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和森林植被 被引量:25
1
作者 谢中稳 蔡永立 +1 位作者 周良骝 张福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皇藏峪有野生种子植物90科、328属、563种。属的地理成分复杂,但以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属性。其科、属均以极小和小为主,说明了区系成分的多样性。植物分布呈现南北植物的交汇渗透,具有显著的过渡... 皇藏峪有野生种子植物90科、328属、563种。属的地理成分复杂,但以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属性。其科、属均以极小和小为主,说明了区系成分的多样性。植物分布呈现南北植物的交汇渗透,具有显著的过渡性。根据对24个样地的分析,将该区的森林植被划分为1个植被型,7个群系。并对各个群系的主要群落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森林植被 皇藏峪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物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备久 《安徽农学通报》 1998年第1期11-13,共3页
加速农业生产发展,必须加快进行新农业科技革命,把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当前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借助于工程原理,提供商品和社... 加速农业生产发展,必须加快进行新农业科技革命,把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当前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借助于工程原理,提供商品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科学技术。它是在7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技术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动物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水作与旱作对抽穗后剑叶光合特性、衰老及根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0
3
作者 蔡永萍 杨其光 黄义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9-224,共6页
对水稻水作与旱作栽培模式下水稻衰老和后期一些生理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水分的影响 ,水稻旱作不同程度加速了水稻生理机能的衰退 ,使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 ,粒重下降而减产。水稻水作不仅改善了水稻剑叶光合因子 ,提高... 对水稻水作与旱作栽培模式下水稻衰老和后期一些生理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水分的影响 ,水稻旱作不同程度加速了水稻生理机能的衰退 ,使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 ,粒重下降而减产。水稻水作不仅改善了水稻剑叶光合因子 ,提高了光合效率 ,而且剑叶呼吸速率下降缓慢 ,相对电导率上升缓慢 ,SOD酶活性较高 ,MDA含量低 ,表明剑叶后期衰老进程慢 ,促进籽粒增重 ,产量高。此外 ,旱作水稻生育末期根系干物质积累、活力高及代谢旺盛的优势对籽粒增重也是一种负向影响 ;而水稻水作开花 -灌浆期根系活力高 ,生育末期根系生理活性迅速衰退 ,保证了籽粒的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作 抽穗 根系活性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及其生产应用中的问题 被引量:28
4
作者 唐欣昀 张明 +3 位作者 赵海泉 周隆义 陈晓琳 倪敬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33,28,共3页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是新世纪实行绿色农业的重要技术保障 ,关键是因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特定的肥效或其他生理功能 ,导致增产。微生物肥料包括根瘤菌肥、解磷菌肥、解钾菌肥、5 4 0 6菌肥、植物根际促生菌、VA...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是新世纪实行绿色农业的重要技术保障 ,关键是因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特定的肥效或其他生理功能 ,导致增产。微生物肥料包括根瘤菌肥、解磷菌肥、解钾菌肥、5 4 0 6菌肥、植物根际促生菌、VA菌根等等。有机肥料堆制剂中含有多种降解农业有机废料的菌种 ,可缩短堆肥周期 ,提高养份利用率。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殊性 ,相关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领域存在很多问题 ,甚至出现明显的伪科学。科研、生产、行政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基础研究 ,提高全民科普水平 ,健全市场监督机制 ,依靠专家设计严格试验 ,优选可靠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种类 存在问题 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优化模型 被引量:22
5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pH、供氧及发酵时间等因子对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综合效应,建立了以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和TRs/TFs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借助模型研究了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TF... 采用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pH、供氧及发酵时间等因子对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综合效应,建立了以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和TRs/TFs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借助模型研究了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TF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采取先高温后逐步降低温度、降低pH值和早期充分供氧,有利于TFs的积累。对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选优,筛选出TRs和TRs/TFs取值限分别在10%~12%和10~12的悬浮发酵体系的最佳因子组合为:温度285~290℃,pH46~48,供氧130~150ml/min,发酵时间(FT)555~589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饮料 鲜叶匀浆 悬浮发酵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霍山3种石斛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17
