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雷刚 刘丹丹 +4 位作者 焦小雨 吴琼 阮旭 孙明慧 王文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安徽作为我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这些资源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安徽的茶树资源展现出多样的生态类型、生长习性和产量品质特征,为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鉴于茶树资源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茶农... 安徽作为我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这些资源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安徽的茶树资源展现出多样的生态类型、生长习性和产量品质特征,为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鉴于茶树资源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茶农的经济收益,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资源的特性与潜力,对于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安徽省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成功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圃(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遗传育种领域,相关科研团队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并对茶树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和测序等,已成功发掘出与茶叶品质、抗逆性等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和利用为茶树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满足茶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当聚焦于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机制创新、茶树重要性状鉴定能力的提升,进而加速特色优异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此外,加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将为茶叶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举将积极推动安徽省茶树育种和茶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基因发掘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祁门县油茶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程剑 陈长庚 +4 位作者 王文杰 罗仲兴 吴新荣 张必桦 徐奕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4991-14994,共4页
对祁门县境内的油茶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祁门县油茶种群可分为圆平青桃、两尖青桃、红青桃、红桃、黄桃等9个类型。各类型油茶树的外形特征差异明显,其果与籽表现出不同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各类型油茶籽油的生化成... 对祁门县境内的油茶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祁门县油茶种群可分为圆平青桃、两尖青桃、红青桃、红桃、黄桃等9个类型。各类型油茶树的外形特征差异明显,其果与籽表现出不同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各类型油茶籽油的生化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从筛选的9个类型看,1号圆平青桃1、2号红桃1、1号黄桃1、0号红黄桃表现较好。综合各方面性状,黄桃、红黄桃、红桃等稍好。红黄桃可以作为筛选优良油茶新品系的标志,并筛选了一批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品种 出籽率 出仁率 出油率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主要水果生产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晓春 王光宇 石迪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303-305,共3页
分析安徽省水果生产的总体现状及各地市近10年间水果生产发展状况;从产量和面积的角度,分析全省水果及各品种水果生产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果 生产现状 变化趋势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水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财政支持措施研究
4
作者 黄晓春 王光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3期9-10,共2页
运用SWOT方法,分析安徽省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协等内外部环境,并提出财政支持措施建议。
关键词 水果产业 SWOT分析 财政支持措施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文杰 罗守进 +3 位作者 黄建琴 张立平 吴新荣 王宏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2,48,共7页
对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扫描仪获取茶样图片稳定性好。扫描分辨率为100dpi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5≤L≤0.15,-0.21≤a≤0.21,-0.21≤b≤0.21;茶样颗粒大小对扫描结果产生极显著影... 对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扫描仪获取茶样图片稳定性好。扫描分辨率为100dpi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5≤L≤0.15,-0.21≤a≤0.21,-0.21≤b≤0.21;茶样颗粒大小对扫描结果产生极显著影响,以40目扫描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L=0,-0.29≤a≤0.29,b=0;当40目茶样扫描区域达到13cm×13cm或以上时,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可以充分代表茶样的实际色泽状况,其均数标准差(SD)分别为:-0.07≤L≤0.07,-0.10≤a≤0.10,b=0;扫描图片作相同的调整,其色泽参数值产生一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 茶叶色泽 扫描分辨率 茶样颗粒大小 扫描区域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品质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自春 杨普 +1 位作者 彭邦发 徐奕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7-302,共6页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但因受不完善茶业体制和机制等因素影响,中国茶业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来自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及生物毒素等方面的安全危害,造成茶叶出口量和出口产值与国内茶叶资源在国际茶叶市场占有额不对称。本文围绕...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但因受不完善茶业体制和机制等因素影响,中国茶业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来自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及生物毒素等方面的安全危害,造成茶叶出口量和出口产值与国内茶叶资源在国际茶叶市场占有额不对称。本文围绕茶场生态环境、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及贮运等方面阐述当前中国茶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品质危害问题,并通过对茶叶质量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监管机制及人才培养等宏观体制、机制方面建设阐述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旨在为未来中国茶业良性、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品质 危害因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茶区生态茶业建设模式浅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廖万有 汪春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简述了安徽省茶区茶园生态环境与茶业生态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了该省不同海拔高度(>500m与<100m)茶园分布密集的3种不同类型生态茶业建设模式综合效益。
