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超声和超声造影及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戴亚丽 吕艳 +8 位作者 刘军 孙德胜 张帆 彭伟彬 蓝薇 吴佩娴 韩令川 谢谦 卢东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本院收治的进行甲状腺超声、CEUS及FNA,并进行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6例,3种方法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每种方法诊断甲...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本院收治的进行甲状腺超声、CEUS及FNA,并进行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6例,3种方法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每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并计算CEUS、FNA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准确率:甲状腺超声为52.63%,CEUS为86.84%,FNA为93.42%;灵敏度:CEUS为91.67%,FNA为97.22%;阳性预测值:CEUS为94.29%,FNA为95.89%。结论甲状腺超声准确率有限;CEUS优于甲状腺超声,FNA优于CEUS。对于彩超不能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FNA检查基本可确诊。而对于无条件开展FNA检查的医院,CEUS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检查方法,也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细针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水浴复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奂剑波 陈丽娜 +4 位作者 韩志海 代维 袁丹凤 周继红 史成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3-449,共7页
目的观察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大鼠不同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和复温曲线特征。方法取490只雄性SD大鼠(实验前行温度记录器腹腔置入术),随机分为浸泡组(450只)和对照组(40只),浸泡大鼠在(15.0±0.2)℃海水中分别浸泡不同时长:2 h(100只... 目的观察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大鼠不同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和复温曲线特征。方法取490只雄性SD大鼠(实验前行温度记录器腹腔置入术),随机分为浸泡组(450只)和对照组(40只),浸泡大鼠在(15.0±0.2)℃海水中分别浸泡不同时长:2 h(100只)、5 h(150只)、10 h(200只),每个浸泡时长的存活大鼠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并给予相应的方法复温:被动复温(被动复温组)、37℃热水浴复温0.5 h(37℃主动复温0.5 h组)、37℃热水浴复温1 h(37℃主动复温1 h组)、42℃热水浴复温0.5 h(42℃主动复温0.5 h组)、42℃热水浴复温1 h(42℃主动复温1 h组);对照组不进行海水浸泡,随机均分为4个亚组,分别给予上述4种不同方法的热水浴复温。计算各组的复温成功率;复温20 h后采集存活大鼠血清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出温度记录器读取动态腹腔温度数据,计算被动复温速度、热水浴复温迟发后降效应。结果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泡组大鼠低温海水浸泡存活率下降(P<0.05),被动复温组及主动复温组的复温成功率均下降(P<0.05),37℃主动复温1 h组大鼠复温成功率大于或等于其他主动复温组,且大于或等于被动复温组;对照组热水浴后均存活。存活大鼠血清CK-MB、ALT和LDH水平随着浸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主动复温组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浸泡时长相同时,37℃主动复温1 h组的CK-MB、ALT和LDH水平低于其他主动复温组,且低于被动复温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复温曲线,被动复温组复温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且死亡大鼠的复温速度低于存活大鼠(P<0.05);热水浴复温大鼠腹腔温度可出现迟发后降效应,迟发后降总效应越大,死亡率越高;对照组37℃热水浴迟发后降效应不明显,42℃热水浴明显(P<0.05)。结论在重度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的救治中,恰当的热水浴复温成功率大于被动复温。紧急情况下可以将热水浴作为一种复温选择,但不当的复温条件可降低救治成功率,其可能与迟发后降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体温过低症 大鼠 温度记录法 复温 迟发后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3在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倩君 徐龙 +4 位作者 熊珊珊 肖凤君 杨陟华 潘秀颉 朱茂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观察经60Coγ射线全胸照射后小鼠肺脏的改变,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18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经60Coγ射线单次全胸照射,照射后每周... 目的观察经60Coγ射线全胸照射后小鼠肺脏的改变,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18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照射组和TGF-β3组经60Coγ射线单次全胸照射,照射后每周分别腹腔注射0.5 ml 0.9%生理盐水和TGF-β3(1μg/kg)一次。于照射后3、7、14 d和1、3、6个月活杀,肺脏经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病理,检测小鼠肺内循环纤维细胞(CF)的数量。结果建立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照射后6个月时,TGF-β3组肺脏见点状实变,部分成纤维细胞增生,少量胶原纤维沉积。