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王倩 彭晖 +4 位作者 章礼玉 杨宗澄 王雨琪 潘宇 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3,共7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存在主观偏向性。为了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影像组学将图像转换为可由软件处理的定量变量。通过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医生能够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并根据这些结果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影像组学在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75-676,共2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0例,其中面部6例,颊部9例(伴下唇缺损1例,口角缺损1例),舌部9例,口底2例,磨牙后区1例,硬腭1例,上唇1例...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0例,其中面部6例,颊部9例(伴下唇缺损1例,口角缺损1例),舌部9例,口底2例,磨牙后区1例,硬腭1例,上唇1例,下唇1例。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男性患者组织瓣上生长胡须,2例静脉回流障碍,1例组织瓣坏死,其余成活良好。缺损部位修复后,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结论:颏下岛状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腓骨肌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外科改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传俊 吴晓亮 +1 位作者 朱祖武 李志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对重建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腓骨肌瓣制备和塑形方法进行外科改良。方法:(1)非驱血状态下于大腿安放电子止血带加压后直接进行腓骨组织瓣制备;(2)暴露腓骨后,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各截除小段骨再实施腓骨的带血管制备;(3)对腓骨施行阶... 目的:对重建下颌骨缺损的血管化腓骨肌瓣制备和塑形方法进行外科改良。方法:(1)非驱血状态下于大腿安放电子止血带加压后直接进行腓骨组织瓣制备;(2)暴露腓骨后,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各截除小段骨再实施腓骨的带血管制备;(3)对腓骨施行阶梯状截骨塑形。结果:7例腓骨瓣制备和术后出血(渗血)少,制备时间缩短。术后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骨段固定稳固,下颌轮廓和外形良好。结论:(1)非驱血制备腓骨瓣不增加出血机会,反而减少出血机会,简化手术操作;(2)在待取腓骨的上下端截除小段骨可以使待取腓骨段充分游离,便于带血管制备和减少损伤血管的机会;(3)阶梯形截骨塑形,既增加了骨断面的接触面积和稳定性,又避免了楔形切骨骨量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修复重建 腓骨肌瓣 组织瓣制备 骨瓣塑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传俊 李志来 +2 位作者 罗永祥 王来平 朱祖武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旨在以颏下动脉和颏下静脉为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瓣(SMIF)整复口腔缺损。方法7例口腔癌肿患者接受了口腔肿瘤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并同期行SMIF整复口腔缺损,其中1例施行了根治性颈清扫术,1例施行了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颈清扫... 目的旨在以颏下动脉和颏下静脉为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瓣(SMIF)整复口腔缺损。方法7例口腔癌肿患者接受了口腔肿瘤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并同期行SMIF整复口腔缺损,其中1例施行了根治性颈清扫术,1例施行了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其余5例施行了保留颈内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结果除行根治性颈清者外,6例行改良颈清者的SMIF均成活。结论SMIF血供恒定,成活可靠;其最大面积可达7cmX16cm,且活动度大,可达到距供区较远的部位,可广泛用于口腔颌面缺损的整复;因颈内外静脉系统是颏下静脉的回流通路,著作颈淋巴清扫术应保留两颈静脉系统之一及其与颠下静脉连通的中介静脉方能确保SMIF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口腔缺损 整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宏 叶茂昌 +4 位作者 戴海明 汪健 陈柯 胡闻 方雪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相同患者的相同组织块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诊断和端粒酶活性检测 ,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与目前作为诊断依据的病理形态学诊...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相同患者的相同组织块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诊断和端粒酶活性检测 ,将二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与目前作为诊断依据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仍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口腔肿瘤 诊断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宏 张洪福 +5 位作者 叶茂昌 祝怀平 戴海明 李志来 陈传俊 张震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 ,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活性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与端粒酶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志宏 叶茂昌 +3 位作者 陈传俊 戴海明 武瑾 程靖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24-725,729,共3页
