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六安市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269-270,272,共3页
根据六安市 2 0 0 3年麦类赤霉病系统监测、普查数据 ,结合历年相关测报资料 ,对比分析研究了该病重发特点及原因 。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重发特点 原因 防治对策 六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大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756-10757,共2页
[目的]探寻褐飞虱暴发危害的适宜条件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气象资料分析及田间试验,研究了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大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迁入早,种群所占比例上升快。6-7月初的日平均温度较常... [目的]探寻褐飞虱暴发危害的适宜条件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气象资料分析及田间试验,研究了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大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迁入早,种群所占比例上升快。6-7月初的日平均温度较常年高。7-8月份的温度和降水适宜褐飞虱的生存繁殖。8月15-20日,百丛虫量3 827-7 000头。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加之农民对水稻栽培管理和防治褐飞虱方法不科学,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总结出从加强虫情监测、科学选择防治策略(治上压下)、农药和施药技术防治褐飞虱的经验。2006年以锐劲特、啶虫脒+乐斯本(毒死蜱)、扑虱灵+乐斯本对褐飞虱防效较好。[结论]适宜的温度为褐飞虱的增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短翅型成虫是褐飞虱虫量骤增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发生特点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后的植保工作必须尽快实现新的转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林 姚力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4期46-47,共2页
国际农产品的竞争主要是品质和价格。它与植物保护有密切关系。为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论述了必须在植物保护工作的对象、目标。
关键词 植保工作 入世 中国 WTO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甲基硫菌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道训 秦华宝 +2 位作者 赵立军 蒋荣华 许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14-2014,共1页
研究了70%甲基硫菌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用70%甲基硫菌灵WP1 275 g/hm2和1 5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和84.9%,且增产显著。
关键词 甲基硫菌灵 防治 小麦赤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敬东 郭厚杰 +1 位作者 祝祥圣 朱南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402-6402,共1页
阐述了2006年稻曲病单季水稻发生及为害特点,分析了发病因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稻曲病 发病因素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杀螟丹防除水稻二化螟试验
6
作者 康勇 雷长武 +2 位作者 李登林 彭少春 张勇 《安徽农业》 2004年第8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杀螟丹 水稻 二化螟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毒死蜱EC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石扬娟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筛选45%毒死蜱E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剂量。[方法]以45%毒死蜱EC750、975、1200ml/hm2为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水稻被害情况,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45%毒死蜱EC在施用剂量不低于975ml/hm2时,防治效果较好。[结论]45%... [目的]筛选45%毒死蜱E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剂量。[方法]以45%毒死蜱EC750、975、1200ml/hm2为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水稻被害情况,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45%毒死蜱EC在施用剂量不低于975ml/hm2时,防治效果较好。[结论]45%毒死蜱EC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较好药剂,对水稻和天敌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毒死蜱EC 水稻二化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鉴别与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礼 《农技服务》 2007年第3期67-67,69,共2页
介绍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症状及其鉴别、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关键词 桃树 细菌性穿孔病 鉴别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地区中稻杂交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蓉 贾尚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101-102,107,共3页
进行了沿淮地区中稻杂交新组合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辐优827、庐优855、Ⅱ优1308、冈优188、Ⅲ优98、Ⅱ优728、皖稻125、丰两优二号、两优华6号、皖稻153、川香8号、优优389等品种适宜在霍邱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 中稻 杂交新组合 对比试验 沿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劲特混配全程控制双晚病虫害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林 李军 刘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4期56-57,共2页
大田对比试验表明 ,单用锐劲特对双晚稻田稻飞虱 ,三化螟防效在 85%以上。采用锐劲特与纹霉星、吡啉单混配对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黑尾叶蝉、纹枯病等双晚常发病虫均具有效控制作用 ,防效达 75% - 99% ,实现了一次用药全程控害 ... 大田对比试验表明 ,单用锐劲特对双晚稻田稻飞虱 ,三化螟防效在 85%以上。采用锐劲特与纹霉星、吡啉单混配对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黑尾叶蝉、纹枯病等双晚常发病虫均具有效控制作用 ,防效达 75% - 99% ,实现了一次用药全程控害 ,且对天敌安全。防治投资收益率可达 1: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劲特混配 全程控制 双晚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1
作者 陆道训 雷长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4期101-101,共1页
分析了安徽省六安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