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世栋 邓雪飞 +5 位作者 尹宗生 王伟 胡勇 朱友志 张禹 韩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腰椎 解剖学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窝骨性结构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玉婷 韩卉 +1 位作者 庞刚 孟庆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及其通道骨性结构的测量为临床鼻颅底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30例 (6 0侧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大小 ,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翼管前口的宽度为 (3 5...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及其通道骨性结构的测量为临床鼻颅底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30例 (6 0侧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大小 ,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翼管前口的宽度为 (3 5 3± 0 6 4 )mm ,后口的宽度为 (1 72± 0 5 0 )mm ,翼管的长度为 (14 74± 1 6 4 )mm。圆孔、蝶腭孔与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 (6 2 90± 3 81)mm、(5 2 99± 4 95 )mm。2 2侧 (36 6 7%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下方 ,11侧 (18 33%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侧 ,9侧 (15 0 0 % )位于蝶窦底的下方 ,18侧(30 0 0 % )凸入窦内 ,翼管的顶壁与窦底壁的骨质融为一体 ,3侧 (5 0 0 % )翼管上壁缺如 ,与蝶窦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解剖学 外科手术 颅骨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成年国人颞骨内部结构CT解剖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3 位作者 柏亚 朱有余 张媛媛 庞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国人颞骨内部解剖结构的CT重建图像,为临床耳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应用Picker5000螺旋CT机,平行于听眦线扫描,应用VoxelQ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 目的:研究成年国人颞骨内部解剖结构的CT重建图像,为临床耳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应用Picker5000螺旋CT机,平行于听眦线扫描,应用VoxelQ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盖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及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多角度旋转观察颞骨内部解剖结构。结果:MPR能在不同切面显示耳蜗、半规管、内耳道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等结构,显示率为100%;SSD能清晰显示颞骨重要的骨性结构,如内耳门、颈静脉孔等,冠状位切割后的SSD图像能生动地显示锤骨、砧骨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CTVE可模仿内窥镜从外耳向中耳移动,清晰显示骨性外耳道、鼓室内侧壁及听骨链等结构。结论:MPR可行多方位重建,有助于耳颞部病变的全面了解,是轴位CT良好的补充;SSD、CTVE可准确、立体的观察颞骨内部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医学教学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螺旋CT MPR SSD CTVE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2 位作者 庞刚 胡玉婷 张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的宽度左侧平均为 (10 92± 1 80 )mm ,右侧平均为 (12 0 0± 1 6 5 )mm ;深度左侧平均为 (4 15± 1 4 0 )mm ,右侧平均为 (5 2 7± 2 2 7)mm。GSS宽度及深度均有显著的侧别差异。GSS前外侧缘到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门下后缘、后半规管、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 (7 85±2 4 7)mm、(2 1 6 9± 4 97)mm、(8 5 4± 2 74 )mm、(12 4 2± 2 4 6 )mm。结论 GSS为颞骨岩部后面的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 ,顶乳突缝前角处可 (作为GSS上曲定位的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沟 解剖学 颅骨 颞骨岩部 组织学 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1 位作者 石献忠 朱友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为海绵窦 (CS)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CS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 ① 6 0 %CS外侧壁的深层不完整 ,发生在Parkinson三角后部或Mullan三角前部 ;②Parkinson三角的内... 目的 为海绵窦 (CS)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CS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 ① 6 0 %CS外侧壁的深层不完整 ,发生在Parkinson三角后部或Mullan三角前部 ;②Parkinson三角的内侧边长 (13 2 8± 3 77)mm ,外侧边长(15 19± 3 84)mm ,底边长 (5 5 2± 1 0 6 )mm ;Mullan三角的内侧边长 (15 0 9± 4 12 )mm ,外侧边长 (10 91± 2 0 3)mm ,底边长 (8 81± 2 38)mm ;③滑车神经CS段行程形状分三型 :直型、凸型和交叉型。结论 ①CS外侧壁深层不完整除与表腔形成有关外 ,可能与穿行神经间距亦有关 ;②选择CS外侧壁入路时Parkinson三角最常用 ,在CS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③滑车神经CS段行程形状类型的不同可影响Parkinson三角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外侧壁 显微外科解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rello管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牛朝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r韧带构成 ,Dorello管顶至底间最大垂直距离为 2 14mm± 0 70mm。②展神经经过Dorello管外 1/ 3(5 6 7% )或中 1/ 3(4 3 3% )。展神经伴行动脉为脑膜背侧动脉的分支 ,83 3%以单干形式经过展神经内侧。③展神经入海绵窦点距颈内动脉后升部后壁 3 97mm± 1 83mm ,在Meckel腔内侧 3 11mm± 0 95mm。