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芙林 刘家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12期719-721,共3页
文章从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是医学、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论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从构建创新教育新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教育考评制度等方面阐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实施... 文章从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是医学、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论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从构建创新教育新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教育考评制度等方面阐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学院校科研现状及研究生培养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庆贵 陶莉 卢建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74,共3页
倡导良好的科研风尚并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对增强医学院校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也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医学院校科研现状及现行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思... 倡导良好的科研风尚并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对增强医学院校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也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医学院校科研现状及现行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思考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科研 现状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腋动脉1例
3
作者 陶伟 陈家瑞 +2 位作者 杨思瑶 袁勇亮 许欣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0,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在胸小肌深面发出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后,随后分为深、浅两支,管径大小接近的双腋动脉,浅支进入臂部后移行为肱动脉,走行与正常肱动脉无异,但在臂部无分支,在肘窝内分支形成桡动脉和尺...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在胸小肌深面发出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后,随后分为深、浅两支,管径大小接近的双腋动脉,浅支进入臂部后移行为肱动脉,走行与正常肱动脉无异,但在臂部无分支,在肘窝内分支形成桡动脉和尺动脉进入前臂(图1);而深支先发出共干的旋肱后动脉和肩胛下动脉,从肩胛下动脉再发出肱深动脉后,进入臂部形成的肱动脉,在臂下部发出尺侧上副动脉后移行为尺侧下副动脉而终(图2),此种变异罕见且其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双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161构建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莹 张志苏 +2 位作者 施自伦 赵沨 邢应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23,共9页
目的构建临床诊断模型区分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病。方法收集258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信息,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数种子的方式分为训练集152例,测试集106例,比例为6∶4,根据患者诊断是否为肺结核将训练集分为结核组95例和非结核组57例,测试... 目的构建临床诊断模型区分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病。方法收集258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信息,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数种子的方式分为训练集152例,测试集106例,比例为6∶4,根据患者诊断是否为肺结核将训练集分为结核组95例和非结核组57例,测试集分为结核组65例和非结核组41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肺结核影响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诊断模型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结果CD161+%(OR=0.768;95%CI 0.697~0.845;P<0.001)、AST(OR=0.961;95%CI 0.930~0.993;P=0.019)、吸烟史(OR=3.181;95%CI 1.149~8.804;P=0.026)是肺结核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870(95%CI 0.816~0.924)和0.887(95%CI 0.827~0.94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度较好(训练集χ^(2)=6.213,P=0.623;测试集χ^(2)=6.197,P=0.625)。DCA表明该模型对肺结核发生概率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结论利用CD161+%、AST、吸烟史构建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便于临床快速区别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非结核性肺病 CD161+% 流式细胞术 诊断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储藏物粉螨孳生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湛孝东 孙恩涛 +4 位作者 赵金红 王慧勇 贺骥 江佳佳 李朝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9-404,共6页
采集安徽省17个城市的商店库房、药材仓库、居民房舍和学校食堂等场所的储藏谷物类、干果类和房舍灰尘类等样本,分离其中的孳生粉螨,从而了解安徽省房舍和储藏物孳生粉螨种的情况,为粉螨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从150种样本共获得粉螨29种... 采集安徽省17个城市的商店库房、药材仓库、居民房舍和学校食堂等场所的储藏谷物类、干果类和房舍灰尘类等样本,分离其中的孳生粉螨,从而了解安徽省房舍和储藏物孳生粉螨种的情况,为粉螨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从150种样本共获得粉螨29种,隶属于7科20属,其中以腐食酪螨、粗脚粉螨、伯氏嗜木螨和粉尘螨为优势螨种,以仓库储藏物中螨类孳生数量最多。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房舍和储藏物中粉螨污染严重,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粉螨孳生降低粉螨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物 粉螨 过敏性疾病 生境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家 王克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安徽省 流行概况 华支睾吸虫感染 食源性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囊蚴 防治 肝吸虫病 公共卫生问题 第二中间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联合自噬抑制剂CQ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生存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龚卫华 陈兰 +3 位作者 赵昆 柯追 许青 郭献灵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1-439,共9页
