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兆吉口热液型铅锌矿区元素迁移量三维地球化学勘查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艳鹏 马生明 +2 位作者 朱立新 曹达旺 乐成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安徽兆吉口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的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地区,这一矿床的发现使皖西南地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文中利用Grant的Isocon图解法,研究活动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以奠定兆吉口地区的地球... 安徽兆吉口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南侧的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地区,这一矿床的发现使皖西南地区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文中利用Grant的Isocon图解法,研究活动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以奠定兆吉口地区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及成矿环境指标的研制基础,发现成矿元素Pb、Zn、Cu、Au、Ag、Mo及其伴生元素As、Bi、Sb和矿化剂元素S等从围岩向矿体部位带入程度增加,常量元素SiO2、Fe2O3、MgO、CaO、Na2O、K2O等在青白口系带出,于矿体部位带入。矿床系统的质量是净带入的,平均质量变化为4%;青白口系质量是净带出的,质量变化为-18%。依据元素迁移规律,试制元素迁移量三维地球化学图,认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应当沿断裂带向北东和南西方向拓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元素迁移进行了解释,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试验矿床是由区域变质构造运动热液作用形成的,试验矿床只是区域变质构造运动热液活动共同形成的矿床(系列)的一部分,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兆吉口 铅锌矿床 迁移规律 Isocon法 三维地球化学勘查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XRF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越 方方 +1 位作者 向铭 修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8-1260,1302,共4页
介绍了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在安徽泾县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EDXRF的原理和现场勘查中基体效应、湿度效应和不平度效应等主要影响因素。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可直接测定样品组分和目标元素含量,其检出限可达10—200mg/... 介绍了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在安徽泾县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EDXRF的原理和现场勘查中基体效应、湿度效应和不平度效应等主要影响因素。高精度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可直接测定样品组分和目标元素含量,其检出限可达10—200mg/kg,在原位条件下分析精度可达2%—10%。实践证明,EDXRF技术是一种快速、便捷、经济、有效的野外勘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XRF技术 X荧光分析仪 基体效应 金属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枞阳县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彪 陈光旭 +1 位作者 陈经龙 史春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81,共11页
安徽枞阳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地处庐枞盆地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内,是岩体内发育的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钻孔岩心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 安徽枞阳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地处庐枞盆地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内,是岩体内发育的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钻孔岩心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隐爆角砾岩具有角砾成分杂、隐爆作用强度大、“隐爆源”埋藏深特点,其自身并不含有铀矿化现象,铀元素平均含量远远低于石英正长岩;ΣREE为293.16×10^(-6)~453.45×10^(-6),LREE/HREE为6.71~11.00,δCe为0.89~1.02,δEu为0.46~0.57,呈现较明显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具有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点;隐爆角砾岩内部发育的大量赤铁矿形成于岩浆“隐爆”作用之前,铀成矿作用发生在隐爆角砾岩筒形成之后,推测隐爆角砾岩爆发时间在124~115 Ma;隐爆角砾岩筒主要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导矿通道,外围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潜力,而其深部具有寻找铁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作用 隐爆角砾岩 地质特征 黄龙桥地区 枞阳县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抱板杂岩中伟晶岩矿物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4
作者 恽虎 官军 +2 位作者 王成 林世莉 费光春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5-727,共13页
