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J 683-2014改进方法快速测定安徽省环境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姜传军 陈令忠 陈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7-932,共6页
参考HJ 683-2014,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采样管在安徽省6个城市采集30个环境空气样品。采样管用5 mL乙腈洗脱,收集洗脱液,用乙腈稀释至5 mL,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后供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填充物粒径为2.7μm的Agilent EC-C色谱... 参考HJ 683-2014,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采样管在安徽省6个城市采集30个环境空气样品。采样管用5 mL乙腈洗脱,收集洗脱液,用乙腈稀释至5 mL,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后供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填充物粒径为2.7μm的Agilent EC-C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后的目标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360 nm检测波长下检测。结果显示:13种醛酮类化合物(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丙醛、丁烯醛、甲基丙烯醛、丁酮、正丁醛、苯甲醛、戊醛、间甲基苯甲醛和己醛)的衍生物可在14 min内分离,其质量浓度(以醛酮计)均在0.1~2.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0.11~0.37μg·m^(-3);对醛酮类衍生物混合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080%~1.6%;在空白采样管中进行回收试验,其中甲醛、乙醛、丙酮的检出量分别为0.055,0.035,0.080μg, 13种目标物的回收率84.1%~108%;方法用于30个实际样品的分析,在6个城市的环境空气中,甲醛、乙醛、丙酮、丁酮、正丁醛、丙烯醛均有检出,正丁醛的检出量最高,丙醛、甲基丙烯醛、苯甲醛、间甲基苯甲醛、己醛检出量均较低,丁烯醛、戊醛均未检出;30个样品中13种目标物的检出总量为16.78~44.53μg·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 683-2014 改进 高效液相色谱法 醛酮类化合物 环境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时间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太保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31期60-61,共2页
近年来,随着污染场地对环境破坏的加剧,我国管理层对于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持续加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对环境影响得到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整体流程进行探讨,处理有关环境监理时间的长短... 近年来,随着污染场地对环境破坏的加剧,我国管理层对于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持续加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对环境影响得到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整体流程进行探讨,处理有关环境监理时间的长短问题。明确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土地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的,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要求。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必须对污染土地土壤修复工程提高重视,必须对于污染土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时间做出一定探讨,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环境监理 污染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菌Staphylococcus sp.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
3
作者 宋骏杰 许奕敏 +2 位作者 李伟平 谢荣焕 刘桂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1586,共6页
为探索微生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前景,开展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修复中试研究。通过采集废弃电镀厂场地污染土壤,筛选出1株具有六价铬还原作用的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Staphylococcus sp.对六价铬的耐受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 为探索微生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前景,开展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修复中试研究。通过采集废弃电镀厂场地污染土壤,筛选出1株具有六价铬还原作用的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Staphylococcus sp.对六价铬的耐受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最适pH值为7,适宜温度为25~35℃。研究发现,当土壤六价铬初始质量比为98.00 mg/kg、水土比(mL∶g)为2∶1、添加肉膏蛋白胨(Luria-Bertani,LB)培养基的条件下,Staphylococcus sp.能在21 d内将六价铬全部还原。在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中试研究中,污染土壤的用量为200 kg,水土比(mL∶g)为2∶1,且周期性地添加LB培养基。土壤中六价铬初始质量比为65.42 mg/kg,Staphylococcus sp.在6 d内对六价铬的还原率达到92.59%,后续24 d土壤中六价铬质量比在2.97~10.85 mg/kg呈现波动状态。结果表明,污染场地筛选出的土著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中试研究确定的相关参数能为后期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还原菌 六价铬 土壤修复 中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的探讨
4
作者 姜文达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2期56-57,共2页
我国目前土地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的过程和修复的技术方法以及修复的制度都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污染场地监管、明确修复责任主体、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 我国目前土地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的过程和修复的技术方法以及修复的制度都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污染场地监管、明确修复责任主体、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等制度建设,旨在更好地推动污染场地和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块尺度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寅 谢荣焕 +1 位作者 李伟平 江红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9-1992,共14页
