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彩霞 邵栋梁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339-339,341,共2页
介绍了农业标准化的内涵,阐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措施,以期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农产品 质量安全 重要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琴芳 《安徽农业》 2003年第12期5-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标准化 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标准 基地建设 质量监测体系 市场准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差异性及技术壁垒措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耿天霖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差异性 食品安全 技术壁垒 中国 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上有关畜禽标准和技术法规情况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婷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畜禽质量安全 有效标准 技术法规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差异性及技术壁垒措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耿天霖 《家禽科学》 2005年第7期5-8,共4页
关键词 技术壁垒 兽药残留 限量标准 差异性 国内外 技术性贸易壁垒 动植物卫生检疫 动物性食品 食品安全 国际贸易 人民健康 国际标准 发达国家 对外贸易 协议 WTO 进口 出口 肉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动物源性产品中药物残留标准体系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565-8567,共3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动物源性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兽药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及生物技术药物。合成药物是指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药品,这类药物品种多,化学结构复杂,大多数不能从药名上了解其化学组...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动物源性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兽药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及生物技术药物。合成药物是指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药品,这类药物品种多,化学结构复杂,大多数不能从药名上了解其化学组成。研究了兽药中合成药物残留的来源、标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及扩大生产出口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合成药物残留 标准体系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安徽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马仲宗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7期162-163,共2页
本文就安徽省茶叶的生产和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马仲宗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5期101-101,157,共2页
蔬菜农药残留已经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必须通过施行农业投入品严格管理和加大检测力度等措施来彻底解决。
关键词 蔬菜农药残留 检测 农业投入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产品药残限量标准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耿天霖 《中国牧业通讯》 2004年第8期26-29,共4页
影响我国畜禽出口最主要的问题是畜禽肉中的农、兽药残留限量。限量指标的设置水平 ,应符合国际一般标准的要求 ,科学合理 ,有利于贸易。我们选择CAC (国际食品法典 )、欧盟、美国、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畜禽肉中农、兽... 影响我国畜禽出口最主要的问题是畜禽肉中的农、兽药残留限量。限量指标的设置水平 ,应符合国际一般标准的要求 ,科学合理 ,有利于贸易。我们选择CAC (国际食品法典 )、欧盟、美国、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畜禽肉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与我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并提出采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日本 欧盟 CAC 畜禽产品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限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苹果采用国际及国外先进农药残留标准分析研究
10
作者 丁昌东 《中国果菜》 2005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果农 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市场 价格竞争优势 劳动密集型 技术性贸易壁垒 苹果属 农药残留标准 园艺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安徽省茶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帮群 张士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120-123,共4页
关键词 茶叶出口 日本政府 列表 安徽省 技术性贸易壁垒 《食品卫生法》 农业化学品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蛋标准分析及我国采标建议 被引量:1
12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21-30,共10页
我国现行的禽蛋标准同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相比显得严重滞后,已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研究分析国外的禽蛋标准,有选择地参照、引用其先进、科学的指标,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禽蛋标准体系是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禽蛋 标准 中国 质量安全 技术法规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光稳定剂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居舟 李静 +2 位作者 邵栋梁 姚帮本 蒋俊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紫外光稳定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用甲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色谱柱,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310 n...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9种紫外光稳定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用甲醇-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色谱柱,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310 nm为检测波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易操作,9种紫外光稳定剂分离效果良好。9种紫外光稳定剂在0.2~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5~0.1 mg/L;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0.2%~89.0%,相对标准偏差为0.4%~4.5%。该方法简单、准确,能够满足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紫外光稳定剂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光稳定剂 塑料包装材料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36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32
14
作者 蒋俊树 赵彬 周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6-280,共5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茶叶中36种农药残留方法。茶叶样品用加速溶剂提取(ASE),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同时测定了茶叶中36种农药残留,在0.05...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茶叶中36种农药残留方法。茶叶样品用加速溶剂提取(ASE),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同时测定了茶叶中36种农药残留,在0.05、0.2、1.0mg/kg3个添加水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7.8%~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2%~8.89%,36种农药的检出限最低为5μg/kg,最高为50μg/kg。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农药残留检测限量标准要求,能够很好的应用于茶叶中痕量农药的残留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加速溶剂提取(ASE) 凝胶渗透色谱(GPC) 茶叶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三唑类光稳定剂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静 张居舟 +1 位作者 邵栋梁 蒋俊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438,共4页
