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害主体区分导向下网络暴力的刑法治理
1
作者 储陈城 刘扬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在网络暴力的基本概念与行为样态仍不明晰的背景下,其与网络暴力刑事立法相脱节的现状,有使合理的社会监督和公众批评萎缩的风险。以行为人和行为样态区分网络暴力犯罪,对涉及不同受害主体的网络暴力缺乏合理区分,会导致上述风险加速实... 在网络暴力的基本概念与行为样态仍不明晰的背景下,其与网络暴力刑事立法相脱节的现状,有使合理的社会监督和公众批评萎缩的风险。以行为人和行为样态区分网络暴力犯罪,对涉及不同受害主体的网络暴力缺乏合理区分,会导致上述风险加速实现。应以自力救济能力作为建构区分标准的主要因素,将网络暴力受害主体区分为公众人物和一般民众。对于针对公众人物的网络暴力,应在明晰公众人物容忍义务来源的基础上,倡导反言论法则的自力救济方式。为明确容忍义务的限度,应建构合法网络舆论监督的标准。对于针对一般民众的网络暴力,应提倡公诉与自诉共同救济的诉讼模式。同时,在网络暴力“法不责众”的追责困境下,应联合多方主体,以公力救济为主导强化追责力度。最后应促成网络暴力的立法整合,以体系化的治理保障司法资源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公众人物 容忍义务 舆论监督 公力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蒸馏合法性边界研究——从DeepSeek与OpenAI的争议出发
2
作者 张林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3-67,共5页
知识蒸馏作为人工智能模型轻量化领域的核心技术范式,凭借其低训练成本与高部署效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技术实践中衍生的法律主体资格争议、数据权属模糊性等问题,亟须构建适配数字时代的治理框架。基于“人类创作中心主义”原则,从输... 知识蒸馏作为人工智能模型轻量化领域的核心技术范式,凭借其低训练成本与高部署效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技术实践中衍生的法律主体资格争议、数据权属模糊性等问题,亟须构建适配数字时代的治理框架。基于“人类创作中心主义”原则,从输出内容权属与技术价值取向双重视角切入:其一,若教师模型生成数据直接作为蒸馏来源,其因缺乏法律主体资格无法主张权利;其二,须系统性评估技术行为对原模型市场地位的实质影响,并平衡技术创新生态与公共利益间的动态关系。为此,提出“权属界定—合规机制—市场规制—国际协同”四维治理框架。具体而言:在权属界定层面,通过解析开源与闭源模型输出的法律属性构建差异化确权路径;在数据合规层面,设计数据溯源机制与透明度标准,采用模型训练与输出隔离策略;在市场规制层面,利用合同转移风险,采取合理策略进行抗辩;在国际协同层面,推动跨境数据主权协调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蒸馏 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 开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的刑法全面性保护 被引量:2
3
作者 储陈城 刘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回应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管理的规范发展要求,《刑法修正案(十一)》专门增设第三百三十四条之一,但却仍不足以全面保障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究其原因,一是未规定单位犯罪,二是未全面规制非法提供和买卖人类遗传... 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回应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管理的规范发展要求,《刑法修正案(十一)》专门增设第三百三十四条之一,但却仍不足以全面保障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究其原因,一是未规定单位犯罪,二是未全面规制非法提供和买卖人类遗传资源的行为,三是未同等保护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和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前置法规制体系日趋完善。刑法全面保护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的关键,在于填补非法采集人类遗传资源、走私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罪的规范漏洞,合理解释关联罪名则是当下最优解。具体而言,把人类遗传资源信息解释为公民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并将侵犯人类遗传资源安全的行为解释为出售、提供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从而借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全面评价自然人或者单位实施的非法采集、非法提供、买卖人类遗传资源材料、人类遗传资源信息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人类遗传资源安全 刑法解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风险不披露行为的刑法规制
4
作者 刘强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掩饰、隐瞒生物技术风险的行为,致生物安全“不设防”地陷于危险境地,刑法却难以有效应对。在前置法已就生物技术风险披露做出明确规定的背景下,刑法应当基于预警原则指引而采取行动。当然,生物技术创新发展与生物安全保障不可偏废。鉴... 掩饰、隐瞒生物技术风险的行为,致生物安全“不设防”地陷于危险境地,刑法却难以有效应对。在前置法已就生物技术风险披露做出明确规定的背景下,刑法应当基于预警原则指引而采取行动。当然,生物技术创新发展与生物安全保障不可偏废。鉴于生物技术风险不披露行为的行政犯和不作为犯属性,刑法赋予利益主体生物技术风险披露义务,并宣示“应当为之”的诫命,应当以违反前置法的生物技术风险不披露行为,达到刑事违法性程度为前提,以避免刑法肆意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技术风险信息 风险披露 行政犯 不作为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法立法观的选择与协调——以对刑法及相关规范的实证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10
5
作者 储陈城 刘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晚近以来,我国刑法立法整体呈现三方面的趋势,即增设大量新罪、扩张个罪处罚范围以及加重个罪刑罚处罚。刑法学界就我国未来立法的应然走向,形成了积极刑法立法和消极刑法立法两派阵营。对两种观点的解读与评价,应立足于当前社会风险升... 晚近以来,我国刑法立法整体呈现三方面的趋势,即增设大量新罪、扩张个罪处罚范围以及加重个罪刑罚处罚。刑法学界就我国未来立法的应然走向,形成了积极刑法立法和消极刑法立法两派阵营。对两种观点的解读与评价,应立足于当前社会风险升级现状,并妥当分析刑法谦抑性的内涵和象征性刑法的价值。积极刑法立法观具有时代意义,应该给予肯定性评价,但积极刑法立法也应遵循科学立法原则。这需要刑法立法与社会风险有效衔接;减少犯罪标签给犯罪人带来的刑罚延续性效应;保证积极刑法立法与严而不厉的罪刑结构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立法观 消极立法观 风险社会 犯罪标签 科学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珺 汪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169,共12页
