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生物学“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恩华 韦朝领 宛晓春 《中国茶叶》 2021年第9期31-41,共11页
简要总结了茶树生物学领域"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为茶树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生物学 “十三五” 进展 “十四五”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城小兰花茶适制品种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何远庆 吴军 +4 位作者 陈志鹏 孙劲鸿 李叶云 韦朝领 刘升锐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系)加工舒城小兰花茶的适制性,以安徽省12个不同茶树品种(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观测,并对12个茶树品种(系)所制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白霜2号’发芽密度最大,‘白霜1号’茶样感官审评得分最高,‘...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系)加工舒城小兰花茶的适制性,以安徽省12个不同茶树品种(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观测,并对12个茶树品种(系)所制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白霜2号’发芽密度最大,‘白霜1号’茶样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舒茶早’茶样茶氨酸含量最高。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问卷,结合层次分析法,形成含5个一级指标(感官品质、生化成分、生物学性状、抗性指标、市场评价等)和19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模型结果得出,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茶树品种分别为‘舒茶早’‘响洪甸1号’‘岳西901’‘白霜2号’和‘裕安早’。研究结果可为舒城小兰花茶适制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城小兰花茶 加工适制性 茶树品种(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茶园茶叶中四种大量元素和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及生物富集研究(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彭传燚 朱晓慧 +2 位作者 奚军军 侯如燕 蔡荟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80-1986,共7页
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安徽茶园茶叶中四种大量元素(Ca,K,Mg,P)和七种微量元素(Al,Mn,Fe,Cu,Zn,Cd和Pb)含量,并进行了生物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嫩叶中Ca,K,Mg和... 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安徽茶园茶叶中四种大量元素(Ca,K,Mg,P)和七种微量元素(Al,Mn,Fe,Cu,Zn,Cd和Pb)含量,并进行了生物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嫩叶中Ca,K,Mg和P的含量最高(Ⅰ,>3.0mg·g^(-1)),Al,Mn,Zn和Fe的含量次之(Ⅱ,0.2~3.0mg·g^(-1)),Cu,Pb和Cd的含量最低(Ⅲ,<0.05mg·g^(-1));而老叶中含量最高的是Ca,K,Mg和Al(Ⅰ,>3.0mg·g^(-1)),P,Mn,Zn和Fe的含量次之(Ⅱ,0.2~3.0mg·g^(-1)),Cu,Pb和Cd的含量最低(Ⅲ,<0.05mg·g^(-1))。其中,P和Mn是茶叶中富集能力最强的;此外,Cu,Pb和Cd的含量低于相关的限量标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舒茶早和龙井43两个品种之间矿质元素的组成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大量元 微量元素 生物富集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单体和聚合态儿茶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亚军 王培强 +3 位作者 蒋晓岚 庄菊花 高丽萍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单体儿茶素和聚合态儿茶素,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多酚主要组成部分,是绿茶"茶味"决定性成分。茶树儿茶素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具有显著的组织器官特异性,鲜叶中主要积累单体儿茶素,根中以积累聚合... 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单体儿茶素和聚合态儿茶素,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多酚主要组成部分,是绿茶"茶味"决定性成分。茶树儿茶素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具有显著的组织器官特异性,鲜叶中主要积累单体儿茶素,根中以积累聚合态儿茶素为主。类黄酮代谢途径下游的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AR)和花青素还原酶(ANR)是决定茶树儿茶素类化合物类型的关键酶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树儿茶素类化合物合成、积累、转录调控研究进展,重点关注LAR、ANR以及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LODX)功能和基因转录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儿茶素合成途径待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原花青素 无色花青素还原酶 花青素还原酶 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与教学结合下的《现代生物实验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家月 江昌俊 +1 位作者 李叶云 徐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9期61-62,共2页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和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办法,对《现代生物实验技术》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现代生物实验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黄大茶降糖降脂功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家兴 王朝霞 +2 位作者 刘升锐 韦朝领 朱俊彦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黄大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茶类,以一芽四叶茶树鲜叶为原料,具有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品质。黄大茶健康功效显著,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但以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大茶,其降糖、降脂功效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为此,... 