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晓燕 赵春晖 +3 位作者 王璐 张正 杨帆 张红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将纳入病例分为无症状组(n=53)和有症状组(n=49),观察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结果 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7.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3.9%。结论 在高抗菌等级前提下,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冠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复性牙髓炎 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 iRoot BP Plus 冠髓切断术 乳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NaClO溶液冲洗对大鼠炎症牙髓愈合影响
2
作者 杨琪 唐颖 +3 位作者 李午丽 陈乔尔 孙麟 李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2.5%NaClO溶液作为冲洗剂对大鼠炎症牙髓保存治疗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上颌磨牙48颗,采用髓腔暴露法穿髓暴露24 h制备牙髓炎症模型,然后切除部分冠髓,根据对牙髓切断后不同的冲洗处理方法分组,2.5%Na... 目的评估使用2.5%NaClO溶液作为冲洗剂对大鼠炎症牙髓保存治疗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上颌磨牙48颗,采用髓腔暴露法穿髓暴露24 h制备牙髓炎症模型,然后切除部分冠髓,根据对牙髓切断后不同的冲洗处理方法分组,2.5%NaClO冲洗(NaClO)组和生理盐水冲洗(NS)组,均以iRoot BP Plus盖髓,窝洞用玻璃离子封闭。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7、28天各处死4只动物,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剩余牙髓组织的炎症反应、组织破坏及硬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2.5%NaClO组和NS组的牙髓炎症反应、组织破坏程度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在术后第1、7、28天表现近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炎症牙髓模型上牙髓部分切断后运用2.5%NaClO作为iRoot BP Plus盖髓前冲洗止血剂与生理盐水表现出相似的作用,并不影响牙髓炎症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活髓保存 牙髓切断 盖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3岁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锥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莉 章润贞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的初始锥度。方法收集牙体完整的13~23岁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23颗,采用显微CT对标本从根尖向冠方进行断层扫描,将每个根管平均分为3段,通过3ddoctor软件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向管径及颊舌向管径,...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的初始锥度。方法收集牙体完整的13~23岁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23颗,采用显微CT对标本从根尖向冠方进行断层扫描,将每个根管平均分为3段,通过3ddoctor软件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向管径及颊舌向管径,计算这3个水平段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根管锥度。结果根管近远中向锥度由根冠至根尖分别为0.06、0.08、0.07,颊舌向锥度由根冠至根尖分别为0.32、0.21、0.25。颊舌向3段锥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远中向3段锥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23岁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颊舌向锥度变化明显,最小的锥度在根中1/3。近远中向锥度较颊舌向小,但根管上下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下颌第二前磨牙 根管 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9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多数牙先天缺失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娟娟 李午丽 梅陵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先天性缺牙是人类牙列中最常见的发育异常,包括个别牙先天缺失,多数牙先天缺失和先天无牙症。多数牙先天缺失按照其表现型不同通常可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表现为常染色体的显性或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特性,有的具有家族遗传史,有... 先天性缺牙是人类牙列中最常见的发育异常,包括个别牙先天缺失,多数牙先天缺失和先天无牙症。多数牙先天缺失按照其表现型不同通常可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表现为常染色体的显性或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特性,有的具有家族遗传史,有的则是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例。本文就近年来非综合征型牙齿发育不全研究中的热点基因PAX9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数牙先天缺失 PAX9基因 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合]贴面的预备设计和纤维桩对穿髓型楔状缺损抗折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雨晴 陈如婷 +1 位作者 武郭敏 张红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合]贴面的预备设计和纤维桩对穿髓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将6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和树脂组,每组30颗。纤维桩组用玻璃纤维桩和树脂核修复,树脂组仅用树脂核填充。分别用[牙... 目的探讨不同[牙合]贴面的预备设计和纤维桩对穿髓型楔状缺损的上颌前磨牙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将6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纤维桩组和树脂组,每组30颗。纤维桩组用玻璃纤维桩和树脂核修复,树脂组仅用树脂核填充。分别用[牙合]贴面(G2)、颊[牙合]贴面(G3)和颊邻[牙合]贴面(G4)修复离体牙,将复合树脂充填(G1)和全冠修复(G5)的牙齿分别设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每组6颗。牙齿经过5000次冷热循环和20000次垂直压缩载荷老化。再对所有牙齿以0.5 mm/min的速度进行静态加载,直至断裂。记录下来每颗牙齿的断裂载荷和断裂模式。结果纤维桩组和树脂组的组内断裂载荷均为G5>G3>G2>G4>G1,且G2、G3、G4、G5的断裂载荷显著高于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树脂组比较,纤维桩组组间断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断裂形式多为修复体脱粘接,有利于再次修复。结论颊[牙合]贴面修复穿髓型楔状缺损牙齿的效果最理想,纤维桩不能显著增强穿髓型楔状缺损牙齿的断裂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贴面 楔状缺损 断裂载荷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分离株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周学东 何奎芳 李颂 庄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筛选不同LDH活力菌株。方法 从高龋和无龋个体分离变形链球菌各5 0株,应用经典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方法对菌细胞裂解液蛋白进行定量,通过还原性辅酶Ⅰ氧化...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龋敏感人群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龋病发生的关系,筛选不同LDH活力菌株。