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模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德 周文鳞 杨霏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4-956,共13页
为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依据光、温和水界限指标,采用"3En"法则确定云参数,建立日照、气温和降水对小麦生长影响的云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几何平均法,确定不... 为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量化评价方法,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依据光、温和水界限指标,采用"3En"法则确定云参数,建立日照、气温和降水对小麦生长影响的云模型。运用积分回归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加权综合法和几何平均法,确定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利用1954—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各县(区)冬小麦单产和1995—2013年观测地段产量因素等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可用左半云,气温和降水适宜度可用梯形云来表达。计算的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与宿州市各县(区)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观测地段的冬小麦气候产量、千粒重、每穗籽粒数和乳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 0(P<0.01)、0.756 1(P<0.01)、0.670 7(P<0.01)和0.464 3(P<0.05)。返青—拔节期、抽穗—乳熟期2个时期的气候适宜度与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籽粒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 9(P<0.05)、0.710 7(P<0.01)和0.736 1(P<0.01)、0.744 2(P<0.01),拔节—抽穗期气候适宜度与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系数为0.649 8(P<0.01)。1954—2013年宿州市日照与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5和0.008的速度降低,气温适宜度以每10年0.028的速率升高。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价宿州冬小麦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及制定相应策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云模型 “3En”法则 气候适宜度 气候产量 观测产量 气候因子 生育期 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8年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55-14757,14807,共4页
根据1961~2008年宿州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8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的是20... 根据1961~2008年宿州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8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来宿州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各季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却出现降温趋势;增温最显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量最大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对年均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而春、秋季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 安徽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气象为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95-197,251,共4页
从监测网络、科技支撑、产品开发、发布渠道建设、机制建设、服务形式等方面对宿州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并从需求牵引、丰富科技内涵、示... 从监测网络、科技支撑、产品开发、发布渠道建设、机制建设、服务形式等方面对宿州市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并从需求牵引、丰富科技内涵、示范带动、开放融合和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 实践 思考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灵璧县一次灾害性雷雨大风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永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247-248,252,共3页
从宿州市灵璧县2015年8月5日雷雨大风发生前的环流背景、能量条件和灾情发生当天的环流形势特征及临近时雷达图特征等方面,探讨此次灾害过程的成因机理及特征,且逐级再次梳理省、市、县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过程,总结服务工作得失。结果表明... 从宿州市灵璧县2015年8月5日雷雨大风发生前的环流背景、能量条件和灾情发生当天的环流形势特征及临近时雷达图特征等方面,探讨此次灾害过程的成因机理及特征,且逐级再次梳理省、市、县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过程,总结服务工作得失。结果表明,此次雷雨大风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高空低槽东移扩散的冷空气共同影响;副热带高压北抬加强,持续高温积累的不稳定能量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在此次强对流天气来袭临近前,气象部门针对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及时发布了准确的预警预报信息,在此次过程中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合响应,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环流背景 天气特征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近56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494-14495,共2页
利用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1953~2008年的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揭示宿州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宿州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一年中,雷暴以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雷暴主要在SW、W、NW方向生成,以SW方位生成... 利用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1953~2008年的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揭示宿州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宿州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一年中,雷暴以夏季出现最多,冬季出现最少;雷暴主要在SW、W、NW方向生成,以SW方位生成最多主要在SE、E、NE方向消散,以SE方位消散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宿州 雷暴 数理统计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录贵 陈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200-202,共3页