结论 在Dorello管区展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位置恒定 ,手术中应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解剖学 组织学 展神经 Dorello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神经节的显微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石献忠 韩卉 沙素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节的显微解剖学特点 ,为球后麻醉提供详尽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 2 8例成人眼眶标本在放大 16倍显微镜下 ,对睫状神经节进行逐项解剖观测。结果 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 ,呈长方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 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节的显微解剖学特点 ,为球后麻醉提供详尽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 2 8例成人眼眶标本在放大 16倍显微镜下 ,对睫状神经节进行逐项解剖观测。结果 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 ,呈长方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分别测得睫状神经节与视神经、眼球后极、眶下缘以及眶上裂的平均距离。结论 熟悉此区域的显微解剖 ,术中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提出球后麻醉进针的深度宜为 32~ 3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 解剖学 组织学 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尖区显微解剖及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献忠 韩卉 +2 位作者 孟庆玲 朱有余 庞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研究眶尖区及其穿行结构显微解剖,为临床该区手术及疾病诊断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在肉眼及放大1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6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18例(36侧)成人颅底湿标本的眶尖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测,对成人眶尖区组织结构... 目的研究眶尖区及其穿行结构显微解剖,为临床该区手术及疾病诊断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在肉眼及放大1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6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18例(36侧)成人颅底湿标本的眶尖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测,对成人眶尖区组织结构火棉胶包埋薄层断面观测。结果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分别为(mm):上壁8.92±1.79、下壁6.02±1.27、外侧壁7.79±1.64和内侧壁8.56±1.72。视环厚度为0.62mm。在眶尖区断层标本上,测量额神经与滑车神经、展神经与鼻睫神经平视神经管颅口部距离分别为(mm):2.46±0.59、1.96±0.72,眶上裂中央区展神经与视神经管在颅口部的最短距离为(mm):9.32±0.85。结论眶尖区穿行结构复杂,排列紧凑,手术操作须在显微镜下直视进行。眶尖区薄层断面能原位、准确显示眶尖区结构,有助于临床眶尖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解剖学和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卉 张为龙 牛朝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用手术显微镜和双目解剖镜,观测了67个(成人30、儿童16、胎儿21)固定脑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共有中央支900条,每侧平均6.73±0.49(1~18)支。内、外侧群均各以2~3支最多见。内侧群80%以上以直角或锐角从大脑中动脉分叉前发出... 用手术显微镜和双目解剖镜,观测了67个(成人30、儿童16、胎儿21)固定脑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共有中央支900条,每侧平均6.73±0.49(1~18)支。内、外侧群均各以2~3支最多见。内侧群80%以上以直角或锐角从大脑中动脉分叉前发出;外侧群几乎都以锐角从主干、分叉处发出。外侧群中央支虽略粗,但与内侧群间无显著差异。中央支脑外段呈S形走向,入脑后将重新排列为前内和后外的矢状位扇形外观。本文还对中央支血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观察,讨论了中央支脑外段解剖特征与脑动脉瘤手术和脑血管病理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脑动脉瘤 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上裂区薄层横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刚 韩卉 +3 位作者 胡玉婷 朱友余 王惠珠 孟庆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为眶上裂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较为全面的横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火棉胶切片技术对5例(10侧)眶上裂区标本连续薄层横断层切片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对选取的9个典型横断层面上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进行描述。结论横断层对... 目的为眶上裂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较为全面的横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火棉胶切片技术对5例(10侧)眶上裂区标本连续薄层横断层切片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对选取的9个典型横断层面上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进行描述。结论横断层对于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显示较为理想,可作为该区影像检查的辅助层面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解剖学和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前庭导水管外口的解剖学测量
11