为查明受污染农田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采取有效阻控手段,避免危害产生或扩大,在安徽省南部某县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地表水、底泥以及地下水样品,测定不同环境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其他特征参数,分析不同环境样品的污染程度,并通过同... 为查明受污染农田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采取有效阻控手段,避免危害产生或扩大,在安徽省南部某县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地表水、底泥以及地下水样品,测定不同环境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其他特征参数,分析不同环境样品的污染程度,并通过同源性分析、聚类分析、空间变异分析等方法解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析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部分农用地和林地土壤样品中镉、镍、铬、铜、铅和锌的含量超过其pH范围对应的风险筛选值,农用地和林地土壤样品中总镉超标率分别为16.9%和6.0%,总镍超标率分别为72.9%和88.0%,总铬超标率分别为62.7%和68.0%,总锌超标率分别为5.1%和6.0%;部分底泥样品中镍含量超过相应的风险筛选值限值,超标率为80%;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均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调查范围内林地和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铬、镍、铅、镉之间存在同源性,来自同一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污染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州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程案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新友 何顺民 +2 位作者 董力军 吴新德 章飞翔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28-230,共3页
以池州市贵池区某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工程为依托,重点介绍了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路线、工程实施内容及修复效果,为农用地安全利用工程实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种植低积累水稻品种、水分调控等农艺调控,并结合选配合适的土壤调... 以池州市贵池区某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工程为依托,重点介绍了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路线、工程实施内容及修复效果,为农用地安全利用工程实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种植低积累水稻品种、水分调控等农艺调控,并结合选配合适的土壤调理剂和叶面阻控剂,在治理周期结束后,项目土壤重金属镉DTPA浸提态降低了25%;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0.2mg/kg,达标率≥95%;水稻产量增产率≥4%,达到了项目设计要求,符合项目验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积累水稻 镉DTPA浸提态 叶面阻控 土壤调理剂 水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对O_(3)-PMS体系降解碘帕醇的效能优化
7
作者 程莹 臧纪 +2 位作者 李伟平 谢荣焕 刘桂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3-2141,共9页
碘化造影剂(ICMs)作为一种典型的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很难将其有效去除,而目前报道中多采用的高级氧化工艺也仍存在不足.以碘帕醇(IPM)为例,通过实验模拟研究O_(3)、O_(3)-PMS、O_(3)-PMS-H_(2)... 碘化造影剂(ICMs)作为一种典型的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很难将其有效去除,而目前报道中多采用的高级氧化工艺也仍存在不足.以碘帕醇(IPM)为例,通过实验模拟研究O_(3)、O_(3)-PMS、O_(3)-PMS-H_(2)O_(2)3种高级氧化体系的降解规律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探究了H_(2)O_(2)浓度、初始pH、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有机质对IPM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IPM的可能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O_(3)-PMS体系中投加H_(2)O_(2)可以提升对IPM的降解效率,还能减少溴酸盐的产生;O_(3)-PMS-H_(2)O_(2)体系在不同pH条件下对IPM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Cl^(-)、天然有机质的存在对O_(3)-PMS-H_(2)O_(2)体系均具有抑制作用;CO_(3)^(2-)/HCO_(3)−形成缓冲体系则可以显著促进IPM的降解;O_(3)-PMS-H_(2)O_(2)体系可以通过强氧化作用和取代脱碘的路径将IPM进行有效降解.本研究可以为ICMs污染水体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O_(3)-PMS 高级氧化 碘帕醇 溴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草本植物的耐铅性和积累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宣斌 江红艳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85-90,共6页
铅(Pb)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元素,简单、安全、费用低、环境负效应小的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环境生态恢复的研究前沿。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对黑麦草、早熟禾、狗牙根、紫花苜蓿、三叶草、黑心菊、硫华菊、金盏菊、三叶鬼针草、血皮菜、三脉紫... 铅(Pb)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元素,简单、安全、费用低、环境负效应小的植物修复技术已成为环境生态恢复的研究前沿。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对黑麦草、早熟禾、狗牙根、紫花苜蓿、三叶草、黑心菊、硫华菊、金盏菊、三叶鬼针草、血皮菜、三脉紫菀宽伞变种、酸模、辣椒276、土人参14种植物在不同Pb^(2+)浓度(0、500、1 000、1 500、2 000 mg/kg)胁迫下的耐受特性和富集转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Pb^(2+)胁迫下,大多数植物的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Pb^(2+)胁迫下,植物生物量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土壤Pb^(2+)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的铅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根茎大于叶的器官积累分异特性,酸模的耐铅能力最强;狗牙根、黑麦草、早熟禾、三脉紫菀宽伞变种、黑心菊、辣椒276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铅;酸模、辣椒276、黑心菊和紫花苜蓿有较强的转运能力。14种植物中,只有黑心菊在500 mg/kg浓度Pb^(2+)处理下能同时满足超富集植物的筛选要求,说明黑心菊具备较强的耐受性能以及富集和转运铅的能力,可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候选超富集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技术 草本植物 耐铅性 累积特性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陈新友 章飞翔 +2 位作者 董力军 何顺明 吴新德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农田土壤的质量及其状态与农田生产力息息相关。