目的 :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与主要临床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对不同TNM分期的 4 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2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标本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端粒酶活... 目的 :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与主要临床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对不同TNM分期的 4 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2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标本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75 .6 7% )明显高于口腔正常粘膜组 (0 .0 0 % ) (P <0 .0 1)。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晚期 (TNMⅢ、Ⅳ期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95 .0 0 % )明显高于临床早期 (TNMⅠ、Ⅱ期 ) (P <0 .0 5 ) ,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10 0 % )明显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 (6 3.33% ) (P <0 .0 5 )。 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变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口腔粘膜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对口腔医学刊物文献被引用情况的评估
8
作者 陈传俊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0年第1期48-48,62,共2页
1 背景资料 美国科技情报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种期刊按每两年一个周期对其所载文献被引用的频率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排名顺序公布于《科技期刊引文报告》(Scienc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以反映刊物的... 1 背景资料 美国科技情报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种期刊按每两年一个周期对其所载文献被引用的频率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排名顺序公布于《科技期刊引文报告》(Scienc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以反映刊物的影响力及权威性。该信息每年发布一次,且均滞后两年。定量评估采用的指标是IF值(Im-pact Factor,IF)。IF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文献 引用 SJCR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泽亮 叶茂昌 +5 位作者 李容新 王来平 周瑜 朱伟政 王祎 彭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 目的:探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适应症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的舌癌137例。改良型即是增加了往复锯和磨头对下颌下缘内侧和口底黏膜连接处的骨组织进行片切和选磨。选择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拉拢缝合/带蒂/游离皮瓣移植行舌、口底重建再造。术后30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均达到30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101/137)和70.80%(97/137)。术后的咀嚼、吞咽、语言和外形的丧失程度有较大的改善,无一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疗效比较满意。结论: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改良型边缘性下颌骨切除、舌癌联合根治术对中期舌癌是一种可行的根治性手术,既能完成根治性,又能对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保留有积极的作用。手术的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同时要求术者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下颌骨切除 改良型 舌癌 联合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志来 朱祖武 +1 位作者 陈传俊 丁常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627,共2页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颌骨者蒂部经过的部位表现丰满 ;2例瓣上胡须生长 ,其中 1例诉说胡须引起局部不适。结论 :颏下岛状瓣是一种修复颊部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颊黏膜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测量在评估骨支架材料促成骨作用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茂昌 周来生 +5 位作者 李素梅 陈梅梅 王来平 李容新 张震东 康然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再造,应用骨密度测量来评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构建骨修复中的价值。方法:15只雌性山羊按每组5只以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手术制备3...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再造,应用骨密度测量来评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构建骨修复中的价值。方法:15只雌性山羊按每组5只以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大型箱状缺损,左侧置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分别于4、8、12周处死1组5只山羊,行骨密度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X线光密度法(XBMD)检测。结果:DXA和XBMD检测,实验侧和对照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侧的骨密度系数呈递增式上升,证明本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的骨诱导作用。对照侧的骨密度系数维持较低水平,提示自发性成骨现象欠佳,在12周前的骨缺损区尚未明显出现自我修复痕迹。骨密度测量可作为术后动态监测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存活与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密度 缺损 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外肌上头与颞颌关节的形态学联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传俊 皮昕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4期218-220,共3页
