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NK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孙鑫 刘业海 郑美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PTC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PTC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评估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 HC)和PT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NK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对比Treg细胞的表型(ICOS、PD-1、Lag3)和IL-10分泌能力;分析NK细胞效应功能(TNF-α、IFN-γ、Granzyme B、Perforin)的改变;流式微球阵列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分析Treg细胞和NK细胞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PTC组织中炎细胞浸润水平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与HC相比,PTC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百分比[(6.86±3.10)%]和绝对计数[(4.97±2.82)×10^(6)个/mL]明显增加,且分泌IL-10的能力[(7.18±3.57)%]增强,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有关;相反,PTC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百分比[(16.56±8.44)%]和绝对计数[(3.29±3.12)×10^(6)个/mL]降低,效应功能下降;PTC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值(2.49±1.60)下降,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4,r=-0.625);PTC患者血清中IL-10的浓度升高[(1.30±1.09) pg/mL],并与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C患者经1,25-(OH)_(2)-D_(3)治疗后,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百分比[(7.01±2.13)%]和绝对计数[(4.27±1.62)×10^(6)个/mL]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1.27±0.09) pg/mL]明显下降,而循环NK细胞的百分比[(20.6±6.72)%]和绝对计数[(5.63±2.93)×10^(6)个/mL]显著增加。结论 PTC患者呈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Treg细胞与NK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与P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提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TREG细胞 NK细胞 IL-10 1 25-(OH)_2-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微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伍霞艳 柳迪 +4 位作者 刘禹辰 汲淑慧 付斌 刘莹 唐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57-2772,共16页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能够处理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膨胀开放,并充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肺部微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过程中,单核来源的AMs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能够处理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膨胀开放,并充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肺部微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过程中,单核来源的AMs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更多免疫细胞到受损区域,维持并加剧炎症,从而发挥负面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肺纤维化微环境AMs的基因表达水平,而在蛋白质功能和调控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与肺纤维化后AMs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以便更全面地理解AMs在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建立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收集来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的AMs(每个样本2.5×105个细胞),通过无标记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蛋白质表达谱。结果通过将生理盐水组与已公开的生理AMs蛋白质组数据比对发现,本研究产出的蛋白质组数据质量较高,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AMs有778种蛋白质表达上调。此外,上调的DEPs中富集通路包括I-κB/NF-κB通路、炎症反应调节通路、吞噬调节通路、TGF-β通路和HIF-1通路,表明肺纤维化微环境中的AMs具有促炎和促纤维化功能。对DEP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Tlr2和Pycard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Ms促炎表型的控制节点,从而导致肺纤维化进展。结论本研究探讨了AMs在肺纤维化微环境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发现,AMs显著上调多条与炎症和纤维化关联的通路蛋白,并提示Tlr2和Pycard的相互作用是AMs表现出高度促炎活性的控制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肺泡巨噬细胞 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RUNX1-RUNX1T1^+突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忠利 张凤 +1 位作者 黄保军 潘少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200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淋系抗原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和总生存率(OS)的关系;对照分析RUNX1-RUNX1T1^+患者中CD56^+和CD56^-以及CD19^+和CD19^-患者在CR1和OS的区别。结果:在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初诊时CD56^+患者具有较低的CR1(P<0.05)。CD19^+患者CR1较CD19^-患者高(P<0.05)。CD56^+患者的OS率显著低于CD56^-患者(P<0.05)。CD19^+患者的OS与CD19^-患者的OS率无显著差异。