海南岛西部抱板杂岩中广泛发育伟晶岩,但伟晶岩地球化学研究尚未开展,伟晶岩类型、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尚不清楚。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岩石薄片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对抱板杂岩中伟晶岩样品开展全岩、单矿物(云母、长石)的主量元素、微... 海南岛西部抱板杂岩中广泛发育伟晶岩,但伟晶岩地球化学研究尚未开展,伟晶岩类型、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尚不清楚。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岩石薄片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对抱板杂岩中伟晶岩样品开展全岩、单矿物(云母、长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和长石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划分伟晶岩类型,探讨伟晶岩成因,分析伟晶岩成矿潜力。抱板杂岩中伟晶岩属于白云母钠长石型伟晶岩,具有高硅铝,低钙镁及过铝质等特征;微量元素总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伟晶岩中云母主要为白云母,长石主要为钠长石、次为更长石、微斜长石。伟晶岩演化程度低,类型上属于白云母-稀有金属伟晶岩-REE亚类中的褐帘石-独居石子类。伟晶岩全岩和单矿物中的稀有金属含量低,微斜长石晶胞体积小于富铷伟晶岩,不具备形成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 抱板杂岩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安徽黄梅尖地区幔源铀成矿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正其 赵园 +3 位作者 刘惠华 曹双林 曹达旺 肖金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71-872,共2页
长期以来,与火山岩或花岗岩相关的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及其物源问题,基本观点是低温热液、浅成再造成因,成矿物质源于地壳,成矿作用与壳内热液作用相关(王正其等,2007;杜乐天,2001;李子颖等,1999;Dahkamp,1993)。近年来,有关学者依据取... 长期以来,与火山岩或花岗岩相关的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及其物源问题,基本观点是低温热液、浅成再造成因,成矿物质源于地壳,成矿作用与壳内热液作用相关(王正其等,2007;杜乐天,2001;李子颖等,1999;Dahkamp,1993)。近年来,有关学者依据取得的地质事实和地球化学数据,对热液型铀成矿物源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与火山岩或花岗岩相关的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实际上与幔源物质(流体)参与密切相关(杜乐天,2001;李子颖等,2006;王正其等,2007;2010b;毛景文等,2005;黄世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作用 花岗岩 酸性岩 有色金属矿石 铀矿石 黄梅 幔源 石英正长岩 热液型铀矿 成矿流体 岩体 辉绿岩 辉绿玢岩 罗岭组 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黄梅尖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惠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黄梅尖地区位于安徽省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是安徽省铀矿找矿最具潜力的地区,以往工作发现了丁家山铀矿床、徐村铀矿床和众多的铀矿点,控制的铀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黄梅尖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控制因... 黄梅尖地区位于安徽省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是安徽省铀矿找矿最具潜力的地区,以往工作发现了丁家山铀矿床、徐村铀矿床和众多的铀矿点,控制的铀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黄梅尖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控制因素,提出了后续勘查工作的建议。研究认为,主要铀矿床(点)控制因素受燕山晚期石英正长岩体、侏罗系有利含矿岩性、近东西向构造和蚀变等联合控制,特别是岩体与近东西向构造夹持地带岩体产状变异部位的侏罗系罗岭组(J2l)和磨山组(J1m)砂岩是铀矿化有利部位,铀矿化类型为与碱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建议丁家山铀矿床西侧和黄梅尖岩体南缘周潭-田埠地带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首选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尖地区 铀矿床 控制因素 首选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黄梅尖地区基性脉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7
作者 邓一潇 王正其 +3 位作者 匚李丽荣 曹达旺 肖金根 杨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对庐枞盆地黄梅尖岩体内发育的辉绿玢岩开展了K-Ar法定年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年龄为107Ma±,属于晚白垩世产物。岩石出现2种辉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w(SiO2)介于51.93%~58.87%之间,具有富碱、高... 对庐枞盆地黄梅尖岩体内发育的辉绿玢岩开展了K-Ar法定年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年龄为107Ma±,属于晚白垩世产物。岩石出现2种辉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w(SiO2)介于51.93%~58.87%之间,具有富碱、高钾、贫钛等特征,岩石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强不相容元素,无Eu亏损现象,显示出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锶同位素初始值(ISr)介于0.70575~0.70588,DSr值介于57.46~58.80,(143Nd/144Nd)i介于0.512124~0.512188,εNd(t)值范围为-6.1^-7.3。我们认为黄梅尖辉绿玢岩属钾玄岩,其源区性质表现出富集地幔(EMI型)特征,庐枞盆地岩浆作用形成和演化与扬子陆块-华北陆块间陆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及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有关。黄梅尖钾玄岩限定了岩石圈减薄的时限,推测岩石圈减薄动力学演化过程可能对热液型铀成矿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岩 K-Ar法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黄梅尖岩体 庐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瑞兵 孙爱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302-304,共3页