黄大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茶类,以一芽四叶茶树鲜叶为原料,具有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品质。黄大茶健康功效显著,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但以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大茶,其降糖、降脂功效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为此,选取了13个不同茶树品种,按照黄大茶标准工艺制成干茶,通过测定其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和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比较其体外降糖、降脂功效。结果表明,降糖效果最佳的茶树品种是黄金桂,α-葡萄糖苷酶IC50值为185.17μg/mL。降脂效果最好的茶树品种是柿大茶1号,茶汤处理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中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下降78.8个百分点,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下降93.5个百分点。进一步对茶样进行生化成分含量测定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皖茶91茶多糖含量最高,为5.59%,而茶农98茶多糖含量仅为3.38%。PCA分析结果表明,金鸡种和柿大茶1号在生化成分含量上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总儿茶素为主要贡献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多糖可能是影响不同茶树品种黄大茶降糖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而总儿茶素和茶多糖则是影响黄大茶降脂功效的物质。综上所述,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茶树品种黄大茶的降糖降脂功效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将为以健康为导向的黄大茶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茶 筛选 降糖 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剪切参与茶树对草甘膦胁迫的分子响应
7
作者 李国强 何远庆 +5 位作者 屈诺 陶永宁 周倩倩 李叶云 韦朝领 刘升锐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在茶园生产中,喷施草甘膦等除草剂时会发生药液漂移,从而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并危害茶叶品质和产量,但茶树在草甘膦胁迫下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响应机制还知之甚少。【方法】本研究以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为试材,叶片喷施草甘... 【目的】在茶园生产中,喷施草甘膦等除草剂时会发生药液漂移,从而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并危害茶叶品质和产量,但茶树在草甘膦胁迫下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响应机制还知之甚少。【方法】本研究以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为试材,叶片喷施草甘膦(2.50 kg ai·hm-2)后在第1 d和第5 d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基因的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事件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内含子保留的AS类型占比最多(16.51%),其次是3’端AS(13.58%)和5’端AS(8.43%),而外显子跳跃发生频率最低(6.75%),其余类型占比54.73%;两个时间点分别有1588条和1768条差异可变剪切基因(DAGs),其中788条为共有DAGs,DAGs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等与草甘膦胁迫相关通路;进一步证实了CsSDH1、CsSDH2、CsPR、CsADH、CsHD-Zip和CsMYB等基因发生AS的真实性,并且qRT-PCR验证了CsSDH1、CsSDH2和CsMYB基因及其可变剪切体的表达水平与其转录组表达水平高度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了大量的草甘膦胁迫条件下发生AS的差异基因,并证实了其AS事件的真实性,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茶树对草甘膦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可变剪接 草甘膦胁迫 功能注释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红秀 汪灵燚 +3 位作者 孙杨炀 何远庆 徐丽荣 刘升锐 《茶叶学报》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我国作为茶树的发源地,种质资源丰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培育以及无性繁殖技术也最早在我国诞生,选育出了大量优异茶树品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应用在茶树育种领域,特别是茶树全基因组测序与...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我国作为茶树的发源地,种质资源丰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培育以及无性繁殖技术也最早在我国诞生,选育出了大量优异茶树品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应用在茶树育种领域,特别是茶树全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功能基因组学在茶树育种领域的应用,加快了茶树育种的步伐。本文主要就近几十年来茶树育种技术相关研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技术创新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技术 品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茎段外植体的茶树组培苗快繁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家兴 朱俊彦 +6 位作者 张有泽 朱木兰 陈泓蓉 任露露 刘升锐 姚明哲 韦朝领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目前,茶树组培苗繁育存在诱导出芽效率不高、繁殖系数较低等问题。因此,为提高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繁育效率,丰富保存手段与技术,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实用的基于茎段外植体的茶树组织培养高效快繁技术体系非常必要。【方法】选用... 【目的】目前,茶树组培苗繁育存在诱导出芽效率不高、繁殖系数较低等问题。因此,为提高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繁育效率,丰富保存手段与技术,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实用的基于茎段外植体的茶树组织培养高效快繁技术体系非常必要。【方法】选用来自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鲍家村群体种的一个国家级品种‘报春1号’作为研究试材,对该品种进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探索,包括消毒、定芽诱导、不定芽诱导(I期和II期)、芽伸长、以及生根等阶段。