结论: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骨髓CD56^+提示预后不良,CD19^+仅与CR1相关,与O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RUNX1-RUNX1T1 CD19 CD56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Foxp3的表达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洁 李柏青 +1 位作者 阮洁 张林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探讨Treg细胞在新生儿期的表达特点。方法:采集新生儿脐带血(n=15)和成人外周血(n=12),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Ab)作...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探讨Treg细胞在新生儿期的表达特点。方法:采集新生儿脐带血(n=15)和成人外周血(n=12),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Ab)作表面和胞内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D4+CD25high Treg细胞的数量及其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结果:脐带血Treg细胞占CD3+CD4+T细胞的比例(3.86%±1.63%)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0.87%±0.74%,P<0.01);而脐带血Treg细胞中表达Foxp3的比例明显低于外周血Treg细胞(23.21%±8.9%vs71.3%±11.6%,P<0.01)。结论:虽然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high Treg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但Foxp3+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成年人,提示在功能上可能尚未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转录因子 新生儿脐带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高表达及CD34^+和Auer^+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忠利 黄保军 潘少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CD34^+和Auer^+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92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WT1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与总生存率(OS)的关系。比较CD34^+和CD34^-以及Auer^+和Auer^-AM L患者在CR1和OS方面的区别。结果:初诊时WT1高表达的AML具有较低的CR1(P<0.05)。CD34^+患者的CR1较CD34^-者低(P<0.05),Auer^+的AML患者CR1较Auer^-AM L患者高(P<0.05)。WT1高表达组的OS低于低表达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组的OS低于CD34^-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Auer^+组与Auer^-组的OS没有明显差异。结论:AML患者骨髓WT1高表达及CD34^+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Auer小体阳性仅与CR1相关,而与O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UER小体 WT1基因 CD34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伟莉 申勇 +2 位作者 李卫鹏 袁媛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Graves’病(GD)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GD患者(GD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数量。3H掺入试验测定Treg与效应T细胞(Teff)共培养环境中的Treg对其增殖抑制作用,ELISA法测...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Graves’病(GD)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GD患者(GD组)和1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数量。3H掺入试验测定Treg与效应T细胞(Teff)共培养环境中的Treg对其增殖抑制作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Treg所占CD4+细胞的比例在GD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组的Treg抑制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细胞因子浓度有一定的差异,GD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IL-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GD患者的Treg有功能缺陷,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Treg在GD中的诊断价值以及病理生理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调节性T细胞 效应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arkin表达及线粒体自噬形成 被引量:4
7
作者 程艳伟 靳梦醒 +3 位作者 闫海 黄大可 黄保军 张林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处理后parkin表达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并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00 ng/ml LPS作用巨噬细胞,JC-1标记线粒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PCR检测巨噬细胞parkin mRNA水平;Wes...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处理后parkin表达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并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00 ng/ml LPS作用巨噬细胞,JC-1标记线粒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PCR检测巨噬细胞park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rkin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巨噬细胞在LPS处理前后parkin在细胞内的分布及与LC3和线粒体三者的共定位情况。结果: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PS处理后,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随LPS作用时间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parkin mRNA在LPS处理6 h内仅有少量的增加,但parkin蛋白水平在LPS刺激6 h后增加明显;parkin在巨噬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未受LPS处理时parkin呈弥散均匀分布,而LPS刺激后parkin呈明显的点状聚集;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LC3Ⅱ/LC3Ⅰ比例增大,表明巨噬细胞发生明显的自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parkin、LC3和线粒体三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parkin表达增加并介导线粒体自噬形成,参与对损伤线粒体的清除,可能在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脂多糖 线粒体自噬 PA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分泌干扰素γ促进乙肝病毒的清除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辛 胡春松 黄保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成年小鼠高压注射20μg p GEM4Z/HBV1.2质粒建立HBV急性排斥小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1、2、3、4、5周)小鼠血清中HBsAg、免疫组...