评估中国皖南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当地决策制定和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收集与处理阶段,整合了地质、气象、地形和土壤等数据,并采用现代危险性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较高潜在风险的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 评估中国皖南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当地决策制定和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收集与处理阶段,整合了地质、气象、地形和土壤等数据,并采用现代危险性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较高潜在风险的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地震频繁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受季节性降雨和地形特征的影响显著。通过GIS技术和地图展示,明确了高风险区域,以协助决策者更有效地制定防灾措施。研究结果还指出了数据持续更新和监测的重要性,以应对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为皖南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危险性评估 数据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氡地区居民室内氡来源及防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川宝 杨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9-355,共7页
氡作为一种潜在的气态致癌物质,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持续的内照射,为此,有必要厘清家庭室内氡来源,做好氡防护,减少氡危害。本研究以福建龙岩某城镇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条件、水源中氡浓度、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沐浴活动影响进行调研,... 氡作为一种潜在的气态致癌物质,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持续的内照射,为此,有必要厘清家庭室内氡来源,做好氡防护,减少氡危害。本研究以福建龙岩某城镇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条件、水源中氡浓度、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沐浴活动影响进行调研,探析该镇室内氡污染来源,并结合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氡防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居民室内氡主要受房屋建筑材料、室外空气、生活用水影响,其中,流经花岗岩地质的地下水使用,会引起室内氡浓度激增,甚至超过标准限值要求。同时,敞放状态能促进水中氡与空气中氡平衡,降低水中氡浓度,使得水中氡浓度遵循井水≥山泉水>河流水>水库水的规律。通过多级过滤、蒸馏、沸腾等方式进行水处理,能显著降低水中氡浓度。加强室内通风能减少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水平。因此,为保障居民健康,建议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优先选用开放式水源,做好饮用水前处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降低室内氡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氡 氡来源 氡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RP 151与GBZ 201.2机房屏蔽计算保守性分析
10
作者 杨悦 熊川宝 连相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5,共5页
随着城乡居民对肿瘤治疗和镇痛治疗需求的日益增加,医用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变得愈加频繁。为提高医用直线加速器建设的辐射防护评价科学性,本文对比研究了国际标准NCRP 151-2005和国内卫生标准GBZ 201.2-2011的差异性,并结合某加速器建... 随着城乡居民对肿瘤治疗和镇痛治疗需求的日益增加,医用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变得愈加频繁。为提高医用直线加速器建设的辐射防护评价科学性,本文对比研究了国际标准NCRP 151-2005和国内卫生标准GBZ 201.2-2011的差异性,并结合某加速器建设项目,分析了两标准对10 MV常规治疗模式和6 MV FFF治疗模式下关注点剂量率的预测结果保守性。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医用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计算和提升国内核技术利用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直线加速器 辐射防护 NCRP 151 GBZ 20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杨河铀矿床沥青铀矿矿物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光旭 李光来 +5 位作者 刘晓东 李成祥 刘朕语 王果 韩振 刘小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5-878,共14页