基于此,介绍了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阐述了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的选择原则,并提出了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的应用建议,以期提高农产品... 农田土壤的质量及其状态与农田生产力息息相关。基于此,介绍了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阐述了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的选择原则,并提出了酸性镉污染稻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的应用建议,以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为促进农业产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土壤改良技术 安全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O_(3)-H_(2)O_(2)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能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莹 臧纪 +2 位作者 宋骏杰 李伟平 刘桂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7-1323,共7页
针对传统臭氧氧化技术传质效率低和易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问题,采用臭氧微纳米气泡联合H_(2)O_(2)氧化体系提高传质效率,增加氧化能力及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臭氧速率、H_(2)O_(2)浓度、地下水常见地球化学参数对2-氯... 针对传统臭氧氧化技术传质效率低和易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问题,采用臭氧微纳米气泡联合H_(2)O_(2)氧化体系提高传质效率,增加氧化能力及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臭氧速率、H_(2)O_(2)浓度、地下水常见地球化学参数对2-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O_(3)-H_(2)O_(2)体系对典型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臭氧速率在40 mg/min时,臭氧利用率最高;H_(2)O_(2)浓度为0.5 mmol/L、p H为9时,O_(3)-H_(2)O_(2)体系对2-氯酚的降解效果最佳;Cl^(-)、CO_(3)^(2-)/HCO_(3)^(-)、天然有机质的存在对O_(3)-H_(2)O_(2)体系均具有抑制作用;O_(3)-H_(2)O_(2)体系对抗生素类、氯酚类、氯代烃、含硝基类有机物4类典型的环境污染物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过氧化氢 微纳米气泡 高级氧化 溴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水稻体系中Cd迁移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志龙 王翔翔 +4 位作者 杨英 吴亮 张田田 周语桐 章飞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为探究添加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镉(Cd)在土壤淹水条件下于土壤和水稻间的迁移、积累及形态变化情况,文章分析了水稻在同一重金属Cd超标土壤条件下的重金属吸收量。该实验通过盆栽模拟了水田长期渍水的状况,研究了5种改良剂:硫酸亚铁(FS)... 为探究添加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镉(Cd)在土壤淹水条件下于土壤和水稻间的迁移、积累及形态变化情况,文章分析了水稻在同一重金属Cd超标土壤条件下的重金属吸收量。该实验通过盆栽模拟了水田长期渍水的状况,研究了5种改良剂:硫酸亚铁(FS)、稻壳生物炭(BC)、碳酸钙(LS)、纳米零价铁(n ZVI)、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质量分数2‰、4‰、6‰)对水稻(梦两优丝苗)生长以及吸收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剂都能明显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除FS外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增幅在0.26~0.98个单位之间,使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下降了16.13%~60.09%;FS使pH降低了0.02~0.15个单位,使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上升了0.70%~3.21%。(2)除FS外的4种改良剂都显著降低了水稻根、茎叶、糙米中Cd含量,糙米中Cd含量都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Cd的限量值(0.2 mg/kg),土壤Cd的钝化效果依次为:LS>BC>FMBC>nZVI>FS。其中,FMBC在4‰添加量时对抑制糙米富集Cd的效果最好。(3)添加FS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d、水稻各器官中的Cd含量,土壤中可溶态Cd(水溶态Cd、弱酸提取态Cd)含量随添加量增大而增大,增幅为0.66%~0.93%和0.06%~4.26%,不适宜作为单独施加的改良剂。(4)FMBC组的水稻在根、茎叶含Cd量上并没有优于改性前,主要是由于Fe2+的消耗,使水稻处于低Fe环境,增加了Cd转运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钝化 改良剂 水稻 有效态Cd Cd形态变化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铁催化类Fenton反应降解水中四环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臧纪 陈正杰 +3 位作者 叶钦 范世锁 谢正鑫 唐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79-3589,共11页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其降解过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自然过程中铁氧化物(水合氧化铁,HFO)在氧化剂(过氧化氢,H_(2)O_(2))存在条件下对四环素(TC)的降解作用及TC代谢途径,采用湿沉淀法合成HFO,研究了其催化H_(2)O_(2)高效降解水...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其降解过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讨自然过程中铁氧化物(水合氧化铁,HFO)在氧化剂(过氧化氢,H_(2)O_(2))存在条件下对四环素(TC)的降解作用及TC代谢途径,采用湿沉淀法合成HFO,研究了其催化H_(2)O_(2)高效降解水中TC的效果,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光电子能谱仪(XPS)、傅立叶红外-拉曼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阐明了HFO催化H_(2)O_(2)降解TC的机理.结果表明,HFO具有介孔结构,HFO/H_(2)O_(2)体系可在180 min内去除水中90%的TC,3次连续循环后去除率保持75%,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HFO在催化过程中部分Fe—O官能团转变成Fe—OH官能团,∙O_(2)^(-)为主要活性物质;TC降解过程中出现9种中间产物,说明TC主要是通过羟基化、去甲基、去酰胺基和开环等途径被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铁 非均相Fenton反应 四环素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东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红艳 王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78-82,共5页