6
作者 于力文 蔡永萍 +1 位作者 张鹤英 吴庆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4期369-370,共2页
对霍山县3种石斛的叶、根及不同生长年龄茎中重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质在3种石斛中的分布规律均为叶≥根>茎,并且各部位营养成分之间都呈强相关(r>0.9),说明根、叶具有综合开发利... 对霍山县3种石斛的叶、根及不同生长年龄茎中重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质在3种石斛中的分布规律均为叶≥根>茎,并且各部位营养成分之间都呈强相关(r>0.9),说明根、叶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极高价值。霍山石斛一、二、三年茎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相应年龄茎中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分布规律 石斛 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曼 蒋立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8-48,46,共2页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罗曼蒋立科(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合肥230036)自由基是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其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体内虽然不断地产生,但也不断地被消除,正常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近年来关于...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罗曼蒋立科(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合肥230036)自由基是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其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体内虽然不断地产生,但也不断地被消除,正常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近年来关于自由基的研究已成为有机化学、无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体 自由基 生成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贝母药用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谢中稳 周良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64-65,共2页
安徽产11种、2变种、1变型贝母属植物,其中有7种、2变种、1变型为安徽特有的种质资源.其种质资源仅次于新疆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笔者认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是我国贝母群南方种系的重要分布和分化中心。这种分化与分布区... 安徽产11种、2变种、1变型贝母属植物,其中有7种、2变种、1变型为安徽特有的种质资源.其种质资源仅次于新疆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笔者认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是我国贝母群南方种系的重要分布和分化中心。这种分化与分布区边缘种系的基因因其所受环境负荷大而频发突变有关。文中还对安徽贝母的生产与药用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属 种质资源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过氧化物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家萍 刘明辉 +1 位作者 程备久 范久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657-658,662,共3页
依据桑树冬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图对安徽省 17个地方桑树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比较其遗传差异 ,并把这些品种分为4类 。
关键词 桑树 地方品种 遗传差异 过氧化物同工酶 聚类分析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蛋白质Tat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6-328,共3页
蛋白质Tat转运系统不同于细菌中普遍存在的Sec转运系统 ,而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ΔpH依赖系统相似 .通过Tat系统转运的蛋白质底物含有特征性的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 R R x F L K的信号肽 ,其h区的疏水性低 ,c区有由高赖氨酸、... 蛋白质Tat转运系统不同于细菌中普遍存在的Sec转运系统 ,而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ΔpH依赖系统相似 .通过Tat系统转运的蛋白质底物含有特征性的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 R R x F L K的信号肽 ,其h区的疏水性低 ,c区有由高赖氨酸、高精氨酸构成的避开Sec系统信号 ,信号肽和成熟蛋白质的组成对蛋白质的转运都有影响 .TatA、TatB、TatC和TatE四种蛋白质参与了大肠杆菌的Tat转运系统 .被转运的底物蛋白质绝大多数为与细菌厌氧呼吸有关的含氧化还原辅因子的酶 ,并以折叠形式转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蛋白质Tat转运系统 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绞股蓝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纯 孟洁 《安徽农学通报》 1997年第3期22-24,共3页