【结果】离体快繁:最佳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3 mg·L^(-1)6-苄基腺嘌呤(6-BA),诱导率达82.2%;不定芽增殖I期最佳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MS)+2 mg·L^(-1)6-BA+0.2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为77.78%,平均芽数为5.4个;不定芽增殖II期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6-BA+0.3 mg·L^(-1)NAA+2 mg·L^(-1)噻苯隆(TDZ),诱导芽数最多(平均值为10.43个),芽苗呈绿色,叶片舒展;不定芽伸长最佳培养基为MS+0.8 mg·L^(-1)6-BA+0.08 mg·L^(-1)NAA,伸长率为63.33%;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3 mg·L^(-1)IBA效果较佳。【结论】本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茎段外植体的茶树组织培养高效快繁技术,将对优良茶树品种的保存繁育及其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组培苗 组织培养 茎段外植体 高效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张思琪 赵子艺 +2 位作者 黄楚轩 王雨菱 李叶云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为茶树容器大苗叶面配方施肥和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年生无性系茶苗‘中茶108’施用清水(CK)、0.5%尿素(LF1)、0.5%尿素+0.125%的磷酸二氢钾(LF2)、1%腐植酸水溶液(LF3)4...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为茶树容器大苗叶面配方施肥和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年生无性系茶苗‘中茶108’施用清水(CK)、0.5%尿素(LF1)、0.5%尿素+0.125%的磷酸二氢钾(LF2)、1%腐植酸水溶液(LF3)4种叶面肥,通过测定茶苗新梢形态指标、生长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来分析不同叶面肥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LF2和LF3处理能显著提高两轮新梢定型修剪生物量、地上部分干重和鲜重,增加分枝总数、长枝数、一级侧枝粗度,其中LF2处理还能显著增加新梢展叶数、新梢长度和新梢叶面积。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其中LF2处理对茶苗光合作用效果最好。【结论】喷施叶面肥是茶树容器大苗培育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LF2叶面肥(0.5%尿素+0.125%磷酸二氢钾)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面肥 容器大苗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WRKY19基因的克隆及其抗寒功能研究
11
作者 郭珺珺 伊亮辉 +2 位作者 肖清 夏恩华 童伟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茶树作为一种喜温畏寒植物,低温严重制约茶产业的发展。茶树WRKY19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功能研究为其抗逆工程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前期对茶树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本研究筛选并克隆得到一个受低温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的W... 【目的】茶树作为一种喜温畏寒植物,低温严重制约茶产业的发展。茶树WRKY19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功能研究为其抗逆工程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前期对茶树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本研究筛选并克隆得到一个受低温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的WRKY转录因子,将其命名为CsWRKY19。对CsWRKY19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并结合基因表达抑制试验初步研究其在茶树抗寒中的功能。【结果】CsWRKY19基因CDS全长为1680bp,编码559个氨基酸;包含2个典型的WRKYGQK保守基序;定量PCR分析表明CsWRKY19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根和幼嫩芽叶中高表达并受冷驯化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经反义寡核苷酸抑制CsWRKY19表达后,茶树叶片在低温下的损伤程度显著加剧、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初步证明CsWRKY19在茶树应答低温胁迫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个茶树转录因子CsWRKY19,并初步验证了其在茶树应对低温胁迫中的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sWRKY19 低温胁迫 表达分析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与近红外光谱融合的滇红工夫红茶滋味品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广鑫 高钰敏 +3 位作者 张雨茹 卫志辰 宁井铭 张正竹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茶叶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茶叶分级和市场定价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电子舌和近红外光谱多模态融合技术的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样品滋味品质快速评价方法。利用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得到的味觉特... 茶叶滋味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茶叶分级和市场定价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电子舌和近红外光谱多模态融合技术的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样品滋味品质快速评价方法。利用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得到的味觉特征数据,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等级预测模型。以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的样本光谱为特征,利用粒子群算法、灰狼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ACO等特征选择方法以及极限学习机、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SVM等分类算法建立了等级判别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对电子舌味觉特征和光谱特征进行总和特征融合,可建立有效的滇红工夫红茶品质等级的融合判别模型。与单一特征数据模型的预测性能相比,基于融合数据的SVM模型判别准确率更高。结果表明,基于融合数据的SVM最佳预测模型正确判别率为94.42%。可见,特征数据的融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待测样品的内在属性,基于电子舌和近红外光谱的融合技术对于评价滇红工夫红茶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滋味品质 电子舌 近红外光谱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茶树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向芬 李维 +2 位作者 刘红艳 周凌云 江昌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8-1145,共8页
