉米种子机械裂纹图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通道PCNN模型检测玉米种子机械裂纹的准确率为97.2%;图像熵、相关熵、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511、1.7314、0.9835和0.5263,整体优于LoG、DWT、NSCT和PCNN方法;双通道PCNN方法的单张图像的执行时间为14.9007 s,运行时间最长,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机械裂纹 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系统设计》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农业机械系统设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贞 王剑 王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2期71-73,共3页
《机械系统设计》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在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具体做法等方面对案例式教学模式... 《机械系统设计》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在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具体做法等方面对案例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阐述了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实施,旨在探索出适合应用型高校机械系统设计的教学改革新思路。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以及对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要求,以农业机械系统设计为例,将课程知识点和前修课程相关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机械产品设计的训练。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设计 农业机械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益庆 查文珂 +1 位作者 张希 USAPORN Swekwi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正在来临。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给动力电池处理处置带来巨大挑战。从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阐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针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正在来临。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给动力电池处理处置带来巨大挑战。从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阐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针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回收体系和提升回收利用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退役电池 回收利用 宏观政策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架式农田高通量信息远程采集平台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刚 王宇 +3 位作者 杨宇航 唐武 乔印虎 杨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3,共11页
针对当前作物表型采集平台存在适用性差、采集数据量少、对农田配套设施要求高且需要人工实地采集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桁架导轨结构的农田高通量信息远程采集平台。采集平台的运动轨道为桁架导轨结构,平台搭载相机、雷达、北斗... 针对当前作物表型采集平台存在适用性差、采集数据量少、对农田配套设施要求高且需要人工实地采集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桁架导轨结构的农田高通量信息远程采集平台。采集平台的运动轨道为桁架导轨结构,平台搭载相机、雷达、北斗及集成式环境传感器,可在轨道上进行前后(X轴)、左右(Y轴)、俯仰(P轴)运动,通过4G通信方式实现作物表型信息及农田环境信息的远程多方位采集。田间试验表明,4G远程通信端到端的最大延时不超过60 ms,远程监控端和采集平台端可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数据交互;在远程监控端下发X、Y、P三轴阶跃信号控制指令,采集平台三轴的运动速度分别为0.5 m/s、0.0769 m/s和1.81°/s,表型传感器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目标位置进行信息采集,响应稳态误差分别为0.04 m/s、0.001 m和0.5°,运动过程平滑稳定,保证采集数据质量;Y轴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跨度2 m的过程中,可有效对10行玉米产生近距离有效拍摄,P轴从-60°到60°的俯仰拍摄中,可对玉米苗带行垂直、前侧、后侧等几种不同的方向进行表型采集,且相机图像与雷达点云采集的一致,相机旋转俯仰拍摄的过程中受光照影响较小;对采集到相机及雷达数据融合得到具有颜色信息的三维点云,通过融合后的信息对油菜进行分株及提取株高信息,与人工实际测量株高值对比得到的R^(2)为0.96,表明采集数据效果满足后期实际作物表型参数的分析与处理;单区域的环境信息采集平均耗时10 s,各项环境参数组内无明显差异,与实测数据相比精度均大于0.95。研究结果表明该采集平台满足对农田高通量表型数据的智能化采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 数据采集 远程控制 高通量 作物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误差因素影响下的空间误差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瑞汉 陶浩浩 +2 位作者 李同杰 范晋伟 黄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7,共8页
目前,关于机床空间误差建模的研究较少考虑由于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的偏移量,导致空间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偏移量的空间误差建模方法。首先,... 目前,关于机床空间误差建模的研究较少考虑由于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的偏移量,导致空间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偏移量的空间误差建模方法。首先,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建立机床空间误差模型,其次利用正交实验法选出25组加工点,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样本点处机床自重引起的刀尖点处偏移量,并通过拟合建立刀尖点偏移量模型,揭示了刀尖点偏移量随加工位置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偏移量的空间误差模型,最终以“S”形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获得的“S”形试件的轮廓误差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残差值较小且低于测量结果的10%,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的核心思想适用于各类多轴机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空间误差模型 机床自重 几何误差 刀尖点处偏移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Y_(2)O_(3)对激光熔覆制备FeCoNiCuAl高熵合金涂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光灿 郭纯 +5 位作者 李云 陈林婷 李文清 陈艳艳 张新宇 林清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3-17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Y_(2)O_(3)对激光熔覆制备FeCoNiCuAl高熵合金涂层的影响。