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汪露祥 袁松 陈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5-76,共2页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1*汪露祥2*袁松3陈向红*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进修医师作者单位1黄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屯溪2450002西藏林芝地区医院病理科8600003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胃...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1*汪露祥2*袁松3陈向红*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进修医师作者单位1黄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屯溪2450002西藏林芝地区医院病理科8600003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胃类癌较少见,约占胃肿瘤的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类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类固醇激素受体及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保太 吴强 +1 位作者 饶慧蓉 郑国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本文观察了58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经分层及多元差别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和ER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利用所得判别函数判断乳腺癌预后... 本文观察了58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经分层及多元差别分析,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和ER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最密切,利用所得判别函数判断乳腺癌预后,取得较好结果。并提示在常规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激素受体的检测,能更好地反映乳腺癌患者,特别是中晚期病例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类固醇激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抗原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龚西騟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8,共4页
应用ABC法对62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抗乳腺癌McAbs及ER免疫组化染色,并对其中5例乳腺癌用免疫电镜进行抗原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观察。结果发现:①McAbs相应抗原在癌旁乳腺组织及乳腺增生症中表达微弱,而在乳腺癌中表达较强,其相应抗原位于... 应用ABC法对62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抗乳腺癌McAbs及ER免疫组化染色,并对其中5例乳腺癌用免疫电镜进行抗原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观察。结果发现:①McAbs相应抗原在癌旁乳腺组织及乳腺增生症中表达微弱,而在乳腺癌中表达较强,其相应抗原位于细胞膜上;②抗原的表达与患者的月经状况、TNM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关系。提示该组McAbs可以作为放免显像及导向治疗较为理想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相关抗原 临床 病理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铁蛋白受体的临床病理观察
4
作者 宋胜华 吴强 +3 位作者 杨枫 龚西瑜 郑国豪 孙孟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应用抗转铁蛋白受体(TrfR)单克隆抗体(OKT_9)对52例乳癌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rfR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①TrfR阳性率为86.5%,它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肿瘤浸润的边缘较中央略强,在细胞... 应用抗转铁蛋白受体(TrfR)单克隆抗体(OKT_9)对52例乳癌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rfR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①TrfR阳性率为86.5%,它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肿瘤浸润的边缘较中央略强,在细胞内表现为膜浆型;②TrfR在单纯癌及组织学Ⅲ级中表达较强;③TrfR在晚期病例、肿块>2cm者阳性率及强阳性率较高,在淋巴结转移组强阳性病例亦较多。提示Trf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和侵袭力有关,具有一定的潜在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例大肠癌性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检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柯 蚁国铮 +3 位作者 王晓秋 胡闻 涂景林 潘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法对144例大肠癌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发现ER、PgR、AR的阳性率分别为32.6%、39.6%及50%。ER、PgR、AR的阳性率在高分化癌最高,分别为38.96%、48.05%及58.44%,而低分化癌仅为18.... 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法对144例大肠癌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发现ER、PgR、AR的阳性率分别为32.6%、39.6%及50%。ER、PgR、AR的阳性率在高分化癌最高,分别为38.96%、48.05%及58.44%,而低分化癌仅为18.18%、21.21%及33.33%(三者P<0.05),说明大肠癌分化程度越高,其ER、PgR、AR的阳性率越高,AR在女性5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阳性率(60.61%)明显高于49岁以下患者(32.26%),P<0.05。在大肠癌的发生部位上,升结肠PgR、AR的阳性率(62.50%及79.17%)明显高于直肠癌(31.33%及46.99%),P<0.01,ER阳性率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P<0.05),此外19例大肠腺瘤ER、PgR、AR亦有一定的检出率,但低于大肠癌。本实验提示大肠癌可能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对其进行性激素受体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类固醇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细胞原位定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强 郑国豪 +1 位作者 王保太 饶慧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75例女性乳癌类固醇激素受体(S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SR阳性的光密度值与染色强度呈正相关;SR的阳性率及含量与乳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明显相关,提示SR含量高的乳癌恶性程度低...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75例女性乳癌类固醇激素受体(S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SR阳性的光密度值与染色强度呈正相关;SR的阳性率及含量与乳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明显相关,提示SR含量高的乳癌恶性程度低,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图像分析技术克服了半定量法的主观误差,结果精确可靠,它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性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切片中的组织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消除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魏艳华 潘美华 +2 位作者 王道斌 杨枫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1-232,共2页