背景与目的:黑色素瘤是一种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持续升高。而端粒酶和自噬在细胞增殖、生存及应激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端粒酶通过延长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来维持细胞的复... 背景与目的:黑色素瘤是一种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持续升高。而端粒酶和自噬在细胞增殖、生存及应激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端粒酶通过延长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来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自噬作为一种细胞自我降解机制,既能帮助细胞清除受损成分以促进存活,也能在特定条件下诱导细胞死亡。在肿瘤微环境中,端粒酶和自噬常被异常激活或调控失衡,参与包括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初步探究端粒酶和自噬在黑色素瘤发展中的作用,并评估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在治疗黑色素瘤中的潜在协同作用。方法:通过给予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处理,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来评估细胞活力,并采用AnnexinⅤ/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色来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此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利用自噬双标腺病毒转染技术来观察自噬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应用BIBR1532和自噬抑制剂CQ,分析细胞增殖、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细胞周期分布,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来验证细胞增殖能力,从而全面地评估这种联合治疗策略的疗效。结果: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在50μmol/L的浓度下能够显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同样在这一浓度下,BIBR1532能够上调A375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同时降低p62蛋白的表达。通过自噬双标腺病毒转染A375细胞,观察到经BIBR1532处理后,自噬流显著增强。BIBR1532(50μmol/L)与自噬抑制剂CQ(20μmol/L)的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A375细胞的死亡,诱导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导致细胞周期在G_(2)/M期停滞,并显著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论: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不仅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还能激活这些细胞的自噬过程,而通过应用自噬抑制剂CQ抑制自噬反应则能增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对端粒酶抑制剂BIBR1532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端粒酶 端粒酶抑制剂 BIBR1532 自噬 自噬抑制剂 氯喹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某地区体力活动与肺结核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凯 穆敏 +3 位作者 方柯红 刘晨晨 王富强 杨雨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7-769,773,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省某地区体力活动现状,探讨体力活动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淮南市东方集团附属肿瘤医院肺结核的两个病区开展病例组调查,随机抽取210名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淮南市体检中心开展对照组调查,随... 目的调查安徽省某地区体力活动现状,探讨体力活动与肺结核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安徽省淮南市东方集团附属肿瘤医院肺结核的两个病区开展病例组调查,随机抽取210名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淮南市体检中心开展对照组调查,随机抽取59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最终收回的病例组有效问卷204份和对照组有效问卷531份后发现:不同性别、营养状况、是否患糖尿病和是否吸烟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9.251,42.138,16.254和19.501;P值均〈0.05);中等强度运动和每天静坐时间≥12小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为9.793和34.313;P值均〈0.05),且每周≥3次的中等强度运动是患肺结核与否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83(0.72~0.96);而每天静坐时间≥12小时这种强度的体力活动是患肺结核与否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为1.63(1.42~1.88)。结论体力活动与肺结核密切相关,为了防止患肺结核,我们应当适当加强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静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体力活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P2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上皮细胞转化促进硅肺进展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陈茂茜 吴静 +5 位作者 李宣 周家伟 刘亚锋 郭健强 成安琪 胡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硅(CS)刺激后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法明确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GBP2在硅肺患者的肺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GBP2定位于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体外细胞实验表明CS刺激THP-1细胞通过GBP2激活c-Jun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并促使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发生,在上皮细胞中GBP2通过上调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生。结论GBP2不但在巨噬细胞中激活c-Jun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以及发生巨噬细胞M2型极化,而且在上皮细胞中激活转录因子KLF8发生EMT,共同促进硅肺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硅肺 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 C-JUN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低通滤波的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绍波 郭业才 王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2-495,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的有效算法。方法基于自适应低通滤波器的超声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对数变换的方法将超声医学图像中存在的乘性噪声变为加性噪声;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将对数图像分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低频分量采用自适... 目的介绍一种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的有效算法。