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成年小鼠高压注射20μg p GEM4Z/HBV1.2质粒建立HBV急性排斥小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1、2、3、4、5周)小鼠血清中HBsAg、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中HBc Ag来评估模型的建立。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照小鼠和HBV小鼠肝脏中NK细胞比例和绝对数量变化,进一步分析两种小鼠NK细胞活化情况和分泌干扰素(IFN)-γ的能力变化。通过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以及谷丙转氨酶检测判断小鼠肝脏损伤状况。最后,通过PK136抗体清除小鼠NK细胞以及IFN-γ中和抗体进一步证实NK细胞分泌的IFN-γ是否参与HBV的清除过程。结果小鼠高压注射20μg p GEM4Z/HBV1.2质粒后,第1周血清中HBsAg和肝脏组织中HBc Ag表达量都较高,但呈降低趋势,在4~5周后几乎转阴,很好地模拟了临床上急性感染HBV的病例。与对照组相比,HBV小鼠肝脏中NK细胞比例和绝对数量明显增高;进一步研究显示HBV小鼠NK细胞活化分子CD69表达也显著上升,同时IFN-γ分泌增加。与此同时,小鼠肝脏呈无损伤状态。预先清除NK细胞或阻断IFN-γ的功能能显著增加HBV小鼠中相关抗原的含量,延缓HBV的排斥。结论在HBV急性排斥模型中,NK细胞通过分泌IFN-γ促进HBV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NK细胞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明珍 夏瑞祥 +3 位作者 黄建尧 曾庆曙 程昌斌 谭锦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肿瘤细胞 杀伤效应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骨髓细胞通过分化为NKT细胞并增加自身脂质含量减轻小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肝损伤
10
作者 李小平 耿瑾珂 韩慕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过继对于小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起主要作用的细胞群体。方法 HE染色检测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C57BL/6小鼠MAFLD肝组织病变并通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过继对于小鼠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起主要作用的细胞群体。方法 HE染色检测蛋氨酸-胆碱缺乏(MCD)诱导的C57BL/6小鼠MAFLD肝组织病变并通过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评估骨髓细胞过继对MAFLD的治疗作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 Kupffer细胞等肝脏免疫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白细胞介素4(IL-4) mRNA表达。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骨髓细胞经小鼠尾静脉注射,采用冰冻切片观察肝组织CFSE+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追踪CFSE+细胞在肝、脾组织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的过继细胞CD3、 CD4、 CD8、 NK1.1、 CD11b、粒细胞受体1(Gr-1)的表达确定其分化情况。尼罗红脂质染色评估肝组织NKT细胞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骨髓细胞过继输入的MAFLD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血清ALT、 AST水平降低。同时,肝脏免疫细胞上调其IL-4和LDLR的表达。LDLR敲除小鼠给予MCD饮食后引发更严重的MAFLD。骨髓细胞过继细胞治疗效果显著并分化出更多的NKT细胞定殖在肝脏,同时该群NKT细胞胞内脂质显著增多。结论骨髓细胞过继治疗通过分化更多的NKT细胞,同时通过提高该群细胞的胞内脂质含量从而减轻MAFLD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 自然杀伤T(NKT)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肝脏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活性氧及IL-1β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梦醒 闫海 +4 位作者 程艳伟 桂丽 胡春松 张林杰 黄保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及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oxLDL 0、50、100、200 mg·L-1作用于巨噬细胞J774A.1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在巨...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及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oxLDL 0、50、100、200 mg·L-1作用于巨噬细胞J774A.1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在巨噬细胞内的聚集情况;用辛伐他汀0.5、1.0μmol·L-1作用于oxLDL处理的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辛伐他汀作用前后细胞内ROS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ro-caspase-1、cleaved caspase-1和成熟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oxLDL可导致巨噬细胞内明显的脂质聚集,并于100 mg·L-1作用剂量达到摄取脂质的饱和状态;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oxLDL可以诱导脂质聚集巨噬细胞内ROS的水平增加,辛伐他汀作用后,ROS水平由(167±0.47)%下降到(139±0.97)%,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可抑制oxLDL诱导的caspase-1活化及IL-1β的分泌,辛伐他汀处理组与oxLDL实验组相比,cleaved caspase-1及成熟IL-1β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聚集模型中,辛伐他汀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内ROS的产生及caspase-1的活化,并减少IL-1β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巨噬细胞 活性氧 IL-1Β caspase-1 OX-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增加且表型异常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志伟 徐斌 +4 位作者 王高远 徐洪港 张瀚元 朱云 徐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5-1121,共7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外周血中的分布及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对比无KOA的健康人群与KOA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NK细胞分布及其表面功能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自然胞毒受体3(NCR3/N...