介绍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内部、外部防雷设施现状,分析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合理布线、浪涌保护器安装等环节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 防雷现状 防御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13年宿州市冬小麦产量因素及农艺性状与单产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晁林海 李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冬小麦产量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与单产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冬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措施改进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94-2013年对宿州市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冬小麦产量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与单产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冬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措施改进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94-2013年对宿州市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宿州市冬小麦各产量要素及主要农艺性状与单产之间的关系特征。[结果]不孕小穗率、子粒茎秆比、成穗率、三叶期基本苗数和单株成穗数5个要素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其中,以三叶期基本苗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5.52%。乳熟期有效穗数、单位面积穗粒数和三叶期基本苗数与单产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1 1、0.633 1和0.576 4,均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但不孕小穗率与单产之间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9 0(P〈0.05)。通径系数分析表明,穗粒重对单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6.245 7,成穗率最小为0.261 4。各要素与单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均在0.600 0以上,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三叶期基本苗数、单位面积穗粒数、乳熟期有效穗数、穗粒重、乳熟期株高、千粒重、子粒数、小穗数、子粒茎秆比、单株成穗数、成穗率、生育期日数、不孕小穗率。[结论]该结果可作为宿州市冬小麦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改良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因素 农艺性状 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秋冬连旱的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学浩 孙惠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649-11650,共2页
秋冬连旱是影响宿州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以Z指数≤-0.8为标准,确定宿州市秋冬持续重旱年份序列,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残差进行拟合,对GM(1,1)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拟合结... 秋冬连旱是影响宿州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以Z指数≤-0.8为标准,确定宿州市秋冬持续重旱年份序列,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残差进行拟合,对GM(1,1)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拟合结果较单一的GM(1,1)模型有一定提高。预测2008年后的下一个宿州市秋冬(10月~2月)持续重旱年度发生在2017~2018年,对当地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州 秋冬连旱 GM(1 1)模型 BP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绩溪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晓英 王东 《农技服务》 2010年第2期275-275,279,共2页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雷暴天气造成的灾害将给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笔者采用绩溪1957~2007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了雷暴天气的出现频率、强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近51年来,绩溪县雷...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地处皖赣通衢,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雷暴天气造成的灾害将给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笔者采用绩溪1957~2007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了雷暴天气的出现频率、强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近51年来,绩溪县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以7~8月为最多;雷暴天气年际频率变化呈减小趋势但不明显,线性倾向为-0.12%/10a;四季出现的雷暴次数中,秋冬季减少明显,春季减少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天气 气候特征分析 绩溪县 安徽省 丘陵山区 社会经济 气象资料 出现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电网电力负荷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及预测系统开发设计
10
作者 王颖 张玉民 +1 位作者 钱平海 沈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3959-3961,3970,共4页
利用宿州电网2008年8月~2010年9月逐日电力负荷和宿州逐日气象资料,系统分析电力负荷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时段建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开发了宿州气象电力预测预警系统平台。该系统主要研究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的关系,做出短期预测模... 利用宿州电网2008年8月~2010年9月逐日电力负荷和宿州逐日气象资料,系统分析电力负荷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时段建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开发了宿州气象电力预测预警系统平台。该系统主要研究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的关系,做出短期预测模型;结合WEB的CS和BS终端访问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多因子变量回归技术和最优因子集组合技术,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分5个时段对宿州电网负荷进行5d的中短期预测。系统在试运行期间表现稳定、易操作、短期负荷预测预警精度高,该系统增强了宿州电力供应安全的保障能力,推进部门相互间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共享,为宿州电网的规划和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了科学经济运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系统负荷 负荷模型 系统设计 气象条件 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影响
11
作者 许永姿 刘娟 +1 位作者 王东 王琳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356-358,共3页