针对皖东高地质背景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分析,并对该区域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岩石风化形成的玄武岩质土壤中重金属Cr、Ni超标率已达88%和68%;协同监测农产品(水稻、花生、玉米、甘薯)中重金属污染指... 针对皖东高地质背景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分析,并对该区域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岩石风化形成的玄武岩质土壤中重金属Cr、Ni超标率已达88%和68%;协同监测农产品(水稻、花生、玉米、甘薯)中重金属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农产品未超标。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花生污染指数HI为0.97,水稻中Cu和Pb的最大污染指数分别达0.99和0.94,虽然皖东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目前不存在多种重金属引发的人体健康风险,后期相关主管部门仍需要关注食用花生对人体健康风险以及水稻中的Cu和Pb环境质量问题,进行土壤和农产品的跟踪协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 玄武岩风化 重金属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狮子山矿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11期109-113,149,共6页
该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测定土壤相关酶活,并采用16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铜陵市狮子山矿区周围受重金属污染农田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铜陵狮子山矿区受重金属... 该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测定土壤相关酶活,并采用16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铜陵市狮子山矿区周围受重金属污染农田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铜陵狮子山矿区受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细菌群落结构和优势菌种。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中铜、锌、砷、镉含量很高,属于重金属严重污染。农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土壤酶活与重金属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元素的重金属对酶活的响应不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属于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门的序列总和占全部序列的80.11%,是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种。在属水平上,Arthrobacter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度,为优势菌种。研究结果显示,铜陵矿区重金属严重污染情况下,土壤细菌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多样性,为筛选具有重金属抗性的优势菌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区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全量及有效态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红艳 宣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157-162,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区城郊菜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喀斯特区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Pb...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区城郊菜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喀斯特区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全量平均值均超过研究区土壤自然背景值,且变异系数在0.21~0.43,有一定的累积现象。有效态Cu、Zn、Pb、Cd含量的分布范围较大,表现出中等的空间变异性。有效态Cu、Zn、Pb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全量呈显著相关,研究区菜地土壤中这3种元素具有共同的来源,或呈复合污染的趋势。研究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党武乡、潜陶乡、燕楼乡和马铃乡,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各不相同,基本呈斑点状分布格局。从4种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的均值来看,其潜在生态危害趋势为Cd>Pb>Cu>Zn。根据当前的生态风险评估,喀斯特区城郊菜地土壤遭受较强的Cd生态危害,应引起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土壤 重金属 全量 有效态 空间变异 喀斯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铅
16
作者 姜传军 程燕 陈卓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6期158-160,共3页
分别采用HCl-HNO3-HF-HClO4全消解和HCl-HNO3-HF快速消解对土壤进行消解,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快速消解的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与全消解相比,其所需的消解时间大大缩短、所用酸量大为减少。
关键词 土壤 快速消解 石墨炉 原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与地下水防治的协调策略
17
作者 冯明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2期64-65,共2页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非常严重.经研究发现,土壤污染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何协调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之间的关系,是现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分析并且探讨了土壤与地下水污...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非常严重.经研究发现,土壤污染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何协调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之间的关系,是现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分析并且探讨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协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下水 污染防治 协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蜂窝状含硫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污水中Hg2+的去除
18
作者 龚成云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6期135-136,139,共3页
指出了汞的毒性很强,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在汞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寻找合适的材料去除污水中的Hg^2+。研究了利用蜂窝状含硫碳材去除污水中Hg^2+的方法,分析了这种材料的过滤效果,并提出了如何进行制备的方法。
关键词 三维蜂窝 含硫碳材料 污水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