方法利用IPG-4000W激光器和KUKA机器人组成的激光熔覆设备在45钢基材表面制备FeCoNiCuAl-xY_(2)O_(3)(x=0%、5%、10%、15%、20%)高熵合金复合涂层,分别使...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Y_(2)O_(3)对激光熔覆制备FeCoNiCuAl高熵合金涂层的影响。方法利用IPG-4000W激光器和KUKA机器人组成的激光熔覆设备在45钢基材表面制备FeCoNiCuAl-xY_(2)O_(3)(x=0%、5%、10%、15%、20%)高熵合金复合涂层,分别使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及物相构成,测量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和腐蚀行为。结果Y_(2)O_(3)的加入并未明显改变涂层物相构成,添加Y_(2)O_(3)与FeCoNiCuAl高熵合金复合涂层物相主要由γ-Fe固溶体、Cu_(2)O、AlNi、Al_(5)CO_(2)、Fe2O_(3)组成。FeCoNiCuAl高熵合金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由等轴晶与枝状晶构成,Y_(2)O_(3)的加入促进了熔池流动,使孔隙逐渐消失,因此在加入Y_(2)O_(3)后,晶粒细化变得更加致密,明显改善了组织的内部缺陷,从而有效提升了涂层的性能。结论当x=5时涂层显微组织为致密的枝状晶,对应的平均显微硬度为675.1HV0.2,涂层磨损率为1.12×10^(-7)g/(N·m),表现出最优的耐磨损性能,腐蚀电位为-0.628 V,同时表现出最优的耐腐蚀性能;相较于未添加Y_(2)O_(3)的涂层以及基材本身,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Y_(2)O_(3)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合金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云 郭纯 +1 位作者 营梦 康泰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1,45,共5页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轧辊表面裂纹使用Fe基金属粉末涂层修复,再对涂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探索出最优工艺参数。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涂层,切取所需试验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物相组成。用金相显微镜分...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轧辊表面裂纹使用Fe基金属粉末涂层修复,再对涂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探索出最优工艺参数。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涂层,切取所需试验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物相组成。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晶体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试了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维氏显微硬度。用高速摩擦试验机对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进行耐摩擦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组织均且致密,所有涂层表面都没有裂纹和气孔,物相基本以(Fe,Ni)为主,硬度在260~428 HV0.2,涂层的摩擦系数在0.6左右,磨损率都在10^(-5)这个数量级。Fe基金属粉末激光熔覆涂层拥有良好力学性能,能很好的修复轧辊的同时还可延长使用寿命。2000 W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10 mm/s是最佳熔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 激光熔覆 工艺参数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小麦收获边缘导航线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杰 张春雨 +1 位作者 彭勇 周爽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针对小麦收割边缘受到麦茬、土壤、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导航线提取精度低、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为实现小麦精准化收获作业而提出一种基于水平投影和梯度下降的小麦收获边缘导航线提取方法。首先通过LAB阈值分割、形态学滤波等进行图... 针对小麦收割边缘受到麦茬、土壤、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导航线提取精度低、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为实现小麦精准化收获作业而提出一种基于水平投影和梯度下降的小麦收获边缘导航线提取方法。首先通过LAB阈值分割、形态学滤波等进行图像分割,然后进行水平投影以提取出小麦收获边缘伪特征点,将伪特征点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从而获得边缘特征点所在的ROI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Canny边缘检测来提取出边缘特征点,最后利用梯度下降算法拟合出小麦收获边缘导航线,从而解决传统算法中所遇到的导航线拟合精度低、拟合速度慢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已收割和未收割区域对比度很低的情况下,处理一张分辨率为640像素×360像素的图像平均耗时163 ms,生成的导航基准线成功率高达95%,为智能农业机械在麦田中的自主行走提供一种可靠的、实时的导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视觉 导航 水平投影 梯度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车高可靠涡旋压缩机模态及谐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己杰 张立勇 +10 位作者 沈夺标 王冠博 余飞鹏 管洪杰 蒋业虎 唐娟 李同杰 王娟 蒋盼飞 李根 王文翔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1,共9页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对其空调用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涡旋压缩机传动轴的质量不平衡响应对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尤为重要。针对某型号设计转速为0~7000 r/min的涡旋压缩机传...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对其空调用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涡旋压缩机传动轴的质量不平衡响应对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尤为重要。针对某型号设计转速为0~7000 r/min的涡旋压缩机传动系统,基于分布质量模型,采用模态法分析了轴系的固有特性和不同转速工况下的不平衡响应,且考虑仿真转速设置的鲁棒性,将转子系统设置在0~7000 r/min的工况内,得到前6阶固有频率、振型以及正涡动临界转速15452 r/min和32839 r/min。而后,通过气体载荷激励下的谐响应分析,得到主轴偏心销、平衡块以及尾部的变形和应力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最后,对样机进行试验,测得加速度时域和频域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该涡旋压缩机在0~7000 r/min设计转速下并未达到临界转速;在271.96 Hz和517.01 Hz及其边频处的不平衡振动对转子的影响较大,与谐响应分析中结果相符。研究为涡旋压缩机振动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模态分析 临界转速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限氧法制备秸秆生物炭参数的优化研究