照射后14 d到6个月,照射组肺脏CF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照射后1个月时,TGF-β3组肺脏CF数量比照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TGF-β3使CF在肺内的聚集明显减少,其可能在延缓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纤维化 循环纤维细胞 TGF-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衣泰龙 田苗苗 +3 位作者 翟琳辉 徐忠伟 杨晓明 徐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5-1599,共5页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肝癌细胞系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方法首先用含有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培养基对MHCC97-L进行重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的细胞培养(SILAC);用含有轻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肝癌细胞系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方法首先用含有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培养基对MHCC97-L进行重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的细胞培养(SILAC);用含有轻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培养基对MHCC97-H进行SILAC标记。将完成标记的两种肝癌细胞系的蛋白质按照1∶1混合,并用trypsin进行溶液消化;对消化得到的肽段进行除盐,并通过固相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的方法进行磷酸化肽段的富集。磷酸化肽段通过质谱进行检测,并通过MaxQuant进行鉴定和定量。最后通过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差异调控的磷酸化肽对应的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STRING网络分析。结果最终鉴定了918个磷酸化肽段,其中806个磷酸化肽段的磷酸化位点可以定位和定量。通过Z检验,共得到了91个磷酸化修饰水平发生变化的肽段,对应25个磷酸化蛋白质。通过对这25个蛋白质进行GO分析发现,细胞骨架重塑过程中的蛋白质在MHCC97-L和MHCC97-H中磷酸化修饰形式严重失调。通过STRING分析发现,NES和PRKCA处于网络的重要节点位置。结论细胞骨架重塑这一生物学过程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参与细胞骨架重塑的NES蛋白和参与MAPK信号通路和黏合斑信号通路的PRKCA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是影响低转移潜能MHCC97-L细胞向高转移潜能细胞MHCC97-H变化的重要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SILAC 固相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肝细胞癌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慢性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倩 张红星 周钢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汉族人群中DNMT1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分别收集1 010例HBV感染慢性化患者(病例组)和1 032例自限恢复者(对照组),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DNMT1基因的单核苷酸...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汉族人群中DNMT1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分别收集1 010例HBV感染慢性化患者(病例组)和1 032例自限恢复者(对照组),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DNM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04490进行基因分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CI,并校正性别和年龄。结果 rs4804490与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OR=1.13,95%CI=0.95~1.36,P=0.16)。对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分析仍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04490可能与中国广西汉族人群HBV感染慢性化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1基因 HBV感染慢性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质谱准内标法及其用于rhTPO复杂糖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悦玫 侯利平 +2 位作者 杨梅 孟晓光 魏开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8-1463,共6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内标法准确测定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仿制药和原研药中4类糖修饰的相对含量,并进行样本间和批间一致性比较。结合多种切糖酶逐步切除rhTPO的N-糖、唾液酸和O-糖;以牛血清白蛋...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内标法准确测定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仿制药和原研药中4类糖修饰的相对含量,并进行样本间和批间一致性比较。结合多种切糖酶逐步切除rhTPO的N-糖、唾液酸和O-糖;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品,与样本非混合点靶;采用MALDI-TOF质谱准内标法检测,分别获得各样本完整含糖分子量及不同层次切糖后分子量;通过分子量差值计算4类糖修饰的相对含量;最后比较仿制药与原研药样本间和批间一致性。以BSA多电荷峰对rhTPO切糖前后的MALDI-TOF质谱测定值进行准内标法校正,BSA多电荷峰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0.075%,批间RSD为0.001%~0.004%,方法误差均<0.01%。rhTPO仿制药N-糖、O-糖唾液酸、O-糖和糖化糖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4.6%、2.9%、9.0%和5.1%,批间一致性良好,且总糖含量与文献值一致;rhTPO原研药N-糖、O-糖唾液酸、O-糖和糖化糖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6%、2.9%、7.9%和3.5%,总糖含量较文献值偏低。与rhTPO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糖基化糖相对含量基本一致,糖化糖含量有差异。rhTPO糖化糖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其差异是不同厂家rhTPO之间差异的重要因素,主要由发酵工艺差异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准内标法 糖含量 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赫男 邓颖芳 +3 位作者 卢宁 巩文静 孙长青 张成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3-924,共6页