作者 庞刚 韩卉 +2 位作者 孟庆玲 胡玉婷 张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为耳外科、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淋巴囊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 )下观测 31例 (6 2侧 )正常国人干颅骨标本的前庭导水管(VA)外口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①VA外口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份 ,外... 目的 为耳外科、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淋巴囊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 )下观测 31例 (6 2侧 )正常国人干颅骨标本的前庭导水管(VA)外口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①VA外口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份 ,外形多呈弧形 (5 9 6 8% ) ,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8 4 7± 3 4 2 )mm、(0 86± 0 36 )mm ;②VA外口与内耳门的平均间距为 (9 71± 1 38)mm ;③弓形下窝的出现率为5 4 84 %。结论 VA外口与毗邻结构有着稳定的解剖关系 ,可以作为手术时特定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外口 解剖学 测量 组织学 颅骨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显微解剖学观察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莉娜 邓雪飞 +1 位作者 陈峰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形态特点,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观测记录注入口的数目、分布、类型及走行。结果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有注入外口367个(桥静脉...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形态特点,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观测记录注入口的数目、分布、类型及走行。结果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有注入外口367个(桥静脉与硬脑膜连接处,位于上矢状窦腔外),注入内口(桥静脉在上矢状窦腔内的开口)375个,其中有8个注入外口分别对应两个注入内口。注入口集中分布在上矢状窦前段和后段,分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注入外口经脑膜静脉或硬膜旁窦走行一段距离后到达注入内口)两种类型。37%的上矢状窦后段注入口为间接注入,其中85%使得桥静脉由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变为垂直或顺行注入。结论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复杂多样,且常使桥静脉逆行、垂直和顺行注入上矢状窦内的方式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桥静脉 注入口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断层解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世栋 邓雪飞 +3 位作者 王娜 陈丹 张铭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阐明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特点,为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分离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盆腔标本,制成横、矢、冠状连续断层切片,观察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学特点。结果①盆... 目的阐明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特点,为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分离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盆腔标本,制成横、矢、冠状连续断层切片,观察前列腺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学特点。结果①盆腔壁层筋膜在前列腺前方增厚形成耻骨前列腺韧带;背深静脉复合体位于两侧耻骨前列腺韧带之间、耻骨尿道韧带之上,前缘与前列腺筋膜、后缘与前列腺连接紧密;前列腺筋膜前方为填充脂肪组织的耻骨后间隙。②前列腺包囊、前列腺静脉丛和前列腺筋膜三者在前列腺两侧相互融合形成前列腺纤维鞘,纤维鞘内侧缘与前列腺连接紧密,外侧缘与盆腔壁层筋膜之间为一疏松的、无血管神经的筋膜间隙。③Denonvilliers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在前列腺后方构成直肠膀胱隔,两层筋膜之间为一无血管神经的间隙;在前列腺后外侧,两层筋膜分离走行,与外侧的盆腔壁层筋膜构成神经血管束三角。结论前列腺根治术手术中紧贴前列腺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的外侧面分离,有利于减少手术中神经、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周围筋膜 前列腺癌根治术 断层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涌 曹东升 +3 位作者 黄学应 盛辉 丁浩 汪春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索切取背阔肌皮瓣最大程度保留肌肉功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①选用16具32侧成人躯干标本,对胸背神经、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测。②在解剖研究基础上,应用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和头面部大块软组织缺损共4例。结果①... 目的探索切取背阔肌皮瓣最大程度保留肌肉功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①选用16具32侧成人躯干标本,对胸背神经、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测。②在解剖研究基础上,应用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和头面部大块软组织缺损共4例。结果①从胸背神经一级分支分叉处向近心端至见到内侧支和外侧支之间有神经纤维交织处长度为(25.12±3.19)mm。胸背动脉起始部外径为(2.32±0.15)mm,总干长为(56.75±4.99)mm。胸背神经起始部干径为(2.14±0.29)mm,总干长为(61.22±8.51)mm。胸背神经与胸背动脉之间的最宽距离是(2.98±0.08)mm。②3例移位皮瓣、1例吻合移植,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保留背阔肌的外形良好,肩关节内收、内旋、后伸功能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保留胸背神经的部分背阔肌皮瓣移植,可根据缺损情况随机切取肌肉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背阔肌的功能,是躯体大块组织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背/解剖学与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下小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雪飞 陶伟 +3 位作者 刘斌 陈方宏 夏春华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幕下小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20例(40侧)CTV和20例(4... 目的通过幕下小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20例(40侧)CTV和20例(40侧)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观察到89%、40%和38%的桥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11%、17%和33%。桥静脉注入硬脑膜处的形态分为直接或经脑膜静脉(小脑幕窦)间接注入两种,脑膜静脉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信号的不连续、缺失或者局部强度增加。