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外周血中的分布及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对比无KOA的健康人群与KOA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的NK细胞分布及其表面功能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自然胞毒受体3(NCR3/NKP30)的表达情况。结果NK细胞在KOA患者外周血比例明显上调,其中以CD16bright NK细胞升高为主。KOA的NK细胞表面HLA-DR分子表达上调,而NKP30表达明显降低。结论NK细胞在KOA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增加,CD16、HLA-DR表达上调、NKP30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OA) 自然杀伤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IP2通过上调Bim表达增强胃癌细胞BGC-823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燕梅 叶艳 张林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SHIP2(SH2 domain containing inositol 5-phosphatase 2)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后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SHIP2(SH2 domain containing inositol 5-phosphatase 2)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后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分析mRNA的变化水平。将pCMV6-SHIP2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将GV112-Puromycin空载体和GV112-Puromycin-Bim(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BGC-823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再将pCMV6-SHIP2质粒分别转染空载体和稳定干扰Bim表达细胞株。结果与SGC-7901细胞相比,BGC-823细胞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相对不敏感,0.3μmol·L-1紫杉醇诱导BGC-823 48 h后细胞凋亡率仅为(25.6±1.6)%,在紫杉醇作用不同时间点Bim蛋白和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转染SHIP2基因能明显增加Bim的表达,紫杉醇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上升到(50.8±0.9)%;GV112-Puromycin-Bim慢病毒颗粒感染的BGC-823细胞,Bim的表达明显被抑制,在GV112-Puromycin-Bim慢病毒颗粒感染的稳定BGC-823细胞中转入pCMV6-SHIP2,紫杉醇作用48 h后,凋亡率为(27.6±1.6)%。结论转染外源性SHIP2基因能有效提高BGC-823细胞内Bim的表达,诱导BGC-823细胞凋亡,明显增加BGC-823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2 胃癌 BIM 紫杉醇 细胞凋亡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592磷酸化修饰对SAMHD1抗胃癌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未未 陈章明 +2 位作者 孟磊 应松成 徐阿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5-621,共7页
目的 阐明苏氨酸592(Thr592)位点磷酸化修饰对不育α基序和含HD结构域蛋白1(SAMHD1)抑制胃癌增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数据库中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SAMHD1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TM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患者配对组织中... 目的 阐明苏氨酸592(Thr592)位点磷酸化修饰对不育α基序和含HD结构域蛋白1(SAMHD1)抑制胃癌增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析数据库中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SAMHD1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TM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患者配对组织中SAMHD1 Thr592磷酸化情况。在胃癌细胞中,构建并瞬时转染SAMHD1 Thr592变异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加用不同浓度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6抑制剂帕博西尼(Palbociclib),抑制下游CDK2蛋白苏氨酸160(Thr160)位点的磷酸化,降低SAMHD1蛋白Thr592磷酸化水平。利用3个在线数据库分析SAMHD1的互作蛋白并取交集得出Nik相关激酶(NRK)蛋白。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SAMHD1与NRK蛋白互作,并检测NRK对SAMHD1 Thr592位点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与类泛素化等PTMs比较,肿瘤中SAMHD1的磷酸化修饰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实验显示,磷酸化SAMHD1(Thr592)在胃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MKN-45细胞中过表达野生型和突变体组细胞内的SAMHD1蛋白表达升高,野生型、T592E和HD/AA组中磷酸化SAMHD1水平也升高,CCK-8实验表明,SAMHD1野生型和T592A均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而T592E和HD/AA对胃癌增殖无影响。在过表达SAMHD1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Palbociclib处理后,CCK-8提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Western blot检测提示磷酸化水平也降低。通过Co-IP和质谱鉴定来筛选SAMHD1的互作蛋白谱和数据库交集取得NRK蛋白,Co-IP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NRK与SAMHD1蛋白互作,促进SAMHD1 Thr592位点发生磷酸化。