背景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 背景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辟谷可以显著降低肥胖人群的体质量,从而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目的研究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人群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改善肥胖和相关症状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3月依托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面向社会招募中心性肥胖志愿者32名,3人中途退出,最终纳入志愿者29名,进行柔性辟谷1周,每天一日三餐均以1袋柔性辟谷饮料(10 g/袋)代餐,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并记录志愿者体质量、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志愿者干预后体质量〔(92.2±24.2)kg与(98.8±25.4)kg〕、BMI〔(31.3±6.6)kg/m^2与(33.6±6.6)kg/m^2〕、腰围〔(95.9±17.1)cm与(101.9±18.5)cm〕、上臂围〔(33.1±3.9)cm与(35.2±4.3)cm〕、大腿围〔(60.8±6.2)cm与(63.8±6.1)cm〕、胸围〔(104.3±10.8)cm与(108.7±12.0)cm〕、臀围〔(108.8±9.9)cm与(113.0±10.4)cm〕、腰臀比〔(0.88±0.08)与(0.90±0.08)〕、收缩压〔(123±16)mm Hg与(129±19)mm Hg〕、舒张压〔(85±13)mm Hg与(89±12)mm Hg〕、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8±3.38)μmol/L与(11.64±3.54)μmol/L〕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柔性辟谷对降低体质量、减少腰围、下调血压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中心性肥胖人群肥胖和相关症状的辅助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柔性辟谷 体质量 腰围 腰臀比 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6nm半导体蓝激光眩目效应研究
8
作者 倪波 范应威 +3 位作者 罗振坤 马琼 梁洁 康宏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741,共4页
为了探讨蓝激光眩目效应量效关系,利用视网膜电流图研究456nm半导体蓝激光照射兔眼的眩目效应,通过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恢复时间评价蓝激光致眩效果,绘制剂量-恢复时间曲线,并通过眼底照相机观察激光辐照后的视网膜损伤情况。结果表明,4... 为了探讨蓝激光眩目效应量效关系,利用视网膜电流图研究456nm半导体蓝激光照射兔眼的眩目效应,通过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恢复时间评价蓝激光致眩效果,绘制剂量-恢复时间曲线,并通过眼底照相机观察激光辐照后的视网膜损伤情况。结果表明,456nm蓝激光眩目效果明显,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的恢复时间随蓝激光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延长,恢复时间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辐照后即刻和辐照24h后观察眼底未见损伤。本研究将为蓝激光的眩目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眩目效应 视网膜电流图 蓝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瘤毒内生”理论探讨Ⅲ-Ⅳ期铂耐药卵巢癌脂代谢与肠道菌群的特征
9
作者 江海丽 叶映泉 +5 位作者 胡蝶 盛锐 高朝政 占淑祺 张梅 王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3-1870,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Ⅲ-Ⅳ期卵巢癌铂耐药与铂敏感患者脂代谢的差异,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肠道菌群,探讨肠道菌群、脂代谢特征与卵巢癌铂耐药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指导铂耐药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诊断为Ⅲ-Ⅳ期的卵巢癌... 目的通过比较Ⅲ-Ⅳ期卵巢癌铂耐药与铂敏感患者脂代谢的差异,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肠道菌群,探讨肠道菌群、脂代谢特征与卵巢癌铂耐药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指导铂耐药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诊断为Ⅲ-Ⅳ期的卵巢癌,铂耐药组(11例)和铂敏感组(11例)。比较组间脂代谢的差异;粪便16S rRNA测序探讨两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脂代谢特征与卵巢癌铂耐药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铂耐药组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高于铂敏感组;两组之间的Shannon指数(P=0.0083)、Simpson指数(P=0.0082)均显示铂耐药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铂敏感组,但基于物种聚类(OTUs)和相对丰度统计显示,铂敏感卵巢癌肠道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酸梭菌属(Lachnoclostridium)、梭菌杆菌(Fusicatenibacter)、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等物种丰度显著高于铂耐药组,其中阿克曼菌属(脂代谢相关菌群)占比最高。结论卵巢癌铂耐药组脂代谢水平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铂敏感组,提示脂代谢水平、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能与铂耐药的发生相关;但铂耐药组中某些菌群丰度的减少,如差异明显的阿克曼菌属(脂代谢相关菌群),可能作为诱发卵巢癌铂耐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铂敏感 铂耐药 肠道菌群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在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星星 王凯 +2 位作者 陈晓娟 邢雅玲 陈忠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7-405,共9页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作为一种接头蛋白在调节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TLR)和RIG-Ⅰ样受体(RLR)等细胞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将信号传递给MAVS,MAVS通过刺激下游的TBK1复合体和IKK复合体分...