体内许多组织细胞内存在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导致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组化染色出现假阳性结果。为此,组织切片在染色前需采用阻断措施,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关键词 石蜡切片 组织内源性 过氧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毅 孟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 :探讨副乳腺肿瘤的发病特点 ,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 :对 1980年至 1999年经治的 16例副乳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 ,副乳纤维腺瘤 5例 ,副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2例 ,副乳癌 9例 (其中 1例为腹股沟处 )。... 目的 :探讨副乳腺肿瘤的发病特点 ,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 :对 1980年至 1999年经治的 16例副乳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 ,副乳纤维腺瘤 5例 ,副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2例 ,副乳癌 9例 (其中 1例为腹股沟处 )。分别予局部肿瘤切除和根治性切除 ,且 9例副乳癌病例术后均辅以化疗和放疗。 13例(81 3% )术后随访 1~ 10年 ,随访期间 3例副乳癌分别于术后 2年、2 5年和 4年因出现广泛转移而死亡 ;1例副乳腺癌术后 2年出现局部复发而再次手术 ,仍生存良好 (已存活 3年 ) ;其余各例随访中恢复满意。结论 :副乳腺可发生各种乳房良、恶性肿瘤的可能 ,其临床表现均与乳腺原发同名肿瘤相似。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良性副乳腺肿瘤应行包括全部副乳腺组织在内的局部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发病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肺外结核病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俊 吴强 魏艳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9-210,共2页
应用细针穿刺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0例细胞学诊断为肺外结核病的穿刺样本,进行结核病杆菌病原学诊断。结果90%的病例结核杆菌PCR呈阳性。其中7例进行了手术活检,23例抗痨治疗随访,证实均为肺外结核病.本... 应用细针穿刺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0例细胞学诊断为肺外结核病的穿刺样本,进行结核病杆菌病原学诊断。结果90%的病例结核杆菌PCR呈阳性。其中7例进行了手术活检,23例抗痨治疗随访,证实均为肺外结核病.本文对穿刺细胞学结合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肺外 结核病 细胞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君 余昌俊 +2 位作者 吴正升 李永生 李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AGR2蛋白在人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55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AGR2蛋白的表达,分析AGR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R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GR2蛋白在乳腺... 目的探讨AGR2蛋白在人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方法检测55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AGR2蛋白的表达,分析AGR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R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GR2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在乳腺良性病变中低表达或不表达;AGR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ERα表达呈正相关,而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GR2蛋白与ERα表达关系密切,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改良的Gill苏木素液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枫 魏艳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4-274,共1页
在HE染色中,细胞核的着色情况直接影响病理切片的质量。在80年代以前,一般均采用Haris苏木素来染细胞核,90年代开始有了改进的苏木素配方。Harris苏木素是一种全氧化苏木素,存在如下缺点:(1)配制时需要加热,... 在HE染色中,细胞核的着色情况直接影响病理切片的质量。在80年代以前,一般均采用Haris苏木素来染细胞核,90年代开始有了改进的苏木素配方。Harris苏木素是一种全氧化苏木素,存在如下缺点:(1)配制时需要加热,容易在加氧化剂时发生液体喷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法 苏木素 GILL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疣状癌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刚 龚西騟 +1 位作者 王保太 李新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7-298,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发现有足底肿块3月余,伴行走时疼痛,肿块易出血,既往患处无外伤史,临床诊断“皮肤癌”。2 病理检查2.1 肉眼观送检右足标本,在脚掌近第二、三掌跖处可见一疣状肿块,大小约3cm×3cm×1.5cm,表面灰红呈...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发现有足底肿块3月余,伴行走时疼痛,肿块易出血,既往患处无外伤史,临床诊断“皮肤癌”。2 病理检查2.1 肉眼观送检右足标本,在脚掌近第二、三掌跖处可见一疣状肿块,大小约3cm×3cm×1.5cm,表面灰红呈细乳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疣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化及免疫组化观察
13
作者 潘美华 陈柯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在宫颈腺癌与宫内膜腺癌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S-P方法对宫颈腺癌及宫内膜腺癌的粘蛋白含量、分布及免疫组化阳性物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宫颈腺癌以含丰富的唾液酸粘蛋白... 目的:探讨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在宫颈腺癌与宫内膜腺癌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S-P方法对宫颈腺癌及宫内膜腺癌的粘蛋白含量、分布及免疫组化阳性物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宫颈腺癌以含丰富的唾液酸粘蛋白为主,而子宫内膜腺癌以硫酸粘蛋白为主。波形蛋白(vimentin)在宫内膜腺癌阳性表达率68.9%,而宫颈腺癌大多呈阴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表达在宫内膜腺癌达60.9%,而宫颈腺癌仅19.6%,两者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阳性率与癌肿的分级和预后有关。结果:粘蛋白组化染色及vimentin可帮助鉴别诊断宫颈腺癌及宫内膜腺癌,而ER、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PAP法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倪灿荣 魏艳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0-331,共2页
本文应用AB/PAP法定位多种组织中的30余种抗原成分,部分作连续切片同时用PAP、ABC及AB/PAP法,并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背景染色及优缺点。结果显示,AB/
关键词 染色 病理 AB/PAP法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Lennert淋巴瘤是否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
15
作者 YamashitaY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Lennert淋巴瘤 细胞毒性 T细胞淋巴瘤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小叶型原位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16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1-291,I039,共2页
乳腺小叶型原位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龚西马俞乳腺小叶型原位癌(lobulartypecarcinomainsitu,LCIS),习惯称为小叶原位癌,是指乳腺小叶型恶性上皮增生,未突破基底膜,无镜下间质浸润的癌。源自因乳腺... 乳腺小叶型原位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龚西马俞乳腺小叶型原位癌(lobulartypecarcinomainsitu,LCIS),习惯称为小叶原位癌,是指乳腺小叶型恶性上皮增生,未突破基底膜,无镜下间质浸润的癌。源自因乳腺其它疾病而作活检的资料,LCIS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小叶型原位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