结论 Thr592位点磷酸化修饰可能会促使SAMHD1失去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能力,但是这一过程可被Palbociclib逆转;NRK与SAMHD1蛋白互作,促进SAMHD1 Thr592位点发生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HD1 磷酸化修饰 Thr 592 胃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对A549细胞分泌SP-B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志晓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诱导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后对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的分泌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A549细胞,相同条件分别培养24、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诱导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后对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的分泌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A549细胞,相同条件分别培养24、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和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姜黄素组]。运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1、LPS组和实验组1(2、3μg/ml Mtb-HAg分别诱导A549细胞培养24 h和48 h)培养上清液中的SP-B表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照组1、LPS组和实验组1中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照组2、姜黄素组和实验组2(2、3μg/ml Mtb-HAg分别诱导A549细胞培养24 h)中A549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刺激诱导相同时间,实验组1的SP-B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刺激诱导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1中SP-B表达量降低的不显著。相同培养时间,随着Mtb-HAg浓度的增加实验组1表达SP-B的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有效刺激浓度下,其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时间变化不显著。姜黄素组和实验组2中的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结论 Mtb-HAg对A549细胞表达SP-B的抑制作用明显,并能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A549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32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丹阳 曹东升 +1 位作者 徐结苟 谢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目的探讨TRIM32在皮肤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检测TRIM32在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MV3)以及人正常皮肤细胞系(HACAT)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31例CMM患者,应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TRIM32在皮肤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检测TRIM32在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MV3)以及人正常皮肤细胞系(HACAT)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31例CMM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IM32在CMM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RIM32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HACAT正常皮肤细胞相比,TRIM32 mRNA表达水平在A375黑色素瘤细胞中明显升高(P<0.001),在MV3黑色素瘤细胞中无明显差异(P>0.05)。CMM癌组织中TRIM32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MM患者中TRIM3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Breslow厚度(r=0.771,P<0.001)、Clark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r=0.635,P<0.001),与患者的性别、有无溃疡、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TRIM32表达水平、肿瘤Breslow厚度、Clark分级与CMM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1),建立COX回归模型,TRIM32表达水平与CMM患者预后关联显著(P<0.05)。结论TRIM32在A375黑色素瘤细胞和CMM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RIM32表达水平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TRIM32可作为CMM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32 皮肤黑色素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降低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并增加其凋亡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云 邵春艳 +2 位作者 彭志伟 徐龙 仲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2-877,共6页
目的观察乙醇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活化功能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供血者通过密度离心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淋巴细胞与植物血凝素(PHA)和(30、50)mL/L乙醇共同培养.培养12、18、36、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 目的观察乙醇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活化功能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供血者通过密度离心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淋巴细胞与植物血凝素(PHA)和(30、50)mL/L乙醇共同培养.培养12、18、36、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活化功能以及凋亡情况.结果PBMC与乙醇共培养12 h后,在(30、50)mL/L的乙醇培养条件下,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12 h内无明显变化,但与空白对照相比,PHA组CD8^+T细胞出现活化,而且50 mL/L乙醇可以抑制CD8^+T细胞的活化.PBMC与乙醇共培养18 h,与单纯PHA组相比,乙醇和PHA联合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随着乙醇剂量的增加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更明显,且PHA刺激T细胞活化减弱.PBMC与乙醇共培养36 h,与单纯PHA组相比,乙醇联合PHA处理组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更显著,共培养48 h,淋巴细胞几乎消失.随着PBMC与乙醇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乙醇剂量的增加,CD3^+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升高.