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作为一种接头蛋白在调节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TLR)和RIG-Ⅰ样受体(RLR)等细胞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将信号传递给MAVS,MAVS通过刺激下游的TBK1复合体和IKK复合体分别活化NF-κB和IRF3等信号通路,进而激活干扰素α/β表达,诱发细胞内抗感染天然免疫反应.MAVS除定位线粒体外,也可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上.MAVS在细胞内的不同定位决定了其在早期快速和持续性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不同调节机制.MAVS只有同时定位在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上才可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快速且稳定地表达.本文通过对MAVS的发现、结构、细胞定位及其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MAVS蛋白在细胞内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为研究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和研究新型抗病毒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VS 天然免疫 Ⅰ型干扰素 RIG-Ⅰ T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T3-ITD阳性与阴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婷婷 孙雪冬 +8 位作者 董征 余长林 孙琪云 乔建辉 胡锴勋 刘广贤 姚波 艾辉胜 郭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比较伴FLT3基因突变(FLT3-ITD+)与不伴FLT3基因突变(FLT3-ITD-)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实验室特征、疗效以及预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93例,年龄10~66岁,包括21例FLT3-ITD+AML(22.6%)和72例FLT3-IT... 目的比较伴FLT3基因突变(FLT3-ITD+)与不伴FLT3基因突变(FLT3-ITD-)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实验室特征、疗效以及预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93例,年龄10~66岁,包括21例FLT3-ITD+AML(22.6%)和72例FLT3-ITD-AML(77.4%,对照组)列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HOX11、EVI、ETO、MLL、NPM1基因表达情况,细胞学抗原(CD34/CD38、淋巴抗原、CD7和CD4)表达情况,细胞遗传学表现(正常核型、复杂核型),2年无事件生存(EFS)和2年总生存(OS)情况。结果 FLT3-ITD+AML初诊时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100×109/L)及出血者多于FLT3-ITD-组(P<0.01,P=0.004),但两组在年龄、免疫表型及染色体异常等方面无明显差异。FLT3-ITD+AML完全缓解(CR)率28.57%,显著低于FLT3-ITD-AML的55.56%(P=0.03)。FLT3-ITD+AML 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29.2%,低于FLT3-ITD-AML组(37.7%,P=0.04)。FLT3-ITD+AML联合表达NPM1者占33.33%,明显高于FLT3-ITD-AML组(1.39%,P=0.001)。FLT3-ITD+AML中表达NPM1的患者均未达完全缓解。结论 FLT3-ITD+AML易合并白细胞增高,完全缓解率低,无事件存活率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前髓细胞性 急性 易位 遗传 FLT3基因 NPM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玉婷 李冰霞 +8 位作者 孙玉晶 余长林 孙琪云 乔建辉 胡锴勋 左洪莉 董征 艾辉胜 郭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WT1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5例初诊AML患者(非APL)治疗各阶段骨髓WT1的拷贝数和内参因子(GADPH)的拷贝数,以NQ比值=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计算WT...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WT1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5例初诊AML患者(非APL)治疗各阶段骨髓WT1的拷贝数和内参因子(GADPH)的拷贝数,以NQ比值=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计算WT1的表达水平,并对临床特征、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2年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基因突变、FAB分型及预后分组等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WT1高表达患者的CR率为65.4%(17/26),低表达患者的CR率为93.9%(4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04);两组患者2年总生存与无事件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OS及EFS率均低于低表达组;诱导化疗后约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WT1水平较初治时下降1个数量级以上的患者组,其两年总生存明显升高(P<0.05)。结论:骨髓WT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AML患者(非APL)疗效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 WT1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rader-Willi综合征13例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詹实娜 何玺玉 +4 位作者 王春枝 杨尧 王艳 吴虹林 李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分析Prader-Willi综合征(PWS)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早期筛选及进一步行分子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依据MS-PCR和MS-MLPA方法确诊为PWS患儿的诊断、分型和临床表型... 目的分析Prader-Willi综合征(PWS)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早期筛选及进一步行分子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依据MS-PCR和MS-MLPA方法确诊为PWS患儿的诊断、分型和临床表型资料,分析中国PWS新生儿期典型特征。