方法 从高龋和无龋个体分离变形链球菌各5 0株,应用经典考马斯亮蓝蛋白定量方法对菌细胞裂解液蛋白进行定量,通过还原性辅酶Ⅰ氧化法测定LDH活性,比较两组菌株LDH活性差异以及不同LDH活性的菌株在两组人群的分布。结果 两组菌株LDH的酶活性均值总体无差异(P >0 0 5 ) ;不同LDH活性的菌株在两组人群的分布不同(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乳酸脱氢酶 蛋白定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F-ATPase亚基基因uncEBF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付春华 亓庆国 庄姮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c、a、b联合基因uncEBF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选取18株变形链球菌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EBF,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ase亚基c、a、b联合基因uncEBF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与细菌耐酸力的关系。方法选取18株变形链球菌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以特异引物从细菌组DNA扩增uncEBF,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测序比较。结果不同限制性内切酶RFLP产生不同的基因型,测序证实了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其中内切酶AluⅠ产生的A、B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高耐酸性菌株中A型基因uncEBF的检出高于低耐酸力菌株。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ase亚基联合基因uncEBF具有明显基因多态性,酸性环境下生存力强的菌株可能出现基因的适应性变异,可认为不同基因型uncEBF分布与耐酸力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耐酸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临床株质子移位膜ATP酶γ亚基基因uncG遗传多态性及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亓庆国 庄姮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质子移位膜ATP酶(F-ATPase)的γ亚基基因uncG的遗传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在不同龋敏感人群中分离的18株高耐酸和20株低耐酸变形链球菌为实验株,扩增uncG基因,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质子移位膜ATP酶(F-ATPase)的γ亚基基因uncG的遗传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在不同龋敏感人群中分离的18株高耐酸和20株低耐酸变形链球菌为实验株,扩增uncG基因,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比较,应用RT-PCR法和凝胶成像系统定量软件对20株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耐酸力变形链球菌uncG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ALuⅠ-RFLP和BsrⅠ-RFLP产生A、B、C、D 4种基因型,但4种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及不同耐酸力菌株uncG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但其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aseγ亚基基因uncG的RFLP基因型和mRNA表达水平具有明显遗传异质性,但对菌株耐酸力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质子移位膜ATP酶 耐酸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亲环素A在人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淑丽 王艳青 +1 位作者 董艳 张红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亲环素A(CypA)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中的表达,探讨CD147和CyPA在人慢性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根尖手术切除所获得的根尖肉芽肿35例和根尖囊肿3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收... 目的: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亲环素A(CypA)在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中的表达,探讨CD147和CyPA在人慢性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根尖手术切除所获得的根尖肉芽肿35例和根尖囊肿3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或行牙槽骨修整术凿下的8例健康牙槽骨作为正常对照组。CBCT图像记录病例的病损大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样本中CD147和CypA的蛋白表达,分析CD147和Cyp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根尖囊肿组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肉芽肿组(P<0.05)。CD147和CypA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呈正相关(P<0.05);CD147和CypA的表达水平均与慢性根尖周炎的病变大小呈正相关(P<0.05)。结论:CD147和CypA可能参与根尖周病损的炎性反应和骨质吸收。CD147-CypA相互作用在人慢性根尖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某种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亲环素A 根尖囊肿 根尖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e对防龋疫苗rPAc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洁 孙成 李午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作为防龋亚单位疫苗rPAc佐剂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防龋疫苗(rPAc)组,人参皂苷Re(Re)组,Re+rPAc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用rPAc、Re、Re+rPAc、生理盐水经鼻黏膜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作为防龋亚单位疫苗rPAc佐剂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防龋疫苗(rPAc)组,人参皂苷Re(Re)组,Re+rPAc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用rPAc、Re、Re+rPAc、生理盐水经鼻黏膜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脾细胞刺激实验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将24只定植了变形链球菌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rPAc组,Re组,Re+rPAc组和NS组,分别用rPAc、Re、Re+rPAc、生理盐水经鼻黏膜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龋齿记分评价防龋保护效能。结果 Re+rPAc组血清特异性抗PAc IgG、IgG1、IgG2a水平及唾液中特异性抗PAc IgA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Re+rPAc组较其他组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表达增强(P<0.05)。大鼠龋齿保护实验显示Re+rPAc组定菌鼠釉质龋(E)、牙本质浅龋(Ds)和牙本质中龋(Dm)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Re作为防龋亚单位疫苗rPAc的佐剂可提高防龋疫苗的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及防龋保护效能,具有作为防龋疫苗rPAc免疫佐剂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E 龋病 亚单位疫苗rPAc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