对安徽境内不同品种绞股蓝的种源进行了调查,对其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口喙果绞股蓝,皖东刺槐林绞股蓝、皖东绞股蓝、皖西绞股蓝及日本绞股蓝等5个优良品种。
关键词 绞股蓝 氨基酸 微量元素 资源 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活性与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海泉 洪法水 《长江蔬菜》 1998年第3期28-30,共3页
研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感病期间,不同品种叶片质膜透性的增大与这两种酶活性有密切关岛。抗病性强的,质膜透性增幅较低,酶活性高;反之,抗病性弱的,质膜造性增幅较大,酶... 研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感病期间,不同品种叶片质膜透性的增大与这两种酶活性有密切关岛。抗病性强的,质膜透性增幅较低,酶活性高;反之,抗病性弱的,质膜造性增幅较大,酶活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霜霉病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掌叶的发育体现了生物重演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绳林 谢中稳 《生物学教学》 1995年第10期41-41,共1页
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又名掌叶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其块茎药用。本实验在前一年的秋季采集虎掌的成熟种子,于第二年的春季单粒盒种。其叶片在一年的春天至秋天里不断地生长、成熟、枯萎、死亡,再在生长的块茎上长... 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又名掌叶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其块茎药用。本实验在前一年的秋季采集虎掌的成熟种子,于第二年的春季单粒盒种。其叶片在一年的春天至秋天里不断地生长、成熟、枯萎、死亡,再在生长的块茎上长出新叶。笔者对其叶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系统观察,结果如下。 虎掌种子春天播种后,长出的第一枚叶片是心叶,单叶全缘。小块茎上长出的第2枚叶片也为单叶,但叶片两侧向叶基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掌 叶发育 生物重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玉米叶面积分布、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陶汉之 李展 +6 位作者 孟彩萍 蔡永萍 程茱萸 程备久 张玉琼 方一平 张玉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70,共6页
研究了6个品种(系)的对生和互生玉米的叶面积分布、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率(WUE)。 结果表明,对生玉米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比互生玉米分别高出192%~220%和130%~190%。两者的不 同叶位与叶面积之间均呈... 研究了6个品种(系)的对生和互生玉米的叶面积分布、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率(WUE)。 结果表明,对生玉米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比互生玉米分别高出192%~220%和130%~190%。两者的不 同叶位与叶面积之间均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即判断得最大叶面积的叶位数为6。后期(灌 浆期起),对生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互生的,差异显著。在睛天,对生和互生玉米的T_r、气孔导度(G_s) 以中午前后最高,其日变化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叶温(T_1)、叶片一大气之间的水蒸气压亏缺 (VPD)等因子显著相关,PFD对T_r、G_s影响较明显。对生玉米T_r和G_s低于互生的,两者之间的净光 合速率(P_n)差异不显著,对生玉米的WUE高于互生的,差异显著。表明对生比玉生玉米对干旱条件 的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生玉米 叶面积分布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率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旱作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陶汉之 黄文江 +4 位作者 张玉屏 胡焱 黄义德 方一平 蔡永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8,共7页
对水稻旱作下的形态、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旱作根、茎、叶形态和解剖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 ,水稻旱作与水作不同叶位和叶面积之间呈显著的三次多项式关系 ;两者最大叶面积的叶位数和剑叶面积都有显著差异。水稻旱作 Chl,SL... 对水稻旱作下的形态、生理响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旱作根、茎、叶形态和解剖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 ,水稻旱作与水作不同叶位和叶面积之间呈显著的三次多项式关系 ;两者最大叶面积的叶位数和剑叶面积都有显著差异。水稻旱作 Chl,SL W,根系 R co2 高于水作 (α=0 .0 5或 0 .0 1) ;两者叶片之间的 Pn和 Rco2 差异不显著。在较高 PFD[>12 0 0μmol/ (m2 · s) ]和 Tl(>30℃ )下 ,覆膜旱作 ( ) Tr低于露地旱作 ( )和水作 ( )的 (α=0 .0 1)。 , 和 叶片的 Tr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从各偏相关系数来看 ,PFD是决定各处理叶 Tr的主要生态因子 ,旱作 WUE高于水作 (α=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作 适应性 生态环境 生态响应 解剖结构 节水效率 供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香气释放酶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高丽萍 王黎明 +2 位作者 张玉琼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茉莉花开放过程中 ,以PNPG为底物的 β_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同样丙酮粉中参与键合态芳樟醇释放的有关酶活性变化也不显著 ,但与键合态苯甲醇释放有关的酶活性却在离体后 6小时 ( 2 3∶0 0 )有一明显活性高峰 ,这一变化与游离... 