白杨河铀矿是我国新疆地区典型的铀-多金属矿床,为查明该矿原生铀矿物特征,进一步探究沥青铀矿的形成与保存环境,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多种研究手段对该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开展了矿物学研究工作,并利用激光拉曼和碳... 白杨河铀矿是我国新疆地区典型的铀-多金属矿床,为查明该矿原生铀矿物特征,进一步探究沥青铀矿的形成与保存环境,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多种研究手段对该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开展了矿物学研究工作,并利用激光拉曼和碳硫仪对与原生矿体空间关系极为密切的黑色断层泥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矿床形成的原生沥青铀矿主要赋存在热液脉中,矿石组构包括:碎裂结构、花岗状压碎结构、斑状压碎结构、交代反应边结构;黑色断层泥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碳(TOC为0.24%~1.07%),拉曼测试结果显示出较强烈的碳质峰。沥青铀矿不同程度地遭受流体改造作用,使得矿物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随着流体改造程度的增加,UO_2、PbO呈现降低的趋势,Nb_2O_5及ZrO_2含量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显示在后期的流体改造作用过程中,铀被活化迁移的同时,流体还带来了丰富的Nb和Zr等元素。进一步分析认为富有机碳的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可能为U^(6+)的易溶络合物还原为沥青铀矿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在沥青铀矿形成后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河铀矿 沥青铀矿 后生改造作用 含碳断层泥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舒 张赞赞 +4 位作者 胡召齐 施立胜 周涛发 吴明安 杜建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5-1448,共14页
安徽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华南铀成矿省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系统开展铀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理论、指导铀矿找矿勘探具有基础性意义。庐枞矿集区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庐枞... 安徽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华南铀成矿省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系统开展铀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理论、指导铀矿找矿勘探具有基础性意义。庐枞矿集区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侧的A型花岗岩带上,但近年深部探测科学钻孔揭示火山岩盆地内隐伏正长岩中也存在铀矿化线索。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呈NE向分布,矿体产出于石英正长岩与围岩接触带,受到侵入接触构造、断裂构造及层间构造的控制,具有典型热液充填成矿的特征,成矿年龄集中在114~108 Ma;赋矿岩体为多期次侵位的复式岩体,主体年龄为127~123 Ma,末阶段碱性长石花岗岩株年龄为115~110 Ma,岩石属于A1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岩体及围岩地层,成矿流体具有深循环大气降水与岩浆流体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盆地内的铀矿化产出于火山岩盖层之下的隐伏正长岩中,具有热液充填成矿的特点,成矿年龄为131~129 Ma;赋矿正长岩成岩年龄为131 Ma,属于橄榄安粗质岩石,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岩浆阶段末期分异的高温富B、F的富铀热液在开放体系下沉淀成矿。盆地内隐伏正长岩中的铀矿化为矿集区中高温铀矿化的代表,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则为晚期中低温铀矿化。综合来看,产铀岩体判别标志、精确的铀成矿年龄以及幔源物质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应是本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矿集区 花岗岩型铀矿床 铀成矿作用 A型花岗岩 成岩成矿时代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黄梅尖复式岩体年代学特征:成岩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舒 周涛发 +4 位作者 张赞赞 吕博 施立胜 汪晶 吴明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42,共23页
黄梅尖复式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A型花岗岩的代表,亦是区内重要的产铀岩体,其由早到晚可划分为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碱性长石花岗岩4个侵入阶段,黑云母石英正长岩与碎屑岩地层的接触带是主要的铀矿化部位。对黄... 黄梅尖复式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A型花岗岩的代表,亦是区内重要的产铀岩体,其由早到晚可划分为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碱性长石花岗岩4个侵入阶段,黑云母石英正长岩与碎屑岩地层的接触带是主要的铀矿化部位。对黄梅尖复式岩体各阶段锆石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锆石稀土元素分析及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形成时代分别为(131.8±1.1)、(129.7±1.6)、(124.7±1.6)Ma。碱性长石花岗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岩浆成因锆石,经历了蜕晶质化作用,锆石U-Pb年龄为(111.5±1.3)Ma,代表了岩体就位时间;边部锆石受到流体的交代溶蚀并发生了变质重结晶作用,锆石U-Pb年龄为(107.6±2.1)Ma,代表了流体的活动时间。结合以往区域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数据,将长江中下游燕山期A型花岗岩活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早阶段集中在132~129 Ma,岩性以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为主;主体阶段集中在128~124 Ma,岩性以石英正长岩与正长花岗岩为主;晚阶段集中在115~110 Ma,岩性以细粒碱性长石花岗岩为主。碱性长石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及随后的热液活动时间同热液脉状铀矿床成矿年龄接近,结合铀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推断末阶段碱性长石花岗岩可能为铀成矿提供了热液及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岩体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年代学 铀矿床 侵入岩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地区航空放射性钾增量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彪 王正其 +3 位作者 韩长青 李怀渊 陈国胜 刘惠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069,共9页