关键词 生态茶业 综合效益 建设模式 茶区 安徽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茶树良种引种状况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凌云强 张必桦 赵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881-10882,共2页
分析安徽省茶树引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当前安徽省茶树引种工作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几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 无性系良种 引种 现状 问题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建义 洪苏婷 +3 位作者 张友炯 朱跃进 廖万有 韩文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5-586,共12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 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主根和主干变化不大。新梢一芽二叶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Y=5.6043X+1903.6,P<0.001)。幼龄茶树施硫后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分枝数、百芽重等均有显著增加。成龄茶园施硫后增产幅度在-2.1%~25.0%之间,平均10.8%;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提高明显,酚氨比降低。从施硫增产幅度与施硫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得出茶园土壤缺硫临界值为27.4 mg·kg^(-1)。使用硫磺粉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硫含量,但土壤pH降低,且随施硫量的增加,pH降幅增大。因此,科学合理施硫对于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分布特征 缺硫临界值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读取茶叶色泽参数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文杰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4期36-41,共6页
用电脑取代人眼来识别茶叶色泽,可以使茶叶色泽的测评由定性转向定量。本研究设置了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并在图片处理应用软件——photoshop6.0中,建立了S处理法用于测算茶样扫描图的平均色泽信息。研究表明,S处理法,... 用电脑取代人眼来识别茶叶色泽,可以使茶叶色泽的测评由定性转向定量。本研究设置了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测定茶叶色泽的方法,并在图片处理应用软件——photoshop6.0中,建立了S处理法用于测算茶样扫描图的平均色泽信息。研究表明,S处理法,可以准确而快捷的测定茶样实物扫描图的色泽信息。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电脑测定茶叶色泽技术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色泽 电脑测定 图像处理 PHOTOSHOP6.0 S处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农业谈茶叶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春园 《中国茶叶》 1995年第4期28-29,共2页
回顾我国茶叶生产所走过的道路,虽然茶叶总产量随面积扩大而有较大提高.但茶叶的天然品质却呈下降趋势,茶园单产与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制约茶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茶区生态环境失衡和茶叶生产单位的单一经营,已成为茶业持续稳... 回顾我国茶叶生产所走过的道路,虽然茶叶总产量随面积扩大而有较大提高.但茶叶的天然品质却呈下降趋势,茶园单产与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制约茶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茶区生态环境失衡和茶叶生产单位的单一经营,已成为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茶业,不仅可以改善茶园和茶区生态环境,充分挖掘物质能量的生产潜力,而且可以促进优质高效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栽培 生态农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品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文杰 《中国茶叶加工》 2006年第3期40-42,共3页
茶叶品质的识别是长期困扰消费者的一个问题。文章概述了茶叶品质的感官识别、理化识别、神经网络智能化识别、茶叶色泽量化识别及其它物理化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茶叶品质 识别方法 感官与理化 神经网络系统 色泽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糖苷酶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勇 《中国茶叶加工》 2001年第4期34-36,共3页
概述了茶叶中糖苷酶类的提取与纯化、作用底物、作用机理、活性特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析了糖苷酶类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荷地 糖苷酶类 水解作用 酶活性 提取 纯化 茶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对茶叶几种酶的作用机理研究
14
作者 王烨军 丁勇 袁自春 《茶叶》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秋梢鲜叶为材料 ,测定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脱辅基并用阳离子处理后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阳离子处理后 ,三种酶活性较对应的脱辅基酶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脱辅基前活性相比却因阳离子的不同而异... 以秋梢鲜叶为材料 ,测定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脱辅基并用阳离子处理后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阳离子处理后 ,三种酶活性较对应的脱辅基酶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脱辅基前活性相比却因阳离子的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种阳离子也因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据此可判断。阳离子对茶叶中酶的作用机理是作为酶的辅基或激活剂 ,并在茶树体内向幼嫩部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酶活性 辅基 茶叶 作用机理 激活剂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黄山区茶园地质灾害原因考察及抗灾指导意见
15
作者 夏先江 孙钦玉 +5 位作者 方吴云 孙力 张家侠 王烨军 罗仲兴 苏有健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2013年6月以来,安徽省黄山区先后遭遇多场强降雨袭击,引发了6月30日的特大地质灾害事件。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黄山区的茶园损毁严重,尤其是太平猴魁茶区受灾严重。通过深入黄山区猴魁茶叶产区,调查茶园受灾情况,从气象... 2013年6月以来,安徽省黄山区先后遭遇多场强降雨袭击,引发了6月30日的特大地质灾害事件。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黄山区的茶园损毁严重,尤其是太平猴魁茶区受灾严重。通过深入黄山区猴魁茶叶产区,调查茶园受灾情况,从气象、地质、生态环境、栽培、管理、建设工程方面总结地质灾害的原因,就630地质灾害后的自救工作提出了清沟建渠;筑堤休行、建隔离带;保护环境;退园还林方面的指导意见。部署地质灾害的长远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地质灾害 预防机制 抗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bZIP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涛 孙钦玉 +4 位作者 陈伟立 单文书 连文旭 牛婷婷 张家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85-2894,共10页