方法基于自适应低通滤波器的超声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对数变换的方法将超声医学图像中存在的乘性噪声变为加性噪声;再通过低通滤波器将对数图像分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低频分量采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处理,对高频分量进行加权;然后对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进行融合得到增强的对数图像;最后对对数图像进行指数变换得到输出图像。结果原超声医学图像得到有效增强,边缘细节得以保留。结论该算法有效地实现了超声医学图像增强,突出了超声图像的细节,改善了视觉效果,并对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医学图像 低通滤波器 自适应邻域直方图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5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伊马替尼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娣 桂长清 +3 位作者 叶倩倩 邓国芳 朱昌玲 许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5与伊马替尼在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的IC50调整浓度共同作用于K562细胞...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5与伊马替尼在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的IC50调整浓度共同作用于K562细胞,并使用在线软件Synergy finder分析两药的协同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独或联合用药对K56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单独或联合用药后K562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均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r=-0.991,r=-0.942)。Synergy finder分析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具有协同作用,ZIP评分>10。人参皂苷-Rg5和伊马替尼单药处理后的K56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96%和8.13%,联合用药后K562细胞的凋亡率为21.35%,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药组(P<0.05)。两药联合处理后K562细胞G0/G1期比例较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两药联合处理后K562细胞中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而非磷酸化的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未见显著变化。结论:人参皂苷-Rg5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与伊马替尼抗白血病K562细胞具有协同作用,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人参皂苷-Rg5 伊马替尼 协同 PI3K/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礼发 陈琳 +1 位作者 王克霞 李朝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7-1277,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调查 大学生 上消化道疾病 消化性溃疡 澳大利亚 致病菌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维纳滤波与小波相融合的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业才 王绍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求一种有效的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方法在分析维纳滤波和基于自适应前处理的多尺度小波非线性阈值斑点噪声抑制方法(MSSNT-A)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维纳滤波与MSSNT-A相融合的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利用该方法首先对加噪图像... 目的探求一种有效的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方法在分析维纳滤波和基于自适应前处理的多尺度小波非线性阈值斑点噪声抑制方法(MSSNT-A)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维纳滤波与MSSNT-A相融合的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利用该方法首先对加噪图像分别进行维纳滤波和MSSNT-A去噪,然后提取维纳滤波处理后的图像边缘,再将其与MSSNT-A去噪后的图像的相应像素点进行融合,得到去噪图像。结果有效地去除了斑点噪声,图像的细节得到保留。结论与维纳滤波和MSSNT-A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有效去除斑点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图像边缘和图像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医学图像 图像去噪 维纳 小波变换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南地区居室空调粉螨污染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礼发 湛孝东 李朝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54-1155,共2页
粉螨(Acaroid mites)隶属于粉螨亚目,包括粉螨科(Acaridae)、脂螨科(Lardoglyphidae)、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果螨科(Carpoglyphidae)、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和薄口螨科(Histiostomi... 粉螨(Acaroid mites)隶属于粉螨亚目,包括粉螨科(Acaridae)、脂螨科(Lardoglyphidae)、食甜螨科(Glycyphagidae)、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果螨科(Carpoglyphidae)、麦食螨科(Pyroglyphidae)和薄口螨科(Histiostomidae)等7个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螨 空调 室内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NN的小波域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业才 王绍波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9,共6页
在分析小波去噪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简称为PCNN)去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CNN的小波域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a method of medical ultrasonicimage de-noising based on PCNN in the Wavelet Dom... 在分析小波去噪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简称为PCNN)去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CNN的小波域超声医学图像去噪方法(a method of medical ultrasonicimage de-noising based on PCNN in the Wavelet Domain,简称为PCNN-WD).该方法先对小波系数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然后应用PCNN在小波域中修改小波系数,以达到去噪的目的,并且该方法能够自动地设定阈值和修改小波系数的步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斑点噪声,并很好地保留图像细节和图像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超声医学图像 斑点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发热膜热疗改善小鼠冻伤的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张金水 李硕 +3 位作者 魏栋栋 成昕 邓云 张有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目的研究石墨烯发热膜热疗对不同冻伤模型小鼠的防护作用,以及对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远红外干预实验:FIR热疗7 d,4 h/d,1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石墨烯-FIR组、碳纤维-FIR组(n=5),干预结束后,红外成像检测小鼠体表温度。