桥静脉注入硬脑膜处主要分布在窦汇附近、小脑幕和岩上窦前部。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桥静脉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静脉 幕下小脑上入路 显微解剖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上括约肌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涂丽莉 徐胜春 +1 位作者 刘业海 张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了解食管上括约肌的形态特点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该区域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通过对63例不同年龄组成人尸体标本食管上括约肌的解剖观察与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咽食管段内腔可以分为平滑型和紧缩型两种形... 目的了解食管上括约肌的形态特点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治该区域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通过对63例不同年龄组成人尸体标本食管上括约肌的解剖观察与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咽食管段内腔可以分为平滑型和紧缩型两种形态,且内腔宽度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咽食管段内腔形态和宽度变化可能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解剖学和组织学 咽肌/解剖学和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对照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丹 邓雪飞 +3 位作者 王娜 刘斌 陈方宏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 目的通过对基底静脉后段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中保护基底静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20例(4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明胶溶液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40侧)DSA静脉相和20例(40侧)CT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结果作为对照标准,DSA、CTV分别观察到89.79%、94.89%的基底静脉,测得的直径值分别大37.28%、36.72%。根据基底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系的分布特点,将基底静脉分为3型:①Ⅰ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中段,占36.11%(13侧);②Ⅱ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大静脉起始段,占27.78%(10侧);③Ⅲ型:注入处位于大脑内静脉,占36.11%(13侧)。DSA和CTV均能显示基底静脉注入处的分布规律。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小脑幕切迹后区病变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对基底静脉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静脉 小脑幕切迹后区 显微解剖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上壁及其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
18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1 位作者 庞刚 朱有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为经额下入路行海绵窦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观测成人头颅标本30侧的海绵窦上壁及其毗邻结构。结果①眼动脉起始处距视神经管颅口(mm)4.72±0.58;②前内侧三角的三边分别长(mm)6.02±1.20、10.27±1.60和10.00±... 目的为经额下入路行海绵窦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观测成人头颅标本30侧的海绵窦上壁及其毗邻结构。结果①眼动脉起始处距视神经管颅口(mm)4.72±0.58;②前内侧三角的三边分别长(mm)6.02±1.20、10.27±1.60和10.00±1.21;内侧三角三边分别长(mm)9.66±2.26、7.06±1.03、5.61±0.72;动眼神经三角三边分别长(mm)9.19±2.29、14.69±4.06、10.19±1.53。③动眼神经距颈内动脉近环(mm)2.55±0.23。结论选择床突间隙和内侧三角切开海绵窦上壁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解剖学和组织学 显微处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静雅 邓雪飞 +5 位作者 廖文斌 朱友志 朱友余 王峰 王世栋 韩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Wiltse间隙表面由最长肌肌腱构成的竖脊肌腱膜覆盖,钝性分离最长肌内侧第1根肌腱和胸半棘肌肌腱(83%,15侧)或同时分离最长肌第1、2根肌腱(17%,3侧)即可清晰暴露胸腰移行部全部节段的Wiltse间隙。通过肌间隙可显露多裂肌、T11~T12横突和L1~L2关节突等结构,定位进钉点,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螺钉顺利置入椎弓根及椎体,术后CT示螺钉位置良好,多裂肌保持完整。结论对胸腰移行部Wiltse间隙解剖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移行部 椎旁肌间隙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时君 邓雪飞 +3 位作者 柏亚 宋文 刘斌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为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4例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①以垂体为标志,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位置和... 目的通过对海绵间窦的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对照研究,为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18例成人头颅湿性标本、24例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CE-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①以垂体为标志,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且与显微解剖比较大致相同;②以显微解剖作为参照标准,CE-MRV可以观察到37%的前海绵间窦、48%的下海绵间窦、30%的后海绵间窦、30%的鞍背窦和100%的基底窦。③根据前、下海绵间窦的出现与否,显微解剖和CE-MRV均可将海绵间窦分为仅前海绵间窦出现型、仅下海绵间窦出现型、前下海绵间窦同时出现型以及前下海绵间窦均未出现型。结论术前CE-MRV可以观察到各海绵间窦的形态、判定其分型,有助于蝶鞍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间窦 蝶鞍区 显微解剖 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