[目的]研究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的特征及影响。[方法]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15年6月23~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此次过程的... [目的]研究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的特征及影响。[方法]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15年6月23~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安徽省北部、沿淮及江淮东部地区等地;最强降水过程出现在24~30日,全省每天都有100个以上乡镇超过50 mm,其中27日686个乡镇出现暴雨,范围之广为历史6月第5位;受持续强降水过程影响,滁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合肥、金寨等地发生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江北大部出现气象雨涝,沿淮及江淮东部达重到特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产生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灾害防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涝灾害 变化特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市大涝发生年份的中心逼近式GM(1,1)预测模型研究
12
作者 孙惠合 晁林海 娄伟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813-9814,9830,共3页
以Z指数为旱涝指标,确定宿州市大涝年份,应用改变背景值的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通过调整m值提高模型精度,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宿州市大涝发生年份GM(1,1)预测模型,并对宿州市下一个大涝发生年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Z指数 大涝 中心逼近式GM(1 1)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宿州市夏粮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琳佳 许永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175-177,186,共4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宿州市夏粮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982~2014年宿州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M-K检验、灰色关联、GM(1,1)模型等方法,通过计算气候产量来评估一定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宿州夏粮生产的影响。...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宿州市夏粮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982~2014年宿州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M-K检验、灰色关联、GM(1,1)模型等方法,通过计算气候产量来评估一定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宿州夏粮生产的影响。[结果]1982~2014年宿州市夏季粮食生产时间段(6~9月)的气温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在1993年气温发生突变,在1996年以后显著上升;夏粮生产期的降水则呈现波动上涨趋势。通过相关分析,选取气温作为主要气候因子分析夏粮气候产量变化。近33 a来宿州市夏粮产量不断增长,利用GM(1,1)模型计算期间趋势产量,研究气候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发现,随着夏粮单产的显著增加,气候变化给宿州夏粮生产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结论]该研究为宿州市夏粮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州 夏粮 气候变化 GM(1 1)模型 气候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气象因子的砀山酥梨始花期预报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德 陈文涛 +4 位作者 乐章燕 范孝玲 孙义 孟雅婷 杨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151,共9页
准确预报始花期是制定砀山酥梨花期管理措施和赏花活动方案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1983-2018年砀山酥梨始花期的定位观测物候数据和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揭示始花期演变趋势;采用相关分析,筛选影响始花期的关键气象因子,... 准确预报始花期是制定砀山酥梨花期管理措施和赏花活动方案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利用1983-2018年砀山酥梨始花期的定位观测物候数据和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揭示始花期演变趋势;采用相关分析,筛选影响始花期的关键气象因子,依据不同预报日期构成特征变量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自3月11日开始预报到3月25日终止预报,每日训练1个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1983-2018年始花期呈极显著提早发生趋势,每10 a约提前2.750 d(P<0.001)。2)16个逐日气象预报模型中,共计有200个气象因子与始花期早迟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在0.469~0.789之间;各气象预报模型的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平均正确率(Nd)分别为92.9%和75.5%、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93~2.870和2.240~7.237、平均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1和0.701。3)2019年试验预报中,提前15 d准确预报出当年始花期。该文研究表明RF在梨树始花期逐日气象预报中有一定业务应用潜力,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气象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农业 始花期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09年宿州秋冬低温干旱成因分析与影响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德 杨太明 +1 位作者 张学贤 张丙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21,共7页
为分析评估2008-2009年度宿州秋冬低温干旱成因及其影响,利用1953-2009年气象资料和大田灾情调查数据,结合冬小麦生育规律,采取相似年对比法和积分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2008—2009年度秋冬低温干旱的成灾主因是长时... 为分析评估2008-2009年度宿州秋冬低温干旱成因及其影响,利用1953-2009年气象资料和大田灾情调查数据,结合冬小麦生育规律,采取相似年对比法和积分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2008—2009年度秋冬低温干旱的成灾主因是长时期降水稀少、麦田失墒和小麦未经抗寒锻炼而突遭—10℃以下低温所致;(2)旱灾与冻害对小麦的危害属于重旱和2级冻害;(3)57年间,共发生类似灾害2次,类似2008—2009年度旱灾的重现期为16.5年;(4)旱灾和低温是通过抑制分蘖和阻碍幼穗分化来对产量产生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干旱 低温 成因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德 张学贤 刘瑞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5-1571,共7页