为探明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茶树的光合系统的影响机制,以‘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白毫早’两年生茶苗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_0(0g)、低氮N_1(11g)、中氮N_2(22g)和高氮N_3(33g)4个氮素[(NH_4)_2SO_4]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 为探明氮素水平对不同品种茶树的光合系统的影响机制,以‘福鼎大白茶’、‘保靖黄金茶1号’、‘白毫早’两年生茶苗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_0(0g)、低氮N_1(11g)、中氮N_2(22g)和高氮N_3(33g)4个氮素[(NH_4)_2SO_4]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铵态氮对3个品种茶树的生长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茶树的生长,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并以N_2处理最好,但水分利用率(WUE)在3个品种茶树间表现不同。(2)在N_2处理下,3个茶树品种的叶片光系统Ⅱ(PSⅡ)暗适应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亦增加最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3)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参数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具有品种特异性。研究发现,适量施氮能够显著增加茶树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光合活性,从而使得各品种茶树净光合速率增加;氮素水平对各茶树品种的光合及荧光特性影响存在差异,水分利用率亦具有品种特异性;生产中应综合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可快速、直观地评价不同品种茶树对氮素营养的内在需求,为茶园施肥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茶树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茶树品种与季节对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汪琦 赵贵福 +3 位作者 张续周 赵磊 夏涛 张新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02-107,共6页
以青岛茶区的4个茶树品种的夏季茶鲜叶及春夏秋三季黄山群体种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工艺制得成品绿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 以青岛茶区的4个茶树品种的夏季茶鲜叶及春夏秋三季黄山群体种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工艺制得成品绿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青岛绿茶主要的45种香气物质中除去各自特有香气成分外,共有成分中二甲苯、右旋萜二烯、芳樟醇、β-紫罗兰酮、萘、十四烷、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对香气类型起到关键作用;不同季节青岛绿茶主要的37种香气物质中对香气类型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是各自特有香气成分,共有香气成分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香气成分 品种 季节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谷氨酰胺合成酶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成颖 李正国 +4 位作者 徐乾 李海婧 汤之近 邓威威 宛晓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在实验室前期构建cDNA幼根文库获得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EC 6.3.1.2)同源序列(contig48)的基础上设计引物,通过SMART RACE技术克隆了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GS1-2,GenBank登录号:JQ925873.1)。结果显示:(1)GS1-2... 在实验室前期构建cDNA幼根文库获得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EC 6.3.1.2)同源序列(contig48)的基础上设计引物,通过SMART RACE技术克隆了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GS1-2,GenBank登录号:JQ925873.1)。结果显示:(1)GS1-2基因全长为1 710bp,开放阅读框长1 071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39.3kD,理论等电点为5.65;核酸序列分析表明,GS1-2基因与从安吉白茶中克隆的茶氨酸合成酶基因相似性为99%。(2)将GS1-2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pMAL-c5x,转化至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pET-32a-CsGS1-2转至Rosetta中诱导表达的蛋白与预测蛋白大小一致,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pMAL-c5x-CsGS1-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可产生可溶性蛋白。(3)进一步构建茶树GS1-2酵母表达载体pYES-DEST52-CsGS1-2并转化至酿酒酵母(WAT11)菌液中,添加底物(谷氨酸钠100μmol/L和盐酸乙胺500μmol/L)震荡培养并离心,UPLC-MS测定酶反应产物结果初步表明,目的蛋白不能催化盐酸乙胺和谷氨酸钠合成茶氨酸,但可以合成谷氨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谷氨酰胺 茶氨酸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酵母表达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艳丽 金孝芳 +3 位作者 马林龙 曹丹 龚自明 韦朝领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8-911,共4页
以茶树幼苗叶片为材料,分析了甘露醇浓度、不同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及2种高密度分离液对原生质体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在含0.6 mol/L的甘露醇、1.5%的纤维素酶和2.5%的离析酶的酶解液中黑暗酶解16~18 h,叶... 以茶树幼苗叶片为材料,分析了甘露醇浓度、不同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及2种高密度分离液对原生质体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在含0.6 mol/L的甘露醇、1.5%的纤维素酶和2.5%的离析酶的酶解液中黑暗酶解16~18 h,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效果最好。此外,研究发现原生质体在10%的甘露醇与25%的碘克沙醇界面处聚集形成了一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叶片 原生质体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的茶树花不育基因挖掘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林波 夏丽飞 +4 位作者 田易萍 李梅 宋维希 梁名志 江昌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7,共8页