本文基于航空放射性K能谱数据再开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分析并探讨了相山火山盆地航空放射性钾增量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研究表明,相山地区钾增量正值域与负值域呈NE带状相间分布,其空间延伸方位与... 本文基于航空放射性K能谱数据再开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分析并探讨了相山火山盆地航空放射性钾增量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研究表明,相山地区钾增量正值域与负值域呈NE带状相间分布,其空间延伸方位与地层的走向不一致,表现出跨地质单元现象,反映了增量场受断裂构造控制以及成岩后热液改造的基本属性。不同地质体钾含量存在差异,然而与正常未蚀变岩石比较,与铀成矿作用相关的水云母化蚀变岩石中的钾增量值表现出相对降低的趋势。钾增量亏损场(带)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在蚀变过程中具有"去钾"作用相关,是水云母交代钾长石作用的结果。铀矿床的定位与钾增量相对亏损场(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钾增量相对亏损场可以大致圈定水云母化蚀变场,进而确定成矿流体活动范围,为铀成矿远景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地区 航空放射性 钾增量场 地质场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米斯坦成矿带杨庄岩体中含铀矿物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光来 陈光旭 +5 位作者 刘晓东 李成祥 王果 刘小波 刘朕语 龙伟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04-3420,共17页
杨庄岩体空间上与白杨河铀矿密切相关,岩体形成后遭受强烈改造。本文针对该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主量元素特征上具富碱Alk:8.40%~8.97%、特别是富钾K2O:2.74%~4.10%、富铝Al... 杨庄岩体空间上与白杨河铀矿密切相关,岩体形成后遭受强烈改造。本文针对该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主量元素特征上具富碱Alk:8.40%~8.97%、特别是富钾K2O:2.74%~4.10%、富铝Al2O3:12.32%~13.54%、低钙CaO:0.23%~1.61%、贫镁MgO:0.04%~0.11%、极度低磷的特征,ΔOX值较高(多>1),指示岩石的氧逸度比较高;明显富集LILEs(如K、Rb、Pb等)和U、Be、Mo元素,富集Nb、Ta元素,严重亏损Ba、Sr、Eu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为95.22×10^-6~121.89×10^-6。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强烈Eu的负异常(δEu:0.05~0.11),具海鸥型稀土配分,显示具有高分异的特征。花岗斑岩的Th/U比值在2.9~11.6之间,变化范围非常大,表明岩体中铀有不同程度被浸出。铀与稀土、锆以及铌的协变图解显示出一定正相关关系,铀在活化迁移的同时,稀土、锆以及铌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α径迹蚀刻实验结果显示,基片上蚀刻径迹清晰而集中,说明杨庄岩体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主要富集在矿物相中,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主要含铀矿物含UO2为:锆石:0.24%~0.45%、铌锰矿:0.49%~0.76%、钍石:1.56%~2.09%、氟碳铈矿0.17%~0.3%、磷钇矿:0.08%,且这些矿物多显示出被改造的痕迹,常见的矿物结构有:溶蚀港湾状结构、浸蚀结构等。进一步分析认为,白杨河铀矿沥青铀矿之所以富集Zr、Nb、REE、Ti乃至W等元素,即与杨庄岩体含铀矿物的"遗传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矿物 岩石地球化学 矿物地球化学 杨庄岩体 白杨河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钍和氧化钾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晓丽 田贵 +1 位作者 李朝长 蒋智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1-746,共6页
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钍和钾,可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探、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钍,传统方法使用碱熔法分解试样分光光度法测定,此方法前处理冗长、复杂且不利于多元素的同时测定。而氧化钾一般采用酸溶法消解样品火... 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钍和钾,可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探、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钍,传统方法使用碱熔法分解试样分光光度法测定,此方法前处理冗长、复杂且不利于多元素的同时测定。而氧化钾一般采用酸溶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此方法测定浓度高的溶液需要稀释,检测效率较低。钍和氧化钾的分析涉及了两种配套方法。本文根据地质样品的化学成分特征,筛选出了用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为溶剂溶解样品,硝酸提取定容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分别在波长401.913nm和766.490nm处,采用径向观测方式同时测定了钍、氧化钾的含量。钍、氧化钾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69μg/g、0.008%,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二者的对数误差绝对值小于0.1,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6.0%,加标回收率在96.0%~104.0%之间,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氧化钾 酸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径向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至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召齐 朱强 +3 位作者 施珂 李孜腾 乐成生 江来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3-909,共17页