含有1个亮氨酸拉链结构的bZIP转录因子是植物病原真菌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应激反应和响应胁迫、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 含有1个亮氨酸拉链结构的bZIP转录因子是植物病原真菌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应激反应和响应胁迫、次生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调控次生代谢和响应胁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深入研究bZIP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抗逆、次生代谢等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及针对病原菌的防治方面提供指导。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单一bZIP转录因子的功能解析,而对多个转录因子协同调控机制、下游靶基因的筛选,以及bZIP转录因子对信号通路的影响等方面尚缺乏系统性探索。因此,未来研究应加强对bZIP转录因子家族功能的全面解析,聚焦“一对多”甚至“多对多”调控网络的构建,以及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中的关键作用,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BZIP 生长发育 次生代谢 应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1
17
作者 苏有健 廖万有 +2 位作者 丁勇 王宏树 夏先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0-1436,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所有处理中,年施纯N 360 kg/hm2获得了最高干物质产量,超过这一施肥量,产量便开始下降。在同一基础肥力土壤条件下,茶叶干物质产量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品质结果分析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而茶多酚含量降低;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呈升高趋势。在4种施肥水平条件下,茶叶增产幅度为19.59%~25.19%,平均22.39%;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氮素营养水平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太平猴魁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停 雷攀登 +4 位作者 周汉琛 丁勇 崔朋 程满环 黄建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9-53,57,共6页
香气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太平猴魁茶是历史名茶,其独特的香气受到消费者青睐。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太平猴魁茶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太平猴魁茶样品中共检测到51种挥发性成分,3个... 香气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太平猴魁茶是历史名茶,其独特的香气受到消费者青睐。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太平猴魁茶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太平猴魁茶样品中共检测到51种挥发性成分,3个不同地域的7个太平猴魁茶样品香气成分在组成及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主要香气物质是相似的,主要包括13种醇类物质、8种烯类物质、6种醛类、3种酮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4种芳香烃类物质和8种烷烃类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鉴定出太平猴魁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29种,包括7种醇类成分,8种烯类成分,3种醛类成分,5种烷烃类成分,2种酮类成分,3种酯类成分和1种芳香烃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猴魁茶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74
19
作者 宋莉 韩上 +3 位作者 鲁剑巍 吴礼树 曹卫东 耿明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试验以油菜秸秆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模拟稻田条件,研究了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处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腐解过程均呈现出前10~20 d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 试验以油菜秸秆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模拟稻田条件,研究了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处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腐解过程均呈现出前10~20 d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规律。不同处理各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表现为钾〉磷〉氮〉碳,在翻压90d时钾的累积释放率为95.09%~97.17%,磷的累积释放率为62.65%~87.14%,氮的累积释放率为70%~76.48%,碳的累积释放率为39.53%~64.69%。翻压90 d后紫云英腐解率达到60.07%,油菜秸秆仅40.8%,混合紫云英后,混合处理的腐解程度加快,且腐解程度随紫云英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紫云英 配施 腐解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对茶尺蠖毒性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雷攀登 孙钦玉 +2 位作者 张家侠 袁争 王文杰 《农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研究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及对昆虫作用机理,测定了茶皂素对茶尺蠖卵及幼虫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浓度为0.1、0.2、0.4、0.8、1、2、4、8 mg/m L茶皂素后,卵孵化率分别为21.9%、16.2%、18.2%、11.7%、7.7%、6.2%、5.4%、5.9%,随着茶... 为研究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及对昆虫作用机理,测定了茶皂素对茶尺蠖卵及幼虫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浓度为0.1、0.2、0.4、0.8、1、2、4、8 mg/m L茶皂素后,卵孵化率分别为21.9%、16.2%、18.2%、11.7%、7.7%、6.2%、5.4%、5.9%,随着茶皂素浓度的提高,杀卵作用增强,高浓度茶皂素(?1 mg/m L)对茶尺蠖卵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1、2、4、8 mg/m L茶皂素溶液处理茶尺蠖3龄幼虫并饲养5天后,无幼虫死亡,说明茶皂素对茶尺蠖3龄幼虫没有明显的触杀作用,对茶尺蠖的直接毒杀活性较弱。不同浓度的茶皂素对茶尺蠖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拒食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拒食效果增强,4、8 mg/m L的茶皂素拒食作用较强,分别达到80.0%、85.7%。取食过茶皂素的3龄、4龄、5龄幼虫虫体长度和重量与未取食的没有明显差异,饲喂8 mg/m L及以下浓度茶皂素的茶尺蠖生长发育均未受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茶尺蠖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