冷暴... 目的研究石墨烯发热膜热疗对不同冻伤模型小鼠的防护作用,以及对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远红外干预实验:FIR热疗7 d,4 h/d,1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石墨烯-FIR组、碳纤维-FIR组(n=5),干预结束后,红外成像检测小鼠体表温度。冷暴露动物模型建立实验:7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个实验分组,每个实验组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10)、石墨烯-远红外(FIR)组(n=10)、碳纤维-FIR组(n=10)。FIR热疗干预7 d,4 h/d。采用急性寒冷暴露(4℃,4 h)和间歇性寒冷暴露(4℃,4 h/d,3 d),制备急性冷暴露和间歇性冷暴露小鼠模型,并进行肛温检测。液氮法制备冻伤模型及评价:2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墨烯-FIR组、碳纤维-FIR组(n=8)。采用液氮冷冻法直接冻伤皮肤,制备冻伤模型。造模前FIR热疗干预7 d,4 h/d,造模后第3、6天对冻伤区域表观指标进行评分。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部血栓模型建立及评价: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石墨烯-FIR组、碳纤维-FIR组、哌唑嗪阳性药组(n=8)。腹腔注射角叉菜胶(2.5 mg/kg)进行尾部血栓模型的制备。造模前FIR热疗干预7 d,4 h/d。造模24 h后测量尾部血栓长度,通过HE检测病理变化,取血检测各组小鼠血栓因子:6-keto-PGF1α、TXB2、t-PA,以及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变化。结果冷暴露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石墨烯-FIR组小鼠肛温升高。液氮冻伤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FIR热疗能够降低小鼠冻伤区域表观评分(P<0.01),改善冻伤程度,且效果优于碳纤维-FIR组。角叉菜胶诱导血栓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石墨烯-FIR组黑尾长度缩短(P<0.05),血栓面积减少,尾部血栓处血流灌注量升高(P<0.01);血栓因子TXB2和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下降(P<0.01),6-keto-PGF1α和t-PA水平升高(P<0.05)。结论石墨烯发热膜热疗通过促进血液微循环,降低炎症发生,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来改善不同程度冻伤引起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发热膜 远红外 冻伤 微循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2泛癌特征及其作为血清标志物的价值
18
作者 贾敏 邓庆梅 +3 位作者 王惠芬 万晓枫 王宏志 杨武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作为泛癌标志物的特征,评估其作为肿瘤血清标志物的筛查价值。方法利用GEPIA2、GSCA和cBioPortal等生物信息工具对TCGA泛癌症数据集进行MMP12泛癌特征分析,包括MMP12 mRNA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作为泛癌标志物的特征,评估其作为肿瘤血清标志物的筛查价值。方法利用GEPIA2、GSCA和cBioPortal等生物信息工具对TCGA泛癌症数据集进行MMP12泛癌特征分析,包括MMP12 mRNA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预后分析、DNA甲基化分析、基因结构变异分析及免疫微环境分析。进一步收集肺腺癌、乳腺癌、食管鳞癌、胃癌、肝细胞癌及健康人群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MMP12的表达,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MP12的筛查效能。随访食管鳞癌患者28例,比较19例疾病进展组和9例稳定组间MMP12血清水平。结果泛癌特征分析显示,MMP12 mRNA的表达与其启动子DNA甲基化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基因拷贝数变异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MP12 mRNA在14种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并且与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P<0.05)。免疫相关分析显示,MMP12与免疫、基质细胞的浸润、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2可作为筛查肺腺癌、乳腺癌、食管鳞癌、胃癌及肝细胞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食管鳞癌为期30个月的随访发现,疾病进展组MMP12的表达高于稳定组。结论MMP12是一种潜在的泛癌筛查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2 泛癌症 血清 筛查 预后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通过miR-23a-3p/IRF1轴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表达促进肝癌免疫逃逸
19
作者 于滢 涂丽 +3 位作者 刘洋 宋雪翼 邵倩倩 唐小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8,共12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评估TGF-β对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RNA转染及其干扰技术、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探究TGF-β调控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将各组肝癌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增殖能力;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量化T细胞杀伤效率,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析T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TGF-β抑制肝癌细胞MHC-I表达(P<0.01),且T细胞活化水平降低,导致共培养体系中肿瘤增殖率上升且死亡率下降;TGF-β通过特异性上调miR-23a-3p(P<0.001,P<0.01),负向调控其靶基因IRF1(P<0.05),进而抑制MHC-I转录(P<0.01);过表达miR-23a-3p可重现IRF1/MHC-I表达抑制效应(P<0.05)。结论 TGF-β通过miR-23a-3p/IRF1信号轴下调MHC-I表达,削弱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揭示了肝癌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 肿瘤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不同环境内粉螨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朝品 张荣波 +1 位作者 胡东 赵丹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7期32-34,共3页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环境中粉螨孳生密度及其物种多样性,在安徽省15个地区的仓储、居室、工作场所3类环境中,各取20个采样点,每点采样品2份,共1800份,每份10 g,过筛,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与计数。从3类不同环境中共分离出粉螨31种,隶属于7...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环境中粉螨孳生密度及其物种多样性,在安徽省15个地区的仓储、居室、工作场所3类环境中,各取20个采样点,每点采样品2份,共1800份,每份10 g,过筛,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与计数。从3类不同环境中共分离出粉螨31种,隶属于7科22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不同环境粉螨平均孳生密度(D)为23.4±7.8~43.2±10.4,物种数为22~29,丰富度指数(R)为3.87~4.62,多样性指数(H')为2.84~2.99,均匀度指数(J)为0.89~0.93。因此,安徽省不同环境粉螨孳生严重,以仓储环境为主,3类不同环境粉螨的孳生密度及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孳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