17
作者 朱凤君 张春燕 +3 位作者 乔印虎 何春霞 辛楠 王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7,共9页
以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思路设计密封限氧处理下制备秸秆生物炭的方案,测定并分析其理化特性、官能团结构及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制备的优先考虑因素,秸秆生物炭的炭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 以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思路设计密封限氧处理下制备秸秆生物炭的方案,测定并分析其理化特性、官能团结构及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制备的优先考虑因素,秸秆生物炭的炭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pH值和灰分则相应增大;相较于小麦秸杆和油菜秸杆生物炭,水稻秸秆的炭产率、pH值和灰分含量最高。温度为550℃,保温时间在60 min时,秸秆生物炭的官能团吸收振动峰趋于平缓,表面出现蜂窝状孔隙结构,表明其孔隙丰富,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理化特性 热解温度 炭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片的电化学-固结-游离磨料复合加工表面完整性
18
作者 黄宸 黄丹丹 +2 位作者 王剑 孙业荣 鲍官培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9-554,560,共7页
为解决金刚线固结磨料切割硅片中表面线痕较深等问题,提出了电化学-固结-游离磨料复合加工技术。通过实验对比固结磨料线锯切割和复合切割后硅片的表面形貌、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表面平整度(即总厚度变化(TTV)),评估复合加工对单晶硅... 为解决金刚线固结磨料切割硅片中表面线痕较深等问题,提出了电化学-固结-游离磨料复合加工技术。通过实验对比固结磨料线锯切割和复合切割后硅片的表面形貌、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表面平整度(即总厚度变化(TTV)),评估复合加工对单晶硅片切割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工技术的固结磨料刻滑-游离磨料剥落-电化学氧化材料去除复合机制使硅片表面的线痕明显减少。Ra和TTV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表面粗糙度曲线峰谷差从12.09μm降至4.21μm,Ra从1.20μm降至0.65μm,TTV从8.24μm降至6.46μm。基于本实验系统进一步开展电参数对比实验得出复合加工的最优电压为20 V。该复合加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切割硅片的表面质量,降低后续制绒工序的减薄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电化学反应 固结磨料 游离磨料 复合加工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精准授粉机器人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华 朱婷倩 +1 位作者 张运来 刘苏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808,共11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理念的不断推广,中国设施农业栽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已居世界前列。番茄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及时、高效、细致地对番茄花授粉是促使优质番茄生长的关键。目前设施番茄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授粉作业,劳动力占比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理念的不断推广,中国设施农业栽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已居世界前列。番茄作为设施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及时、高效、细致地对番茄花授粉是促使优质番茄生长的关键。目前设施番茄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授粉作业,劳动力占比大、投入成本高。随着机器学习、机器视觉、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授粉机器人将成为代替人力劳作、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为全面、深入地了解设施番茄精准授粉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国内外授粉机器人的发展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对设施番茄花朵的目标识别、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概况了番茄授粉末端执行器的种类及结构,总结了目前采摘末端执行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液态喷雾式授粉末端执行器的发展及实用性做了分析讨论。最后对现今设施番茄授粉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发展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做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粉机器人 末端执行器 设施番茄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6061特厚铝板厚向拉伸性能研究
20
作者 缑瑞宾 贾盛康 +1 位作者 于敏 石文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7,共10页
在20~250℃下,对厚度为212 mm的6061铝合金板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和厚度对6061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板材的强度沿厚度方向呈线性递减变化规律,表明其沿厚度方向存在不均匀性特征,但取样方向和温度对厚向强度的非... 在20~250℃下,对厚度为212 mm的6061铝合金板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和厚度对6061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板材的强度沿厚度方向呈线性递减变化规律,表明其沿厚度方向存在不均匀性特征,但取样方向和温度对厚向强度的非均匀分布程度影响很小;在20~250℃下,6061铝合金拉伸性能对温度的敏感性高,在150和250℃下,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20℃下相比分别下降了18%和45%;在相同温度下,6061铝合金沿厚度方向的伸长率基本没有变化,但随着温度的增加,其伸长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且在150℃下,伸长率增大至20℃的80%左右。采用线性拟合方法构建了6061铝合金强度的“温度-距离”双参数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厚向 不均匀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