结果 13例PWS进入分析,男9例,女4例,确诊年龄4~28d。足月儿10例,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1例。孕母高龄9例(69.2%),羊水污染8例(61.5%),羊水过多3例(23.1%),胎膜早破5例(38.5%),异常胎位4例(30.8%),宫内窘迫9例(69.2%)。9例为父源性15q11.2-q13区域缺失致病,4例为母源性同源二倍体。4例母源性同源二倍体患儿均可见中枢性肌张力低下和皮肤色素减退,吸吮缓慢2例(50.0%)、哭声微弱3例(75.0%)、男性隐睾1例(25.0%)、女性小阴唇3例(75.0%);均未见特殊面容和唾液黏稠,均不需特殊喂养。9例父源性15q11.2-q13区域缺失患儿均可见中枢性肌张力低下、皮肤色素减退和哭声微弱,吸吮缓慢2例(22.2%)、需特殊喂养7例(77.8%)、特殊面容5例(55.6%)、男性隐睾7例(77.8%)、阴茎短小4例(44.4%)、女性小阴唇1例(11.1%)、唾液黏稠5例(55.6%)。结论母源性同源二倍体患儿的特殊面容和男性生殖器发育不全的发生率低于父源性15q11.2-q13区域缺失患儿。新生儿期皮肤色素减退及中枢性肌张力低下是中国PWS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特征,可作为进一步行PWS分子诊断的初步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临床表型 肌张力低下 皮肤色素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志来 朱祖武 +1 位作者 陈传俊 丁常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627,共2页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 目的 :临床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颊黏膜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颊黏膜、牙龈部位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修复 ,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 :颏下岛状瓣全部成活 ,未发生感染、坏死。保留全下颌骨者蒂部经过的部位表现丰满 ;2例瓣上胡须生长 ,其中 1例诉说胡须引起局部不适。结论 :颏下岛状瓣是一种修复颊部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颊黏膜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伴8号染色体三体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金慧 姚波 +5 位作者 郭梅 乔建辉 孙琪云 胡锴勋 李冰霞 余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伴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4例伴8三体的原发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诊时血常规指标、FAB分型、染色体、基因与缓解率和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结果:除1例... 目的:探讨伴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4例伴8三体的原发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诊时血常规指标、FAB分型、染色体、基因与缓解率和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结果:除1例未予以化疗外,余23例均接受1-2个疗程的标准诱导化疗方案。3例M3达到CR1,至今均无病存活,5年存活率100%。在20例非M3中12例达CR1(60%),4例部分缓解(PR,20%),4例未缓解(NR);3年内5例复发(RL)(41.7%),经再诱导化疗后3例达CR2,2例NR。除1例CR1后失访外,其余19例非M3平均随访26.2(1.5-84)月,9例死亡(均系未缓解或CR1后复发患者),3年无病生存(DFS)率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21%和31.5%;2例CR1后行同胞HLA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至今仍无病存活(58和66个月)。除M3、移植及未化疗患者外,余18例初诊白细胞计数(WBC)<10×109/L者较WBC≥10×109/L者OS长(P=0.03),DFS也较长(P=0.002);经1-2诱导化疗达CR1患者OS较长(P=0.002)。结论:8三体在原发性M5中发病率高于其它亚型,而且预后不良。发病时WBC≥10×109/L为高危因素。8三体合并RARA+的M3患者生存期长。伴8三体原发性AML达CR后尽可能行allo-HSCT。8三体可能增加非M3的预后风险,合并FLT3、MLL、HOX11、C-kit和NPM1等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8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活化受体及配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脱离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欣臣 刘会兰 +5 位作者 孙自敏 桂丽 耿良权 王兴兵 周淼 王祖贻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36-440,共5页
本研究旨在从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相应配体——MICA/B、ULBP-1、2、3的表达和血清中脱离情况来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免疫防御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选择30例初发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 本研究旨在从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相应配体——MICA/B、ULBP-1、2、3的表达和血清中脱离情况来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免疫防御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选择30例初发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ULBP-1、2、3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MICA、MICB(sMICA,sMICB)及可溶性ULBP1-3(sULBP1-3)水平。