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 SCC)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199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使用VOSviewer 1.6.20与Cite Space 6.2.R6进行可视化分析。共计150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首篇发表于1994年;近30年来,ca DTC^(131)I治疗领域文献年发行量尽管自2020年以来略有下降,但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31个国家/地区涉足该领域,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文献产出最多,全球合作网络分析显示欧美机构间合作相对更紧密;该领域期刊多为内分泌及代谢或儿科类别,Thyroid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具有重要影响力;2015年发表的《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是总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共计869名学者发表过该领域论文,高发文量学作者主要来自欧美地区,我国黄蕤学者上榜前十;聚类分析显示研究热点包括“metastasis(转移)”、“fusion oncogene(融合致癌基因)”、“late effects(迟发效应)”;关键词时序分析显示“^(131)I”持续受关注时间最长,其他重要标签包括“management guidelines(管理指南)”、“2nd primary malignancy(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及“term follow up(定期随访)”,涵盖ca DTC^(131)I治疗的标准制定、疗效及不良事件监测等内容。当前在国际ca DTC^(131)I治疗领域,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可依托患者群体规模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在当前^(131)I治疗仍待规范的情况下,聚类结果提示应尽快统一临床实践中的ca DTC用^(131)I治疗标准。未来该领域研究需关注术后^(131)I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监测,深入探索RET融合等基因特征与^(131)I疗效间的关联,寻找^(131)I难治性ca DTC的预测标志物,以期为临床上作出^(131)I治疗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 SCC)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199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使用VOSviewer 1.6.20与Cite Space 6.2.R6进行可视化分析。共计150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首篇发表于1994年;近30年来,ca DTC^(131)I治疗领域文献年发行量尽管自2020年以来略有下降,但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31个国家/地区涉足该领域,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文献产出最多,全球合作网络分析显示欧美机构间合作相对更紧密;该领域期刊多为内分泌及代谢或儿科类别,Thyroid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具有重要影响力;2015年发表的《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是总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共计869名学者发表过该领域论文,高发文量学作者主要来自欧美地区,我国黄蕤学者上榜前十;聚类分析显示研究热点包括“metastasis(转移)”、“fusion oncogene(融合致癌基因)”、“late effects(迟发效应)”;关键词时序分析显示“^(131)I”持续受关注时间最长,其他重要标签包括“management guidelines(管理指南)”、“2nd primary malignancy(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及“term follow up(定期随访)”,涵盖ca DTC^(131)I治疗的标准制定、疗效及不良事件监测等内容。当前在国际ca DTC^(131)I治疗领域,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可依托患者群体规模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在当前^(131)I治疗仍待规范的情况下,聚类结果提示应尽快统一临床实践中的ca DTC用^(131)I治疗标准。未来该领域研究需关注术后^(131)I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监测,深入探索RET融合等基因特征与^(131)I疗效间的关联,寻找^(131)I难治性ca DTC的预测标志物,以期为临床上作出^(131)I治疗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文摘目的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大鼠C6胶质瘤早期放疗疗效价值。方法建立荷C6胶质瘤S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放疗组,两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7 d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不同时期大鼠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对侧脊柱旁肌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计算两者比值(T/M)并观察肿瘤体积变化。放疗结束,取两组肿瘤,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情况。结果 1放疗24 h T/M值较放疗前降低(t=5.991,P<0.01)。对照组24 h T/M值较首次显像增高(t=5.196,P<0.01)。2放疗7 d T/M值较放疗后24 h(t=3.082,P<0.05)、放疗前(t=4.822,P<0.01)显著降低(F=5.902,P<0.01)。对照组7 d T/M值较24 h明显增高(t=3.621,P<0.05)。3 HE染色示放疗组较对照组坏死明显,放疗组Ki-67与MVD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t=7.201、2.986,P<0.01)。4 T/M值与Ki-67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24,r2=0.679,P<0.05);T/M值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779,r2=0.606,P<0.05)。结论18FFDG PET-CT可评估大鼠C6胶质瘤放疗早期疗效,并可反映胶质瘤的增殖活性和血管生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