以复合食品包装袋为实验材料,首次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检测复合食品包装袋中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UV-326)和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UV... 以复合食品包装袋为实验材料,首次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检测复合食品包装袋中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UV-326)和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UV-327)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液旋转蒸发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至干,甲醇定容,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对复合食品包装袋中UV-326和UV-327的定量下限均为0.2 mg/kg,线性范围均为0.2~10 mg/k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5%~90%、80%~8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6.7%、3.4%~4.2%。方法可满足复合食品包装袋中UV-326和UV-327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326 UV-327 光稳定剂 复合食品包装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之初探 被引量:24
16
作者 殷俊峰 陶运来 +5 位作者 刘铁兵 陈书梅 伍玉菡 董军 田素润 柯立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985-11987,11994,共4页
分析了食品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进行食品可追溯系统内容的分析,并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生产 可追溯系统 有机食品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物类农产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多残留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静 丁磊 +1 位作者 蒋俊树 卢业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89-393,共5页
研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测定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中6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P、2,4-D、2,4,5-TP、2,4,5-T、2,4-DB、MCPA)残留量的方法。通过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乙酸酸化,净化后,采用HPLC-ESI-... 研究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测定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中6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P、2,4-D、2,4,5-TP、2,4,5-T、2,4-DB、MCPA)残留量的方法。通过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乙酸酸化,净化后,采用HPLC-ESI-MS/MS检测分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5~0.01mg/kg,在0.01~0.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在0.2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添加回收率86.1%~96.8%,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有关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限量要求,可用于大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谷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鸡源性成分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汪永信 安虹 +3 位作者 程坚 程潇 刘娟娟 张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根据鸡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和内参照基因PUC18质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能同时扩增鸡源性成分和内参照基因成分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设置内参照反应是... 根据鸡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和内参照基因PUC18质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能同时扩增鸡源性成分和内参照基因成分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设置内参照反应是为了监控反应体系中是否含有PCR反应的抑制物,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分别以鸡、鸭、鹅、火鸡、牛、羊、猪、鱼、兔、驴、鹿、狗、马、鸽子、大豆、玉米、小麦、大米、马铃薯及番茄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鸡源性成分,而对其它物种未见有效扩增。通过灵敏度测试,该方法检出限达0.01%。所制定的方法特异性高,灵敏度好,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中鸡源性成分的高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实时荧光PCR 细胞色素B基因 鸡源性成分 内参照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罐内层涂料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测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彦辉 陈戈 +3 位作者 顾亮 丁磊 何俊 沈宏林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1年第3期66-68,共3页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迁移量。通过不同试验条件对比,结合国家标准,并通过实际样品测试发现:在食品加工、包装、消毒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使有些材料发生三聚氰胺迁移情况,带来食品质量安全...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ESI-MS/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迁移量。通过不同试验条件对比,结合国家标准,并通过实际样品测试发现:在食品加工、包装、消毒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使有些材料发生三聚氰胺迁移情况,带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本试验结果为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为食品中三聚氰胺非人为添加来源研究提供最新试验数据,为相关国家标准改进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三聚氰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信阳毛尖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义 郭桂义 房志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5,共4页
为探索信阳毛尖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等级、品种、季节所制的8个信阳毛尖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数学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质量评价模型为F=0.458 99F1+0.25... 为探索信阳毛尖香气品质的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等级、品种、季节所制的8个信阳毛尖茶样品的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数学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质量评价模型为F=0.458 99F1+0.253 53F2+0.197 61F3;通过感官评价法进一步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香气组分质量数学评价模型是可靠的。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重复性,避免了感官审评的主观性,在信阳毛尖香气等级划分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 香气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