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百年曹操文学研究史的学术启示 |
刘运好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4 |
0 |
|
2
|
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历程 |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3
|
“中国韵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中国韵文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傅宇斌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3 |
0 |
|
4
|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6
|
|
5
|
1949-1980年唐代文学研究述评 |
叶帮义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6
|
钱穆论中国文学的“人文主义” |
刘锋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7
|
中国新诗的历史源流、发展态势与诗学反思 |
杨四平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19 |
0 |
|
8
|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9
|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况周颐词的沉痛书写 |
杨柏岭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0
|
百年苏诗研究述评 |
叶帮义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1
|
《诗经》抒情人称研究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12
|
姚鼐与袁枚诗学关系考论 |
潘务正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3
|
论人文学科的学术方法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4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15
|
《离骚》“结构”研究论略 |
潘啸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16
|
中国古代文体的异体交融与维护本色 |
余恕诚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7
|
论文学意义——“意义整体”的动态生成和历史累积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18
|
英异宏逸:《抱朴子》的文学思想论 |
刘运好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9
|
契嵩非韩的文学意义 |
张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0
|
论人文学科的学术提问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