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在规划、土地开发利... 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在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及激励手段上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要以空间规划制度与土地开发许可制度的完善为依托,规范建设用地指标从取得、分配到落地的完整过程。此外,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要求正确处理国土空间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交易为激励亦是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建设用地指标 配置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诉讼、能力壁垒与相对合理——基于某省C市毒地案二审判决的法理省思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洪坤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C市毒地案为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经典案例,目前二审已经告一段落,在二审判决中,法官合理地解释了污染者须承担侵权责任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巧妙地解决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巨额律师代理费的承担问题。但该司法判决还有... C市毒地案为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经典案例,目前二审已经告一段落,在二审判决中,法官合理地解释了污染者须承担侵权责任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巧妙地解决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巨额律师代理费的承担问题。但该司法判决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应注重环境保护领域的正义性,应站在不同利主体的视角寻找最接近公正的解决办法,应注重司法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应注重增进社会整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市毒地案 公益诉讼 相对合理 诉讼能力壁垒 法理省思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法哲学建构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洪坤 孙少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139,共8页
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理论,将人类权利寄托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主张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同时又以动态视角分析:当前人类仍处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状态中,需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料保障,亦需要有美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两者存在交... 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理论,将人类权利寄托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主张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同时又以动态视角分析:当前人类仍处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状态中,需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料保障,亦需要有美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两者存在交叉结合点。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建立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关系的双重法律关系之上,弥补了环境法理论应对生态灾难的不足之处,打破了现有环境法律规范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单一格局,拓展到人与自然生态平衡关系的领域。同时,调整传统法律价值原则、拓展生态环境法律规范制度,开创基于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类—生态关系模式,以建构全新的生态法哲学理论为人类永续发展目标的达成注入东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 生态法哲学 人类—生态关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证明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孔令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2,共10页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困难与其独特的证明逻辑不无关联。本罪兼具民事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双重属性、立案追诉的启动困难、证明内容纷繁复杂以及认知与心证机制的尚不成熟,综合导致本罪证明困局的形成,有必要完善本罪的司法证明体系,降低...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困难与其独特的证明逻辑不无关联。本罪兼具民事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双重属性、立案追诉的启动困难、证明内容纷繁复杂以及认知与心证机制的尚不成熟,综合导致本罪证明困局的形成,有必要完善本罪的司法证明体系,降低证明难度。在证明对象方面,着重把握本罪妨害司法秩序与严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两大核心构成要件事实,正确认识构成要件事实与解释性事实的关系以及本罪与他罪的关系。在证明责任方面,公诉方应通过多种方式履行证明责任,法院应加强对虚假诉讼事实的职权调查,自诉方的诉求应被全面审查而非轻易驳回。在证明标准方面,应降低虚假诉讼行为事实的证明标准,使其与虚假诉讼犯罪事实的证明标准呈现一定层次性,同时尽可能降低自诉证明要求,增大法院的证明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罪 司法证明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