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1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人根尖囊肿和肉芽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胡菊花 李倩 +1 位作者 王艳青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根尖周病中的关系,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囊肿23例和根尖肉芽肿32例作为实验组,记录...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根尖周病中的关系,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囊肿23例和根尖肉芽肿32例作为实验组,记录相关病例的病损大小及有无叩痛表现;10例健康牙龈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样本中IL-21和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IL-21的表达水平与RANKL表达、根尖病灶大小及叩痛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变组织均可检测到IL-21阳性细胞,而健康牙龈组织则未检测到IL-21的表达。根尖囊肿和肉芽肿中IL-21的表达强度分别为59.92±6.57和36.80±6.81,RANKL的表达强度分别为68.81±18.59和36.12±14.87。根尖囊肿组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肉芽肿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21的表达水平与RANKL及根尖病灶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21存在于人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其表达水平与RANKL的表达量及病损大小呈正相关关系;IL-21可能通过促进RANKL蛋白的表达参与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根尖囊肿 根尖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正颌外科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超 洪虓 +5 位作者 杨椋昕 马腾飞 黄珊珊 赵利 韩良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选择6例颌面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所有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手术模拟,最后确定手术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6例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提供相对准确的诊断,通过辅助三维重... 选择6例颌面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所有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手术模拟,最后确定手术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6例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提供相对准确的诊断,通过辅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二维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在正颌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颌面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口腔计算机辅助外科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颌面畸形 三维手术预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桂婷 徐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73-777,共5页
中重度牙周炎的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周组织丧失严重,其最有效的治疗是牙周组织再生技术。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促进牙周膜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和分化,以维持牙周膜不断更新,促进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形成和... 中重度牙周炎的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周组织丧失严重,其最有效的治疗是牙周组织再生技术。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促进牙周膜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和分化,以维持牙周膜不断更新,促进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形成和再生。本文就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以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牙槽骨和牙骨质形成及再生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 牙周炎 再生 牙槽骨 牙骨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本质基质蛋白-1仿生多肽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巍 曹颖 +3 位作者 沈军 许强建 朱振雄 李全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仿生多肽,仿生DMP-1与胶原纤维结合,并启动矿化功能。方法依据DMP-1与胶原纤维结合的功能序列以及釉原蛋白介导羟磷灰石成核的功能序列,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DMP-1仿生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为DSESSEEDR... 目的设计一种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仿生多肽,仿生DMP-1与胶原纤维结合,并启动矿化功能。方法依据DMP-1与胶原纤维结合的功能序列以及釉原蛋白介导羟磷灰石成核的功能序列,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DMP-1仿生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为DSESSEEDRTKREEVD。利用免疫荧光法评价该多肽与胶原蛋白的结合能力;将其依次浸入氯化钙溶液和磷酸氢二钠溶液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环(SAD)分析其诱导羟磷灰石晶体成核生长的矿化能力。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DMP-1仿生多肽可以与牙本质胶原纤维结合;SEM、TEM观察结果显示:该多肽可以从溶液中摄取钙磷离子,诱导羟磷灰石晶体成核矿化。结论多肽DSESSEEDRTKREEVD可以模拟DMP-1与胶原蛋白结合及启动矿化的能力,可以作为研究牙本质仿生矿化的一种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基质蛋白-1 多肽 仿生 生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植入物促骨整合及抗感染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陆肖璇 张露露 +1 位作者 阳曦 陈佳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0-627,共8页