东至断裂带是皖西南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断裂带。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该断裂带主要经过3期构造变形,分别是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左行平移断层、早白垩世期间的伸展构造和晚白垩世—新生代的右行平移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矢量反... 东至断裂带是皖西南一条重要的北北东向断裂带。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该断裂带主要经过3期构造变形,分别是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左行平移断层、早白垩世期间的伸展构造和晚白垩世—新生代的右行平移断层。通过断层擦痕矢量反演和断层叠加改造关系分析,认为东至断裂带及其两侧多期构造变形对应的区域应力场分别为近南北向挤压、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北西—南东向伸展和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东至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郯庐断裂带相似,主要与华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伊泽奈崎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与弧后扩张、及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后产生向东的构造挤出等多构造体制共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至断裂带 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板块俯冲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延安组2号煤层稀土元素异常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毅 吕大炜 +1 位作者 张建强 吴盾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延安组2号煤层稀土元素的异常原因一直存在着争议,以2号煤发育较完整的榆林大海则煤矿为例,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煤及夹矸中稀土元素(REE)含量及其矿物学特征,并揭示稀土元...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延安组2号煤层稀土元素的异常原因一直存在着争议,以2号煤发育较完整的榆林大海则煤矿为例,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分析煤及夹矸中稀土元素(REE)含量及其矿物学特征,并揭示稀土元素异常原因。结果显示:煤中总稀土元素(∑REE)含量为3.71~46.21μg/g,轻稀土元素(LREE,La-Eu)比重稀土元素(HREE,Gd-Lu)更富集;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显示少数样品为Eu正异常;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样品和拥有Eu正异常的样品主要分布在与夹矸距离较近的煤层中,表明煤中稀土元素分布受到了夹矸的影响;在夹矸中发现很多晶型较好的锆石、磷灰石、透长石及锐钛矿,这些矿物是在聚煤过程中接受火山物质的直接证据。综合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2号煤沉积期,盆地周缘存在一次火山活动,火山灰降落覆盖在泥炭沼泽之上,影响了聚煤作用,致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异常。研究结果解释了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的煤中稀土元素异常原因,为研究区煤的加工利用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REE) 矿物学 Eu异常 火山活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EMD-ARMA残差修正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文飞 邹自力 吴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8,77,共7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集总平均经验模态分解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组合的残差修正模型,并利用2015年不同经纬度同一时段以及相同经纬度不同时段IGS提供的电离层电子总量数据,用3种模型对5d内的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模型5d内的平均相对... 提出一种改进的集总平均经验模态分解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组合的残差修正模型,并利用2015年不同经纬度同一时段以及相同经纬度不同时段IGS提供的电离层电子总量数据,用3种模型对5d内的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模型5d内的平均相对精度为96%,而EMD-ARMA模型及ARMA模型分别为94.5%、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总量 改进经验模态分解 ARMA模型 残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增减挂钩”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估算
20
作者 肖静 邹自力 吴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966-968,共3页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求取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东乡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20~0.88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066.78hm2。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序,应按照现实潜力的大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镇化 现实潜力 东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