茉莉花开放过程中 ,以PNPG为底物的 β_葡萄糖苷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同样丙酮粉中参与键合态芳樟醇释放的有关酶活性变化也不显著 ,但与键合态苯甲醇释放有关的酶活性却在离体后 6小时 ( 2 3∶0 0 )有一明显活性高峰 ,这一变化与游离态的苯甲醇变化规律相吻合 ;苯丙氨酸解氨酶在花初开时 ( 2 0∶0 0 )活性有所提高 ;非特异性酯酶同工酶谱带显示酯酶与香气释放有关 ;乙醇脱氢酶活性始终高于甲醇脱氢酶 ,而两种酶活性变化不大 ,前者在花前 ( 17∶0 0 )和花盛开时 ( 2∶0 0 )略有提高 ,后者在花后 (次日 5∶0 0 )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释香 茉莉花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导入外源DNA引起陆地棉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程备久 田秋元 +1 位作者 李展 周立人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0-154,共5页
通过30keV不同剂量的Ar+注入和DNA溶液浸滴法将比克氏棉和红麻DNA导入泗棉2号。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显著地促进外源DNA导入受体,增加受体后代性状的变异频率和变异类型,而且多数变异可迅速趋于稳定。在供试剂量中... 通过30keV不同剂量的Ar+注入和DNA溶液浸滴法将比克氏棉和红麻DNA导入泗棉2号。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显著地促进外源DNA导入受体,增加受体后代性状的变异频率和变异类型,而且多数变异可迅速趋于稳定。在供试剂量中,以2×1015Ar+/cm2介导外源DNA引起受体性状变异的频率最高,达16.2%。经选育已获得了一批抗枯萎病、早熟、种子少腺体和优质等各具特色的陆地棉新种质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法 外源DNA导入 陆地棉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致黄曲霉孢子丧失萌发力的机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罗曼 蒋立科 邹国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通过由倒置显微镜、衍射光栅和线阵光电偶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等构成的显微多道分光光度系统及由计算机DEPHI编程工具编制的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single cellgelelectro phoresis)图像分析系统 ,摄取荧光显微镜所呈图像 ,再... 通过由倒置显微镜、衍射光栅和线阵光电偶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等构成的显微多道分光光度系统及由计算机DEPHI编程工具编制的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single cellgelelectro phoresis)图像分析系统 ,摄取荧光显微镜所呈图像 ,再由图像捕捉卡将CCD产生的图像信号送入计算机 ,将柠檬醛对黄曲霉质膜和核DNA损伤的图像进行显示存储和分析处理 ,测定彗星长度、荧光强度、矩类及头尾DNA含量比等彗星参数指标 .结果发现Olive尾矩、尾长、尾分布矩等彗星尾参数指标与柠檬醛致黄曲霉损伤浓度呈正相关性 ,当致损浓度达到 1 5mg L以上时 ,DNA损伤为致死性损伤 ,不能被细胞内修复系统所修复 .揭示柠檬醛通过损伤质膜而进入细胞 ,对DNA产生不可逆损伤 ,使孢子失去萌发力的机制 .实现将DNA损伤的生化定性检测推进到数值化研究范围 ,为柠檬醛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 ,本检测观察系统还具有高灵敏度、快速、无扰、多光谱显微测定之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黄曲霉孢子 机制 孢子萌发力 抑制作用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丽萍 夏涛 +2 位作者 张玉琼 王黎明 李大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利用HPLC分析了茉莉花蕾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茉莉花发育期间花蕾均重呈倒数曲线增长, Z和ABA含量同步增长,但Z/ABA值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花蕾发育后期均重迅速增大可能与Z/ABA值增加有关。由于ABA含量减... 利用HPLC分析了茉莉花蕾发育及开放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茉莉花发育期间花蕾均重呈倒数曲线增长, Z和ABA含量同步增长,但Z/ABA值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花蕾发育后期均重迅速增大可能与Z/ABA值增加有关。由于ABA含量减少,使茉莉花蕾采摘后3?h 时 Z/ABA值达最大,其后花的开张度迅速增大。茉莉花发育及开放期间未检出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发育 开放期间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空篷发生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艺 杜国华 +1 位作者 谢中稳 张鹤英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9,共7页
为弄清板栗空篷发生的内在原因,迅速提高板栗产量,研究了空篷率(EC)和正常栗(C)在受粉受精、幼胚发育和子叶发育三个时期中,总苞和子房(含胚)内的18种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 为弄清板栗空篷发生的内在原因,迅速提高板栗产量,研究了空篷率(EC)和正常栗(C)在受粉受精、幼胚发育和子叶发育三个时期中,总苞和子房(含胚)内的18种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空篷总苞比正常栗低14.42%,空篷子房比正常栗低38.83%;矿质元素:空篷总苞比正常栗低的元素有钾(-37.5%)、镁(-53.33%)、硼(-38.10%)和锌(-25.63%);空篷总苞和子房内淀粉比正常栗低7.83%和91.31%;空篷总苞和子房内还原糖比正常栗的低46.15%和13.08%。造成空篷的内在原因是:缺乏某些矿质元素、有机物和促进生长素物质合成的元素,其含量较少,影响板栗合子和幼胚的正常分化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板栗空篷 发生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