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NK细胞NKG2D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MICA/B、ULBP1-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游离的sMICA和sMI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ULBP1-3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和MICB的脱离及ULBP表达缺乏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MICA MICB ULBP 急性白血病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人胚胎结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龙 王忠荣 王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1961-1963,共3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结肠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与其两个受体TrkA、P75NTR在结肠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与结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抗为PGP9.5、NGF、TrkA、P75NTR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结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 目的:研究人胚胎结肠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与其两个受体TrkA、P75NTR在结肠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与结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抗为PGP9.5、NGF、TrkA、P75NTR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结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结果:随着胚胎结肠神经系统的发育,P75NTR表达水平不断下降,而NGF、TrkA表达水平不断上升,P75NTR与NGF、TrkA的比例在不断变化。结论:NGF、TrkA、P75NTR参与了结肠神经系统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神经生长因子 低亲和力受体P75NTR 高亲和力受体TrkA 结肠 人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骏 王珊珊 +1 位作者 杨德宣 袁守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较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计... 目的: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较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分析外周血中HL60细胞比例,以观察白血病细胞在外周血中分布变化;日常观察小鼠身体浅表部位实体瘤的形成及生长;并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认组织脏器中肿瘤播散状况。结果:接种第7天,Nod/SCID小鼠外周血中可检测到HL60细胞;接种30d左右,可观察到小鼠出现全身播散的实体瘤;40d左右,动物体质状况显著衰退,小鼠陆续死亡。小鼠的造血系统及非造血系统的组织及脏器均出现肿瘤的浸润。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结论: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第5天,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小鼠的病程可控制在40d左右,且该模型符合临床疾病发展规律,可应用于骨髓毒性较低的受试药物的药效筛选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细 NOD 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组蛋白—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训 高蕾 余卫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21-1424,共4页
核内染色质成分组蛋白释放至细胞外便成为胞外组蛋白。最近证实胞外组蛋白是一种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分子,能诱导组织细胞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白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异常凝血过程与血栓形成、直接或间接造成炎症反应... 核内染色质成分组蛋白释放至细胞外便成为胞外组蛋白。最近证实胞外组蛋白是一种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分子,能诱导组织细胞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白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异常凝血过程与血栓形成、直接或间接造成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抗组蛋白抗体、激活蛋白C(APC)、C反应蛋白(CRP)可拮抗胞外组蛋白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组蛋白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细胞毒性 抗组蛋 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诱导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鑫 潘秀颉 +4 位作者 李雪萍 孙泽文 杨陟华 顾永清 朱茂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是否能够诱导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和BEP-2D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60)Coγ射线20 Gy照射C57BL/6小鼠,提取AECⅡ,流式细胞术检测AECⅡ...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是否能够诱导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和BEP-2D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60)Coγ射线20 Gy照射C57BL/6小鼠,提取AECⅡ,流式细胞术检测AECⅡ表面特异性标志SPC蛋白,电镜观察特征性板层小体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上皮标志E-钙黏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间质标志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用^(60)Coγ射线8 Gy分别照射A549细胞、Beas-2B细胞和BEP-2D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小鼠AECⅡ表面SPC表达率为87.1%,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板层小体结构。照射后小鼠AECⅡ及几种细胞系中E-cadherin^+Ncadherin^+细胞比例及ZO-1^+N-cadherin^+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结论电离辐射能诱导小鼠AECⅡ及人源的肺上皮细胞系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