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地区的新使命:高质量建设国家战略腹地 被引量:7
1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共16页
200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此后,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对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行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 200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此后,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对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行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当前,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经济增长从不平衡向相对平衡演化、产业结构从不协调向相对协调变迁、创新活动从分散向集聚转变、城乡关系从分割向融合转型的新特征,未来,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本刊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之际,组织专家学者总结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过程、巨大成效、发展阶段的评价及未来影响,同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崛起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恒山 金碚 +3 位作者 陈耀 程必定 李新年 秦尊文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6,共14页
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 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如何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如何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如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如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从而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期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网民社会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3,共9页
2021年中国网民规模超10亿人,标志着中国已进入网民社会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会带来重大影响。网络已成为更普惠的发展方式,从多方面创造共同发展的条件,持续推进内含着缩小区域差距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网民社会形成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并... 2021年中国网民规模超10亿人,标志着中国已进入网民社会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会带来重大影响。网络已成为更普惠的发展方式,从多方面创造共同发展的条件,持续推进内含着缩小区域差距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网民社会形成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并存的“双重空间”新现象,会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新机遇,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缩小收入差距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走智能化道路,对工业化赋能;二是培育企业成为“数字体”,形成智能化的推进器;三是网民努力成为“数字人”,与数字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是加快“新基建”,为网民参与智能化活动提供支撑;五是加强网络管理,更好地抓住网民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社会 区域差距 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省会城市发展新论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中国27个省区都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对推进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从省会城市承担的区域功能看,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强省会才能强都市圈,省会城... 中国27个省区都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对推进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从省会城市承担的区域功能看,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强省会才能强都市圈,省会城市应以提升能级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展望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国际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会城市 都市圈 城市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在省域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必须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三大规律的客观要求,与各省域经济布局转型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突出中心城市、发展廊道、空间网络三大空间构成要素的功能提升,重塑省域空间功能结构,... 在省域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必须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三大规律的客观要求,与各省域经济布局转型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突出中心城市、发展廊道、空间网络三大空间构成要素的功能提升,重塑省域空间功能结构,并注重导入智能化因素,培育可以互补的递增性区域比较优势,在优势互补中推进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互补 区域经济布局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智能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8,共7页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智能化因素极大地提升了长三角地区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治能力,增强了一市三省在处理重大问题上的协同性。智能化助力新冠肺炎战“疫”的成效表明,智能化因素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四高”发展具有巨大的潜...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智能化因素极大地提升了长三角地区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防治能力,增强了一市三省在处理重大问题上的协同性。智能化助力新冠肺炎战“疫”的成效表明,智能化因素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四高”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应是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在正确认识理解区域一体化新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对区域一体化的普遍要求和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特定要求,走智能化发展道路,以智能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智能化 更高质量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必定 郝寿义 +2 位作者 陈耀 刘士林 廖元和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5期26-29,共4页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失衡现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国家始终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失衡现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国家始终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它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与深圳、浦东新区呈梯度而上,分别占据全国南、中、北三个维度,这将合力推动中国实现全局均衡发展,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状况,对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鉴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从区域经济的视角深入探讨雄安新区如何在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促进大城市群核心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等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大格局构建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中小城市发展与行政区划调整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必定 林斐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2,共7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生中小城市,对撤县设市等行政区划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生中小城市是功能性概念,而地级市、县级市是行政建制性概念,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表明,撤县设市的必要条件是该县具有新生中小城市的区域功能...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生中小城市,对撤县设市等行政区划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生中小城市是功能性概念,而地级市、县级市是行政建制性概念,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表明,撤县设市的必要条件是该县具有新生中小城市的区域功能,充分条件是该县达到国家规定的设市量化标准。2017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撤县设市行政区划调整,应全面认识撤县设市的充分必要条件,科学而及时地调整行政区划,促进新生中小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中小城市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设市 撤县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大层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9,共5页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从区域视角看,中国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省区、市县层面应突出五大着力点,即有特色:培育优势提升区域产业体系质量;现代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从区域视角看,中国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省区、市县层面应突出五大着力点,即有特色:培育优势提升区域产业体系质量;现代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新动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协调性: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和持久性。这五个方面是从不同的侧面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五个方面密切关联,必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质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一体”协调发展的中部崛起新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必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5,共7页
随着中国区域布局的战略升级,"东中一体"协调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应正确认识"东中一体"协调发展的含义与标志,拓展东、中部地区间的区域合作,在更大的空间范围推进区域一体化。根据中部6省的具体情况,可按两类区域推... 随着中国区域布局的战略升级,"东中一体"协调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应正确认识"东中一体"协调发展的含义与标志,拓展东、中部地区间的区域合作,在更大的空间范围推进区域一体化。根据中部6省的具体情况,可按两类区域推进"东中一体"协调发展:一是安徽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可建设"东中一体"协调发展先行区,二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与陆桥通道东段沿线地区可建设"东中一体"协调发展后续区。国家应把"东中一体"协调发展上升到区域总体战略层面,支持两类区域通过"东中一体"协调发展,探索中部崛起的新路、快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东中一体” 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