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了解茶树的不育机制有助于培育茶树不育品种。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父本)、佛香2号(母本)及其杂交后代(不育)茶树花为材料,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3个茶树花的c ... 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了解茶树的不育机制有助于培育茶树不育品种。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父本)、佛香2号(母本)及其杂交后代(不育)茶树花为材料,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3个茶树花的c 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筛选出在父本花与子代不育花、母本花与子代不育花之间共有而在父本花与母本花之间没有的差异表达序列1219条,被认为是茶树不育性候选基因。GO功能显著性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功能中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表现为富集;KEGG代谢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氨基酸、糖、次生代谢、植物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以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16个与生长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中,除5个ARF家族基因在子代不育花中上调表达外,其他的基因均下调,推测生长素信号转导是茶树花不育的重要因素。随机抽取5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的不育候选基因可用于茶树花不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不育基因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基因表达谱 不育基因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铝、氟富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艳丽 金孝芳 +3 位作者 曹丹 马林龙 周媛 韦朝领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2-977,共6页
茶树是铝、氟超富集植物,过量铝、氟累积于叶片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了解铝、氟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机理对降低茶叶中的铝、氟含量很有必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茶树对铝、氟吸收、转运、累积和解毒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了茶树对铝、氟吸收、转... 茶树是铝、氟超富集植物,过量铝、氟累积于叶片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了解铝、氟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机理对降低茶叶中的铝、氟含量很有必要。本文系统阐述了茶树对铝、氟吸收、转运、累积和解毒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了茶树对铝、氟吸收、转运及解毒的机制,提出了今后茶树铝、氟富集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蕊缺失茶树花3个发育期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梅 陈林波 +4 位作者 田易萍 夏丽飞 宋维希 梁名志 江昌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 以雌蕊缺失茶树花为试材,利用转录组、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雌蕊缺失茶树花的花芽、花蕾、花3个时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雌蕊缺失茶树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各种旺盛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6个基因和ABCDE类识别基因的A类、C类和E类可能与茶树花的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密切相关,并且基因调控过程较复杂;WUS基因中WUS2和WUS8下调可能调控了C类和E类基因,从而导致雌蕊的缺失;KNOX家族中,未检测到KNOXⅡ的同源基因,KNOX I类同源基因下调表达和缺失可能减弱了茶树花雌蕊心皮的启动和雌蕊边缘组织的生长。可以看出,本研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了解了雌蕊缺失茶树花发育前后的网络途径,为后期对茶树花雌蕊缺失和雄蕊发育的研究,探明茶树花不育和性别决定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雌蕊缺失 数字基因表达谱 转录组 花器官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杀青理条机理条部件的试验研究
20
作者 余磊 毕海军 +3 位作者 吴启龙 曹成茂 秦宽 贾彭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5-231,237,共8页
为了提高茶叶杀青理条机的成条率和成品质量,通过对茶鲜叶在杀青理条机理条部件内的运动受力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茶鲜叶在理条部件内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研究分析了茶鲜叶受到的支持力、摩擦力和阻力等因素对于茶叶条状和碎茶率的影响;... 为了提高茶叶杀青理条机的成条率和成品质量,通过对茶鲜叶在杀青理条机理条部件内的运动受力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茶鲜叶在理条部件内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研究分析了茶鲜叶受到的支持力、摩擦力和阻力等因素对于茶叶条状和碎茶率的影响;利用自制燃气式茶叶杀青理条机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参数性能指标对茶叶理条效果的影响规律。其中,重点关注理条部件中锅槽凸起不同高度对碎茶率和成条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凸起高度的理条部件进行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得出理条部件的锅槽凸起高度在12 mm时杀青理条效果最优。为进一步优化茶叶杀青理条机的工作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理条部件的多个参数通过不同的组合进行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得出理条部件参数的最优组合为锅槽凸起高度12 mm、锅槽倾斜度90°、槽体数量12个。试验研究为提高茶叶杀青理条机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杀青理条机 理条部件 成条率 碎茶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