对1955-2010年宿州市冬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小麦冬季仍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特别是在干旱和暖冬的双重影响下,冬季麦田一般需要灌溉一次。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确定了影响冬季麦田实... 对1955-2010年宿州市冬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小麦冬季仍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特别是在干旱和暖冬的双重影响下,冬季麦田一般需要灌溉一次。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确定了影响冬季麦田实施灌溉的降水、日最低气温和风速3个气象要素的各自的量化等级和影响灌溉适宜与否的权重系数,给出了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概念和计算模型,再结合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方法,得到了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农用天气预报产品。经实例应用,可适应对外发布冬季麦田灌溉农用天气产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冬季干旱 灌溉气象适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生育期对光周期和主要气象要素的响应——以濉科国审豆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景春 汪腊宝 +4 位作者 殷晗 赵雪松 柏吉林 纪永民 张存岭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9期101-105,共5页
对2009—2010年和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长江流域夏大豆国家区试参试种生育期及同期各承试点的可照时数和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3个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濉科国审豆3个品种的种植地维度每南移1°,花前期、花后期、... 对2009—2010年和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长江流域夏大豆国家区试参试种生育期及同期各承试点的可照时数和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3个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濉科国审豆3个品种的种植地维度每南移1°,花前期、花后期、生育期分别缩短0.41、0.64、1.06d。夏大豆播种后(6.0±1.8)d出苗,需积温(142.6±36.2)℃·d;出苗至开花需积温(965.9±73.0)℃·d,积照(505.2±37.2)h;开花至成熟积温(1736.5±166.4)℃·d。花前期主要取决于花前积照、积温、降水量,主导因子是光周期;花后期主要取决于花后积温、日照时数,温度起主导作用;生育期则是花前期、花后期的叠加,没有增减效应。广适夏大豆花前期对环境参数回归系数较小,花后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生育期 光周期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距拆分和随机森林算法的皖北小麦始花期气象预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德 乐章燕 +5 位作者 陈文涛 史锡军 马嘉炜 陈伟 孙朋 邱虎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4-797,共14页
为探讨基于等距拆分和随机森林算法用于皖北小麦始花期气象预报的可行性,利用1980-2019年皖北地区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始花期原位观测物候数据和平行观测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筛选影响始花期早迟的特征变量,采用有序等距离... 为探讨基于等距拆分和随机森林算法用于皖北小麦始花期气象预报的可行性,利用1980-2019年皖北地区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始花期原位观测物候数据和平行观测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筛选影响始花期早迟的特征变量,采用有序等距离抽样法,拆分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RF),从4月10日到4月15日,每日训练1个预报模型,实现小麦始花期逐日滚动气象预报,并与基于类神经网络(ANN)、线性支撑向量机(LSVM)、多元回归(RG)和支持向量机(SVM)4种算法训练的预报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3类气象要素构成的40个关键气象因子与小麦始花期早迟密切相关;训练出的6个始花期逐日气象预报模型中,4月10-14日5个模型入选特征变量均为40个,4月15日模型入选特征变量为39个;6个气象预报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93.3%和80.4%,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860~1.960和2.510~2.709,平均决定系数分别为0.944和0.841;基于RF算法训练的预报模型3项检验指标均优于ANN、LSVM、RG和SVM算法训练的预报模型;利用RF算法模型在2020年和2021年进行预报,提前7~9 d准确预报出当年始花期。由此可见,采用有序等距离抽样拆分出训练集,再基于RF算法构建的皖北地区小麦花期气象预报模型,能够以较高精度对小麦始花期进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冬小麦始花期 等距离抽样拆分 随机森林算法 气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州春烟栽培生态气候条件及最佳移栽期预报 被引量:4
19
作者 祁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4-88,共5页
通过春烟栽培的生态气候条件分析,指出了制约宿州市春烟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和预报最佳移栽期。给出了预测春烟最佳移栽期的三种方法———农业气候学方法、农业气象学方法、数理统计预报方法。通过对三种方法的使用分析,得出... 通过春烟栽培的生态气候条件分析,指出了制约宿州市春烟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和预报最佳移栽期。给出了预测春烟最佳移栽期的三种方法———农业气候学方法、农业气象学方法、数理统计预报方法。通过对三种方法的使用分析,得出最有效的方法是灰色马尔柯夫链相结合的数理统计预报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建模过程和应用实例,经历史拟合检验,误差≤3天的准确率达95 5% ,≤2天的准确率达86 4 % ,≤1天的准确率为6 8 2 % ,完全吻合率达54 5%。2 0 0 2年、2 0 0 3年试报,准确程度分别为完全吻合和相差1天,实用效果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期 生态气候条件 最佳 统计预报方法 高产优质栽培 气候学方法 农业气象学 马尔柯夫链 2002年 2003年 准确率 条件分析 使用分析 应用实例 建模过程 拟合检验 实用效果 宿州市 吻合率 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0
作者 赵雪松 王东 周贵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282-21283,21362,共3页
[目的]研究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根据1961~2010年宿州年积雪日数及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及完全相关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50... [目的]研究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根据1961~2010年宿州年积雪日数及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及完全相关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50年来宿州积雪期呈现出缩短趋势。除≥20 cm厚度的积雪日数外,各级厚度积雪的年积雪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积雪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84 d/10a;年积雪日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期呈现由少到多的态势,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步入少积雪的时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逐渐增加,90年代中期~2003年又进入少雪期,2004年至今呈现出多雪、少雪交替的振荡。影响宿州年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平均气温,其次为平均地表温度。[结论]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宿州的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日数 气候变化 特征 影响因子 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