结论较高剂量乙醇处理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减少,随着乙醇剂量的增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促进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T淋巴细胞亚群 乙醇中毒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B细胞可抑制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并促进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产生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嫚 徐琴 +4 位作者 汪平 唐倩 孙静茹 魏薇 黄保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后B淋巴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展的作用。方法以低剂量STZ诱导ICR小鼠,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分别检测胰岛素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判断模型的诱导情况;以CD19磁珠分选STZ...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后B淋巴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展的作用。方法以低剂量STZ诱导ICR小鼠,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分别检测胰岛素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判断模型的诱导情况;以CD19磁珠分选STZ诱导的小鼠以及正常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磁珠分选情况;以PBS处理的MIN-6细胞为空白对照组(A组),以正常小鼠B细胞和MIN-6细胞共培养为B组,以经20μg/m L脂多糖(LPS)预处理的正常小鼠B细胞和MIN-6细胞共培养为C组,以STZ诱导小鼠后的B细胞与MIN-6细胞共培养为D组,通过SYBRGreen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处理后的胰岛素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ELISA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水平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STZ诱导组小鼠体质量减少、血糖升高、血清中胰岛素含量降低、胰岛素自身抗体升高;通过免疫磁珠分选,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显示,CD19+B细胞所占比例达到98%;与A组及B相比,C组和D组中MIN-6细胞胰岛素mRNA水平以及共培养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均降低,并且胰岛素自身抗体和TGF-β的表达均增加。结论 STZ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模型的B淋巴细胞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产生来抑制胰岛MIN-6细胞产生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MIN-6细胞 B淋巴细胞 胰岛素 胰岛素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miRNA在肺癌组织学类型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子悦 陈玲玉 +3 位作者 陶瑞 王琼 赵大海 徐结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鉴别不同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方法分离慢性肺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鉴别不同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方法分离慢性肺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候选miRNA。采用qPCR技术检测38例肺腺癌(adenocarcinoma,AC)、20例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22例SCLC患者血浆中候选miRNAs的水平。对候选miRNAs和血清学蛋白生物学标志物CEA、CYFRA21-1和NSE的诊断价值进行AUROC分析。结果选择了4个血浆外泌体miRNAs作为候选生物学标志物,其中包括2个新的miRNA(命名为miR-A和miR-B)及miR-1307-3p和miR-18a-5p。结果显示AC、SCC和SCLC患者间miR-A、miR-B和miR-18a-5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miRNA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miR-A的诊断效果较好,当与CEA联合应用时,miR-A将诊断AC的特异性提高到95.2%,临界值为17.78 fmol/L;同样,miR-A联合NSE将诊断SCLC的特异性提高到89.7%,临界值为8.81 fmol/L。结论血浆miR-A水平联合CEA或NSE可作为AC或SCLC的潜在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腺癌 鳞状细胞癌 外泌体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活性六肽(LfcinB 4-9)增加人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芸 徐恰 +2 位作者 刘力伟 戚楠 秦宜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活性六肽(LfcinB 4-9)增加人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检测顺铂(DDP)联合不同浓度的LfcinB 4-9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株、敲除p62基因的Hela细胞株(Hela/KO p62)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活性六肽(LfcinB 4-9)增加人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检测顺铂(DDP)联合不同浓度的LfcinB 4-9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株、敲除p62基因的Hela细胞株(Hela/KO p62)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DDP联合LfcinB 4-9对人宫颈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联合用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Hela/KO p62中SIAH、PSMA、β-catenin等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联合用药对人宫颈癌细胞中SIAH、PSMA、β-catenin等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LfcinB 4-9和DDP联合用药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DDP单独作用组或单独LfcinB 4-9组(P<0.05或P<0.01),与DDP单独组相比,DDP联合LfcinB4-9作用后人卵巢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凋亡增加(P<0.05或P<0.01)。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DDP联合LfcinB 4-9作用时联合用药SIAH、PSMA1的表达量增加,而β-catenin的表达量降低。结论LfcinB4-9与DDP联合作用后增强了宫颈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其作用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细胞 乳源六肽 顺铂 耐药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