作者通过垂直于髁状突横轴的颞下颌关节连续矢状组织切片,观察了30侧成人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联系。结果:翼外肌上头主要附丽于髁状突。仅见不到半数的关节盘(46.67%)有少量肌纤维附丽,且附丽范围限于关节盘的内... 作者通过垂直于髁状突横轴的颞下颌关节连续矢状组织切片,观察了30侧成人翼外肌上头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联系。结果:翼外肌上头主要附丽于髁状突。仅见不到半数的关节盘(46.67%)有少量肌纤维附丽,且附丽范围限于关节盘的内侧1/6段。作者据此对Bell关于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的生物机械学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提出了质疑,对翼外肌上头功能亢进引起关节盘前移位的观点作了商榷,对翼外肌上头的生物机械学机制作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上头 颞下凳关节 髁状突 关节盘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岛黏骨膜瓣修复不完全性腭裂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索双岛黏骨膜瓣修复不完全性腭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岛黏骨膜瓣修复12例不完全性腭裂,将2个黏骨膜瓣分别置于软腭的口、鼻腔面,延长软腭;临床观察黏骨膜瓣生长情况,软腭后推程度以及对语音的影响。结果: 12例黏骨膜瓣存活良好,... 目的:探索双岛黏骨膜瓣修复不完全性腭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岛黏骨膜瓣修复12例不完全性腭裂,将2个黏骨膜瓣分别置于软腭的口、鼻腔面,延长软腭;临床观察黏骨膜瓣生长情况,软腭后推程度以及对语音的影响。结果: 12例黏骨膜瓣存活良好,无穿孔、复裂、感染、坏死等并发症;软腭明显后推, 语音有一定改善。结论:双岛黏骨膜瓣由腭前神经血管束供养,营养丰富,成活力强,能有效地使软腭后推,是修复不完全性腭裂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腭裂 黏骨膜瓣 修复 软腭后推 神经血管束 临床观察 营养丰富 并发症 成活力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叶茂昌 罗永祥 +2 位作者 王来平 朱祖武 洪礼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8-59,共2页
涎腺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结构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历来对其组织发生,病理形态学及其诊断治疗等存在着不同见解,我院自1976~1984年手术治疗涎腺癌156例,现对其作一临床病理分析,以期对各类涎腺癌的特点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涎腺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黏骨膜扩张的动物实验研究
15
作者 丁常春 李志来 +1 位作者 胡闻 王志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06-608,i014,共4页
目的:建立腭黏骨膜扩张模型,为腭裂等腭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方法:将容量为10ml的软组织扩张器置入4只犬的腭黏骨膜下,同期注入等渗盐水1.0ml,术后第20天再次注水扩张,每次注水1.0~1.5ml,以后每周注水1次,达到预扩张容量... 目的:建立腭黏骨膜扩张模型,为腭裂等腭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方法:将容量为10ml的软组织扩张器置入4只犬的腭黏骨膜下,同期注入等渗盐水1.0ml,术后第20天再次注水扩张,每次注水1.0~1.5ml,以后每周注水1次,达到预扩张容量后,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组织计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扩张后的腭黏骨膜组织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数量增多。所有标本在组织计量学及组织学上均有“额外”黏骨膜形成。结论:腭黏骨膜扩张术可产生“额外”的黏骨膜,有可能应用于临床腭裂等腭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黏骨膜 扩张术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颈部抗放疗化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16
作者 叶茂昌 罗永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恶性淋巴瘤(ML)的治疗近20余年来有了较大进展,经治疗后有相当多病例能长期生存。其中尤以何杰金氏病(HD)疗效为佳,有完全治愈的说法,但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治疗反应较差,仍有一些患者经治疗后很快复发,甚至根本就无反应,形成一... 恶性淋巴瘤(ML)的治疗近20余年来有了较大进展,经治疗后有相当多病例能长期生存。其中尤以何杰金氏病(HD)疗效为佳,有完全治愈的说法,但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治疗反应较差,仍有一些患者经治疗后很快复发,甚至根本就无反应,形成一种所谓难治性。自1985年7月至1987年4月我院以综合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综合疗法 颌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及其定量技术在游离皮瓣活力监测中的运用
17
作者 韩冬 陈传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95-197,200,共4页
对游离皮瓣血流灌注状况的准确判断能够在血流灌注发生不可逆转变化前及时进行干预,才能确保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目前已报道了多种血管危象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其中荧光监测法有着简单直观、客观定量和非创伤性及可操作性等优点。本文就... 对游离皮瓣血流灌注状况的准确判断能够在血流灌注发生不可逆转变化前及时进行干预,才能确保游离组织移植的成功。目前已报道了多种血管危象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其中荧光监测法有着简单直观、客观定量和非创伤性及可操作性等优点。本文就荧光及其定量技术的原理、应用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血管危象 监测 荧光素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搭桥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
18
作者 朱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94-295,共2页
人造血管搭桥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朱蓉头颈部恶性癌肿有10%~15%可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常施以双侧同期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在切除颈部回流静脉瞬间,可发生高颅压,导致脑水肿,甚至死亡的危险。我科在实验外科... 人造血管搭桥双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朱蓉头颈部恶性癌肿有10%~15%可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常施以双侧同期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在切除颈部回流静脉瞬间,可发生高颅压,导致脑水肿,甚至死亡的危险。我科在实验外科的基础上,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