钛及其合金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人体亲和性,常被作为骨科植入材料,但未经处理的钛植入物易发生骨整合不良和植入物周围感染导致植入失败。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带动植入材料使用量增加,亟需性能更好的钛表面修饰方法以降低植入... 钛及其合金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人体亲和性,常被作为骨科植入材料,但未经处理的钛植入物易发生骨整合不良和植入物周围感染导致植入失败。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带动植入材料使用量增加,亟需性能更好的钛表面修饰方法以降低植入失败率。理想的骨科植入物应同时具备促成骨和抗菌特性,但目前大量表面改性策略只解决其中一种问题,导致植入物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植入材料涂层需满足这两种特性或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综述近几年来解决钛植入物无菌性松动或感染问题的最新策略,如表面形貌改善和生物分子涂层等促进成骨,抗菌药物负载和光热治疗等防治感染措施,并通过双因素整合和三因素整合进一步介绍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整合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斜磷钙石糊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汤皓 朱亚文 +1 位作者 朱家祥 李全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674,共8页
目的体外评价三斜磷钙石糊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为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将氧化钙、氯化锶、聚乙二醇、磷酸按一定的比例共混,置于行星球磨机中球磨进行反应,调节pH值分别获得三斜磷钙石糊剂和羟磷灰石糊剂。扫描... 目的体外评价三斜磷钙石糊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为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将氧化钙、氯化锶、聚乙二醇、磷酸按一定的比例共混,置于行星球磨机中球磨进行反应,调节pH值分别获得三斜磷钙石糊剂和羟磷灰石糊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糊剂的形态,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糊剂的结构和成分。选择拔除的人第三磨牙进行脱矿处理,构建牙本质敏感症体外研究模型。样本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使用蒸馏水处理)、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组、三斜磷钙石糊剂组、羟磷灰石糊剂组。采用各组分别对应的再矿化剂涂刷样本表面7 d。SEM观察牙本质表面及断面形态,显微硬度计分析矿化前后牙本质显微硬度,XRD分析矿化后样品表面沉积物。结果XRD和FTIR结果显示合成的三斜磷钙石糊剂成分主要为三斜磷钙石,羟磷灰石糊剂成分主要为羟磷灰石;SEM结果显示合成的糊剂晶体颗粒大小数十到数百纳米的微纳结构。三斜磷钙石糊剂组和羟磷灰石糊剂组均能在牙本质表面生成较厚的矿化层,三斜磷钙石糊剂组在牙本质小管内矿化深度较羟磷灰石糊剂组深。羟磷灰石糊剂组的显微硬度大于三斜磷钙石糊剂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斜磷钙石能有效地封堵暴露的牙本质小管,有望应用于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斜磷钙石 羟磷灰石 牙本质敏感症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制备与印模精度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幸子 王馨惠 +3 位作者 吴静雅 罗菁菁 王云 李全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2-667,共6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评价其准确性。方法将一定比例的海藻酸钠、磷酸三钠、氟钛酸钾、硅藻土等成分用水溶解,行星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一定黏度的基质组分;将一定比例半水硫酸钙、氧化镁、甘油、聚乙二醇(PEG)4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评价其准确性。方法将一定比例的海藻酸钠、磷酸三钠、氟钛酸钾、硅藻土等成分用水溶解,行星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一定黏度的基质组分;将一定比例半水硫酸钙、氧化镁、甘油、聚乙二醇(PEG)400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同样黏度的胶结剂组分。基质组分与胶结剂组分封装在2∶1体积比的A/B胶管内。使用时用与A/B胶管匹配的注射枪和混合头加压混合。样本分为3组:以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IA组)作为实验组,Jeltrate藻酸盐印模材料(JA组)和Silagum-putty/light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SI组)为对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注射性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内部形貌,数字三维测量方法评价印模材料的准确性。结果SEM结果显示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比Jeltrate藻酸盐印模材料结构致密均匀,气泡含量较少。IA组、JA组、SI组模型与标准模型的差异性(正确度)分别为(49.58±1.453)、(54.75±7.264)、(30.92±1.013)μm。IA组、JA组、SI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精密度)分别为(85.79±8.191)、(97.65±11.060)、(56.51±4.995)μm。3组印模材料在正确度和精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注射型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的粉剂型藻酸盐印模材料,但差于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新型可注射性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印模准确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型 藻酸盐 印模材料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软组织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克惠 李娇娇 +1 位作者 李香玉 陈佳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8-635,共8页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精确控制需打印软组织的大小、形状和强度等,完成所需替代软组织支架的高匹配定制,有效解决软组织替代物的巨大缺口。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取决于光敏材料的性能,首先,需具备适当的...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精确控制需打印软组织的大小、形状和强度等,完成所需替代软组织支架的高匹配定制,有效解决软组织替代物的巨大缺口。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取决于光敏材料的性能,首先,需具备适当的黏度、固化时间和固化收缩率等,以执行光固化打印并能控制打印组织的精度;其次,打印组织还需满足机体使用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如促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而降解性质、孔隙率、血管化等直接影响打印组织的机械性能或生物相容性。综述软组织支架打印所需光敏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殊性能要求及目前改良材料性能的方法,并展望光敏材料的发展趋势,对软组织工程光敏打印材料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3D打印 软组织工程支架 光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